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讲《黄帝内经》笔录第九十七篇

 感悟_johnson 2023-10-21 发布于福建

-------------------------------------------------------------

第七十八篇 四失论

原文: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第一节 医生失手四种原因

552页,黄帝内经第七十八篇,我们称之为四失论,(读音口误,应该是zheng,后面会更正)第七十八篇。这一篇呢,这个雷公学乖了,不敢乱问了。
我们看雷公问,他说我们读书,通通读得很多,医书都读光了,全部都背下来了,他都做到了,可是看病还是会有失手,为什么?这都大家以后也会面临的问题。
这个黄帝说你的年龄太小嘛,智未及邪。这个智未及邪呢,当然我们可以解释很多,你的智慧没有达到区分对和错的阶段。我常常跟大家讲,我喜欢比较皮一点,为什么?你在跟病在作战的时候,这个病人只是一个战场,你在打仗。你在跟病作战的时候这个是死生之道。按照孙子说,死生之道,无所不用其极,赢就好。对不对?所以诸葛亮出了很多计策,实际上很多都是害人的。对不对?可是没有办法啊,因为是死生之道。所以要稍微邪一点。这个邪不是说真的去害人什么样子哈,所以脑筋要,这个不要太,你看到每个都是好人,看到病人也是,看到病也是好人,你不能看到那个显微镜一看那个滤过性病毒也是好人,对不对?诸如此类,他的确是好人,现代人把它弄坏掉了,对不对?他本来是好人。所以说脑筋呢不要很板板的说,我一板一眼地做,脑筋一定要活,他的观点是这样子,能够分辨清楚,活泼一点。
黄帝说十二个经脉,我们身上有十二条经脉,诸位都学过这十二经脉,络脉有三百六十五处,大家都知道,一般医师都按照这个来做。你不十全者,你没有办法,你的医学都了解了,可是你没有办法做到十全十美,为什么?因为精神不专。你没有办法专心的看病,意志不理,外内相失,所以你常常会产生一些疑问。你诊断不知道阴阳从逆。
比如有一个人跑来告诉你,医生啦,我晚上不能睡觉,失眠。你光是一个失眠你眼睛看过去,他晚上应该是睡在那边的是阴盛阳衰,对不对?白天是阳盛阴衰对不对?就可以精神在那边,晚上睡觉的时候阴比较盛阳比较衰。现在这个人在睡觉的时候该睡的时候不睡,是不是把白天的阳盛阴衰带到晚上去了?阴阳马上就分出来了,那你再去看他虚实,再看他表里,寒热,诸如此类的。所以一定要知道阴阳逆从。
你如果遇到一个人,白天睡觉,晚上精神很好,他是因为环境造成。比如说我们在国外,这边有很多seven-eleven24小时,我们这边又很多24小时,大的城市沃尔玛都是24小时,三班制。有的人呢一个礼拜,这个礼拜他轮夜班,警察局也是三班制,24小时值勤的。那白天他要睡觉,到下礼拜他要去调时间回来,阴阳常常调来调去。壮年的时候没有关系,那你随时要告诉自己,比如说大家不愿意排夜班,对不对?夜班是最痛苦的,当你被排到夜班你要跟自己讲我好开心好爽哦,一定要愉快,因为你不做也要做做也要做,对不对?你要跟自己讲好开心哦,绝对不能说好痛苦哦,你本来就是因为工作的关系硬把阴阳调得不正常,对不对?那你一定要保持心情的平静开朗,那晚上值夜晚很好,最少我可以读一点书,看看DVD,最开心了。千万不要把自己情绪弄坏掉。所以我们治病呢一定要知道阴阳从逆,这个你没有办法做到十全十美,你即使经受住很多,可是你阴阳从逆不了解,这是会失手的

原文: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第二个,受师找的老师不好,很差,妄作杂术,道理也不对,结果呢你是理论没有学好,这是你治病的第二错失。找对老师,找错了,我也没办法。反正我就照实说了。那么休息一下,我们10分钟以后我们再继续上课。
我们先修正一下,七十八篇是征四失论。这个第二个失误的地方老师找错了。

