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7年,毛主席差点被枪决,多年后回忆:当时几乎放弃希望

 新用户2830kzGu 2023-10-20 发布于湖南

毛主席的一生,经历过许多惊险时刻,而这其中最惊险的一次,莫过于发生在1927年的那次被捕经历。

当时,他不仅被捕,还被押送着要去枪决,情形极为危急,多年后毛主席回忆起这段经历都说,几乎已经放弃了任何希望。

这个经历,发生在1927年秋收起义前夕。

1927年,毛主席差点被枪决,多年后回忆:当时几乎放弃希望

当年8月上旬,我党的“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同时,会议还做出决定,要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和江西四个省份,率先发动秋收起义。

会议之后,毛主席便作为特派员前往湖南,传达会议精神,并部署具体行动。

当年9月,毛主席乔装打扮后,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安源,在这里,他见到了浏阳工农义勇队的党代表潘心元。

潘心元也是一位老革命,他本是一位富家子弟,家境颇为殷实,但在接受了爱国为民的新思想后,毅然投身到革命之中。

他不仅免费开办夜校,帮助农民认字,还主动减免家里佃农租金,用多种方式,团结和发动了不少群众。

在成为党员后,潘心元又先后组建了浏阳农村党支部,以及浏阳工农义勇队,而这支义勇队,则在后来湘赣地区的秋收起义中,成为了主力之一。

而作为浏阳工农义勇队的党代表,潘心元在1927年的9月初,见到了毛主席。

两人见面之后,随即召开了军事负责人会议,会议上对当年9月9日的起义行动做了详细部署,之后,潘心元与毛主席一起赶往铜鼓县。

但在赶往铜鼓县的路上,却出了意外。

当时,毛主席为了安全起见,特意进行了一番打扮,对外称自己是安源煤矿的采购员,以此来应付反动派的搜捕。

起先还一路顺畅,但在走到快到铜鼓县的张家坊村时,二人遇到了十几个民兵。

这些民兵,准确的说应该叫团丁,归当地民团巡查队管辖,说得简单点,就是当时各地的乡镇地主、乡绅所组建的地方武装。

而之所以要组建这些地方武装,就得说说蒋介石当时为对付我党而实行的招数了。

我们都知道,我党很早就认识到了农村大有可为的道理,因此我党也在农村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而蒋介石看到这一点后,为了应对,也开始在农村下功夫。

比如他拾起了保甲制度,另外组建了保安团,除此之外,在乡镇这种行政单位之下,他又下令各地组建民团。

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压缩我党的活动和生存空间。

比如这些农村的民团,在某些地方名字就叫做“铲共壮丁队”,而这些人的职责,那就是巡逻、放哨、搜捕,确保境内没有共产党人。

1927年,毛主席差点被枪决,多年后回忆:当时几乎放弃希望

并且,当时民团接到的指令就是,只要发现有嫌疑是共产党的,那就直接枪毙,杀错了也没事,换而言之,他们秉承的原则就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农村的白色恐怖相当严重,也有不少我党人员因此而牺牲。

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而这也正是为何毛主席还要特意乔装打扮的原因所在。

但正如前文所说,虽说毛主席和潘心元一路小心谨慎,但走到张坊村时,还是被十几个民团的团丁给抓住了。

二人被捕后,这些团丁中的领头人,直接下令手下,把毛主席和潘心元捆住双手,并押往附近的总部。

这下,毛主席和潘心元知道遇上大麻烦了。

作为当地人,潘心元是知道一旦被押往这些团丁的总部,极大概率就是被当场枪决,敌人根本不会给你任何的机会。

对此,毛主席也是十分清楚。

对于牺牲,二人并不觉得害怕,但如果此时牺牲了,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即将举行的秋收起义。

毕竟,当时潘心元是浏阳工农义勇队的负责人,而毛主席身上则担负着部署和指挥具体军事行动的工作。

因此想到这里,毛主席和潘心元暗中均拿定主意,一定得找机会脱身。

但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当时二人一无武器,二还被好几个团丁押送,如何才能安全脱身呢?

