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积累系列01-几个心理效应

 暖蜜时光 2023-10-20 发布于山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从小白到现在,差不多快三年,期间也经历了一些投资行为方面的心理问题。比如说行为金融学中的:

损失厌恶:面对同等金额的收益和损失,损失带来的痛苦要大于收益带来的喜悦。

在金融市场行情起起落落中,账户里浮亏和浮盈的收益都是很正常的,但刚开始的心理都是担惊受怕的(尤其是见不得账面上飘绿,如果是组合,即便总账面是红的,但有一只是绿的,也会吐槽好久)

并且对于亏损这件事情总是耿耿于怀,以至于当天情绪也随之波动。赚了1000块偷偷乐呵,顶多给熟悉的几个得瑟。

但如果是亏损1000块钱,也会极度不平衡,表情难捱,内心翻涌。如果会总结记录和复盘,应该很快这种感激就会消失(前提是选择赛道方向是对的)


禀赋效应:一个东西我们是否拥有,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东西价值的判断。

我们一旦拥有某些东西/物品,那对这个物品价值的评价是要比还没拥有之前高的。

举个栗子:我们点外卖,上边就有很多店成功的运用禀赋效应来大量吸引客户。

很多外卖店的商品中都有一个非常便宜(超低折扣)或者免费的商品。比如快餐店在网上有一种0.01元钱的奶茶(限购一份),但是必须要满20元才能配送。

这时,你就把这个奶茶潜意识地视为自己的东西从而高估它的价值。

你可能会觉得它应该值8块或者更多,然后你努力凑到20元这个最低消费来获得这个你认为非常有价值的奶茶。

殊不知你已经掉入了商家一个名为【禀赋效应】的圈套。

仔细想想一杯奶茶真的值那么多钱吗?反过来思考,如果这个奶茶在店里卖8块钱一份,你看到了也不一定会去买。

还有类似的,比如“第二杯半价”等等也是相同道理。


处置效应:如果亏损更不愿意卖出,即使这个东西投资价值下降。

已经亏损的投资者,总想着回本后再卖,在亏损状态下卖出,是有一定心理障碍的,因为存在【损失厌恶】的心理效应。

所以很多被套的投资者,会一直想着解套后再卖出;在很多基金里,就是赚钱的那类基金赎回率会更高。

比如: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只要客户一直持有基金,就可以一直收取管理费,不管客户是盈利还是亏损。

所以有的基金公司,为了卖出更多的股票基金,为了收取更多的管理费,就选择在大牛市高位的时候,进行大力销售宣传。

大牛市之后,股市往往会伴随大跌,即使投资者被套,仍然会有很多投资者,因为【处置效应】,选择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基金。

这样的话,基金公司就可以继续光明正大收取管理费了。


以上,这些效应都会不知不觉的改变我们的投资行为。

初次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些心理效应影响很显著。但如果投资时间长了,积累了很多经验,成为了老司机,这些效应的影响会显著下降。

所以钱少的时候投资,早早的积累了经验,以后钱多了也可以从容的投资。年轻的时候抗风险能力强,踩到坑恢复得也快。

如果没有这些经验,等钱多了再投资,仍然要把这些坑踩一遍,但这时带来损失可能就更大了。

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投资,等到他成年,已经比同龄人多出了10年的投资经验,这相当于一轮牛熊市的经验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没有投入资金之前,看理论上的知识,内心是很轻松的。但投入了几万元之后,再遇到市场涨跌,感受就会有区别了。

如果一天的涨跌幅,拉掉自己一年的收入,那对一个新手来说,就会很难受很难受。但是对于利用闲钱进行确定性投资的老司机来讲,就不会显得那么内心撕裂了。

投资不是赌博!明白了行为金融学背后的原理,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投资行为。
                   

 
                                                           我是慢时光
                                      写给热爱生活爱理财的人
                                                 我们可以一起遇见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