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沟通误区:习惯性否定和一切为了孩子好

 长沙7喜 2023-10-21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三、习惯性否定
父母习惯性否定孩子的想法:
我想吃肯德基:肯德基吃多了不好!
我不想上学去:不上学怎么行!
我想玩会游戏:游戏会上瘾!
我肚子很饿了:刚吃了饭怎么就饿了?
……
习惯性否定孩子的想法,否定孩子的行为,否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感觉被否定,并且没有能力解决眼前的问题,孩子会感到生气、感觉委屈。
很多父母不承认自己习惯性否定孩子。
我们一起来看个例子。
妈妈出差了,孩子想妈妈想哭了。
爸爸:你为什么哭?
这个为什么,让孩子产生防备心理,同时含有暗示对哭泣的责备:多大点事又哭了,怎么回事啊?
孩子:我想妈妈
爸爸:不是说过了吗?妈妈很快就回来了!
这里不仅否定了孩子表达感受的需求,还暗含责备孩子不该哭。
孩子哭得更伤心了
爸爸:别哭了!小心哭成小花猫!
不仅继续否定孩子的感受和行为,还要制止。小花猫暗含哭的行为后果不好。
孩子想妈妈的情感表达一再被否定。孩子生气了,开始打爸爸,哭闹着要妈妈马上回来!
爸爸生气了!大吼一声:再哭爸爸可不理睬你了!
继续否定,还试图用威胁来制止孩子哭。
果然,孩子吓住了,不打爸爸了,哭闹变成了抽泣。
请问孩子的感觉如何?
想妈妈的情感需求一再被否定,哭的行为被否定被爸爸制止,对爸爸的威胁产生了恐惧,生气被压抑,孩子感到委屈。
爸爸开始心疼,搂住孩子安慰。
爸爸:行了行了,要乖啊,不哭了啊,来,我们看个动画片。
继续否定,制止孩子的哭:哭是不乖的,并试图转移注意力。
假设平时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爸爸担心眼睛不好,经常不给看。此时,看动画的诱惑很大,孩子不哭了,开始和爸爸看动画,很快,孩子咯咯笑起来了。
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了吗?
肯定没有啊!虽然孩子看着动画开心了,那,压抑下来的情绪哪里去了?只能等下次爆发了。
否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否定只能增加孩子的不悦、感到更难过、生气、委屈甚至怨恨。
否定的结果,情绪积压多了,会总爆发,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
如果你有勇气质疑自己的养育方式,多学习少说教,那么育儿将助你走向进步和成熟。
四、一切为了孩子好
总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孩子好,理所当然的认为我们了解孩子需要什么,理直气壮地把我们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之上,这是亲子沟通最大的障碍。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实际上是实施自己的控制手段而为所欲为的幌子。
为了父母认为对孩子好的目标,“让”孩子遵照家长的意愿做事,孩子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意愿,是基于对孩子不信任和对未来的恐惧,害怕孩子未来过得不好。
实际上是不相信孩子这个生命。
无论未来怎么样,每个人都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让孩子放弃自己意愿,来遵从家长的意愿,这是目前很多麻烦形成的症结所在,如空心病、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也是父母和孩子无法沟通主要障碍。
要知道,你的想法,不是孩子的想法;你的需求,不是孩子的需求。
孩子不需要父母把一切事情做好。父母做好了,那孩子做什么?
父母帮孩子的人生规划好了,那孩子又来规划谁的人生呢?
难道就这样代代相传?
父母活了孩子的人生,孩子活谁的人生?难道孩子又活自己孩子的人生?
那为什么不可以自己活自己的人生?
这种代代相传的控制模式,不是缺陷也不是错误,而是遵循祖辈脚步的简单重复,这是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之上的。、
人们相信,不雕不成器。如果父母不雕琢、不塑造孩子,孩子就不会成器。
孩子从婴儿到少年到成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神化了自己的角色。每个人来此一生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孩子注定会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成长的。
自然和上帝不是傻瓜,孩子长大成人不是你的任务,你的责任和权利只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照顾他、养育他。
孩子的事,交给孩子自己负责。孩子的生活,需要自己来活。
如果你有勇气相信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导演自己的生活,能够导演自己生活的孩子总是能把事情做好。
因为他做事是出于快乐和爱,而不是出于愤怒、惧怕或压力。
像对待一个成年朋友那样对待你的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关爱他、信任他、不期望他为父母改变、不以控制为目的与他交谈。
当孩子感觉被信任、被爱、被珍视、并且能够自由地表达感受和想法时,他们自然会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并且知道如何与他人沟通并表达自己的需求。
如果你喜欢
请点亮在看或分享出去
你的支持让我与梦想
更靠近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