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春管家,为什么越管越乱?难道她也志大才疏、名不符实?

 栖鸿看红楼 2023-10-19 发布于山西

这话说的!就好像高一三班新换了一个班主任,你就责备“这个班主任不是很能干吗?怎么你们学校的高考成绩还没有起色?”一样。

探春的确很能干,也的确做了些有益的改革。但,她的权力根本是有限的。

书中写了探春做的几件事:蠲免了贾环贾兰等少爷们在书房的公费,蠲免了姑娘们每月的脂粉钱,在大观园里搞承包,一草一木都有人管理。

那么,这些工作有多大的收益呢?贾环贾兰在家学里的公费,是每人一年八两银子;姑娘们的脂粉钱,相当于每人每月二两银子;而大观园搞了承包,一年能省四百两银子。

是的,合计下来,探春的改革为荣国府带来每年五百多两的收益——不,不是收益,是节约开支五百两。探春本想着把这四百两的收益“别入他们的手,每年归账,竟归到里头来才好”,但是宝钗反对:“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账”、“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去,他就揽一宗事去”,把头油脂粉笤帚掸子以及禽鸟粮食的费用交给承包人来负责,使荣国府节省这笔开支。探春也同意了宝钗的意见。

也就是说,探春的改革,“蠲免”加上“新创”,可以为荣国府节省五百两银子,每年。

五百两,听起来不少了。刘姥姥一家五口,一年的生活费是二十多两。五百两够她们一家过二十年!

可是五百两放到荣国府里,又算什么?王熙凤算过账,李纨母子一年收入“也有四五百银子”,并且还是净收入!“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贾琏也算过账,为贾母庆八旬大寿,“这两天”间就“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探春节省下来的,还不够贾母生日开销的零头!

那么,探春为什么不扩大改革成果、“节流”的同时再“开源”呢?很简单,权力不够。

别说探春了,就是王熙凤,在谈到赵姨娘丫鬟分例时,就解释过:“我倒乐得给他们呢,他们外头又扣着,难道我添上不成?这个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的。他们说,只有这个项数,叫我也难再说了。”

王熙凤也好,探春也好,李纨宝钗也好,不过是“内帏”的管理者,只负责管丫鬟婆子、发工资这些事,就是“支出”部分。而田庄房租这些收入,王熙凤是没有权力过问的——否则,她也不会预支了众人的月钱去放高利贷,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攫取“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的利润了。

王熙凤的权力有限,探春的权力还要再打个折扣:“他又是个没出阁的姑娘。也有叫他知道得的,也有往他说不得的事”。这不仅是指涉及风化的事情不能让探春与闻,也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说,王熙凤可以通过吹贾琏枕边风,而有限地插手外部事务(比如替贾芹谋职那件事),探春却绝无这方面的便利。

探春的权力如此有限,就好像一个班的班主任;荣国府如此庞大,正如一个学校。如果这个学校高考成绩不好,你能把全部责任,推到一个新上任的班主任身上去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