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悠悠】张勇升 ‖初中漫忆

 纪实纵横 2023-10-21 发布于内蒙古

作者简介


张勇升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第二中学教师。 

初中漫忆

张勇升

告别我的初中母校——乌中旗双盛美中学已三十多年了。岁月悠悠,事事沧桑。岁月的斗转星移中抹去了多少记忆,但始终抹不去的是三年初中生活带给我温馨美好的回忆和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
我是1985年考入双盛美中学的。那年夏天,小学老师捎信说我已考上中学了,这一消息让全人高兴。那时能读中学是不简单的事。一方面,固然由于人们经济拮据,能供子女上完小学已属不易,何况中学;另一方面,则是升学率很低,双盛美乡每年大约十初中毕业的学生只有一人能考上当时的中专、中师,至于上高中,考大学,少之又少。那时百姓称考取师范、中专,大学为“吃皇粮”,也就是说,从此可以告别了弯腰屈膝、受苦受累的农业劳动,成为公家的人了,而对于那些能考上中师、中专,甚至大学的农家孩子来说不仅是个人历程的重大转折,也是家族事业的无尚光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当时偏远农村教育观念的守旧与落后,人们对子女读书不是那样的重视,大多的农村人认为,只要能会写自己的名字,不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睁眼瞎就很满足了。
父母在高兴之余,更多的却是担忧,要供养一个中学生毕竟不是易事。虽然中国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更是如此。20元学杂费对现在的人来说不屑一提,可对那时收入甚微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个大数字,非得东挪西借才能凑齐。
父母节衣缩食勒紧裤带供我上学,我也深知父母的艰难,所以在学习上格外用心,在生活上从不挑剔。当时住宿学校的生活让我终生难忘:那时每天的饭菜就是开水泡馒头。而且学校馒头做的质量实在太差,馒头质量的好坏主要看酸碱比列的调和,只有酸碱比例适当,达到中和才能蒸出成功的馒头,可学校做出的馒头要么碱过大,黄就像秋天成熟的梨。我们当时给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黄梨儿”,要么碱过小,吃在嘴里又酸又粘,难以下咽,很少有酸碱合适的时候。这种又酸又粘的馒头,今天也许喂给猪都不吃。好在那时胃口特佳,又饿着肚子,只几下就能将个馒头得精且消化功能也特强有时一个星期才拉一次大便,胃肠系统对食物的吸收利用实在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一个星期的零花钱不会超过1元,那钱从来不去买吃的,主要用于买书。那时书价也相对便宜,尤其是“农村版”图书,200多页64开本的《革命歌曲大家唱》不过几毛钱。即使这样,有时买书也踌躇多时,在供销社图书柜台前徘徊良久下了狠心才买下,价格才0.15元一本的描写楚汉战争的成套小人书,就是这样买下来的。这些书籍我一直珍藏着,可不巧的是,后来父母亲搬家把它丢失了,为此我难过了好长一段时间。1985年秋,小学时的刘志业老师给了我一本《革命故事选》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知道了红军长征、知道了方志敏,知道了许多革命家的故事,这为我以后历史兴趣的培养有着巨大的影响。穿着从来不去计较,能穿上没补丁的衣服就很不错了。冬天,穿一件旧棉衣,戴一顶半新不旧的栽绒棉帽,同学说很像杨白劳。少年时血气旺,似乎没感到严寒的可怕。
那时,最有盼头的是元旦、因为每年的元旦学校都要按班级举办一些活动比如:猜灯谜、乒乓球、铁树开花、钓小鱼等,这些活动一来能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带来可贵的愉悦和轻松,二来在活动中总会设置一些奖品,有糖果瓜子,有装着精美塑料封面的笔记本,有做工精致的圆珠笔。有时在晚上还能喝上热气腾腾的奶粉冲茶,这对于一直饥肠辘辘的学生来说,实在是难得的好时光吃的如此,住的条件就更加艰苦学校建有两栋青砖瓦房,每栋十间。学校在面积不足二十平米的屋子里用木板东西搭起两排大通铺,每个铺上安排十到十一名同学,这样不大的屋子里就有二十多名同学居住,日常生活的洗漱,吃饭还能勉强过去,最不能忍受的是晚上睡觉的拥挤,那是我迄今为止仍不能忘记的事情。整个晚上全部是立着身子的侧睡,如果中间起来方便一下就再难睡进去了,就是这样第二天上课照常不误,也不打瞌睡。还有就是,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酷热也是考验每个人的严酷条件。不像现在有的的孩子,一人一个床,宽大舒适、自由自在,即使这样的条件,仍在上课的时候东倒西歪。
虽然艰苦,但由于大家的生活条件差不多,且集体的互助精神、充实而愉快的学习冲淡了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因而不觉其苦。班上的年龄稍大的同学经常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对班级的事情操心较多,是班主任老师的得力助手。我的堂兄李永亮比我稍大一岁,但那时却时时的在生活上照顾着我星期天到校弟兄三人往往是同骑一辆自行车,我在坐前大梁,堂兄驾驶,弟弟在后,如遇班里的个别逞能者欺负我,哥哥总是站出来庇护着。就这样我们寒来暑往度过了三年的初中生活。隆冬季节,单人独被不能御寒,于是四五人将被子拼合起来睡一起。少年睡相差,一觉醒来,几床被子四分五裂是常事。
那时我的第一兴趣是看课外书。遨游书海,其乐无穷,以致食不知味,寝不安枕。有些课便成了我的课外阅读课,老师在上面讲,我在下面偷偷看。一心可以两用,听课看课外书两不误,考试成绩常处前茅后来才知道这叫注意力分配,大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感觉。三国演义里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忠肝义胆,《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的大漠情长,《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高尚的集体主义思想都深深的感染和教育了我,使我在北方高原这个闭塞的空间里感到外面世界的博大和宽广,也启发了我对历史和文学的爱好,以至于成为我终生从事的工作。
