分享

文明不是一天长成的——中世纪对现代文明的五大贡献

 老庄友华 2023-10-17 发布于海南

图片

想家托克维尔曾说:某些人的知识结构和价值选择,会停留在青少年时期的某一阶段;然后不管他活多久,也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他都会表现为某一时刻的僵尸……

事实上,这番话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认知,也可以用来形容文明的演进历程。

如果说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幼年阶段,秦汉唐宋就是中华文明的青少年阶段。然而,进入青少年的中华文明,似乎不再成长,陷入了王朝更迭和“治乱循环”的周期律中,学者金观涛将其总结为“超稳定—超震荡”结构。

与此相反,如果说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幼年阶段,那么中世纪就是西方文明的青少年阶段。

有任何一个成年人,能够摆脱青少年时期长成的身体和价值观。同理,没有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可以从黑暗、奴役和衰败中,凭空创造出成熟的文明秩序

事实上,正是从中世纪的树干上,才长出了枝繁叶茂的西方文明。正是中世纪的积累,使西方社会自然、迅速地进入了现代文明,并领先世界。

所以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说,中世纪是西方历史最华彩的乐章,它带来的是“科学、光明、哲学理性、限政法治”。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中世纪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巫术、黑暗、宗教蒙昧、封建战争”,导致我们对现代文明的成长经验张冠李戴、叶公好龙,甚至掩耳盗铃。

越是现代文明的来源被遮蔽、被歪曲的时代,我们越需要追溯文明价值的起源——中世纪对现代文明至少有五大贡献。

▌一现代科学文明诞生于中世纪

一提到科学,有的人会联想到始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以及伽利略、牛顿这些“祛除宗教神秘主义“的文学、物理学奠基人。

但其实,现代科学的母体,恰恰是“宗教盛行“的中世纪。因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关于自然、人类和社会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认知体系

中世纪的学者,如奥古斯丁、阿奎那,继承复活了古希腊的理性、思辨精神,将形式逻辑带回了西方。经院哲学的“唯名论革命”,开始重视个体经验的重要性,使归纳法重回西方。“奇异博士”罗杰·培根,率先将实验方法论引入了自然研究。

清华大学科学系主任、著名科学哲学家吴国盛教授甚至断言:“没有中世纪基督教,就没有现代科学。”(推荐阅读吴国盛签名作品《科学的历程》《什么是科学?》,备受清北学生欢迎的科学思维经典。

图片

▌二、现代城市文明诞生于中世纪
一提到现代城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高楼、机场、地铁等现代化设施,或是上海、东京、纽约等大规模都市。
事实上,城市文明的内核不在于器物或规模,而在于自由、信任与合作。正是这些的秩序和精神,才使得人们能够突破血缘、熟人的圈子,与陌生人进行分工、合作和交易。
而这些秩序和精神,恰恰是中世纪孕育的。在中世纪城邦,人们开始进入“从身份到契约”的现代人际关系转换。比如当时有法律规定,逃跑的农奴如果在城市居住满一年,就可以成为自由民。
相比农村,城市更加自由开放,陌生人的信任与合作更有深度。正如当时的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政治学者李筠在《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一书中指出,在巴黎、威尼斯等自由城邦,商法、分工合作、职业规范、文化娱乐等现代城市要素都已非常完备。
图片▲伦敦市政厅,始建于1411年
三、现代政治文明诞生于中世纪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世纪充满了列王的纷争、教皇的专制,还有宗教战争和宗教审判,与现代政治文明南辕北辙。
但其实,正如李筠在《中世纪》一书所言,现代政治中的私权至上、分权制衡、代议制,都是中世纪分封制、政教二元、精英自治等政治格局下的产物。
比如在12世纪,教会就已经将妇女的财产权写进法律;13世纪的《大宪章》,是人类第一次驯服君主权力,实现了“王在法下”;11世纪的“教皇革命”,不仅确立了制约王权的道德、智力权威,而且奠定了政教分立的现代政治组织架构。
自此,国王、诸侯之间,形成了经济和暴力平衡,而王权、诸侯和教会三者之间又形成了微妙的分权制衡——三者都无法一家独大,地方自治成为可能;中央政权无法对封建领主实现过多的干涉,契约精神、私产制度和自由市场逐步壮大。
中世纪教会最臭名昭著的两大政治劣迹,莫过于十字军和宗教裁判所。但是公正说,十字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抵抗伊斯兰的侵略,而宗教裁判所不仅制止了大量冤假错案,而且是中世纪复兴罗马法的重要助力。

