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初堂临汉《郙阁颂》

 朝歌淇水悠悠 2023-10-21 发布于河南

郙阁颂,东汉摩崖石刻。全称“汉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刻于东汉建宁五年(172年)二月十八日,由仇靖撰文、仇绋书丹。原在陕西略阳县嘉陵江西岸,现存略阳县灵崖寺。通高170cm,宽125cm。正文19行,满行27字,计472字;正文后有5行小字,记撰、书者姓名。刻文总计533字,现残存220字。

内容记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之事。郙阁,汉代栈道,故地在今陕西省略阳县西嘉陵江(旧称西汉水)边的临江高崖。汉时其地称析里,有溪通汉水,水涨时交通阻绝,阻滞商旅。东汉建宁三年(172年),李翕在就任武都太守后派遣衡官掾仇审率众修治栈道,建造析里大桥,以利行人。为了歌颂他的功德,吏民们刻《郙阁颂》于析里桥边。

原刻在陕西省略阳县嘉陵江西岸的悬崖上,由于摩崖突兀江岸,恰在航道途中,凡逆水之舟船,纤绳必紧擦其崖面而过,经近千年磨损,致使摩崖左上角字迹崩落。至北宋时,已磨损形成数道深深的凹槽。南宋时,洪适《隶释》录文已缺40字。到了清代末年,左上角已缺62字。民国时期,略阳县知事刘晓霆与防军营长施从梧筹资在摩崖的周围用石条砌筑了围墙,并立《建护郁阁颂记》一碑。文中称:“颂额右端深入者盈寸。”就此来看,碑额在民国初时似乎尚存,但已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1977年冬季,因修建公路,郙阁颂摩崖被炸毁。之后,略阳县文化馆工作人员搜寻得100余块碎石运至灵崖寺进行复原粘接。但重新拼接后的《郙阁颂》字数少了近半,并出现了较严重的移行、错位情况。

《郙阁颂》笔画厚重,遒劲沉着,于平直中见圆转;结体内敛,外形整齐,字内揖让,这种外紧内松的结字方式也造就了茂密的章法,字间排布十分紧凑。通篇雄浑古朴,大气磅礴,与《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汉三颂”。

清·万经《分隶偶存》:“相其下笔粗钝,酷似村学堂五六岁小儿描朱所作。而仔细把玩,一种古朴不求讨好之致,自在行间,盖摩崖则书刻俱倍难于上石耳。”

清·方朔《枕经堂金石跋·卷三·旧拓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跋》:“书法方古,有西京篆初变隶遗意。”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吾尝爱《郙阁颂》体法茂密,汉末已渺,后世无知之者,惟平原章法结体独有遗意。……惟《樊敏碑》在熹平时,体格甚高,有《郙阁》意。”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六·论书绝句第二十七》:“秦斯《琅琊石刻》茂密极矣。汉隶惟《郙阁》有此意,《褒斜》异笔而同意。熹平以后,隶法大变,今楷出焉,惟《鞠彦云墓志》独有《郙阁》之法。”

临写纸张尺寸:四尺四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墨迹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