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顽固性皮肤瘙痒误治案,引起了我对“火郁发之”的思考

 铁毛l 2023-10-18 发布于四川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66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这篇文章通过一个误治的案例,把顽固性皮肤瘙痒基本讲得非常透彻了。除了对这个疾病的病机理解,还重点讨论了对“火郁发之”的理解。怎样用药才能真正将郁火外发?虽然本例是过用辛温导致变证,但不意味着此类疾病没有用热药的机会,那么使用指征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学习作者,从误治中吸取教训,并在反复辨证思考中对疾病本质和用药有更准确的把握。(导读/依伊)
—本文约3500字,预计阅读8分钟—

图片

凉血散瘀治疗顽固皮肤瘙痒

作者/余国俊

皮肤瘙痒半年

某女,57岁,1999年5月25日诊。

全身皮肤瘙痒,夜间尤甚,影响睡眠。瘙痒初起时,用西药镇静、抗过敏有效,但停药又瘙痒如故。

改延中医,用消风散原方4剂内服,配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煎水熏洗,瘙痒止。但半月后复发,再用消风散原方配合熏洗乏效;加入蜈蚣、全蝎、僵蚕等,又服4剂,全身瘙痒有增无减。

经人介绍,远赴他乡求治,处方为麻黄、细辛、附片、干姜、肉桂、桂枝、公丁香、吴萸等,且均超过常用量3倍以上。患者略知医,大骇异之。

医者抚慰之曰:“火郁发之,放心服用,发出来后,再清解立愈。”服1剂,口干舌燥,瘙痒加剧。医者曰:“药已中病,不得半途而废。”又勉强服2剂,全身灼热如火燎,昼夜瘙痒无度。医者改用重剂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连服6剂无效。

不得已复用西药镇静、抗过敏,整天头脑昏沉,仍不时瘙痒,迁延至今已半年。

刻诊:面色暗滞,全身抓痕、血痂历历可见,皮肤粗糙肥厚,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沉涩。

本例皮肤瘙痒迭用消风散祛风养血、清热除湿乏效,说明是变证而不是常证。所以有医者才别开生面,尝试使用“火郁发之”的治法。有辨者称:辛热药剂量过大,过犹不及,才造成坏证。

《内经》上“火郁发之”这一治法,指的是火邪郁于内,不用苦寒直折,而是顺其“火性炎上”之性,用轻清扬散之药来发散、发越、发泄郁火。

如《兰室秘藏》治疗火郁于内、五心烦热的火郁汤,是在芍药甘草汤滋养脾阴的基础上,加升麻、柴胡、防风、葛根升阳散火;

又如《证治汇补》治疗火郁于内、四肢发热、五心烦闷、皮肤发赤的火郁汤,则用黄芩、连翘、栀子泻火,而配用升麻、柴胡、葛根、薄荷升阳散火。

观其升阳散火诸味药,用量都很轻。此等用药法度,与本例之重用且独用辛热燥烈药物者,本来泾渭分明,岂可混为一谈!

即使是上述真正意义上的“火郁发之”,本例皮肤瘙痒也是完全不适用的。为什么呢?

本例为年届花甲的老妇,瘙痒时间较长,反复发作,夜间尤甚,应当首先考虑血虚肝旺,试用养血平肝,祛风润燥方药,可选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味。

至于本例初用消风散原方有效者,我认为全赖消风散中的胡麻仁、当归、生地养血活血,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而半月后瘙痒复发,再用原方不效,甚至加入蜈蚣、全蝎、僵蚕等虫药亦不效者,说明瘙痒缠绵日久,阴血耗损已较为严重,而方中祛风除湿清热之药久用之又有暗耗阴血之嫌,用之弊多利少。

斯时应当重用滋阴凉血药物,可选一贯煎合大补阴丸之类。考虑为瘀热深伏血分。治宜清热凉血散瘀。
图片

犀角(水牛角代)地黄汤加味
鲜水牛角另煎兑入药液中,200g,生地30g,赤芍30g,丹皮15g,紫草30g,丹参30g,虎杖30g,三七轧细吞服,6g
嘱先服3剂,如有效,可续服3~6剂,停服西药。
二诊:服1剂后,全身瘙痒似乎稍减,喜而续服。服完4剂,白天几乎不痒,口已不干,大便正常。因夜难安寐,不时搔抓,全身抓痕血痂仍清晰可见,皮肤粗糙肥厚如前;但舌质已非暗红,而是接近嫩红无苔,脉沉弦细数。

此乃心肾不足、阴虚火旺之象,治宜养心滋肾、收敛虚火,用天王补心丹加减。
图片

天王补心丹加减

生地30g,玄参15g,丹参30g,北沙参15g,麦冬15g,茯苓15g,远志炙6g,酸枣仁30g,夏枯草30g,五味子10g,珍珠母30g

三诊:服3剂,夜间皮肤瘙痒减轻,睡眠有所改善。但原方连服8剂,夜间仍然瘙痒。

上方合桂枝汤,即加桂枝10g,白芍12g,炙甘草6g,又服4剂,夜间瘙痒终于停止,皮肤抓痕、血痂开始消退;又服6剂,诸症若失。随访4个月未复发。

全身灼热如火燎,皮肤瘙痒昼夜无度,证属瘀热深伏血分,当用清热凉血散瘀法,方用犀角地黄汤。

消风散载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一书,方中用荆芥、防风、蝉衣、大力子祛风,苍术、木通除湿,生石膏、知母、苦参、生甘草清热解毒,胡麻仁、当归、生地养血活血。