原文: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所穷,此治之四失也。

第三个呢,你如果说,你不适合,你没有去问他,你去了解他的贫富贵贱的居处,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也分别不了别人这个病人的个性胆大还是胆小,这个不会中。那你因为不明了病人嘛,贫富贵贱这种东西,这个时候会有失误的地方。这些讲的我们都会失手,医生会失手。
还有呢,这是我最恨的,第四个,你不问他的病的原因,忧患饮食失节,起居的方向对不对,或你伤于毒物,或者是吸毒或者是吃到不干净的食物,你不先问他这些东西,直接就把他的脉,然后告诉他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何病能中,讲了半天,妄言作名,这就是第四个失误的地方。
所以诸位要了解,中医是望闻问切,精神上就是望而知之,为之神,闻而知之,为之圣,问而知之,为之工,切,切脉之道就是巧匠。巧匠不能治病的。我们有些人摸脉,他就告诉你24小时你身上怎么,讲一大堆,这医生很厉害啊,他没有问我就知道了,开处方的时候,一副药下来八九十味药,乱枪打鸟,凡是《本草纲目》里面能够治咳嗽的他通通开在一起,没有一味是到的,我们处方绝对不依靠《本草纲目》。
这就是四个过失的地方,诸位千万不要犯这个错误。

第二节 发现错误马上要更正

当你发现到有错误的时候,你问诊问得很清楚,也知道他的贫富贵贱,也知道他的心情如何,也认为判定没有错,下针病人效果很好,结果你处方下去的时候有问题,你要心里想是不是我错了?所以要常常自己要了解自己有没有错,第一个诊断或者是处方,还有你的药对不对,药物对不对,这是我们都要去考虑的。
像有一次,我一个病人呢,也是我们很熟的朋友,都是老病人了,从看病变成朋友。那他十枣汤症,很难过。不能躺,坐在哪里,躺下去怎么样?胸腔里面很难过。很简单了,开一剂十枣汤给他。额,早上吃完中午打电话来,我既没有上吐也没有下泻。哈,什么怪病啊?我想没有错啊,我说那你有没有难过?什么都没有啊。我再吃第二剂给他,他吃了还是一样。我就怀疑啦,我就跑到药房去问那个,你这个十枣汤怎么配的?我们按照你写的比例,红枣加进去,他把红枣的比例放到最多,其他都是1的比例,0.5,红枣把它放成10,吃的根本就是红枣嘛。结果我就说我自己配,抓起来自己配,全部生用,红枣在旁边,一剂就好了。只有一剂,早上吃完,上吐下泻吐完,中午回来就好了,晚上就去打撞球去了。
辨症很重要。所以发生错误赶快要去修正,没有关系,甚至于你跟病人明讲都没有关系,病人绝对不会怪你,要跟他明讲。

第七十九篇 阴阳类论

第一节 三阳、短脉、脉症不合

原文: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

我们再看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那在初春的时候,黄帝坐在那里,对不对?黄帝就问雷公啊,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哪一个脏最贵?
雷公当然看看外面是春天嘛,他就说春甲乙是青,中主肝,所以雷公书背得很熟,治七十二天,三个月以内,脉之主时,臣以为这个脏是最贵的臓。

