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状疱疹,就是肝火烧身!

 图书 馆员 2023-10-22 发布于内蒙古

带状疱疹,就是肝火烧身!小医案,老故事,给你讲明白

前几天,有读者朋友让我聊聊,关于带状疱疹的事儿。
其实,关于这种皮肤病,老师说过很多次。
带状疱疹,又叫什么呀?叫做缠腰火丹。火丹,缠在了腰上。
腰这个部位,和哪一个脏器有关系呢?
经常看老师说的人,就知道了,和肝胆有关系。肝胆经,走胁肋,走我们的腰部啊。
所以说,对于带状疱疹而言,我们中医往往考虑肝火所致。说白了,它就是肝火烧身啊。
当然,这么讲,你可能还不太理解。
我给你讲一张,很有代表性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一个男子,67岁,姓张。
他初诊的时间,是1980年的4月2日。
其实,早在七天前,他就感觉到自己的胸部和腰部,有烧灼样的疼痛。
怎么回事,他不知道,当时也没太在意。
后来,大概在就诊的两天前,他忽然发现疼痛的部位,居然有小水泡冒出来。疼痛加剧,实在难以忍受。
怎么办?他赶紧跑去看医院。
医家,是当时吉林地界的中医前辈,姓杨。
刻诊,见患者脉象弦数有力,舌质发红,舌苔黄燥,整个人面赤,心里头十分烦躁。
患者自述,现在的他两肋处发胀,小便发黄。大便,已经三天没排了。
当时,杨师说,把衣裳脱下来看看。这一看,不要紧,见他右侧肋部和腰部有密集的小水泡。小的,如绿豆一样。大的,好像花生米大小。
这个状态,显然是典型的带状疱疹啊。
当时,杨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石膏100克,玄参15克,金银花50克,龙胆草15克,山栀子15克,黄芩15克,大黄1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
所有这些,每日一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3剂以后,疼痛感逐渐消失,大便通畅,水泡开始干瘪。
这时候,原方去掉大黄,加麦冬。
到最后,患者一共用药9剂,诸症悉平。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这个经验医案,在中医圈子里是比较有名的。它是中医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的真实案例。
现在,请允许我,借这样一张案例,来和你一起学习,中医清肝火治带状疱疹的经验。
前面我说过,带状疱疹,就是肝火烧身。肝胆经,走胁肋。所以带状疱疹,就总出现在腰上、胁肋上。
那么,就上文医案里患者来说,他有没有肝火偏亢的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你看,此人就诊当时,心烦易怒,这是肝气失和,情志不舒的表现。脉弦数有力,苔黄燥,舌质偏红,这是典型的肝胆火旺之象。面赤口渴,便干尿黄,而且大便多日不解。这显然是肝火伤津啊。
所以说,此人显然有肝火偏亢的问题。肝火一烧,烧在了腰部和胁肋部,就形成带状疱疹。
面对这个问题,中医怎么应对呢?
一般来说,中医会想到龙胆泻肝汤。
你看看龙胆泻肝汤的原方:
龙胆草6克,黄芩9克,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6克,当归3克,生地黄9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车前子9克。
所有这些,水煎。
这是龙胆草的原方。对其方义,文老师给你解读过很多次了。龙胆草、黄芩、栀子,用于清肝火。泽泻、木通、车前,用于利尿,让肝火随小便而出。生地和当归,可以滋养阴血,以免苦寒通利之品伤阴。柴胡可以疏肝解郁,以免苦寒之品郁遏肝气。
可以说,这个,就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基本方之一。中医临床,常常有加减。
你仔细看,上杨师的配伍,基本就是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做了少许变化,加入石膏、玄参、金银花、茯苓和大黄。
其中,玄参和金银花,配合龙胆草等来清热解毒。茯苓利水。由于患者大便多日不通,所以就用大黄通便,
关键是,这里重用石膏100克。石膏,是热的,而且是清热的一大能手。石膏用在这里,无疑加大全方的清热功效。这个手法的运用,我们还是应该认真学习的。
总之,等患者肝火没了,热毒消了,水泡就会干瘪,疼痛就逐渐消失。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按照文老师这么说,凡是带状疱疹,用龙胆泻肝汤都可以喽?
我说,不能这么想。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病因病机,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的好使,有的就不好使。这就是医缘的问题,是由个体的差异决定的。
而且,带状疱疹里头,还有一个问题,是后遗疼痛。就是说,患者表面水泡全好了,但唯独有疼痛感难以消解。这个时候,用中医中药的办法好不好使?我觉得,很难说。按照我的有限的见地来看,西医对此类现象的治疗,倒是更为立竿见影。
故而,对这种治疗经验,我们只能客观公正地看。它不是万能的,只是常规的治疗思路之一。
好了。对这个事儿,我就跟你说这么多吧。希望大家伙,能通过我的描述,对带状疱疹这个病的诊治,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全文完。

