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喷嚏、掰手腕都能骨折?骨质疏松3个自测方法→

 山水rolnyvznmn 2023-10-21 发布于湖南

80岁的刘阿婆近日腰背疼得走路直不起腰,赶来门诊就诊,没想到——腰椎骨折了,而原因竟是打喷嚏

40岁的孙女士长期服用激素,近来一查骨密度,竟有严重的骨质疏松

大二男生因掰手腕导致手臂粉碎性骨折,一查竟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以前是老年人的专属

但事实上越来越多年轻人

提前步入“脆脆骨”行列

图片
图片

今天就来展开聊聊

“骨质疏松”那些事~

01

你的骨头没想象中那么“硬”

骨质疏松是老年病?

骨质疏松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进而引起骨骼脆弱且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类退变性疾病。

图片

(图源:百度健康医典)

骨质疏松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虽然多发在绝经后妇女、老年男性,但事实上越来越多年轻人提前步入了这个行列。人的骨量变化呈“驼峰曲线”,正常人30-35岁骨量达到峰值,以后骨量开始逐渐流失且不可逆转。除了年龄因素外,不良的生活习惯(碳酸饮料、缺乏运动、烟酒过量、熬夜等)或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激素等)都会影响峰值骨量,加速骨量流失。

02

每7位50岁以上女性

就有1人发生过骨质疏松骨折

据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32.0%

图片

每7名50岁以上妇女中就有1位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15%),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35岁以后,骨头就开始走下坡路,骨量以每年0.5%-1%的速率流失,后续将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03

骨质疏松症

不能一“钙”而论

图片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的腰腿疼、弯腰驼背多是缺钙引起的,补钙就是补骨头,可以缓解上述症状。钙虽然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骨质疏松绝不只是钙流失这么简单,而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的骨量丢失速度大于骨形成速度引起的。

04

骨质疏松的危害

很多人都低估了

早期骨的流失速度是缓慢的,所以疼痛症状也较轻微,很多老年朋友多认为是上了年纪的“正常现象”而忍痛不治。但随着骨量流失加剧,患者可出现以下症状:

1

疼痛

可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夜间或负重活动、久站久坐后加重,可能同时存在肌肉的酸胀疼痛、痉挛、抽搐、肢体麻木和乏力等症状。

2

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或心肺功能及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

3

骨折

骨质疏松的骨头有多“脆”——健康的骨头像砖头,需要很大的外力才会碎,那么骨质疏松的骨头更像豆腐,轻轻一碰就会碎。所以很多患者打喷嚏、咳嗽就会骨折。

当椎体骨折后没有接受正规有效的抗骨松治疗,很容易就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当一个椎体骨折后,其他椎体骨折很快接踵而至。

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 

4

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自信心丧失及自主生活能力下降等情况。门诊常见50岁左右的女性因存在较多的主诉而被诊断为焦虑症或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自身深受“难以言状的疼痛”所困扰,却难以得到理解。

图片

05

如何自测

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

骨质疏松症风险评估

OSTA指数

图片

注意:OSTA特异性不高,需结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判断,且仅适用于绝经后妇女

<-4:高风险

建议尽快就医治疗

-1至-4:中风险

建议到医院咨询并预防注意:具体需要结合医生分析其他危险因素综合分析判断。

IOF骨质疏松症风险

图片

注意:仅能用于初步筛查疾病风险,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图片

注意:用于预测个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可评价目标人群10年内骨折发生的可能性,以进一步指导骨质疏松的临床干预。

06

怎么预防骨质疏松

01

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多食含钙量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02

充足日照,维生素D是“阳光维生素”,晒太阳可以有效促进维生素D合成。直接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接受足够紫外线照射,注意避免晒伤,隔着玻璃晒太阳效果会大大降低哦!

03

规律运动,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和打乒乓球等。

04

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05

老年人还需注意防跌倒!

07

骨质疏松如何治疗?

抗骨质疏松治疗是缓解疼痛的关键。除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外,还常用到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两类抗骨质疏松药物。骨吸收抑制药物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骨细胞的功能,减少骨丢失,维持骨的“收支平衡”。

如有骨折的发生,可微创治疗,如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等。

专病门诊介绍

骨质疏松专病门诊

脊柱外科

主要诊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脊柱畸形等,骨质疏松确诊患者的定期随访及药物调整治疗等。

诊疗特色:

1

骨质疏松综合治疗

开设骨质疏松多学科诊疗联合门诊,各专科医师根据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等检查对就诊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识别,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方案,宣教康复锻炼方法,进行营养干预,调整生活方式等。

2

骨质疏松性骨折微创手术治疗

经皮椎体骨水泥强化术旨在通过最小创伤的方式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3

脊柱退变合并骨质疏松优化诊疗

老年颈腰椎手术围手术期骨质量评估与优化骨健康(BHO),术中改良内固定方式(骨水泥螺钉)预防螺钉松动和术后内固定失败,术后予以骨代谢调控药物长期管理骨质疏松,减少并发症。

时间

地点

周五上午

南院门诊2楼C区

专病团队成员介绍

图片

王善金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南院)主任

(向下滑动浏览)

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同济大学副教授,上海市银蛇奖得主

擅长:颈腰椎退变性疾患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目前已主刀完成各类脊柱外科手术2000余例,在国内较早开展颈腰椎内镜手术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腰椎滑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脊柱畸形、肿瘤及老年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等脊柱疾患的综合治疗,主张微创手术和快速康复的理念。

科研上聚焦脊柱椎间盘退变的修复再生与骨质疏松疾病防治策略的研究,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余人;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授权国家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入选多项省市级人才培养计划。

学术任职: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委员等。

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

北院门诊3楼

图片

王典开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擅长:骨质疏松症、脊柱骨折、颈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诊疗。

素材:脊柱外科

编辑:戴文仪

审核:孙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