图片

四、现代工商文明诞生于中世纪
一提到“现代工商业”,很多人就会想到远洋邮轮、机器流水线、股票交易所等“现代场所”。
但事实正如李筠在《中世纪》一书中所指出的——现代工商业的关键不在于生产规模、交易多少,而在于私有产权、专业分工、企业创新等规则体系,而这些也都成型于中世纪。
产权制度、货币制度、商会行会、计量单位、商业法律等现代工商文明所需要的要素,几乎全部诞生于中世纪商人、城邦、领主、教会诸多力量的相互碰撞、博弈之中。

图片

水城威尼斯,始建于5世纪

▌五、现代教育、学术诞生于中世纪
在现代社会,最大的教育、思想、学术团体,非大学莫属。可以说,没有大学,就没有现代教育和科研体系。
事实上,追求真理、自由、独立的大学,也是中世纪的产物。在印刷术尚未普及的中世纪,西方就已经有了现代化、平民化、的教育体系。
现代教育与古典贵族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扩大了平民阶层的跃迁机会。李筠在《中世纪一书中特别提及:中世纪教会为了避免知识阶层垄断世袭特权,还明确要求教士独身。
“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1088年),以及牛津、剑桥、巴黎、法兰克福等名校,都起源于中世纪的修道院。它们通常都有独立办学的“特许状”,不受教权、王权的干扰,可谓学术自由的鼻祖。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天文、音乐,还有医学、法学和至高无上的神学。
此外,这些大学和修道院还保存了海量的古典科学、人文手稿,为现代学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

图片

▲佛罗伦萨大学,始建于1321年

现代文明的参天大树绝不是一天长成的,它必须深深扎根于真正认识文明、热爱文明的民情土壤,还要在漫长岁月中接受自由的阳光、法律的庇护和商业的浇灌。

因此,深刻认识“中世纪对现代文明的伟大贡献”,不仅可以纠正我们对现代文明的错误认识,更是每一个现代人在社会转型中,做出清醒抉择的底气。
遗憾的是,市面上关于中世纪著作,大部分都无法具备以上眼界。来自外国学者的可靠研究,由于文化、翻译、政治等隔膜,常令读者感到晦涩、繁杂、不知所云。
李筠教授的新书《中世纪:权力、信仰和现代世界的孕育》,恰好填补了这一巨大的缺憾。
很多人熟悉李筠老师,源于他的两部著作——《罗马史纲》《西方史纲》。两书豆瓣评分高达8.6。书友如此评价:“写得真是好!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但又不是泛泛而谈,最关键的点都讲到了!”
而这本《中世纪》不仅延续了前两部“史纲”的写作风格,更是饱受学界和大众一致赞誉,豆瓣评分达到了9.2。
结构框架清晰、语言顺畅自如。书友评价:“中世纪史被作者的神笔解析得清楚明白,很多地方还横向与中华文明进行了对比,这就是为中国读者量身定做的文明进阶训练!
更难得的是,李筠老师的这三部曲恰好构成了一套从“微观到宏观”,“从古典到现在”理解西方文明的套装,是入门西方文明的绝佳读物。
师是活跃于公共论坛的启蒙学者,也是中国政法大学一课难求的博导教授,因其深厚的学养、高超的人格魅力,备受读者和学生的欢迎击下图,即可购买收藏作者亲笔签名版,数量有限、售完即止还可在规格中一并收藏李筠“读懂西方文明三”全签名版)
策划:先知书店
文稿:万壑松
排版:千字君
编发:先知书店店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