此方之妙,妙在胡麻仁、当归、生地之养血治血,何哉?除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还有“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祛风除湿清热药物化燥伤阴的副作用。

本方运用范围很广,凡风、热、湿邪浸淫血脉而致的风疹、湿疹、疥疮、单纯性皮肤瘙痒等均可用之。患者为青壮年,苦参宜重用15~20g,再加紫草15~30g。

其缺点是药味甚苦而难咽,可少量频服;药渣煎水熏洗,奏效尤速。我院中药剂科自制的皮肤病洗剂一“江氏痒速泰”,便是消风散加减,颇受欢迎。

20多年前我市一位乡村医生擅治神经性皮炎,其药物均粉碎,无人知其组成。其人喜欢饮酒,有好事者轮流劝酒灌之将醉,以言语挑之,竞吐“真言”曰:“消风散……加二妙散……加紫草、天麻、水牛角、黑芝麻、霜桑叶。”

需要指出者,皮肤病之属风、热、湿邪为患者,必有一系列脉证可资参验,其中舌象最为真切——舌质红或偏红,苔黄腻或黄厚。

若舌质嫩红,苔薄黄欠润或竟无苔者,宜减去方中之苍术、木通、苦参,重加白芍、制首乌、玉竹、桑椹等柔润息风之品。若服数剂乏效,则应当考虑血虚肝旺,及时改弦易辙。

总而言之,皮肤瘙痒的病因病机虽繁,但风热湿与血虚肝旺两种证型最为常见,明辨乎此,思过半矣。

或问:本例全身皮肤瘙痒,因误服重剂辛热药物,导致瘀热深伏血分,已成坏证。我室接诊时经用犀角(水牛角代)地黄汤,且开始便重用鲜水牛角200g力挫病势者,为什么水牛角重用到200g呢?

此乃有鉴前失。我室曾救治1例别嘌醇严重过敏引起的全身性剥脱性皮炎患者,辨证属热毒深入营血的犀角地黄汤证,但按常规用水牛角50g乏效,后来加重至200g方显卓效。

当然,皮肤瘙痒症使用热药的机会不是完全没有,但像本例这样汇集且重用大队辛热燥烈之药,造成耗血伤阴的坏证,则是临证者的大忌!

二诊时用天王补心丹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主要是为了恢复“心藏神”的正常功能。邪热扰心,心烦则神躁,神躁则痒,今者迎神归其窟宅,则神静而藏,藏则不痒矣。

本例继服天王补心丹不能彻底止痒者,必有更深一层的病因,所以要合用桂枝汤。

大家知道,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群方之祖,该方内寓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二方。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调阴,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调阳,合为桂枝汤则从整体上调和阴阳。

对于人身来说,阴阳即是血气,血气即是营卫。古贤盛赞桂枝汤的功用为: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放眼临床,不少慢性疑难杂证之所以缠绵难愈,病因病机固然复杂,但是归根结底,不是营卫失和于外,便是血气阴阳失和于内,或两者兼而有之。顽固性皮肤瘙痒何独不然哉!

犹记10余年前,我院一护士,年4旬,患荨麻疹1年多,遍用中西药物(包括激素),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则复发。其人系过敏体质,年轻时曾动过胆囊手术。

江老接诊时,按常法投以消风散不效,改投温清饮、丹栀逍遥散、天王补心丹、过敏煎等均乏效。江老思考几天后说:“试用桂枝汤加三七。”处方为:
图片

处方
桂枝10g,白芍12g,甘草炙5g,大枣10g,生姜5g,三七轧细吞服,5g
1日1剂。先服6剂,似效非效;续服6剂,开始见效;坚持不缀,服至30余剂,荨麻疹终于完全停止发作。

或问这一验案能否重复?我未用过,岂能推测?但我从此受到启发,治疗皮肤瘙痒顽症时,恒在辨证方药中合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血气阴阳,确能提高疗效。

本例皮肤瘙痒误服热药而成坏证,认为误治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对“火郁发之”这一五行治法的具体内涵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或者说是误解。五行学说是一种潜科学,中医把它作为一种推理工具。既然是工具,就看你会不会使用了。

先说不会使用。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名句: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为什么会逆传心包呢?

章虚谷用五行相克来解释:“心属火,肺属金,火本克金,而肺病反传于心,故曰逆传也。”

王孟英驳之曰:“邪从气分下行为顺,邪入营分内陷为逆……苟无其顺,何以为逆?章氏不能深究,而以生克为解,既乖经旨,又悖经文,岂越人之书竟未读耶?”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千古绝唱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深刻地揭示了木与土之间的病理联系,至今仍在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真是颠扑不破!

后世医家释之曰:木旺则乘土,应先补土以防旺木之乘。近代名医张锡纯则曰:木旺乘土,而木虚则不能疏土,兼此二义,方得“当先实脾”之真谛。此诚独具只眼者也。

或问:五行定论,木旺则土虚,然则土虚木必旺乎?不一定。临床不乏眩晕不止而属于“土虚木摇”,须用六君子辈健脾和胃以息止眩晕者,土虚木亦虚也。

若拘执《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死于句下矣。其他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土不生金”而用“培土生金”,“木火刑金”而用“清金制木”,“水不涵木”而用“滋水涵木”等五行治法,其内涵均相当清楚,不得师心自用而随意解释,因而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