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看完上甘岭的战报后,摇头感叹道:无人能够抵挡毛润之

 玉人 2023-10-17 发布于山东
2018年的岁末,新近设立的退役军人事务部开展了一项全面的军人信息整理工作。
在这期间,一位年迈的老军人缓缓走进事务部。他的身影不再挺拔,却依旧散发着军人的坚毅与精神。他完成信息登记后,从旧旧的口袋里慎重地掏出了一本红皮的小册子。
那本册子年代已久,纸质泛黄,却保护得无比完整。
这位白发的老军人名叫黄士俊。
他握着那本红皮册子,口述了一段历史——这是1954年,他们从朝鲜战争返回祖国时所得的证书。
他回忆起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讲述了一场被以村名命名的战役。如果不是那场血雨腥风的战斗,那个小村庄可能会永远被人遗忘。
那个村庄名叫上甘岭,南边有两座小山峰,一座高597.9米,一座高537.7米。因形状似三角,被美军冠以“三角形山”的名字。
上甘岭地处朝韩交界,位于著名的三八线上,战略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上甘岭被敌军占据,那将意味着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侵入朝鲜。

从1951年冬开始,中国军队奉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将战略形态从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让对手处于防守状态。
尽管上甘岭的两座小山只有五百余米的高度,且区域仅覆盖了3.7平方公里的范围,但在如此狭窄的地带进行战斗,其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上甘岭战役在这样的条件下毫不犹豫地拉开了战幕。
此刻的指挥官是15军军长秦基伟,他所指挥的部队,起初是1947年8月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尽管该部队创建时间不长,却在战场上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实力。
美国及南朝鲜的军队,7个营的兵力纷纷会合,六路分别朝着两座小山展开了激烈的攻击。那一天,敌军对我军在上甘岭的发射的炮弹数量达到了惊人的30万发,炸弹也超过了500枚,我军在陆地上的阵地几乎被彻底摧毁。
战火之中,两座小山间的火力密度每秒钟达到6发。面对猛烈的攻击,战士们躲在坑道中,他们感到强烈的震动,仿佛坐在海洋的独木舟上,任由巨浪席卷。有的战士的牙齿咬破了舌头和嘴唇,有的甚至被强烈的震动直接夺去了生命。
尽管条件极其严酷,135团的9连和1连仍然坚守在高地,他们凭借步兵火器的力量,奋力抵抗,成功地抵挡了敌军30余次的进攻,并消灭了大量敌军。
在597.9米的高地上,我军的9连只有一挺重机枪,但它的子弹数量达到了一万余发,击杀了近300名敌军,即使美军倾其全力,也未能完全占领这片高地。
与此同时,在537.7米的高地上,南朝鲜军队与我军展开了持续7个多小时的惨烈战斗,从凌晨4点一直打到了午间,南朝鲜军队才最终攻占了主阵地。


尽管我军处于劣势,但依然坚韧不拔,毫不犹豫地用最原始的白刃冲向敌军。就这样,我军再次坚守了近半个小时,虽然阵地最后逐渐落入敌手,但我军的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这片战场之上。
在数小时的肉搏战中,我军共射出将近四十万颗子弹,投掷了无数的手榴弹。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敌我力量差距,两座战略要地大部分被敌军占据,我军只能暂时退守坑道,保持低调的存在。
14日的黄昏,45师师长崔建功得知了我军严重的损失,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立刻开始重新部署,准备在夜色中组织反攻,捉敌人不备,夺回这片曾经属于我军的阵地。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崔师长还调动了两个营的兵力,分别增援597.9米和537.7米的高地。
那个晚上,敌人刚刚占领阵地还未来得及休整,45师就趁机分四路反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我军成功夺回了全部阵地。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沉重的,7连排长孙占元在反击的过程中遭遇了敌军的强烈阻击,他的双腿被炸得重伤。即便是在如此困苦的状况下,他依然坚持指挥着战斗,他用缴获的两挺机枪,打掉了敌军80多人。
但是,最终孙占元的子弹也全部用尽,他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无路可退的现实,他毅然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
那一刻,他手中的最后一颗手榴弹,被他紧紧地拉响了。
15日至18日这四天间,双方像在上演一场生死拉锯战,两座关键高地频频易主。每一次阵地的争夺,无一不是惨烈的血战,鲜血染红了土地,士兵的尸体凌乱地散落在每一个角落,构成了一幅残酷的战场图景。

