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帮助孩子正确“拥有并保守秘密” | 读《教育的情调》⑩

 盐渎苏迅 2023-10-19 发布于江苏

范梅南、李树英《教育的情调》

1. 从某种意义上说,秘密的体验是一种让自我与他人分离的体验。这种体验有时让人感到莫名的兴奋。

2. 秘密的体验似乎是一种可以将自我(心灵)与家人(或群体)分离的体验。

3. 孩子没有秘密的时候,只生活在一个世界中,那就是他自己的生活世界。当孩子拥有了秘密,他的生活世界就一分为二了:一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另一个是外部的世界。

4. 除了一个与他人共享的世界以外,我们还有一个自己的世界

5. 当我们隐藏秘密(比如说一件事、一个想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就隐藏了自我(sell)。

6. 秘密让我们遁形:我们体验到了内心的不可见(invisibility)。

7. 秘密有时让我们觉得自己变得非常脆弱,很容易受伤害,因为秘密很难被隐藏起来,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暴露出来。

8. 从某种意义上说,秘密的保守或分享可能会扰乱抑或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9. 秘密的体验还涉及个人的身份认同(我是谁、个性、独特性。

10. 秘密的体验可以给我们力量:我们知道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

11. 我们有时需要很好地保守秘密,必要时也会与他人分享秘密,这样说来,学会处理秘密就是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了。

12. 我们一般会认为秘密存在于我们的心里,殊不知秘密通常展露在外面:它一定与外面的某个人或某个人的某件事有关系。

13. 由于有了秘密,关系才得以存在:我是为他人保守或分享秘密的。所以,秘密是与生活建立有意义联系的前提条件。

14. 秘密对自我的成长和意义的重构十分有意义,而且十分必要。

15. 孩子开始有了秘密,就开始成长,走向独立。有秘密意味着有了独立的意识。

16. 机智的父母或老师会关注孩子对秘密的体验,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倾听,什么时候又该有意地不去理会。

17.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一面是秘密或隐私,另一面是监督或控制,两者在教育上都很重要,并且不可或缺。

18. “看住”孩子是必要的,因为它为成年人提供了教育责任感的基础。监督中所包含的留心和警觉的成分很重要,因为它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并指明了方向。“观察”秘密也是重要的。因为,秘密的诞生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生,它为孩子内在能力与个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父母认可孩子的隐私空间,实际上就是在为孩子的秘密体验创造空间。

19. 这些秘密让孩子们开始明白和意识到自己逐渐拥有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这种认识反过来又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自我感、责任感,以及自主性和人际交往的亲密性。

20. 孩子最终要长大成人,独立生活。秘密的体验是孩子未来独立生活的起点。

21. 秘密是人成长的一个关键方面,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而能够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 读书随笔——
孩子对秘密的体验的话题在教育著作中较为少见,当然也有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文章对“秘密”的阐述十分发人深思:秘密是人成长的一个关键方面,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而能够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自己的“内世界,隐藏于躯体之中;一个是自己的“外世界”,显示在人们眼前。内世界与外世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转化的过程可能构成人际关系。
从孩子的角度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孩子不愿意对父母诉说的秘密越来越多。父母由此或多或少对孩子有从“完全掌控”到“渐感失控”之感,内心常感不安。
我也是这样走过。但想起读过的一句话“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心中的不安也就平淡了许多。
看着子女渐行渐远的背影,有不安、有失落,这很正常。但我们必须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不要试图强力干扰,那样只会适得其反。父母要做的是:努力与孩子建立共同话语体系,以他(她)的外世界连通他(她)的内世界,尽可能地了解他(她)的真实想法,并为他(她)的成长提供前进方向的导引和支持。
好的导引和支持,应当是顺其自然的、润物无声的。对孩子,父母要学会倾听,适度地给予点拨。如果他(她)厌烦你的“说教”,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闭嘴”。不闭嘴又能怎么样呢?说得再多也不会入他(她)的心,徒增对立与烦恼而已。很多时候,父母需要有“让子弹飞一会”的定力,对孩子的表现或问题暂不理会,寻得合适的契机再以合适的方式沟通,也许能够直达他(她)的内世界。
“孩子最终要长大成人,独立生活。秘密的体验是孩子未来独立生活的起点。”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拥有并保守秘密”,愿意与父母等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