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胆汤加减  王洪图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10-18 发布于江苏

临床实际观察就不难发现脑、心、血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特征是苔腻脉滑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对温胆汤的化裁,《三因方》已经对《集验方》的温胆汤做了一些化裁,如上所述增加了茯苓、大枣两味药,从而使该方的适用范围明显扩大了。明代和清代医家又总结出不少加减化裁之法,如

心虚神怯加人参,烦热者加黄连,痰滞者加胆星等。加黄连者名为黄连温胆汤,加柴胡、黄芩者又名柴芩温胆汤,《证治准绳》去竹茹加枣仁、五味子、远志、熟地黄、人参名为十味温胆汤。

加减化裁使该方适应证增加了许多。以近10年杂志报道文章而言,应用温胆汤于临床的报道文章达60余篇,其所治病证,除“虚烦不眠”之外,尚有:

嗜卧多眠、夜游症、眨眼症、斜视、梅核气、神经衰弱、眩晕、耳鸣、高血压、偏正头痛(含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中风(含脑卒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癫狂(精神分裂)、癫痫、风心病、心绞痛、惊悸、肠溃疡、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尿毒症、慢性淋巴结炎、慢性咽炎、哮喘、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脏躁、带下、闭经、妊娠恶阻、小儿惊风、小儿厌食等病症。此外,还有用治头部损伤、腹部损伤、肋骨骨折、四肢骨折者。中西医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合计不下30多种,涉及多个脏腑组织系统,而

主要治疗对象则是精神神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性疾病。

  

温胆汤及其化裁方剂主治病证十分广泛,在临床上如何抓住其关键症状呢?怎样进行加减?

我们的体会,其适应证应具备两组症状:

一是惊悸(胆怯)、健忘、头晕、头痛等精神神经性症状;

二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如食欲差、恶心、腹胀满,大便不调(或溏、或秘)等。其脉弦或弦滑、其舌苔多薄腻。

不论什么病,若属温胆汤证均应见有上述两组症状之一,甚至两者兼见,否则不宜使用本方。这也就是“异病同治”原则的实际运用。其实,何止于上述所列30余种病症可以用温胆汤治疗,

王洪图教授用该方尚治疗过胆囊炎、过敏性鼻炎(《内经》谓胆移热于脑为鼻渊)、斑秃(神经性)、阳痿(性神经衰弱)等病证。

  

关于加减法,王洪图教授习惯用法是加柴胡8g,黄芩12g,而陈皮改为青陈皮各6g,名柴芩温胆汤。方中加用柴、芩二味药,确实偏于“凉”性了。

可能是因为现在所接触的病人多有热;或许是人们的体质,今人较古人多热,此仅推测而言:一般不用大枣、生姜,减去了性“温”的药物数量。这种加减是“基本”加减。在此基础上,治疗不同的病证,另有少量药物加味。

  

失眠:柴芩温胆原方用之,以目前临床观之,即使不辨证也有半数病人有效:其心烦懊脓者,加栀子豉汤。多梦纷纭者,加龙骨;头疼者加川芎、白芷。

斑秃:加桃仁、红花、川芎活血药物,大约15天后生出细黄或白色毛发,改用补血药物,以四物汤为主,或于柴芩温胆汤中加当归、生地、桑葚子等,10余日后其发转黑。

抑郁、躁郁:原方加入郁金。 .

阳痿:原方加芍药、蜈蚣。蜈蚣为“中枢神经”药,此方可用于“性神经衰弱”。

胆囊息肉:加乌梅、夏枯草。

神经性呕吐:加生牡蛎、夏枯草、炒栀子。

心悸或冠心病:加杏仁、生苡仁,含有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在内。所谓“胆心综合征”用之最宜。  

妇女更年期:去柴胡,加青蒿,含有蒿芩清胆汤方义,尚可加女贞子、旱莲草补肾阴。一般地说更年期综合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应标本兼顾治之。

  

癫痫:原方重用半夏至18~20g,加桃仁、红花。此方原由刘渡舟教授所传,王洪图教授应用过2例病人,效果尚可。不过,较调理脾胃化痰开窍之方的疗效为弱。王洪图教授研制的“利脑明冲剂”抗痫作用不亚于常用西药,无毒副作用是其优点。

  

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痉挛症:儿童多动症用西药治疗,采用“兴奋剂”,而后两病则用“镇静剂”。中药治疗,皆可以温胆汤为主方。加