原文: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最贵,其下也。

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当然又被黄帝骂一顿了,你这个说肝脏其实是最下等,不是,是经。你看黄帝怎么说,557页。三阳为经,三阳就讲太阳,经气的循环。二阳为维,阳明为维,后面翻译的部分有错误的,诸位稍微改一下。我把它改过来,所以我们DVD买到的人书上有很多文字上面有偏差,十年前是我的学生打字的,我现在把它修正过来,拿到DVD,我们附赠的DVD里面的书我会有一张纸上面是更正的,更正东西附在里面。那少阳为游部,一阳就是少阳。这是五脏的终和始。
三阴为表,二阴就是太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厥阴至绝。
这个讲的就是我们人呢有阴阳并行,人身体里面是一个圆形的,但是是有始有终,一年12个月我们是以1月寅月,为农历的1月,所以每年农历1月都是寅月。我们从月上来看人身上的十二经络,十二经络到12个月份来说的话,开始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时辰是手太阴肺经,所以我们从肺经从寅开始算,一年十二个月算回来,周天循环,循环不止的,经脉的循环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哪个脏。五脏都重要。经脉的循环,人是循环的,绝对不能停止,这个观点很重要。一停止在哪里那个脏就有病了。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十二经络的时候,你如果预测一个人的病,这个人呢从两年来都是晚上1点到3点起床,我们知道肝经生病,肝经生病你不及早去治疗它的时候,它会入脏,入脏就变成肝病了,得了入脏的话我们就用五分法了。对不对?可是在脏之前是经络,当照经络生病的时候,很简单,我们针他的荣穴,我的老师徐敬民告诉针针荣穴,经书上是针腧穴,我老师告诉我针荣穴。我临床上我两个都做,反正是病人嘛,不扎到我身上,对不对?两个都做,两个都有效。所以我常常跟病人开玩笑,你这个reset,那个电子表重置,我帮你reset一下,病人每次给我开玩笑,你忘了reset我一下。本来是3点到5点起床,一下变成5点到7点,5点到7点以后起床怎么办?正常啊怎么办?那个不要治啊,上大号嘛,对不对?那个是大肠经的时间。早上起来第一件事要上大号,那是最好的。
所以说经络的循环最重要。

原文: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558页,这里黄帝在解释,仔细地在讲,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于手太阴,如果是三阳的脉,太阳的脉进到手太阴就是进到寸的位置,手太阴肺经的列缺经渠太渊的位置。病人的脉有弦浮而不沉,这是疑为表邪嘛,所以这里可以看到,当表有邪,太阳经生病的时候,我们讲足太阳膀胱经,生病的时候病在表,会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关尺的脉上面会摸到浮脉,代表表有邪,浮而不沉,知道表中,表有病了。
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阳明的脉如果跑到寸关尺的位置,我们把脉寸关尺的位置的时候,脉出现弦而沉急不鼓,炅jiǒng至病以死。常脉呢,阳明的脉应该是有浮大,但是很短。诸位记得什么叫短对不对?这是寸脉,这是我们手臂的时候,这是关位,我们摸到高骨之下为关,寸,尺。前面从关到手腕关节这边是9分,脉的长度是9分,后面到尺的部位是一寸,所以全部脉加起来是一尺九分,比个脉短一点点我们称为短脉。你如果脉是浮而短,这是阳明脉。这是正脉。现在是弦而沉急不鼓,这个脉本来是浮而短,现在沉下去,就是病跑到里面去了,这个时候就危险了。

图片

一阳呢少阳,少阳脉进入手太阴肺经的脉的时候,脉气上面的时候,会直接连到人迎脉的地方,脉如果是弦绝,这叫少阳病,专阴则死。其实这一段你不需要去摸人迎的脉。这个讲的是,因为少阳只是一阳啦,一阳陷的时候这个脉很脆弱,马上就进入阴脏。你如果摸到少阳的脉,比如说少阳证,我们举例,忽冷忽热,病人有时候恶心,胸胁会苦满,因为少阳在这个地方,中间胸胁这个地方。那你摸他的脉,少阳脉应该是胆,肝胆的脉应该比它细,比较弦,这种是常态,你如果变得很浮很大很凶,那个根本是真脏脉。因为阳后面就是进入阴了。
阴脉一出现的时候,专阴就是孤阴无阳的时候,就是死症

原文: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三阴讲的就是太阴,三阴并为太阴,六经之所主也,这是气血的源头。太阴所以很重要。这个交于太阴。如果是太阴是缓脉啊,浮而缓,缓一点点,脉在中间,缓而有力的脉。如果是病,脉沉在很深的地方,这个是已经出问题了哈。脉只要下沉,都进入内脏;脉如果是浮起来都是在表,走表,从表。脉沉下去通通在臓,往里走。
那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二阴就是少阴啦。它会气归膀胱。
一阴就是厥阴独至,这个脉如果是钩而滑,诸位知道厥阴脉,厥阴脉呢是肝脏的脉。如果正常的肝脉是在肝的位置上一点点弦,但是缓而有力,因为有胃气。缓就是一息五至左右。如果出现钩而滑,这个是真脏脉。
真脏脉出现都会死的。
我跟诸位讲真脏脉讲得很多,诸位不要担心。这个正常的人呢,寸脉跟尺脉有一点斜度的,寸脉比较接近皮肤表,尺脉比较低一点。如果这个脉高起来超过这个地方(手腕),我们称为溢脉,如果从这个脉上面超起来往回去,压回去,覆脉,覆盖的脉,这都属于真脏脉,脉都是又大又长。
那这个结尾,这个六脉者,有时候摸到阴脉有时候阳脉,互相交属,能够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这个脉一直在循环一直在循环的。脉按照节气在走,按照四时春夏秋冬在走,就一直在循环。这是常人,正常的人应该要这样。如果他不按照这个方向来走,就是有病脉出现。