第二兴趣是好音乐和表演父亲那时是一个农村的电影放映员,每次从旗里带回新的片子,总会在家里放一次。现在记忆犹新的片子有《红牡丹》《白莲花》《十天》《武当》等,电影的故事情节,演员的动作台词往往在看后便能如数家珍的背了出来,尤其是一些武打的经典动作会在孩子们中间流传开来,并成为我们玩耍中最常出现的活动。那时我更喜欢模仿,有一次为了寻找狼牙山五状士跳崖的地方,竟把学校旁边一个老光棍的屋子险险踩塌,被这个脾气暴躁的人几次追着打,但他的目的始终没有完成,原因是我们已经更换了新的活动的地方,因为又有了新的影片的上映。电视剧《陈真》上映后,可以称的上万人空巷,对于十几岁好动的我们更是有了很好的模仿对象,班里的调皮鬼常建忠把双人课桌的桌面敲下来,用烧红的火棍在上面烫上“精武馆”几个字挂在教室的门上,自己则模仿着《陈真》电视剧开头陈真从屏幕下方慢慢的抬头的动作,一边抬头一边嘴里唱着“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瓦……”,惹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这期间唯一的登台演出是1986年元旦,我和张占伟徐江等四人代表班级参加全校的元旦活动,节目是快板数来宝那晚,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教室里灯光暗淡但我们的演出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给当年的元旦活动带来不少的欢乐直到现在,我还十分的爱好表演,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环境的限制一直没有从事这项我爱好的工作,现在我想,如果当初选择了这一行业,并把自己的爱好进行充分的发挥,也许会取得较好的成绩。可在那个年代,有几个人能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择工作呢?我不用去说,比我更优秀的大有人在。
爱好音乐,自然喜欢音乐课。每星期只一节的音乐课几天前就在渴盼了。那时也没有单独的音乐上音乐课就在本班的教室里,老师也不讲什么乐理知识,音乐课的唯一内容便是教唱当时的流行歌曲。《妈妈的吻》《小草》《战士的第二故乡》《军港之夜》《我的中国心》等一批流行歌曲差不多都唱过。有时老师也会用一个砖头式录音机放一些歌曲给我们听。音量不是很大,也谈不上多悦耳,但对我们来说,是美妙的享受。至今仍忘不了第一次听印经典民歌《吉米,来吧》的新奇和听电影《刘三姐》插曲时的激动。后来,学校的高音喇叭常传来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红珊瑚》中回肠荡气的插曲,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效果又比那录音机好多了。
那时学校最好的地方是学校的电教室说是电教室,其实什么也没有,仅有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还被锁在在一个木质的柜子里。只有晚上才打开。墙上挂满各种锦旗,多是区两级颁发的。80年代初,双盛美学在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考升学率也很好,常常位居山旱(那时山旱包括双盛美、郜北、石哈河、楚鲁图五个乡)榜首。临近旗县的不少学生慕名而来。有好多从这里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这些学生后来大多回到中旗,参加了中旗的社会主义建设。体育运动队的成绩在全旗内也很好学校侯占峰的百米成绩在中旗保留了好长的时间。学校生活有许多留存于记忆的点滴。劳动课时,在学校大操场边平整土地,这些地方以前是大荒滩坑坑洼洼
我们就读时,是双盛美的鼎盛时期,中考升学率在整个山旱区位列前茅,乡村中学能有如此成就,在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自然离不开老校长宋永贵老师,是他的的苦心孤诣使这个落后的农村中学第一次有了围墙,并且在教学上认真专研。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上初中的那一年,宋永贵校长调离了双盛美中学,但他对学校的贡献却留了下来。为以后学校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郑荣校长的严格治校,在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下,学校的中考升学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郑荣校长的住处紧挨着学校,简陋低矮,居住条件甚至不如其他教职工。我们对校长既敬又畏,但敬远多于畏。校长看起来严肃古板,不苟言笑但他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情况,他的认真,他那态度,常能使同学们畅所欲言。对各个年级的优秀学生,他都了如指掌。记忆力也不凡,离开母校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学生还能立刻说出名字,是哪儿人。1994年秋,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这时郑老师已调入旗教研室工作我有好多次参加了由他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他那勤奋踏实、一丝不苟、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又给我以教育和鼓舞。之后,他又进入旗二中,旗一中担任领导职务但一直没有放弃他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从中不难发现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一片痴心未改。现在,郑老师就住在我工作学校的旁边,上下班常常见到他,他还是那样的举止,可也变得步履蹒跚,日月如水、时不待人。惟愿老师身体健康儿孙绕膝以承天伦之乐。