由于战场空间狭小,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营的兵力,双方只能采取逐次增援的方式,轮流投入一个营、一个连甚至只是一个排的战斗力量。
到了18日晚上,45师偷偷地将四个连的兵力藏进了坑道,待命随时增援。19日夜晚,凭借前一晚秘密部署的四个连加上这天的三个连的兵力,45师准备再次对敌军发动反攻。然而,135团的6连在冲上半山腰的途中,突遭美军狙击,伤亡惨重。
如果不能及时抵达预定位置,夺取阵地的反攻计划很可能会落空。关键时刻,通信员黄继光毫不犹豫地冲了出来。他坚毅的目光,直挺的胸膛,毫无恐惧地朝着敌军机枪的射击方向冲去,这个行动让反攻部队有了躲避机枪扫射的机会。黄继光以身犯险的举动,使剩下的战士们深受鼓舞,坚定了前进的决心。
就这样,反攻部队带着黄继光的期望,急速冲上了高地,成功消灭了美军的五个连的兵力,最终597.9米的高地被我军成功夺回。
孙占元、黄继光等烈士的英勇事迹,铭记在每一寸上甘岭的土地上。他们用生命守护这片土地,他们的热血铸成了上甘岭的坚固防线,他们的无私奉献,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
清晨的天空刚刚泛出一丝曙光,敌军便发起了激烈的反攻,派出了两个营的兵力如潮水般涌来。我军此前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加上弹药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抵挡敌军的疯狂冲击。于是,除了少数的高地,大部分的地表阵地再次沦为了敌人的手中,我军不得不退入坑道以进行防守。
至此,敌我之间的拉锯战已经持续了六、七天。在这短短的几天里,美军和南朝鲜军队调动了大约17个营的兵力,我军则投入了21个连的战力。
尽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果辉煌,但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20日晚上,师长崔建功向上级汇报,我军的总伤亡已经超过3500人,其中134团和135团的损失最为严重,仅剩200多人。面对我军的惨重损失,45师已经无力再组织反击,只能暂时改变战术,采用坑道战和小分队反击,以此牵制敌军,争取时间以备大规模反击。


在我军坚守坑道,准备反攻的阶段,敌军投入了11个营的兵力,我军则有21个连的兵力参与战斗。双方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最终,敌军损失了4700多人。
此外,在此阶段,我军从坑道出击,对敌进行夜间突袭共计158次,大部分都取得了成功。这种方式也大量消耗了敌军的兵力,达到了我军的战术目标。
15军的军长秦基伟将战场形势研究得深入到每一寸土地,他的智慧和决断力为我军的战斗指明了方向。他察觉到,我军的反击筹备已进入了尾声,加之美军7师西移,这对我军来说无疑是绝佳的战机。秦军长果断决定,597.9高地和537.7高地将是我军反击的主要目标,其中597.9高地更是战局的天枢之地,必须优先夺回。
月色下的30日22时,炮火的嘶吼和枪炮的交鸣在黑暗中炸开,我军集结了十个连队,再加上坑道中的两个连的兵力,以及数百门火炮的支援。他们按照三线展开,朝着597.9高地发起猛烈的反击。这次我军的作战策略有所调整,决定由前线部队夺取阵地,后线部队紧随其后进行巩固。
战火在黑暗中燃烧,一直烧到了第二天的夜深。战役的烽火在冷风中跳跃,胜利的曙光在鲜血和泥土中温暖升起。
经过连续奋战,我军以卓越的战术和无比的决心,成功击败了敌军1个营和两个连的兵力,全面收复了597.9高地。从11月1日开始,我军以不屈的毅力坚守战位,与此同时,12军31师91团也加入到了战斗中,连同15军反击部队,共同抵挡了南朝鲜军连续五天的猛攻。
这时,我军的防御工事几乎完全被摧毁,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山石、弹坑以及坚韧的意志。一边坚守,一边重建,一边与敌军展开惨烈的交锋,一边接受弹药和兵力的补给。最后,我军以击毙敌军6000余人的战果,牢固守住了597.9高地。
无法反抗的美军只能无奈宣告:“在三角形山,联军已经败退。”

上甘岭战役的烽火已经从局部冲突激化为全面的战事,应对这场战争,12军勇敢地接过了15军手中的兵旗,肩负起接下来的战斗。作为换班休整的45师暂时撤离战线,而31师92团接替了他们,瞄准了537.7高地这一重要目标。29师参与协同作战,34师作为备用力量等待召唤,上甘岭的火力也得到了强化,火炮数量提升到300门。
11月8日这一天,31师92团赶至上甘岭,而此时,45师的士兵已经伤痕累累,他们已经在这个位置上苦战了十多天,可是援军却始终未曾出现。
看着眼前的局势,92团无暇适应,无暇准备,只能立即奋力一搏,投身到烽火连天的战场中。
从11月12日开始,南朝鲜军队动用了16个营的兵力,试图挽救已然失控的战局。我军则迎难而上,从597.9高地抽调了两个营的精锐力量,加入了对537.7高地的反击战。在这个过程中,92团屡立战功,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敌军的猛攻,共杀敌2000多人。终于在25日,敌军无力再战。

从此,上甘岭战役落下了帷幕。
经过了43天血与火的洗礼,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之歌终于响起,美军与南朝鲜军队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的壮丽战绩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也不得不感叹:“美国人常常说我不行,可现在呢?16个国家,那么多的兵力,世界先进的武器,他们有比我好一点吗,可见,这世界上,已经无人可抵挡毛润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