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廉质优的选择──谈康泰时F2.8镜头群中的廉价镜头(五)

 睫毛上的风尘 2023-10-21 发布于北京

九、Sonnar 2.8/180 T*AEG & MMG & MMJ

图片

S180大概是康泰时YC口序列中最具争议的一支镜头,喜欢的人认为它是顶级镜头,讨厌的人认为它是大狗头。我个人认为它和P85同为康泰时序列里最厚道的镜头,这么多年既不见涨也不见跌,始终在3000元上下浮动(MMJ和AEG的P85在4000元上下),而早年和它价钱相仿的Distagon 1.4/35 T*早已奔万而去了。

我喜欢有争议的人,因为有争议的人通常都是有本事的人,就看你有无识人用人之明。有人说180毫米这个焦段不好用,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S180的文章,当时我也觉得这头不长不短难用,现在我觉得那是没用对地方,S180用对了地方,出片那是极为惊艳的。像我这种玩过许多镜头,最后静下心来玩标头的人,心里对S180依然颇多怀念。

S180也是康泰时YC口序列中版本比较复杂的一支镜头,有AEG胖版、AEG瘦版、MMG、MMJ四个版本。我拥有过AEG的两个版本,借用过MMJ,只是没用过MMG。这中间,感觉以AEG瘦版为佳。

AEG胖版公认是综合性能最差的,分辨率和其它几个版本比起来低一些,但它色彩很浓郁,比较讨好,只是它的造型又是我不喜欢的,和S135很像,也不知道这德国人咋想的。这种大萝卜一般的镜头我觉得应该是苏联老大哥的最爱,赫鲁晓夫同志不是最钟爱匈牙利的土豆烧牛肉么?外加萝卜汤正合适。

MMJ版本具有日产康泰时的典型特点──色彩清丽,当然这是和其它版本的S180对比的结果,S180本身就号称“最具蔡味的四支镜头之一”(另外三支分别是D18、D25和P85),以色彩闻名。

图片
我最喜欢的是AEG瘦版,色彩有典型的老蔡司特点,浓郁无比,而且还兼有通透感,这点十分难得,通常的AEG镜头色彩都太深沉了。而且,因为它低反差高分辨率的特点,转接到数码机身上拍黑白非常有胶片味道。我曾经应邀在国子监拍过一场诗歌音乐会,出片很是让我自己满意。

图片S180拍人物绝佳,特别是表现妇女儿童肌肤的柔滑更有独到之处,当然你拿它拍李幼斌这样以硬汉闻名的男演员也相当不错。除了拍人物外,拿它拍花花草草也相当不错,我也这么拍过,但后来发现这个题材对我意义不大,于是作罢,现在连样片都没有保留下来。

如果说S180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只能说从机械设计来看,S180的自带遮光罩偏短,且无锁定装置,使用年久后容易松动,形同鸡肋(康泰时的长焦镜头普遍有这个毛病),而且还增加了镜头体积,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这一点,佳能NFD时代的长焦镜头就做得比较好,遮光罩足够长,拉出来以后还可以固定,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生产时间:AEG(胖),1979~1982;AEG(瘦),1983~1987;MMG,1987~1989;MMJ,1990~2001。

有些跑题的总结

我在玩器材的这些年里,先后接触过凤凰、海鸥、中一、佳能、尼康、柯尼卡、宾得、理光、康泰时、潘太康、卡尔·蔡司·耶拿、福伦达、徕卡、斯坦海尔、施耐德、科恩、泽尼塔尔、茵度斯塔尔、格里奥斯等品牌的镜头,作为业余玩家,相信接触器材比我多的人不会太多。

在这些器材品牌中,我最欣赏的就是康泰时YC口镜头,先后玩过16种规格(占全部规格的一半,没有接触过的16种镜头中有4种需要向厂家定制,另有两种是纪念版的特殊规格镜头)27个版本的定焦镜头和7种规格的变焦镜头(只差VS3.5/40-80一种规格),还有两种规格的增倍镜(占全部规格的三分之二),可以说,康泰时常见规格的镜头我大部分都曾经把玩过。在做业余贩子以贩养吸买进卖出的过程中增长了不少见识,这些见识不仅是关于器材的,也有许多是基于器材知识之上的摄影技术问题和观念问题(类似建立在不同武器装备基础上的技战术思想和要求)。总体说来,康泰时镜头还是比较厚道的,尽可能做到了质优价廉,当然这是相对于徕卡来说的,如果拿海鸥来做比较,康泰时依然是天价。我接触过的这几支F2.8镜头虽然多是入门级镜头,但的确展现了蔡司的实力,能够让人管中窥豹,继而登堂入室。

那些前后陪伴过我的一百多支镜头,现在绝大多数都离开了我的身边,找到了新的主人。现在,我手边只有十几支镜头,并且还在持续精简之中,我计划保留七八支镜头,一半是徕卡的旁轴头,一半是康泰时的单反头。其实,单纯从玩的角度来说,只要一机一镜足矣,器材太多反而会影响自己专注思考。

关于器材问题,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还没有走过来的朋友,机身有个能用的就行,镜头要挑好的买三两支,潜心发掘它们的机械和光学潜力(当然,有的镜头还有电子潜力可挖),不要贪图便宜买太多东西(例如佳能的痰盂之类),因为便宜会买死人的。当然,您如果有定力,能够坚持只用一两件简单而廉价的器材出片,那再好不过。我接触过一位中华影友,用的是佳能5D相机和几支潘太康镜头,一样能出不错的照片,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尊敬。

我喜欢拍人文题材,部分源自少年时代的新闻职业理想。从上大学自己有相机的时候开始,始终保持着相机不离身(除了刚毕业在通化工作的短暂时光,那时我很穷,买不起数码相机,通化这个城市当时又前卫得根本买不到胶卷)的习惯。作为从手动时代一路走来的“老一代”摄影爱好者,我对机械有种偏执,认为机械的东西更可靠,尽管如今机身不得已换用了数码器材,但在我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以后,便用康泰时的YC口手动镜头重新装备自己。我常用的几支镜头分别是28mm、35mm、50mm和85mm,其中50mm标准镜头是我的最爱。我常把它挂在一台上了手柄的佳能EOS 5D Mark Ⅱ相机上,光圈收缩到8.0,对焦标尺3~5米,把相机挂在脖子上,并用一个可以插在热靴上的气泡仪校正水平,用这种方式在街头盲拍。但这种战术,只能依赖手动镜头实施,“新一代”年轻或者已经不年轻的摄影师恐怕对“超焦距”这个名词都会感到陌生,我依然从中自得其乐。咱们是一介平民,父亲名字不叫李刚,字也不叫双江,号更非竹排,拍片子不为名垂青史,只是因为喜欢,当然如果能做布列松、卡帕、沙飞、方大曾,我也绝不拒绝老天爷恩赐的机会。

是为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