用钩藤、炒栀子、菊花等清肝止痉类药物。

  

夜卧惊呼:“肝在声为”呼,肝胆互为表里,肝病治胆,加当归、龙牡之类,养肝安魂,疗效较为满意。

温胆汤的现代临床应用(来自网络)


1 精神性疾病

①柴芩温胆汤(加柴胡、黄芩)治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

②桃红温胆汤(加桃仁、红花)治头痛、脑动脉硬化症;

③栀豉温胆汤(加山栀、淡豆豉、炒枣仁、合欢皮)治神经官能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④柴前温胆汤(加柴胡、前胡、炒枣仁、黄连)治失眠症、抑郁症、神经官能症


2 神经系统疾病 

①芩连温胆汤(加黄芩、黄连)治高血压、神经性耳鸣;

②桑蒺温胆汤[加桑叶、白蒺黎、菊花、双花]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耳源性眩晕

③酸天温胆汤(加酸枣仁、天竺黄、远志)治癫症、狂症。


3 心脑血管疾病

①参芪温胆汤(加党参、黄芪)治冠心病、心房纤颤;

②砂檀温胆汤(加砂仁、檀香、丹参、菖蒲)治冠心病伴心绞痛;

③生脉温胆汤(加党参、麦冬、五味子)治冠心病室性早搏、心源性休克;

④桑菊温胆汤(加桑叶、菊花、黄芩)治高血压病;

③失笑温胆汤(加五灵脂、蒲黄、党参、

丹参、薤白)治冠心病、心绞痛。


4 胃肠道疾病

 ①四君温胆汤(加党参、白术)治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


②建中温胆汤(加黄芪、桂枝、白芍)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肠痉挛;


③左金温胆汤(加黄连、吴萸、苏梗、元胡)治慢性胃炎、溃疡病;


④芩翘温胆汤(加黄芩、连翘、黄连、山栀)治急慢性胃炎、胆囊炎;


③硝黄温胆汤(加大黄、芒硝、全瓜蒌)治温热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习惯性便秘。


5 其他疾病

 ①五子温胆汤(加苏子、白芥子、莱服子、葶苈子、五味子)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

②三黄温胆汤(加黄芩、黄连、大黄)治泌尿系统感染、尿毒症;

③决泽温胆汤(加草决明、泽泻、首乌、山楂)治高粘滞血症;

④射牛温胆汤(加射干、牛蒡子、连翘)治梅核气、慢性咽炎

⑥香桃温胆汤(加香附、桃仁、红花、苍术、焦三仙、鸡内金)治闭经。


温胆汤适应证


1 痰阻气滞证候群痰湿或痰热阻于脏腑经络,引起气机升降失调,阻于心脏则胸闷,咳嗽等;阻于脾胃肝胆则呕吐、呃逆、纳呆、口苦、脘胁胀痛等;阻于肾、膀耽则见尿短涩等;阻于经络则头痛头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2 痰扰心神证候群痰湿或痰热上扰,引起情志精神失常.症见心烦不安、心悸、失眠、眩晕、癫痫、发狂等。


温胆汤治验4则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该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则用至4两,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诸家,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故方名仍称温胆,而其功用则实为清胆。本方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效,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温胆汤是临床常用且具有较好疗效的方剂,可用以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包括很多疑难之疾,临床均能取得良好效果。现举验案4则如下。


   1 慢性肾衰竭


黄某,女,65岁。2005-10-12初诊。刻诊: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中尿味重,口苦口渴或口黏,神疲乏力,大便秘结,舌淡,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肌酐22.6μmol.L,尿素氮22.8mmol.L。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治宜清化湿热。方以温胆汤加减:黄连、竹茹各10g,枳实、陈皮、法半夏各12g,茯苓20g,生姜6g,生甘草3g。水煎服,日1剂。10剂后,患者不再呕吐,诸症减轻,血肌酐降至13.4μmol.L,尿素氮降至16.2mmol.L,血红蛋白上升,显效。随访6个月无恙。


按: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学肾风、水肿、癃闭、关格、虚劳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为脾肾虚损,本虚标实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证治汇补·癃闭》曰:“既关且格……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医门法律》曰:“治格而且关,由中而渐透于上下。”本病治疗上当遵循“治主当缓,治客当急”的法则,急则当从中焦脾胃着手,清化湿热浊邪。方中半夏、陈皮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化痰而使痰随气下;竹茹清热化痰;黄连清热燥湿;茯苓健脾化痰;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化湿热、理脾和胃之功效。


