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狰狞与惨烈:一场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荒唐内讧

 激扬文字 2023-10-21 发布于四川

01

南明隆武二年 (1646年) 十一月下旬,绍武帝广州行宫。

兵科给事中彭耀、主事陈嘉谟缓步踏入殿内,毕恭毕敬地向高高在上的绍武皇帝朱聿鐭行拜谒藩王之礼。

朱聿鐭见状,脸刷一下子黑了下来,而苏观生领衔的绍武群臣也立马不干了,纷纷指责彭、陈二人狂悖无礼。

彭耀并未理会众人,而是自顾自拿出永历皇帝朱由榔颁布的诏书,对着苏观生开始宣谕:“当今天子永历皇帝乃是神宗嫡孙,可谓名正言顺,大统已定,谁还敢来争夺!况且现如今福建已经沦陷,强敌逼近,迫在眉睫,而你苏观生不知同心戮力,保卫社稷,反而同室操戈,这岂不正是袁谭兄弟被曹操所灭的原因吗?你也是深受国恩之人,竟贪图一时之利,全然不顾大局,后世将如何看待你……”

说着说着竟抽泣起来。

好家伙,永历朝的伪官跑咱绍武朝撒野来了是吧。

苏观生越听越来气,不等彭耀说完便开始破口大骂,随后绍武群臣纷纷加入围攻序列。

彭耀也不是个好脾气,眼看众人冥顽不灵,今天免不了一场撕逼大战,当即气运丹田,遂与绍武群臣怼成一片。

永历皇帝朱由榔是神宗皇帝嫡孙,朱聿鐭又是个什么东西,隆武即位已属僭越,你作为隆武的弟弟,更是名不正、言不顺。

再说监国也分个先来后到,当年隆武登基后,朱由榔就知趣的不再搞事情;现如今永历皇帝早在十月就在肇庆监国,朱聿鐭又冒出来监国称帝,还懂不懂规矩?

还有你苏观生,身为大明臣子,恬不知耻,以唐王之名,行篡逆之实,简直是目无国法,乱臣贼子是也。

好一副铁齿铜牙!

彭耀舌战群儒,丝毫不落下风,总之就一个意思:朱聿鐭识相点,赶紧退位归藩。

苏观生被怼得体无完肤,此时已是暴跳如雷,一瞬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遂启奏绍武帝,请求诛杀彭耀。朱聿鐭也被气得脸色青一阵紫一阵,当即表示准奏。

永历使臣彭耀就这么被侍卫们拖出行宫斩首示众,另一名使者陈嘉谟同样被戮。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此时正值清军大举南下之际,本应该同仇敌忾的南明,又为何同时出现了两位皇帝?

这一切还得从隆武政权的败亡说起……

02

隆武二年 (1646年) 九月,广东肇庆。

当嗜书如命的隆武皇帝朱聿键在 福建汀州兵败身死的噩耗传至两广后,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人一合计,这简直就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早在弘光政权覆灭时,两广的官员们就想拥立朱由榔为帝,奈何郑鸿逵、郑芝龙抢先一步,拥立了隆武皇帝。现如今,隆武已死,此时不立,更待何时。

而有此想法的又岂止两广官员,隆武朝南逃的东阁大学士苏观生也正有此意。于是乎,苏观生便主动找到丁魁楚等人,提议共保桂王,合作共赢。

然而,丁魁楚等人压根瞧不上没有科举功名的苏观生,不仅断然拒绝了他的加入,还将其好好羞辱了一番。

十月十四日,在丁魁楚、瞿式耜、吕大器等人的鼎力支持下,桂王朱由榔在肇庆宣布监国。

△南明形势图(1646年10月)

自取其辱的苏观生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好巧不巧,此时,隆武帝的亲弟弟唐王朱聿鐭连同周王、邓王、辽王等宗藩逃难到了广州。瞌睡送来了枕头,苏观生转念一想,兄终弟及,不也合情合理嘛。

就这样,憋着一股子气的苏观生联合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人在广州拥立朱聿鐭监国,并在十一月初五正式称帝,改元绍武。

很显然,朱由榔和他的小朝廷压根没料到朱聿鐭和苏观生还能干出这样的骚操作。当朱聿鐭称帝的消息传至广西梧州时,刚逃亡至此的朱由榔大为惊讶,连忙向刚从肇庆而来的监察御史连城璧核实此事:

朱由榔:“先生从肇庆而来,知道广州发生的事吗?”

连城璧:“臣本月初四就离开了肇庆,因此未有所闻。到德庆时听到有此流言,臣也没有相信,殿下监国,苏观生有表笺来贺,殿下也给苏观生、陈邦彦、顾元镜等广州官员进行了加升,他们又有何理由做出如此悖逆之举?”

朱由榔:“事情多半属实,该如何是好啊?”

连城璧:“殿下是神宗皇帝嫡孙,乃天命所归,现如今深受臣民爱戴,谁又能以私心而觊觎大位,只是现在殿下身在梧州尚未继承大统,总有些人会生起贪婪之心,但这终究是不会成事的。”

朱由榔:“孤即刻返回肇庆!”

事到如今,还能怎么办,赶紧称帝呗。

于是,在丁魁楚等人的簇拥下,朱由榔也顾不得危不危险了,赶忙返回肇庆,并于十一月十八日在肇庆即皇帝位,改元永历。

△永历帝肇庆行宫丽谯楼

这下子可就热闹咯,广州与肇庆相隔不过两百里,竟同时出现了两个明廷、两位皇帝,彼此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服谁。

这成何体统,登基后的永历帝立刻以彭耀、陈嘉谟为使者,前往广州劝说朱聿鐭退位归藩。生逢乱世,谁都有个帝王将相的梦,凭什么就该我让步呢?

