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八仙桥、打浦桥......老卢湾这9座“桥”你走过吗?

 红翡綠翠 2018-06-17

@310103的人们,今天我们以文字和图片为桥梁,回忆那些横跨在河流上的桥梁。有些桥名,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为区片的地名,烙上了特别的印记,亦化作了绵延至今的风韵。详情↓


八仙桥

1910年地图中的3座跨越周泾的八仙桥


旧时八仙桥闹市路口东望大世界

八仙桥泛指金陵中路、龙门路口周围一带。大致范围是以兰生大厦(原址为大众剧场)为中心,半径约200米之内的地域。19世纪后期,此处建有一华洋菜场(后称八仙桥菜场、金陵菜场),以菜场为中心形成区片。1917年于大世界游乐场建起后,因生意兴隆,声誉日高,其周围形成大世界区片,八仙桥范围遂向西南部缩小。30年代此地建起成片旧里。“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抗战致使南市、闸北、虹口大批居民逃入避难,人口骤增。之后陆续迁入一些沪上名店,衣食住行具备,成为市中心主要闹市之一。1949年仍保持商业特色。改革开放后,该地区建起广场公园和一批现代化建筑,面貌焕然一新。

1917年地图中的八仙桥一带

当年八仙桥小菜场前的商贩聚市盛况


褚家桥

指西藏南路、寿宁路至桃源路一带。原褚家桥东西向横跨周泾(今西藏南路),原桥有两座,称南褚家桥与北褚家桥。南褚家桥在今西藏南路、寿宁路口;北褚家桥在今西藏南路、桃源路口。两桥于20世纪初随周泾淤没而相继拆除。褚家桥这个地名一直流传,仍为人们所习称,形成区片地名。该地原商业网点较为集中,其西面柳林路曾有小商品贸易集市。褚家桥地名现趋于消失。


南阳桥

1947年地图中的南阳桥和褚家桥一带
泛指西藏南路、自忠路口一带。大致范围包括东至会稽路和方浜中路的西段,北至西藏南路“杀牛公司”,南至西藏南路547弄(南阳新村),西至东台路。昔时有南阳桥为跨周泾桥梁之一,系东西向木桥,位置在今西藏南路自忠路口偏北。1908年填周泾筑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桥拆除,但此地名长期以来为人民所习称,演变为区片名。20世纪30年代前后,不少房地产业主在此处建造起大批里弄房屋。楼宇连片,几无隙地,地境成为居民区。境内有历史悠久的上海市食品公司肉类食品厂,俗称即为南阳桥杀牛公司,远近闻名。

羊尾桥

即复兴中路与西藏南路交会口。大致范围,东至复兴东路、西至复兴中路、南至肇周路、北至西藏南路一带。桥跨周泾(今西藏南路)。原有桥梁系平石桥,由于填筑肇周路,于1908年拆除,后形成居民区,以桥名命名为羊尾里,复兴中路此段亦称为羊尾桥路,后商业网点逐步形成。羊尾桥地名现已鲜为人知。

1910年地图中的羊尾桥和羊尾桥路

太平桥

泛指济南路、自忠路口附近一带。大致范围东至济南路,西至原自忠路219弄(今翠湖天地)一带,南起原顺昌菜场,北迄顺昌路原大庆剧场附近。以原打铁浜上太平桥(今废)得名。为区境商业繁荣地段之一,顺昌路北段有小吃店,俗称美食街。19世纪末在打铁浜上(今顺昌路北段)建有东西向木结构的太平桥。1912年填浜筑路拆桥,桥名流传至今,形成区片。抗日战争期间,南市、浦东、闸北等地居民进入避难,人口突增。1937年,原太平桥北首约60米处兴建一座月光大戏院(后为大庆剧场)。进入21世纪,境内旧屋陆续拆除,建成绿地,以区片取名太平桥公园,与邻近的新天地一起,成为市中心著名景点。

20世纪20年代的顺昌路街景

1910年地图中的太平桥与打铁浜一带


打浦桥

1947年地图中的打浦桥和打浦路桥
泛指瑞金二路、徐家汇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交会处周围一带地区。大致范围以瑞金二路与徐家汇路交会处为中心,半径约150米内的区域。打浦桥曾跨肇嘉浜于今瑞金二路南端。20世纪20年代曾加改建,至40年代填肇嘉浜筑路时拆除。另外,1915年在今打浦路北首,筑有跨肇嘉浜的打浦路桥,连接徐家汇路和斜徐路,因桥系漆黑色,习称“黑桥头”,约于1946年拆除。此地以水运交通便利,人口逐渐增多,居民泛称这一带(包括黑桥头)为打浦桥,形成区片名,流传至今。建国后,填肇嘉浜西段筑肇嘉浜路,并辟建一条树木苍翠,景色清新的街心绿化带。肇嘉浜路北侧和瑞金二路南段,设有各业商店,形成区内较大的商业网点。轨交9号线和原有众多公交线路都以“打浦桥”为站名,区片知名度较高。


斜桥

地处制造局路、肇周路、徐家汇路、陆家浜路交会处一带。斜桥原为木桥,后改为石桥。斜桥为南北向,跨陆家浜和肇嘉浜两条水道交汇处,南堍接斜桥南路(今制造局路),北堍在肇周路与方斜路之间,并与两路相通。1926年6月填陆家浜,筑陆家浜路,后斜桥以西的肇嘉浜也因逐渐淤塞而逐段填平,斜桥地域悉成坦途。今陆家浜路和徐家汇路在此衔接,加以原有的南北通道制造局路和肇周路以及东北方的方斜路在此交会,所以五路交会的斜桥地域成为陆上交通中心,居民日增,桥虽拆废,其名被居民习用,演变为区片名。多年来,经过地境的公交线一直以“斜桥”为名设站,加之邮局等设施普遍使用区片名称。

1917年地图中的斜桥一带

平阴桥

指斜土路、瑞金南路口一带。原为桥名,在斜土路上,东西向跨日晖港(现瑞金南路)。该处周围原系荒地、塘潭、村落。约于1915—1918年间建桥,桥面系木梁木板结构,桥长10余米。1942年曾修缮。1983年9月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随着市政建设的蓬勃发展,斜土路上交通运输日益频繁,桥两旁陆续建起了厂房及居民住宅才形成工厂、居民区。桥东侧附近有卢湾高级中学。89路公交车原在该处设有“平阴桥”站,现已更名,加之周边老居民外迁,现地名知晓度不高。

1932年地图中的平阴桥和康衢桥

康衢桥

指中山南一路、中山南二路、瑞金南路交会处一带。原有桥梁,位于中山南一路西端,东西向横跨日晖港。始建于1924年左右,以中山南一路旧路名康衢路命名。20世纪80年代,桥东堍建有20层春江大楼,成为当年地标。该地正处于市区中山路环路要道南部打浦路隧道浦西出入口处,车流量甚大。康衢桥随日晖港填没后拆毁,地名也渐趋消失。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官方微信@图溯上海

编辑:刘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