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志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古医故道 2023-10-18 发布于湖北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长,人们饱受情志致病困扰的现象越来越多见。情志一直是临床上的常见致病原因。

“情志”一词,在中医学的古籍中,最早出现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五脏六腑,共为十一,禀赋不同,情志亦异,必资胆气,庶得各成其用,故皆取决于胆也。 ”这里的“情志”是在描述五脏的神志活动,指五脏的神志活动取决于胆。 之后“情”与“志”一直分开使用。 到明代,“情”“志”合为一词。 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设“情志九气”一篇,将原来的“五志”拓展为“八志”。 
在现代,“情志”和“情感”一词的含义基本相同,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情绪反应,是人正常生理活动的一部分 。适度的情志活动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过多或过少的情志活动都会引起疾病,也就是“情志致病”。情志致病与情志病和心身疾病的概念容易混淆。 

关于情志病的概念,有学者总结为:“情志病是以情志症状为主的一类疾病,同时也包含疾病过程中的情志变化,主要涉及精神疾病、心理疾病。” 而心身疾病则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也就是说,心理社会因素都是情志病与心身疾病的重要病因,而情志病的表现形式主要为精神、心理的异常;心身疾病的表现形式主要以躯体症状为主,是心理疾病的“躯体化”,有器质性的病理改变。在中医学中,如“梅核气”“奔豚”“脏躁”等均属于心身疾病 。

情志病与心身疾病可互相交叉。情志致病的病因以七情内伤为主,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论,明确提出情志致病的病因为七情。病机为气机升降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精气血津液失常等。对各科临床病证如内、外、妇、儿科均有所涉及,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情志致病可与其他病证互相转化,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