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三颂之一——《郙阁颂》《郙(fu,音同府)阁颂》,此摩崖石刻原在嘉陵江边的栈道之中,距水面8米多。共有隶书533字,记载武都郡太守李翕建造了析里'郙阁桥'的不朽功业。大家看这个李翕是不是很眼熟,其实他与修复西狭栈道,在鱼窍峡留下《西狭颂》的是同一人。 《郙阁颂》历来与汉中《石门颂》、成县《西狭颂》并称为著名的'汉隶三颂',受金石学家和书法家的重视。但今天,对比石门、西狭广为人知,《郙阁颂》的存在感和知名度都太低了,鲜有人问津。 (文内插图为《郙阁颂》集字联,欢迎关注收藏) 与《西狭颂》的姊妹情缘原先此处,嘉陵江江水汹涌,道路险绝,旅客和百姓叫苦不迭。东汉太守李翕是个观念非常先进的人,高瞻远瞩的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在任期间大搞基建。西狭栈道没修完,就急着主持凿石架木修'郙阁桥'。'郙阁桥'于东汉建宁三年(170年)开工,耗时2年于建宁五年(172)建成,留下《郙阁颂》摩崖刻石以记载此事。 《西狭颂》是李翕建宁四年也就是171年修完西狭栈道刻的,才刻了142个字。八成刻好了觉得不够,第二年修好了'郙阁桥',再次洋洋洒洒刻了533字来歌颂自己政绩。汉隶最有名的三颂,他占其二。 《西狭颂》与《郙阁颂》的姊妹情缘不仅如此,前者是仇靖撰文书丹,后者是仇靖撰文仇绋书丹,两人都是同族。书法风格上,相较于《西狭颂》的浑厚飘逸,《郙阁颂》结体方阔憨拙,风貌更加朴拙敦厚。 《郙阁颂》坎坷的命运我们回顾一下此碑的经历: 此石在风雨侵蚀之下字迹渐渐模糊,到了南宋已经'岁久昏蚀,殆不可读'。南宋知州田克仁就重刻了一份'副本'在灵岩寺。 晃眼到了明万历年间,这一千多年来嘉陵江漕运非常繁盛,往来纤夫常借石勒绳,渐渐磨灭数十字,于是当地知县申如埙对原刻残损字迹加以补刻保护。 到了1927年中华民国,略阳县县长刘晓霆看这道道磨痕,为避免纤夫拉纤绳继续磨损文字,就主持筹资在周围砌石加固。 可到了1979年,为了修沿江公路,千年国宝竟然被炸毁!后来组织人力寻觅残石碎片四天四夜寻得残石220块,运回去粘接镶嵌于灵岩寺。原刻五百余字,炸毁后拼拼凑凑仅存二百余字,比清末拓本三百七十二字也少一百多字。 这份摩崖石刻,眼看这历朝历代也都是加以保护。原本的毛病也只是字迹漫漶不清,受纤夫损毁十来字,现在倒好,直接四分五裂了,主持修路和保护文物这事的人,绝对是个'天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