原文: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

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后面这一段呢,这个是560页讲的是我们知道主病在哪里,主要的病证发现在哪个脏里面。黄帝说了,三阳观念就是好像父亲一样,二阳为卫,保卫,一阳为纪,纪就是纪律,因为少阳是转枢嘛,它管阴阳的纪律,互相为补,相辅相成,绝对不能够有一个相失。三阴呢为母,二阴为雌,这时候我们用雌雄父母来看,一阴为独使。

原文: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软而动,九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胕。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生死之期,遂合岁首。

如果是二阳一阴,二阳一阴,二阳我们讲的是阳明,一阴讲的是厥阴。出现的时候,阳明主病。所以如果你遇到,这是我常常讲的,你如果遇到二阳遇到一个阴,这个阴不能胜阳,阳是最大,当然病在阳,这是观念啦。阳明就是二阳,合并为阳明,那一阴,二阳一定比一阴大吧?所以一阴不能胜二阳,所以你不要去治他的肝病,你去治他的大肠。所以我们常常说,我们治肝病一定要通利肠子,基本的动作。你如果通利肠子,肝病不会再进,就是再恶化掉。所以肝有病的人最怕便秘,最怕肠子不通。
所以说,如果说你,这是看到并病了,如果看到三个阳,太阳病还有一阴的病,那这个阴怎么会去胜过三个阳阳那么盛呢,对不对?意思是什么?比如说这个人肝有一点问题,照理说这种内脏有问题的话,你就不会得到感冒了,我感冒,内脏问题如果很严重,它是从表往里面走,对不对?很严重,你根本没有固表能力了,居然还会得到太阳证。所以这个人如果是有太阳证,只要我今天感冒得到葛根汤症,得到什么症什么症,表证在的时候代表里证都没有什么,因为你表证在的话,代表阳气很够你才会有表证嘛。最怕就是感冒都不知道了。你打疫苗就是感冒都不知道,照样感冒。
如果是二阴二阳,这就会相抗了,两个阴两个阳并在一起。二阴和二阳产生的问题呢,医书上写的,《黄帝内经》说,病在肺,少阴脉沉,这是讲的心经的脉沉下去,胜肺伤脾,外伤四支。说二阴二阳皆交,两个互相相交的时候,病在肾。二阴二阳指的是少阴和阳明两个证二阴二阳是两个齐头并进的,两个相交就会有内脏病的出现前面那个病在肺,这个有一点争议实际上这个少阴出现的时候是心经
诸位呢,《黄帝内经》讲得很多,诸位如果你记不得,临症上不用担心,因为我们后面讲伤寒论金匮的时候张仲景帮你整理过了,所以我就很怀疑张仲景可能有看到六十六篇到七十四篇,有看到这个东西,他把它整理的很详细。所以诸位看过伤寒论金匮这里你绝对不会迷惑,绝对不会受到迷惑。
后面呢二阴一阳,病出于肾。二阴讲的是少阴还有少阳,少阳少阴两个病并的时候,病会从肾脏出来,寒气就会进入心脏。因为水克火,就会进入心脏,所以会闭塞不通,四肢别离。那个肾脏一有问题的时候,大小便就会有问题。
这个一阴一阳代绝,一阴我们讲厥阴少阳,如果它是脉象上面时时停停没有力量,常常有停一下,这个是阴气寒气跑到心里面去。这时候病在咽喉会干燥,病在脾脏。
它这里讲的意思最主要是什么?比如说你心脏和肾脏同时出现问题了,看起来好像心脏肾脏出现问题,实际上我们治脾它两边都会好。所以表面上,表症上看起来是厥阴跟少阳出现问题,抱歉,厥阴是肝脏,还有少阳胆经还有三焦经,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它这一段讲的是病在脾上,我们治肝治木一定是治土,木克土,抱歉哈,更正一下,木会克土。所以说你如果说按照这一段来解释的话,比如说肝有问题我们去固脾脏,这个问题就没有了,肝的问题自己会好,真正病就在脾脏,这样子解释。
二阳三阴,二阳指的阳明太阴,至阴皆在,阴很强,二阳也是很强的,太阴也是这样,阴不过阳,阳气又不能止阴,就是阴阳相抗,你不能控制我,我也不能控制你的时候,阴阳并绝。如果说出现脉是浮脉的,因为阴阳两个相抗,力量差不多,不相辅助而互相抗争的时候,产生的血痂就是肚子里面长积块。如果是脉沉,代表里面化脓了,化脓在骨边,这个都是不是很好的现象。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决死生之期。
后段呢就是讲,如果一个人的十二经脉,常人十二经脉如果是按照天地的循行这样下来,一直循环,通通没有停止,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的时候,一个人这是正常人,神清目明啊,精神很好,能吃能睡能喝能拉,一旦哪一脏受到影响的时候,它起因的原因可能是这个阴跟这个阳并在一起造成这个阴,那可能这个阳跟这个阴并在一起造这个阴。实际上临症上面看的时候很简单,并不像书上那么难。
病人告诉你我这个晚上不能睡觉,那我胃口也不好,人呢疲劳倦怠,小便呢也黄的,我眼睛看东西都昏昏花花的。那你在听他在讲的时候,这个人肝有问题,因为肝开窍在眼睛啦,再一听他胃口又不好,是木克到土了,他就胃口就不好,人就会疲劳倦怠。那你就治土就好了,已经找到方法了。但是这是初期,你真正到了里面重病的时候,光是去固土就没有办法了,这是病之初,当病气,我们十二经的经气走到有问题的时候,脏里面出一点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经气,这个时候下手我们讲就固一脏就可以了。