   2 顽固性失眠


郑某,女,52岁。2006-01-10初诊。失眠20余年, 近5年来夜不能寐,睡眠消失,多方治疗无效。自感胸闷心烦不寐,泛恶,嗳气,伴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温胆汤加味:陈皮10g,半夏15g,枳实15g,竹茹10g,酸枣仁30g,夜交藤20g,茯苓15g,黄芩15g,远志12g,珍珠母20g,炙甘草6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6剂后睡眠明显改善,继服6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按:失眠,《张氏医通·不得卧》有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陈皮、竹茹化痰降逆;茯苓健脾化痰;枳实理气和胃降逆;黄芩清心泻火;远志化痰安神;珍珠母、酸枣仁、夜交藤养血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之功。


3 脑血管意外之顽固性呃逆


刘某,男,58岁,工人。2006-03-14初诊。高血压病病史10年,身体肥胖,平时经常头晕,因意识突然丧失2h入院。患者突然昏仆,神志不清,不省人事,目合口开,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经抢救逐渐苏醒,神志恢复,卧床不起。2日后患者突然出现呃逆不止,饮水则呛,饮食难入,不能入睡。初起间隔时间4~5min,后逐渐加重频频不能止,呃声响亮,冲逆而出,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化痰止呃。方以温胆汤加减:黄连6g,丁香6g,柿蒂9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0g,竹茹10g,生大黄9g,胆南星6g,瓜蒌30g,甘草6g。煎汤小量频频喂服,3日后呃逆完全停止。


按: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呃逆为中枢性呃逆,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病变多波及延髓,出现频繁呃逆,预示病情有恶化征兆。脑血管意外属中医学中风范畴。关于中风的成因的认识有从外风至内风之演变,内风中又有心火暴甚、正气自虚、内伤积损、肝阳化风等的不同。其中著名医家朱丹溪认为湿热生痰是中风主因。《丹溪心法·中风》说:“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至于呃逆,张景岳则据历代医家论述,结合临证实践,总结性指出:“凡杂证之呃,虽由气逆……但察其病因而治其气,自无不愈……而惟元气败竭者乃最危之候也。”本病中风病中出现呃逆为痰热内盛,使胃失和降,逆气动膈所致。治疗以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陈皮化痰降逆和胃;枳实行气化痰而使痰随气下;竹茹清热化痰;黄连清热燥湿;丁香、柿蒂降逆止呃;生大黄通腑泻下;胆南星、瓜蒌清热化痰,且瓜蒌又可通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降逆止呃之功。


4 肺癌化疗后


张某,男,60岁。2006-04-17初诊。有吸烟史40余年。现右肺癌化疗25日后。刻诊:咳嗽,呼吸急促,喉间哮鸣声,痰色黄量多,胸闷气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体温38.3℃,右肺可闻及干湿性 口 罗 音。肺部CT片示:右肺癌伴右下肺阻塞性肺炎。辨证属痰热互结。治宜清热化痰,宣肺降逆。方用温胆汤加味:半夏15g,陈皮10g,枳实15g,瓜蒌30g,生石膏30g,茯苓15g,黄芩15g,鱼腥草20g,金银花15g,连翘9g,杏仁10g,蒲公英30g,甘草6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服药6剂后咳嗽、咳痰 症状缓解,体温下降为36.9℃,查体发现右肺内 口 罗 音明显减少,继服6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肺CT片:右肺癌、右下肺炎基本消失。


按:患者有长期吸烟史,清·顾松园认为:“烟为辛热之魁。”长期吸烟,烟毒煎熬津液,炼液为痰,痰热湿瘀凝结形成瘤块,发为肺癌之症。化疗后损耗正气,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痰热交阻加重,阻塞气机,肺失宣肃而导致肺气上逆,故见呼吸急促,痰气相搏则见喉间哮鸣,痰热内伏于肺可见痰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痰热内蕴之象,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温胆汤加减方中半夏燥湿化痰;瓜蒌清热化痰;黄芩清热泻火;茯苓健脾利湿;竹茹清化痰热;枳实行气消积;石膏清热泻火;鱼腥草清热化痰;杏仁化痰平喘止咳;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宣肺降逆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