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面对挫折的信念

 依恋心理光之泉 2023-10-20 发布于安徽

    关 于 本 文 

  • 作   者:光之泉,“向光而生”的二级心理师,中国最年轻心理协会法人。

  • 公众号:源泉心理


一直很喜欢普希金的这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这首诗里你能读出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创伤事件的特点

创伤给人带来的感觉,往往是超出承受能力范围的,给人的信念也造成很大影响。创伤给人的感觉往往是:

不可预期的

威胁到生命的

压倒一切的

无助的

不公平的(不是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

人在面对创伤时的信念破灭

在面对重大创伤事件的时候,人的信念有可能会瓦解:

“生活是可以控制”的信念被打破

“生活是公平、公正的”的信念被打破

“生活是可以预期的”的信念被打破

“我不是脆弱的”的信念被打破

逐渐恢复信念是治愈的核心

在治疗过程中,是否恢复积极、乐观的信念,是治愈的核心标志:

生活是可以预期的

生活是可以控制的

生活是公平、公正的

生活是有意义的

我是强大的

假如生活好像欺骗了你

从这首诗歌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面对生活中的巨大挫折时的一种乐观态度,当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试图要改变普希金的信念之时,普希金这位伟大的诗人,用乐观的精神告诉自己和他人,其实这只是生活给自己开的一个玩笑,“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信念没有被挫折所改变。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普希金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的前四行侧重于安慰困苦悲伤中的某个人,这也许就是诗人自己,诗人生活在法国大革命精神在欧洲大陆产生广泛影响的时代。那时的俄国,一方面处于沙皇暴政的统治下,另一方面,人民的自由意识大大觉醒,起义和反抗此起彼伏。诗人出身贵族,有着强烈的自由民主意识。这些注定了诗人的生活会充满暗礁、漩涡、险滩和坎坷不平。诗人在面对困苦时坚定自己对生活的信心,诗人就靠着信心去战胜一个又一个暴力的压迫。

而后四行则试图理性地解释悲伤和泪水有害无益。困境中的“温和、平静”是生活的大智慧,只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机会永远在那里,逃避困境,回避现实都于事无补。无论灾难何时发生,都要学会豁达从容,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精神抖擞地直面沮丧,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去战胜困难,只有这样,希望才一直都在,才能看到雨后彩虹的绚烂,体会到重重磨难之后的人生幸福。

普希金—现实主义诗人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被认为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祭奠人。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为什么普希金被称为现实主义诗人?从创伤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因为很多人被挫折一击即溃,陷入幻想、堕落和沉沦之中。而普希金没有被巨大的挫折击败信念,而是勇敢得面对现实的挑战,保持了对生活的热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