原文: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闻短期。

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徵,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中间这段对话我们就不解释了,书上有。
563页,黄帝说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就是说冬天的病,我们中医的观念里面,如果是冬三月,冬天生病,那你如果脉应该是冬天的脉,脉症相合的时候就没有问题。结果你冬天的时候看到阳症,冬天不应该有阳证,看到阳症,这一段整个段讲的就是脉和症不合。
我举一个例给你听,比如说你现在有一个病人,他吐血又下血,这个人失血了,对不对?照理说这个人很疲劳脸色发白,苍白,很累,很疲劳。按照道理说,这个人失了血的话,身体一定会觉得冷,对不对?脉是不是变得很小?你失血了还是虚嘛,结果你一摸脉的时候,脉变得很大、很速,那同时病人说我不怕冷啦我怕热,完啦,这是逆证,脉证相反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阳绝,阳要离开身体了,那阳往外浮的时候病人会显现热症。就好像蜡烛烧到最后的时候,那一点点的时候,剩下一点有的时候瞬间会变成蜡烛火很大,那一段时间你看到是阳证。
所以中医看的,如果你看到病人是虚,摸到是虚脉,所有都是虚,这就很好治,这叫脉证符,脉症不符都是危症。这里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比如说冬三月,本来是冬天主收藏,现在不藏,跑出来阳证来,病都是很危险。上面提出一些比如说,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初春会死人,春三月的病阴阳都绝的话,在秋天的话会死人。这个东西前面都谈过了,你节气相克的时候会产生死症,相同节气的时候病会起来,在相生的节气比如说肝病,肝病好的时间是在夏天,夏天是肝相生的季节会好,肝病在春天的时候会发,病会起,相克的时节就是会致命,最危险的时候。简单讲就是这样子。里面呢诸位可以仔细看看它的内容,我们翻译都写在里面就不讲了。一般翻译书上有的翻译的,我们就不用去在这里花时间解说。

-------------------------------------------------------------

中医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承载着先祖们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总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