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浦旧梦

 黄之中 2023-10-18 发布于上海

吴江通”致力于传播吴江地情文化 

您的支持,我的动力!

吴江四都的充浦,地域范围在现在的横扇街道四都村的庙前自然村,以前是个集镇,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民间有“先有庙前镇,后有横扇镇”之说,古充浦村落在南宋开始形成。元大德十年(1306)突发大水,充浦沉淹后,街市才逐年西移至现在的沧洲荡畔。

图片

横扇老街


图片

相传明末张士诚在充浦附近筑城,与朱元璋的心腹爱将常遇春在这一带打过一场激烈的遭遇战。充浦还曾是简村巡检司驻地。据《(弘治)吴江志》记载,“充浦在四都,设简村巡检司于此,有崇吴寺、陈王庙、玉隆道院(即东岳庙,南宋建炎元年,里人许某入道舍宅,慕许真君而建)。居民自成市井,有鱼稻蚕幸之利,其俗媚佛,竸为僧俗人俱通释教”。据《(嘉靖)吴江县志》卷五记载,简村巡检司建于宋代,驻在二都,元代沿袭,洪武二年(1369)巡检牛山建言移置四都,在移置充浦(浦村)后所辖的范围是“一都、二都、四都、十九都。”清雍正四年(1726)裁撤(见民国《垂虹识小录》卷一)。

笔者首先参观了庙前村4组的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的邑宁桥,邑宁桥东侧一副桥联“放鸭栏开春涨软,卖鱼网晒夕阳明”,充满农家野趣。邑宁桥立于施相公庙前。施相公庙早在《(康熙)吴江县志续编》卷三中便有记载,可见建庙远早于桥,因而坊间所传仿杭州南宋施全“桥驮庙”纪念义士的说法在时间上自然不成立。施相公也不是上海人供奉的明代崇明的抗倭将领施挺、明代的名医施相公,最有可能的两种说法是《清嘉录》中的“施相公讳锷”和许真君的徒弟施道人,结合庙前当地的许真君相关的民间信仰,后一种可能更为确信。

图片

施相公庙前的邑宁桥及桥联


图片

古充浦如今依旧保留着整片的稻田,祥和寂静,草木卉歙。笔者沿着隐没的充浦古河道访古,走过蓊然葱郁的荒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湖草青青,白鹭点点,深深地珍藏着苏州旧时乡村的回忆。在那里,笔者看到了许多以前不曾注意的东西,鹭歌鸭唱,暗香浮动,花影荡漾。幸福就是随心而至。

笔者走访了1928年建的单拱石桥万善桥及桥头观音庙的芳名碑。万善桥处于野林间,河道清幽,时隐时现,野趣横生。东侧的桥联“波心静浸一轮月,舰道直冲万丈虹”,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昔日热闹的航道已成烟云过往,留待后人遐想。

图片

万善桥


图片

过桥后,忽然豁然开朗,步入已然是新农村的四都村。笔者走访了崇吴寺遗址、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的具有吴地传统风格的八字型钥匙桥——博士桥,村民传为当年刘伯温命人建。他们说刘伯温在博士桥的正中央建了一座“甏塔观音”,观音很小,但正好扎在了牛头之上,使“真龙永世不得翻身”。乡间传说,妙趣横生。随后,笔者又走访了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81)处于湖草掩盖下的竹林桥。读着南北的桥联“梁跨东西利涉新,泽通南北安澜古;槎浮莫阻乡关去,龙卧疑从震泽来。”置身于其间,仿佛放慢了时光的脚步。

图片
图片
图片

博士桥


漫步庙前村口,一棵古银杏,粗壮、雄伟,傲然挺立在笔者面前。据查,这是一棵古充浦崇吴寺废址上的800岁的古银杏。传说是按照北宋末年抗金将领花荣之女百花公主遗愿所植。《(弘治)吴江志》卷七寺观篇中记载“崇吴教寺在四都充浦,梁开平二年僧妙义开山。本朝正统中僧师真重建。”清代的《姑苏采风类记》卷七中则更详细地记载了明嘉靖年间崇吴寺“两遭回禄(注:火灾)”,在“万历三十九年,邑人屠大化捐资重建,置饭僧田,寺貌一新”。据《(康熙)吴江县志》记载,这些史实的记载人是县学教谕吴骥,《(道光)苏州府志》卷四十三中沿袭了这些说法。据《横扇镇志》记载:“到了清咸丰元年正月初一,寺又遭了一次火灾,后又复建,到解放前,单剩头山门四金刚殿。1958年被拆毁。”笔者也专程去庙前寻访周宅的门楼,可惜这座古门楼已于近年拆毁。

图片

明嘉靖《吴江县志》载崇吴教寺(左)

今崇吴寺遗址上的古银杏(右)


图片





图片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往往被忽略,旧时人们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如今已经成为奢望。有人说:“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从容,而幸福的终极形式也就是简约了。”也许,那便是一座江南简约的古桥,几声田野间犬吠,为什么让我如此动心的缘由了。



END

 责 编:沈   瑶

◆ 美 编:王丽媛

◆ 审 核:王来刚

◆ 图 片:作者及网络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