而就在二人苦苦思索之际,民团总部就近在眼前了。

多年后毛主席就回忆,当时团丁押着他,已经走到距离民团总部不足两百米的地方,而这时,二人还未想出来该如何脱身。

关键时刻,潘心元做出了一个动作。

1927年,毛主席差点被枪决,多年后回忆:当时几乎放弃希望

当时他的手被捆的并不紧,只见他奋力把右手挣脱出来后,马上掏出藏在口袋里的十几个银元,朝着前方扔了过去。

这一扔,顿时吸引了几个团丁的注意。

说起来,这些团丁也是当地的普通人,而普通人自然没有不爱钱的,尤其还是明晃晃的大洋,要知道,他们一个月的薪水,也不一定能挣到一块大洋。

因此,现在看到天上掉下来的银元,自然是被吸引了过去,而借助这个短暂的机会,潘心元和毛主席对视一眼,然后迅速往不同方向跑去。

等到这些团丁反应过来时,二人已经跑出去好几米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团丁并没有马上举枪,为啥呢?一来,这些团丁并非正规军,因此所配的枪相当有限,另外枪支也是那种老式的汉阳造,因此就做不到马上举枪射击。

二来,地上还有好些个大洋呢,这对于团丁来说,可比啥都重要。

所以,团丁们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大洋上,都憋着劲多抢几块,也就暂时顾得上逃跑的二人了。

正是这样,才给了毛主席和潘心元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趁着这个机会,毛主席迅速往附近的田地里跑去,而据他回忆,当时田地的不远处有个高地,因此他就奔着高地而去。

到了高地之后,毛主席看到高地另一面下是个水塘,当时他也顾不上水塘深浅了,一横心,就跳了下去。

幸运的是,水塘并不深,并且,在水塘的周围,长满了很高的草。

借助这些草,毛主席隐藏在其中,暂时停止了奔跑,因为他知道,那些团丁必定会前来搜寻,如果这个时候跑,周围没有什么遮挡物,无疑会暴露目标。

果不其然,不一会,那些团丁就大呼小叫的前来搜寻,不仅是团丁,还有几个当地的农民,也在团丁的逼迫之下,加入到了搜寻队列之中。

有好几次,这些搜寻的人距离毛主席的藏身之地只有一步之遥,甚至有一两次,毛主席只要一伸手,就能触碰到这些人。

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况是何等危急。

因此,毛主席也是极为紧张,他多年后在跟斯诺谈起这件事时就说,当时他都几乎已经放弃了希望,认为自己必定会被发现。

但最终,毛主席并没有被搜捕的人发现,一直到了黄昏,搜捕的人陆续离开后,毛主席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此时还不是松懈的时候,毛主席当时就决定,趁着夜色,赶紧离开此地。

而等他起身后才发现,自己的鞋子不知道丢到了哪里去了,估计是白天奔跑时掉的,同时,脚底还有几处严重的擦伤,导致走起路来疼得厉害。

但就是疼,也得赶紧走,就这样,毛主席光着脚,强忍着疼痛迅速离开。

一直走啊走,期间还得避开反动派的卡哨,最终用了差不多一夜的时间,毛主席终于走到了铜鼓县。

在这里,他拿出身上仅有的几块钱,买了一双鞋子,又买了点食物,稍作休息后继续赶路,终于赶到了驻扎在铜鼓县的工农义勇军驻地。

至此,毛主席才算是真正安全。

1927年,毛主席差点被枪决,多年后回忆:当时几乎放弃希望

这个经历,如今我们看起来是惊心动魄,但这仅仅是毛主席一生经历过的惊险时刻中的一次而已。

而从毛主席的这个经历中就能看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相当不容易的,在很多时候,先辈们随时都可能会面临牺牲。

比如前文提到的潘心元,他后来就十分意外的牺牲了。

在和毛主席分别后,潘心元也算是顺利的得以脱身,并在之后配合毛主席成功组织了秋收起义。

不仅如此,他还组建了浏阳游击队,并在1930年,担任了红四、五、六军总前委常委以及红三军代理政委一职,与黄公略成为了工作上的搭档。

可以说,按照潘心元的资历,以及他当时的职位和贡献,是足以让他能在开国之际位列元勋的。

但就是这么一位老革命,却意外牺牲。

1930年春天,潘心元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从湘鄂赣苏区返回上海,并汇报了自己的巡视工作。

之后,在当年的8月份,潘心元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被任命为中共浙江省省委书记。

接到任命后,潘心元动身前往浙江,但当时浙江省委内部有一人叛变投敌,并且此人也得知我党将有一名重要干部要来浙江。

因此,此人带着国民党侦缉队布下了多处关卡,来搜捕潘心元。

结果,潘心元在温州境内被伪装成渔民的国民党浙江保安团水警队抓捕,而在被捕后,潘心元遭受了严刑拷打,但始终未曾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最终,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士兵,直接将其秘密杀害在了河边。

这位曾和毛主席并肩战斗的战士,生命定格在了27岁。

1927年,毛主席差点被枪决,多年后回忆:当时几乎放弃希望

类似于潘心元这样意外牺牲的例子,在我党的历史上比比皆是,比如“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就是牺牲在了地痞的手里。

所以,还是那句话,革命能取得成功,是建立在牺牲了不知道多少个优秀先辈的基础上,这些牺牲的先辈中,有些是牺牲在了战场上,有些则是在相当意外的情况下牺牲。

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