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简伤寒论”,方证概述

 本明书馆 2023-10-17 发布于黑龙江




*前言一点:
徐灵胎曰:观《伤寒》叙所述,乃为庸医误治而设。所以正治之法,一经不过三四条。余皆救误之法,故其文亦变动不居。

此点我亦赞成。
于山顶方可知全貌,
于径途常会迷方向。

*
以下正文:

《伤寒论》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以其最成杀厉之气。”


1)辨太阳病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

太阳中风
桂枝汤证:发热,恶风,汗出,鼻鸣,干呕,脉浮缓(桂,芍,姜,枣,草)

太阳寒证
麻黄汤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骨节疼痛,脉浮紧。(麻,桂,杏,甘)

风寒郁闭
大青龙汤证:发热恶寒,身疼无汗,烦躁,脉浮紧。(麻,桂,甘,杏,姜,枣,石膏)

太阳寒水
小青龙汤证:恶寒发热,呕咳,或利或噎或喘,小腹满。(麻,桂,芍,甘,半夏,五味子,干姜)

邪去水结
五苓散证:汗出烦渴(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

余邪结胸
栀子豉汤证:虚烦,发热,心中结痛。(栀子,香豉)

邪结表里
大柴胡汤证:日哺发热,呕烦,心下急。(柴,芩,芍,半,姜,枳,枣,大黄)

邪入心下
半夏泻心汤证:发热呕,心下痞满。(半夏,芩,连,姜,枣,甘,参)

邪结心下
小陷胸汤:发热,心下痛满,脉滑(连,半,蒌)

邪正交争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往来寒热,胸胁满,烦渴,头汗。(柴,桂,姜,芩,蒌,甘,牡蛎)


*
2)辨阳明病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阳明燥结
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坚,烦。(大黄,朴,枳实,芒硝)

三焦热证
猪苓汤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茯苓,阿胶,滑石,泽泻)

瘀热在里
茵陈蒿汤证:头汗出,小便不利,渴。(茵陈,栀子,大黄)

阳明虚寒
吴茱萸汤:食谷欲呕。(吴茱萸,参,姜,枣)


*
3)辨少阳病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经证
小柴胡汤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柴,芩,姜,半,参,甘)



4)辨太阴病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寒证
四逆汤证:下利清谷,身疼头痛,寒呕,不渴,脉沉微(炙草,姜,附)

太阴腹痛
桂枝加芍药汤证:腹满时痛。(芍,桂,姜甘,枣)



*
5)少阴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火证
黄连阿胶汤证: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胶,芍,连,芩,鸡子黄)

少阴表证
麻细附汤证:恶寒,无汗,脉微细。(麻,细,附)

少阴下利
桃花汤证:腹痛,下利脓血。(赤石脂,干姜,粳米)

白通汤证:自下利。(葱白,干姜,附子)

真武汤证:下利,四肢沉重,小便不利。(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少阴寒证
附子汤证:背恶寒,骨节冷痛,口中和。(附,苓,人参,白术,芍药)

少阴客邪
甘草汤证(客热)咽痛(甘草)
桔梗汤证(寒热相搏)咽痛(桔梗,甘草)
半夏散及汤(客热)咽痛(半夏,桂枝,甘草)

*
6)辨厥阴病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蛔证
乌梅丸证:烦燥时作,欲呕,寒利。(乌梅,姜,附,辛,椒,桂,参,柏)

厥阴四逆
当归四逆汤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当归,桂,辛,芍,枣,甘)

厥阴寒格
干姜芩连人参汤证:食入即吐,肢冷。(姜,芩,连,参)

厥阴下利
白头翁汤证:热利下重。(白头翁,柏,连,秦皮)

厥阴逆证
麻黄升麻汤证: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手足冷,脉沉迟。。(麻黄,升麻,归,知母,芩,葳蕤,石膏,白术,干姜,芍,天门冬,桂,炙草)


今人喜肢解《伤寒论》
搬动条文
便于自解
不利也

编至少阴
真感叹曰:

少阴感于天气之君火
正虚邪入,
或化火,
或随阴经而寒化,
正体质使然



含生
23.10.17
大明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