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缘堂:顺应天性,愉悦心神,性命双修

 汪缘堂 2023-10-19 发布于湖北

命者,口令也。拆开“命”这个字,一看便知。“令”字上面是“聚集”的“集”,下面是人,像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聚集众人,发布命令。

《说文解字》的注释中说:“号令者,集而为之。卪,制也”。令就是决定好了,让人去执行的规矩。

古代皇帝发布的诏书,第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就是借天命之说,表明自己是在替天行道。

比天子更厉害的是“天命”,老天爷决定好了的,人人都必须遵守执行,谁也别想违背与改变。

传达天命的人,现在有算命先生,灵媒、古代有巫师。当然,不乏假传圣旨的江湖骗子。

所谓知天达命,就是彻底了解自己被先天决定好了的东西。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人活到了五十岁之后,就有了命运的觉悟。

当然,言外之意,就是五十岁以前,一直想着自己把握自己的命;到了五十岁之后,才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能认命归顺了。

《左传》中《成工十三年》中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一句话,便道明了人是天地交流的产物,人的一生注定是被决定了。

这就是天造地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现代科学研究DNA的碱基配对序列,就试图通过基因来揭示人的命。

中国古人则认为,除了父母精血以外,精子卵子结合瞬间的天时、地势、人情同样也会对人的命产生影响。

如果说现代科学试图以微知著的话,中医则是可以见著知微,探究人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测定命的轨迹。

《灵枢》天年中说:“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皇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以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为成人”。

由此可知,命决定了人身的生长壮老的过程。人们常常把“生”与“命”连在一起,慢慢地,命也就有了“生”的意思。

人的一生,六十一甲子,为寿,六十岁之前死,都是夭折。八十岁为中寿,一百二十岁,为长寿,尽其天年。

现在人们常说的“命运”,搞得命和运不分。其实,命是命,运是运。命是恒定不变的,运是起伏跌宕的。

生为苍蝇,就不要幻想着成为蝴蝶,能顾改变的只是在厕所里面飞,还是在厨房里飞。

所谓医生治病不治命,说的就是医生只能暂时改变人的气血运行,无法更改既定的,注定的生命变化规律。病入膏肓,扁鹊也说“无可奈何”。

  


生命,是外部看得见的生存、生活的形态,伸展、生长的状态;性命,则是内部的生气和生机。

性与命又是什么关系呢?性蕴藏在胚胎里,像胎儿那样,如如不动。所谓“如如”,就是自然而然的样子。

性不变,而性的载体不断地变化:由胚→芽→苞→蒂→核,叫做命;由父母先天遗传的基因是不变的,叫做性。

从胎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断地变化,叫做命运,又叫运气、气运。

为什么叫运呢?运,即运行。日月运行有不变的运行轨道、运行规律,所以,万物生长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人的生长发育,生、老、病、死,同样是有规律的。从时间上说,年年如此,代代如此;从空间上看,人人如此。

这就是规律的经常性(久远)和普遍性。可见,生命是外部形态,性命是内部状态;

性是不变的规律性,命是变化的规律性。变与不变,都是有规律的,这就叫性命。这是性的第一层含义。

性的第二层次含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活着的心。相对于人的身体而言,人的心理活动,形成了人的性。

包括情绪、情感、性情、意识、思想、智慧、记忆等等。相对固定的话,就形成了人的性格、性情。这就是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本性是由命决定好了的,一辈子都不会改变。具体说来。就是“神”,与精相应的一个概念。

《灵枢》在《本神》中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也就是说,父母的精血结合赋予了孩子的“神”。神分阴阳,表里的话,就是魂魄。

简单地说,魄属于阴,主宰着夜间人体的功能活动,藏于肺,主管浅表的身体的本能反应。比如,知觉、欲望、寒热、饥渴、需要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六欲。

魂属阳,藏于心,主宰白天人的情绪、情感、记忆、智慧等高级精神活动。包括人们常说的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还有更深刻的感情、如爱恨情仇、贪嗔痴怨、迷恋、癫狂、隐癖等等。

性的第三层含义,就是人的习性;

是指出生以后被教育培养出来的的心理功能,主要包括人的意识、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判断力、智力等等。

习性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不能遗传、与天性正好相反。习性包括人的共性、也就是与人相处中,由集体赋予的一种性格特征,比如:礼义廉耻、忠孝仁义、贞洁悌恕。

上面的分析说明,性的含义,包括生性、天性与习性等三个层面,生性的气机是由命所决定的,而天性是人的魂魄造化所决定的,也是难以改变的。

人对命的把握,核心还是要从后天的习性来加以改善。汪缘堂认为改善命运,首先就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生命观。

无论道家,还是中医,强调的生命观,首要的就是贵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千金难买。其次,就是反对轻生。

有了正确的生命观之后,就需要认识天命,了解本性,在此基础之上,去顺应天命,尽其天年。顺应天性,愉悦心神,就是养性延命的基本思想。

最后,就是正如孔子所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任何人对于生死于富贵,都要有一个顺其自然,不可执着的基本态度。



—END—

声明: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公众号汪师傅批八字日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