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82,肇嘉浜之源头

 史客郎骑行 2021-05-29
肇嘉浜是流经上海县城最大的河流,沿河有不少小的支流,在今宛平南路与东安路之间有一条叫“陈泾”的小河。《嘉庆上海县志》云:“陈泾,在蒲汇塘北,从刘泾桥进,东北通肇嘉浜。”《同治上海县志》云:“陈泾,在陈泾庙,潘恭定公墓左,从肇嘉浜分流,北达漕家桥。其芦浦东折一支名沈家浜。”

潘恭定即豫园主人潘允端的父亲潘恩。1960年代,上海博物馆在今肇嘉浜路宛平路附近发现明代墓葬,是为潘氏的祖茔,其中一墓是潘允端墓,出土一顶完好的乌纱帽,是很少见的明代乌纱帽实物,现陈列在上海历史博物馆。

潘氏父子在嘉靖、万历年间都当过巡抚、布政使一级的高官,虽说不上泼天富贵,在上海县城还是有潘半城之说。很显然,潘氏在城外的土地更是田连阡陌。


1947年出版的《上海商业行号图录》中,在肇嘉浜路高安路顶头还标明陈泾庙,位于肇嘉浜路的北面。据传咸丰二年夏旱,乡民抬着城隍祈雨,刚到西门即雨,县令姚辉题匾“惠溥甘霖”,第二年就整修一新。

陈泾庙解放初还在,在今高安路与肇嘉浜路相交处的东北角,庙里还办了陈泾第一小学,薛理勇先生指出:高安路就是填陈泾筑的马路。

可见,所谓的西庙桥路是位于陈泾庙之西得名,东庙桥路是以位于陈泾庙之东得名,西庙桥路先后更名豫丰路、谨记路。我有一份1932年版的上海老地图,标的就是西庙桥街和东庙桥街。西庙桥街1965年以北接宛平路而改名宛平南路,东庙桥路于1964年以湖南省地名改名东安路。





《嘉庆县志》记述的陈泾是“东北通肇嘉浜”,显然在肇嘉浜南。


《同治县志》记载的陈泾“从肇嘉浜分流,北达漕家桥。其芦浦东折一支名沈家浜。”漕家桥,应该是曹家桥,由曹家渡出吴淞江的支流应该是西芦浦。沈家浜是今天中山医院前面的医学院路。


嘉庆时期,陈泾在肇嘉浜以南,东北汇入肇嘉浜,西芦浦则从北面穿过肇嘉浜,向南到沈家浜,并继续向南,与蒲汇塘相通。那时候陈泾是陈泾、西芦浦是西芦浦,没有混淆。到同治时期,陈泾与西芦浦的河道已经混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了,基本上都算是陈泾,大概是因为陈泾庙的缘故。

高安路/肇嘉浜路口的高安公寓,应该是在陈泾庙的旧址上

高安路,填平原西芦浦/陈泾后筑的路

1913年,法租界公董局拓宽徐家汇路,迫令陈泾庙内迁,后由法租界公董局补偿动迁费,和今天的拆迁差不多意思。说明原陈泾庙的位置要略靠南一点。

今天徐家汇一带的肇嘉浜路非常宽敞,而且笔直,但河道不可能如此直,高安路、吴兴路附近有一小段肇嘉浜的岔路,其形状可能符合昔日肇嘉浜的河道。如果顺着这条岔路的方向延伸,大致可以衔接上徐家汇公园里的汇金湖。说是湖,其实就是一条河道。

肇家浜路在吴兴路的岔道





徐家汇公园里曲曲弯弯的汇金湖




徐家汇公园的东南入口对面是汇金广场,大概汇金湖就得名于这个大楼所属的集团。

汇金广场对面是天钥桥路,上海唯一带“钥”的地名或路名,与徐家汇天主教堂有关。


上海开埠后不久,天主教利用徐光启的关系,在徐家汇徐光启墓附近圈地建立教区,若干年后,徐家汇天主堂是中国最大、最重要的天主教堂之一,徐家汇教区也是中国势力最强的天主教区。

当时的天主教信徒大多居住在肇家浜北,到浜南的教堂做礼拜,不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教会就在肇嘉浜筑桥,还以宗教的语言,把信徒过桥做礼拜叫作“通往天堂之路”,而桥则成了“开启天堂的钥匙”(Key to Paradise),于是称为天钥桥。天钥桥路筑于1914年,天钥桥在填肇嘉浜时被拆。

现在有天钥路过街天桥,在桥上东望肇家浜路

西望徐家汇

南望天钥桥路


肇家浜在徐家汇与漕溪、李緃泾交汇。把小河流称为溪,应该是南迁的北方人带来的,本地没有这种名称,因此漕溪的得名应该比较晚近。

蒲汇塘路与漕溪北路交汇处

清代的肇家浜,西起小闸,往东北沿今宜山路东北段、蒲汇塘路、漕溪北路北段至徐家汇。

在宜山路和钦州路交界口,2点钟方向有一条小路,那是小闸镇街,当日肇家浜的源头在这儿。原先应该有小闸镇,清咸丰八年(1858年)在此筑堰堵港,以阻进入蒲汇塘的浑潮,过往船只多在此装卸货物,渐成小集镇,堰边上应该有小闸,因此得名。现在已经拆光了,街的东北端是跨蒲汇塘的桥,桥北是文定路。

蒲汇塘,我很喜欢干这份工作,捞水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