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 呼吸之间 | 所有修道人的共法

 nms141319 2023-10-21 发布于湖北

这二十六个秘诀其实就是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在过去,人们认为这就是秘诀,这也确实是修道开窍的秘诀。

中华武术真正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讲过,修道要开人身九窍,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修行要得正果,都需要用这二十六个秘诀来开九窍,甚至练武术的人,也是一样。

在公园里,有人在那里站桩,他站着干什么呢?实际上站桩在武学的真实目的,也不过是开九窍。但站桩如何开九窍,大多数老师是不会告诉你开窍的秘诀的。

武术老师不会直说,就是叫你傻站着,说是看你能不能站出“东西”来一一这个“东西”不过就是武术界所说的“内气”或“内功”。当然,这样傻乎乎地站,偶尔也有人碰对了,站出点“东西”,这个相当于买彩票中彩了,纯属巧合。

过去的老师父一看你撞上了,站得有“东西”了,他才过来东比划一下西比划一下,你才知道:哦,是这个架势才能产生效果,才会产生内气、内劲、内力、内功,才有内家功夫。

至于现在,“武”只有“术”了,真正成了“武术”了,看着好看,能演电影,但那个是“舞”不是“武”,更谈不上什么“以武入道”了。我相信现在绝大多数在公园里练站桩的,真的不是老师不告诉他,有些确实是因为老师自己都不知道。

我很早就学太极拳,是真正技击用的太极拳,不是公园里边的“大极舞”。中国的武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内家拳,一类叫外家拳。内家拳只产生于东方,尤其是中国;在国外,在西方是没有的。

内家拳是什么呢?是道门里炼内丹炼出来的“副产品”,上古天下不大太平,儒道也不分家,高明的人会修道炼内丹,而后产生外在的功用,这个就是内家拳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内家拳里有形意、八卦、太极,这都是中国的宝贝,外国人很难理解。

陈式太极拳出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形意拳跟八卦掌都出在山西。历史上武术界很多人,他们是真懂得秘诀的,但他们轻易不会传。我年轻的时候学过这个,所以知道一些秘诀、真诀。

今天我把这些秘诀公布出来,告诉大家,不管你练武术还是不练,你起码能知道中华武术真正的秘诀是什么、怎么用,这样至少中国内家拳不至于完全退化成“中国外家舞”。

中国内家拳都是从桩法开始,也就是要站桩。站桩相当于我们修道炼内丹的“正身”,也就是调整姿势。站桩不单纯是站的,有坐桩,有卧桩,还有躺着的,这些都是桩法。我们修道炼内丹的人,要盘腿打坐,要降阴升阳,要采药炼丹;内家拳要站桩练气,道理大体差不多。为什么呢?内家拳的基础是内丹,内丹的外用是内家拳,就这么简单。

内家拳和内丹的奥妙都是相通的,这些秘诀不但可用在我们的武术上,也可用在修道炼内丹,因为它们的本源是相同的。所以,修道必习武,以武可入道,二者是父子关系,息息相通。佛家有少林,道家有武当,小说家也是根据中国文化这一特点来的。

自古至今,所有修道习武的人,都要“正身”,其要点有二十六个,我讲给大家,也让大家来体会,这都是很宝贵的。方法很简单,大家也可能听说过,但不一定会用。

这二十六个要点一般分成四纲,就是四个纲要。其一是脚心;其二是头;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颈和头。这四纲与我们修道所谓的盘腿打坐同样的历史悠久。

所有修道人的共法

那么,盘腿是怎么来的呢?传说七千年前,在喜马拉雅山麓生活着一个人数不多的部落民族。这么高的雪山,冬天非常寒冷,并且缺衣少食,所以每年过冬,总得死几个人。

而部落里人本身就少,那怎么办呢?部落的首领就去观察动物,印度的学者甚至考证说这位民族首领的名字叫萨达锡瓦,他观察到雪山上的白猴子,就是一种白猿,能在室外安然度过冬季;他还到山洞里观察狗熊,发现狗熊可以在山洞里冬眠安然过冬。

人是万物之灵,人为什么就不能冬眠度过冬天呢?萨达锡瓦发现狗熊吃上一秋天,吃得肥肥的,然后就躲在一个树洞里面开始冬眠。蛇也冬眠,但是人类学不了啊,睡久了还头痛。因此他就观察雪山上的白猿,看看这些不冬眠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结果他就发现雪山的白猿都是盘着腿过冬的。他仔细观察,发现了雪山白猿盘腿打坐的七个要点。

这七个要点就是脚怎么办、手怎么办、腰怎么办、颈怎么办、肩怎么办、眼怎么办、嘴怎么办。因为它有七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手、脚、肩、腰、颈、眼、口,所以叫“上支坐”。这个方法从喜马拉雅山麓传到印度,所以印度各个宗教都用这个方法,当时被称做“坦陀螺”、“坦达”、“道大”,后来称为“禅那”,即“禅定”。

不过从它当时的名字“坦特罗”,后来变成“坦达”、“道达”,再后来就变成“Chen”,这就是“禅”的音;这个“达”是意译,“Chen”是音译,其实就是禅定,这就是禅定的由来。我们打坐,是打禅定来的,目的也是为了“定”。这个演变过程,是印度的学者考证出来的,不是我们考证的。

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禅定是所有修道的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佛陀也承认禅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谁家都得用,只要你修行。后来,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僧人,还被聘请去印度传“七支坐”。

“七支坐”的七支,其实就是“七肢”,就是手一支,脚一支,肩一支,腰一支,颈一支,眼一支,口一支。后来这个方法发展了,发展到四纲二十六个要点,这就是通行于佛道儒各家的打坐修行的秘诀。

*本文摘自李谨伯《呼吸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