春夏防带状疱疹:警惕身体里的“伏火”

公元1715年,意大利人郎世宁抵达中国,此后五十多年受命于清朝政府,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宫廷西洋画师,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洋人之一。

郎世宁曾在颈后突生一异物,古曰“砍头疮”,此病疮口由外向内,由肉至骨,犹如行砍头之刑。此病,现代医学归为“带状疱疹”的其中一型。
那时,手术已由传教士传入中国。郎世宁求助于教友,开刀破溃,并对疮口仔细清理,病情反而加重,破溃冒脓,痛入骨髓。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刘御医。
郎世宁挚爱中国文化,唯对中医颇有质疑。刘御医与其同朝为官,多有耳闻。此番郎世宁求助中医,刘御医难免心怀芥蒂,故语气稍带恫吓,道:此疮最忌动刀,开刀则“飞”也。“飞”乃扩散之意。
刘御医开方子:每日内服五十粒生黄豆,另将新鲜猪粪置于瓦片焙干,加蛋清调成糊状,敷于伤口。
为保性命,郎世宁谨遵医嘱,日日用药,遍体腥臭。月余,肿包消除,疮口结痂。自此,郎世宁对中医可谓刮目相看,亲笔作画赠予刘御医,两人结成忘年之交。
至今,带状疱疹诊疗仍为中医治疗之强项,上古即留有验方无数。
——摘自《听御医传人说好皮肤的秘密》
带状疱疹:疼痛的“红腰带”
今年三月,好像就在清明节前几天,我晚上睡觉时,觉得左边肚皮有些疼,刚好那几天和朋友爬山了,有点小累,以为是像军训时那种肌肉痛,过个把星期就好了。结果三四天后,侧腰上长出些红斑,起疙瘩,冒出水泡,特别疼,完全不能碰,疼得穿衣服都打哆嗦。
周末就去市医院的皮肤科看了,医生说是带状疱疹,可能要治个一两周,开了针和药。过了一天,一点改善也没有,水泡还在长,最早的一个越来越大,疼得我晚上睡不着觉。就上网查,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它不痛。一看吓一跳,都说这个病特别严重,会得后遗症,有一个人在论坛里求助,他母亲五年前得了带状疱疹,治好后留下眼部后遗症,在眼角膜中间长出了豆粒大小的白色障碍物,怕光,易出泪。还有很多人说家里有爷爷奶奶得了这个病,后遗神经痛几年都好不了,疼得受不了。
我看的是西医,网上说这个病需要中医来治,我那个害怕啊!赶紧跟老妈说找中医,老妈连夜打电话问姥姥,知不知道哪里还有能治这个的老中医。
第二天我们就回姥姥村里看病,村里有一位快70岁的老中医,十几岁就在村里给人看病,老妈说我小时候得朱红风,也就是腮腺炎,就在村里看的。老中医从自家后院揪了几张仙人巴掌,从中间切开给我糊在脸上,两三天就好了。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让我心里踏实不少,相信这位老中医将会奇妙地给我再治一回。那中医爷爷的门诊开在村口的菜市场旁边,他一看我肚皮上的水泡就说是什么“蛇”,如果绕着腰长一圈就难治了,来得早,不怕,很容易治,要用灯心草来烧蛇。我一听说“烧”,太害怕了,痛不说,还要留下一堆烧伤的疤痕。
中医爷爷左手拿着小煤油灯,右手揪着灯心草,一点燃就往水泡上摁,小火苗“卟”一声就灭了,痛虽然痛,但有一种热辣辣的感觉,还挺舒服的,一路从侧腰到肚皮中间,全烧了一遍。烧完以后,中医爷爷给我开了药,有吃的,还有煮汤外洗的,说是过两三天就好了,叫我别担心,这个办法已经医治好很多人了,还跟我妈说,不能让我吃肥肉、猪油、辛辣食物,牛奶都不能喝。大概十天吧,我完全好了,长疱疹的地方有些褐色的斑点,但皮肤还和原来的一样光滑,没有留疤痕,太高兴了,前后没受什么苦。
现在我只要看到网上有人问带状疱疹的问题,我都会去回答:赶快去看中医,去烧灯心草!
1.沿着周围神经生长的带状疱疹
说到带状疱疹,民间有蛇盘疮、缠腰火丹、火龙等很多名字。从名字到症状,都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发病时,像是皮肤上烧出的一片片红色火焰,四处流窜。它所带来的痛感,可以说是皮肤病之最。
