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译人译事 | 从前我将翻译过度浪漫化,这次我接触到了真实的市场

 译品译味 2023-10-20 发布于上海

翻译学习书单
和【
翻译必备手册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网名相语,336号学员,2023年4月通过上海白皮书训练营的考核,报名加入投环报告workshop。

在参加白皮书训练营之前,我一直是备考式作业,从未接触过实际市场上的翻译项目,对真实的非文学翻译仅仅是纸上谈兵的远观。因此,对于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我是极其珍惜的,也很开心可以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进入非文学翻译世界不久,我明确了这样一点:要以项目的眼光看待翻译

翻译市场绝非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译者也并非远离柴米油盐的世外人,以项目形式来运营翻译团队是必要且有利的。这保证了翻译团队运作的效益与条理,也能清晰地展示团队成员的产出与反馈。

而团队之中,译者永远不是单打独斗的。项目式作业的突出优点就是整个翻译流程的分工是有条不紊的,因此译者需要谨记自己在团队中扮演什么角色、核心任务是什么、怎样做更有利于团队伙伴进行流程的下一步。我想这个素质不仅适用于非文学翻译,在实际生活或者职场中也是锦上添花的。

此外,与以往的备考式翻译练习相比,非文学翻译市场的节奏是不规律的。练习时,高效率的作业从来不是第一优先级,因为提交作业的期限可预判,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很充足,此时的目标是对译文精雕细琢。然而,在实际的市场中,紧急的翻译项目是时有的事,因此,缩小自己作为翻译学生与市场译者之间的时差和心态,我们也许能够更快适应这个真实的翻译世界

翻译是戴着镣铐起舞——纸上谈兵时觉得这是老生常谈,亲身躬行时感叹这是至理箴言。我非常珍惜翻译时的灵光乍现,因此在以往的练习中我经常固执地将灵感迸发的结果作为我的最终作品提交,但是在实际非文学翻译的项目中,割舍这种对灵感的依恋、理性地看待译文逻辑是译者必须具备的意志力,准确地传达信息是译者绝对不能脱下的镣铐。如果乍现的灵感与原文完美契合,就实在是一桩幸事。

在实际翻译项目中,译者常仰赖经验、常识、逻辑判断与诸多查证来保证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到位,而用目的语将我们的理解准确地具象化是译者的核心任务。

这个“准确”的意义是广阔的:译文的涵义准确、语域与原文相符、语言调性契合目标读者、原文准确性二次查证等。不过,在追求准确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陷入“细节繁复=译文准确”等翻译误区,此时项目形式的好处就得以彰显,求助更有经验者不失为一个好选择,ta们往往能够更精准地把握译文的详略。与此同时,作为原文最认真的读者,译者需要对原文的准确性负责,毕竟在实际项目中原文出错的例子并不鲜见。

最后,与大多事情相同,我认为译文永远只能无限接近完美作为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译者,我们永远需要在三方的需求之间拉锯、妥协,产出当下最优状态的作品

然而,即使经过团队成员在各流程对译文的层层审核,最终的作品也难免有瑕疵。译者不必恐惧出错,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错误,并吸收消化自己的不足,在一个个项目中打磨自己的译文质量才是更重要的任务。

从前我将翻译过度地浪漫化,训练营带我进入真实的非文学翻译,让我有机会一窥翻译项目如何运作、翻译市场如何变化。这是我与非文学翻译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衷心地愿望往后会有更多次。

最后与大家分享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诗:我已找到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永葆青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