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挖!9.4亿吨河砂创收600亿,我国这个湖泊一夜之间变身聚宝盆

 科学知更鸟 2023-10-20 发布于河南

前段时间,湖南发布了一份五年规划书,要在洞庭湖流域开挖河砂。根据这份规划书,湖南全省共设26个采砂区,规划5年内采砂控制总量超9.4亿吨,将为当地带来超过600亿元的财政收入。

规划书显示,洞庭湖附近的常德、岳阳和益阳三地共规划开采93423万吨河砂,占总规划可采河砂的99%以上。其中常德市设6个采区,规划开采约4.36亿吨河砂;岳阳市设7个采区,规划开采约2.55亿吨河砂;益阳市设6个采区,规划开采约2.44亿吨河砂。

说起洞庭湖,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开头就写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了当年“八百里洞庭湖”的盛况。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汨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有座洞庭山而得名。

洞庭湖是怎么形成的呢?据地质学家考证,洞庭湖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上的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

洞庭湖形成以来,就一直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有强大的蓄洪能力,在历史上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还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湖区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胜迹是当地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洞庭湖区也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发祥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水产和养殖基地。

洞庭湖自古为五湖之首,是中国水量最大的通江湖泊,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面积最大时约5万平方公里。

然而,进入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洞庭湖开始由盛转衰,进入有历史记载以来演变最为剧烈的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多,湖区人地矛盾加剧,围湖造田的大规模开展,使得洞庭湖开始萎缩。

历史上的洞庭湖

上世纪五十年代,洞庭湖面积缩小至6000平方公里。现如今,洞庭湖只有不到2600平方公里。曾是我国第一大湖的洞庭湖面积已只有最大时的约二十分之一,再也无法重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观景象了。因此有人戏称,洞庭湖已经变成了洞庭河。

现在的洞庭湖

此次开挖河道,就是为了清理洞庭湖区的淤泥,这样既有利于湖区通航、泄洪,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湖泊的面积,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洞庭湖的湖床不断上升,蓄洪能力大不如前。每当遇到干旱枯水期,洞庭湖的湖床就会大面积裸露,水域面积大减。通过湖床采砂,疏通河道清淤,不仅能够修复洞庭湖的生态系统,同时也能够扩充湖水库容,为长江防洪蓄水减轻压力。

此次洞庭湖开挖河砂,还能给洞庭湖周边的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大家都知道,现在河砂可不是一文不值的廉价品,价格非常高。这次9.4亿吨河砂不仅能够为当地创收600亿元,还能带动当地不少就业和消费,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在挖砂的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过去,长江的主要污染源一是污水排放,二是砂石泛挖滥采。如今重开采砂,一定要严格遵循环保流程,尽量减少对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事实上,除了洞庭湖之外,位于江西的鄱阳湖也已经恢复了砂石规模化开采。2022年,鄱阳湖获批开采河砂4000万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