一番过激言论后,便有了彭耀被杀的一幕。

03

隆武二年 (1646年) 十一月底,广东肇庆。

使臣彭耀、陈嘉谟惨遭杀戮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永历朝廷,朱由榔闻言大怒。

好你个唐王,敬酒不吃,那就只能吃罚酒了。朱由榔遂任命兵部侍郎林佳鼎为两广总督,率军征讨绍武朝廷。而朱聿鐭也不甘示弱,任命陈际泰为督师,率军迎战。

此时的永历、绍武两个南明小朝廷早已将步步紧逼的清军抛之脑后,一心专注于自相残杀。不久后,双方大军在广东三水县遭遇,大战正式爆发。

起初,永历军首战小胜绍武军,遂有了骄兵之气。随后,绍武军总兵林察假意归降,并引诱永历军进入绍武军与其收编海盗设计的包围圈。当发觉自己中计,身陷重围后,永历军开始四散溃逃,统帅林佳鼎的座舰也被火炮击中,林佳鼎落水溺亡。

最终,永历军全军覆没。

在接到全军尽墨的消息后,肇庆的永历朝廷当即大乱,永历帝连同满朝文武连夜奔逃一空。

而作为获胜方的绍武朝廷自然是大喜过望。绍武帝龙颜大悦,一方面抓紧给自己置办车马、仪仗,尽显大明天子气派;另一方面则开始大赏群臣,一下子便封官数千。

毕竟是新生的政权,又哪来那么多的官服官帽。没关系,没有就拿戏服来凑。 于是,历史上出现了千古未 有的荒唐 一幕: 绍武朝廷百官咸集,有的官员官服和品级不匹配,还有的官员身穿戏服,简直可笑至极。

然而,当两个南明小朝廷激战正酣之时,北面虎视眈眈的清廷正悄悄洞察着一切。

十二月,清廷任命的广东巡抚佟养甲、提督李成栋趁绍武朝廷控制的潮州、惠州兵力抽调空虚之机,突然发难,一举攻占潮、惠二城。

随后,李成栋逼迫二城官吏照例向绍武朝廷汇报工作,假装一切如初,以麻痹对手。绍武君臣不知有诈,因此广州城毫无防备。

十二月十五日,广州城外的观察哨突然侦察到清军即将逼近广州城,于是紧急向执掌兵事的大学士苏观生汇报军情。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苏观生此时正准备陪同绍武帝视察军事学堂,听到来人报信后当即勃然大怒,怒斥道:“潮州公文昨天傍晚刚到,清兵又怎么可能已经打到城下了?”并以谎报军情罪将报信兵丁斩首。

奈何打脸来得太快,不久,清军即兵临城下。

苏观生慌乱之下赶紧召集为数不多的守军,开始据城死战。怎料就在关键时刻,部将谢尚政突然反水,率六营兵马策应清军攻城。

内外夹击之下,广州城终被清军所破。

△南侵的清军:《多铎入南京图轴》(局部)

04

隆武二年 (1646年) 十二月十五日,广州城。

清军已经从东门蜂拥而入,城内顿时陷入一片骚乱,守军纷纷丢盔弃甲,跟随顾元镜等各级官吏向清军投降。

两朝为相的苏观生并没有出降的打算,便找到朝中的死党吏科都给事中梁鍙。梁鍙一看广州城没希望了,便毅然对苏观生说道:“老哥,没说的,咱们殉国吧!”

苏观生哀叹一声,罢了,死则死矣,于是两人各找了一间房,决定分头自缢。不一会儿,梁鍙房中传来一阵骚动,接着又寂静如初。

不用说,梁鍙已经死透了, 该轮到自己了。

一生清廉的苏大学士满怀悲怆,提笔在墙上写下“大明忠臣,义固当死”八个大字,然后自缢殉国。

然而,等苏观生这边没了动静,诈死的梁鍙立刻跑了过来,命人将他的尸身抬走,以此献降清军。

再说说绍武帝朱聿鐭吧。

这位南明皇帝在位时间太短,能力如何不好评价,但要论气节,毫无疑问是可以给他打满分的。

朱聿鐭被清军俘获后,断然拒食清军一粥一饭,并斩钉截铁道:“我若是喝你们一勺水,还如何面对地下的列祖列宗!”随后同样自缢殉国。可怜的绍武帝仅仅当了四十一天的皇帝,都没能熬到使用自己年号的那一天。

至于广州城,叛将李成栋发扬了他此前一贯的“优良传统”,纵兵大掠三日,荼毒百姓无算。而在城内避难的明室宗藩们自然也都未能幸免,尽数被清军所杀,死后曝尸荒野,最后还是天然禅师为他们收敛骸骨并建冢安葬。

绍武政权覆灭的消息很快为永历君臣所知。对永历帝朱由榔而言,好消息是,绍武帝没了,自己成了大明存 世的唯一皇帝;但坏消息是,广东丢了,自己被迫逃往广西,南明的生存将愈发艰难。

而更可悲的是,如此惨痛的教训,永历君臣却仍然是选择性失忆。此后,大明残存的这点希望,也终将在无休止的内讧中彻底幻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