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分钟学出版 | 善于发现同一稿件中的矛盾——如何有效运用本校法?

 出版与印刷 2023-10-19 发布于上海

“五分钟学出版”系列视听课程

撰稿:黄静  播讲:张晴

一字之微,常谬以千里。校对工作既要耐心,也要细心。当发现同一稿件中的相关内容有矛盾之处时,就要通过本稿件上下文的互证和比较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订正差错。这就是校对中的本校法

那么,我们通常在哪个阶段会比较多地用到本校法呢?

一般是在初校、二校、三校之后的通读阶段。在这个阶段,文稿校样已经过了三次甚至三次以上的校对,绝大部分排版格式差错已经被消灭,校对人员需要在脱离原稿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细心程度、良好的记忆力、较强的联想能力等,谨慎辨别校样上的内容,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差错。运用本校法进行通读检查更能够体现“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这一特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本校法仅在通读阶段起作用。在整个校对工作过程中,校对人员都是需要综合运用对校法、他校法、理校法、本校法等四种方法并贯穿始终的。

另外,我们还要知道,随着网络出版时代的到来,电子原稿逐渐代替了纸质原稿。在仅有电子原稿的情况下,校对人员的工作客体发生了变化,工作难度加大,在校对时更需要发挥本校法的长处,弥补原稿的疏漏,保证文稿质量。

在实践中,运用本校法时需要从何入手呢?

首先,要依据稿件内在的联系,着重比较以下项目:一是比较目录与正文,核实页码是否一致、章节标题等文字表述是否相同;二是比较文稿的上下文内容之间是否重复、有无冲突;三是比较文字与图片、文字与表格是否匹配;四是比较正文与注释之间的序号、页码等有无错漏。

其次,要特别注意文稿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术语以及数字等,并进行前后互校。例如,2015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基础”第77题是一篇小短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编辑人员必须具备政治认知能力、语言文字能力、技术开发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七个方面的能力。”前半句只提到了六种能力,后半句则出现“七个方面的能力”,显然前后不一,定有差错。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编辑人员必须具备政治认知能力、策划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判断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信息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七个方面的能力。”一个小小案例,就涉及内容逻辑、数字逻辑,稍有疏忽,就会遗漏。

总之,“本校法”要求校对人员既要具备良好的记忆力,能快速调动记忆点;又要具备整体思维,能对文稿内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时,还要具备理性的逻辑思维,能见微知著,反复斟酌,细致检查,使文稿达到局部逻辑和整体逻辑的统一有序。

录音:张晴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马迁

期刊网站:

‍https://cbyys.

投审稿系统:

http://www./cbyy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