难以忘怀的还有这一时期在这里从教的那些自然朴实的老师们。初一时的班主任李翠萍老师就像慈母一样,对我们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常常嘘寒问暖。给予我们学习上的鼓励和生活上的的关心。使我们这些离家外出的农民子弟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感到一些温暖。心灵上得到些许慰藉,能够积极的去完成自己的学业。1997年下半年,我到旗里参加教学活动顺便到她的家里走了一趟他听说我今年承担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便把她所保存的复习资料拿给我,这在当时一没有经验,二没有资料的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帮助。我利用这些资料开始了最初的中考复习。也从中学习了许多教学和总复习的方法。初二时的班主任刘福河老师则比较严厉,他是一位民转公的教师,光转正时还不到二十岁,在我读小学的学校教书,1985年回到中学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年纪轻、干劲大,上课时常常讲的满头大汗,演算的习题写满一黑板又一黑板对我们的管理严厉中带着关爱,在他教学的整个初二时期是我数学成绩提升最快的时期。为我初中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初三时他有一段时间也曾带过我们的数学课程,但那时的任课教师更换比较频繁,也没能整个带下来。但他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严格干练的工作态度给我以极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仍在激励着我。初三时的班主任王德全老师对学生管理十分严厉,他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对于当时的中考来说很有效果,再加上我很喜欢学习语文,所以他这种细致入微的教学方式正好能够弥补我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足,这样在整个初三的学习中,这门学科学的比较轻松,成绩也较可以,在中考中没有形成大的阻碍。几何老师王文正老师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他思维缜密推理清晰,知识丰富,可能是当时学校里文化最高的一位。上课时,高高的额头常散满了汗水,他令人叫绝的是他画圆的功夫,随手一转,画出的圆与圆规所画几无二致。历史刘志业老师,讲课别有韵味,常会将一些难懂的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教给学生,他教记的“五代”记法我现在仍记得一清二楚,梁、唐、晋、汉、周。他编为量—糖------州,并对此做了形象的解释,你要量糖,去哪了? 进汉州。这样我们一下子就记清了,直到现在我每次讲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也会用这个方法教授我的学生,当然效果也特别的好。
我从教已二十多年了,其中初中语文教学十年,事历史教学也有个年头了。回想起来,母校的几位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也至为深远。他们不仅教给我作文的知识,也教给我做人的道理,现今的教学中,我还时时以他们为楷模。除去上面提到的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李翠萍老师,讲课细致入微,使我对语文增添浓厚兴趣。也对我作文水平的提升给予极大的帮助,其次就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的德全老师。王老师上课则朴实无华。他对我的作文常常赞赏备至,评语总写的那样的热心和中肯,分数总在90上下。这使我的写作兴趣大增,每次作文都成了愉快的劳动,每次作文评讲都翘首以待,因为我的作文常常作为范文评讲。
回首往事,百感交集,现在的这些师长,都以进入古稀之年,又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和他们见面的机会也很少。但我总想起他们,想起那段火热中带着苦难,激情中包含着忧伤。希望与理想不灭。进取在日子中延长的岁月。我记得这段时光,也常常为他的艰辛而深深的感叹,但也为这段日子而感到无限的荣光,因为它让人懂得艰苦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看看今天的孩子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娇惯,你就会更加感谢它的价值存在。
时间飞逝,日月如流。一晃我已进入天命之年,可我时时回想那令人难忘的三年初中生活。每每想起那难忘的岁月,想起那时的老师,想起那时的同学,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想起母校的一草一木,心中就充溢着融融的暖意。三年时光,对漫长的人生来说,是多么短暂,但母校给我的教益,给我品德和学识上的滋养,让我受用终身。这里还有许多的未尽之言,还有好多的未记之事,可有限的文字怎能说尽对母校的无限怀念依恋之情,拉杂谈来,也不去考虑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笔随意行,不过将心中所思表达一二罢了。

作品链接
身边人物】张勇升‖老邻居
【教育论坛】张勇升‖教师的劳动
【往事悠悠】张勇升‖春天的记忆

编辑

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