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新华:闲来读读这部书,烦恼自然会减少!

 12345csdms 2023-10-20 发布于湖南

原创 林新华 新意观察 2023-09-23 17:41 发表于湖南

(左平摄影)

际遇不同,人生相异。

虽需接受差异,但难免心有不甘。

心绪不宁,烦恼自生。

面对别人所得的富贵、美誉……往往心中纠结,为何拥有这些的,不是自己?

因为纠结,所以痛苦。

这份痛苦,看似来自别人,真实痛在自己。

想起来荒唐,痛起来糊涂。

痛苦出自于心,何解?唯有心开。

何以心开呢?何以释怀?

近读《庄子》,发现《庄子》中有一篇文章,也许可以打开这些心结。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外篇的《至乐》,可谓是一味心药。

这篇文章,即便不读完,也会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至乐》中的文字,表达的意义发人深思。

开篇就问“天下有至乐无有哉?”

“至乐”自然是指最大的快乐。

这句话就是问,天下有没有最大的快乐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至乐》先为至乐定位:“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

这么看来,至乐是有的,那是什么呢?

就是大家所尊崇看重的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

相对于至乐为大家所渴望,大家最不愿意接受的是什么呢?

《至乐》也说出了大家的心思:“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大家觉得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

对于这样的“至乐”,“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

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

对于这样的想法,庄子叹息:“其为形也亦愚哉。”

在庄子看来,以上种种对待自己生命的做法,实在是太愚蠢了!

追求“富贵寿善、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不对吗?

当然,人生该有美好的追求,这本身并没有错。

那么,错的是什么呢?

作为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

对于庄子的文章,有人说他的许多文章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至乐》,与其说是散文,其实它更像哲学。

普通人看待“富贵寿善、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是“至乐”,庄子却有另一种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他在文章中写出了自己的思考——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惽惽,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

在庄子看来,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能保全权位和厚禄,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

庄子是这样思考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专家在研究后认为,庄子所关心的,不在于生理“我的满足”,不在于家庭“我的实现”,也不在于社会“我的完成”,而在于体现宇宙“我的理想”。

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他的通达,使其内心保持着“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在那个难有高寿的年代,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平静面对荣华富贵的他,享年八十四岁。

在他去世之前,弟子欲厚葬之,庄子表示反对。

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其作品被编入《庄子》一书。《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而今本《庄子》仅三十三篇六万五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不管是十万余言,还是六万余言,《庄子》的文章都值得我们去阅读思考。

如果我们细细读、静静品、慢慢悟,无论是关于至乐,还是关于人生,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就会减少,我们面对人生中的得得失失、多多少少、起起伏伏……就会更从容面对、坦然接纳,在深悟中,释怀一切,一切释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