刘医生支招
带状疱疹,民间叫它蛇盘疮、缠腰火丹、火龙。西医说它就是一个病,感染病毒得的病。
有的人在得病之前就开始疼,上医院看,怎么检查也查不出来,以为是肋间神经疼,或者三叉神经疼。疼得挺厉害,但看不出来什么病变。疼上三四天以后,这地方就开始变形了,出水泡了,才知道是带状疱疹。如果初期疼的时候,找皮肤科看,那非常专业的人就会想到他有可能是带状疱疹前期。
带状疱疹沿着神经走,有的像手掌那么大,有的会成串儿长,绝大多数是单侧长。发病部位很多,一般人出在肋间,疱疹沿着肋间神经走,就是整个前胸这一片,后期它就容易落肋间神经疼。还有出在腰周围的,缠着腰窜长,所以叫缠腰火丹。过去老百姓说,这个缠腰火丹要是缠对头了,就有生命危险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这个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常沿着某一周围神经单侧生长,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更不会围成一圈。只是说,在这个发疹的过程中,有“走黄”的危险,相当于西医所说的毒血症、败血症,正气失去了对局部病变的控制,邪气一下子扩散开来。最严重的就是出在眼睛周围的,不仅会引起三叉神经的炎症,还能造成视网膜的损害,导致失明,甚至引起脑膜炎,有生命危险。而出在三叉神经耳支的,很容易造成耳鸣、耳聋。
2.肝胆热毒烧出“缠腰火丹”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解读其实很简单,认为是病毒引起的感染。但是,很多患者有困惑,病毒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传染吗?按照《明疮疡痛痒麻木论》中所说,当人的皮肤,离火焰很近的时候,就会产生灼痛感。尤其此病发病时,皮肤起的泡疹,与艾灸后出来的水泡很相似。如果说:痒是身体的火力不足,那么这种红艳的疮疡,是否可以理解为内火过盛?
刘医生支招
带状疱疹是一个让人无法轻视的问题。它在人情绪不佳、身体状况不好的时候来袭,治疗不当的话,疱疹下去以后,还极可能遗留神经痛,持续数月、数年,甚至一辈子。
况且人们对带状疱疹的认识还存在一个误区,以为是会传染的,我说根本不会传染!所以,有宝宝的家长,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带状疱疹会传染孩子。
至于带状疱疹是否源于内火过盛,应该说可以这么理解,我的祖上认为,这种“缠腰火丹”是肝胆热毒所引起的。
中医早在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便有了对这种病的分类记载,后来又历经了很多朝代,到了清代,这个病也被收录在我祖上主持编写的《医宗金鉴》里,人们用诗歌的形式,对这种病进行了总结:
缠腰火丹蛇串名,干湿红黄似珠形,肝心脾肺风热湿,缠腰已遍不能生。
简简单单四句话,从病名,到症状分类,到病理,都说得很清楚。通过对历代医学的整理,我发现古代医家,认为带状疱疹与肝心脾肺四脏,所蕴含的风、热、湿气有关。
我们家族主要从
肝经热毒的角度,来治疗这种皮肤病。
这是一种在劳累、感染、感冒发烧、生气等情况下,最容易发生的疾病。一些正值壮年,爱喝酒的人也容易得。这些人共同的症状,可以用两个字总结——“上火”。
平时,在遇到烦心事儿,或急事儿的时候,人们总愿意用“上火”来形容,经常说:我这火“腾”一下就上来了。火是从哪儿来的呢?可以理解为肝火上炎。此时,体内多风、多湿的人,“火势”必然要蔓延,于是,“缠腰火丹”不断扩散。
刚刚提到带状疱疹的泡,与艾灸后发出的泡极为相似。艾灸本身是一种激发,一方面给肾中元阳添柴加火,一方面激发阳气本身的能量,将外邪驱赶出身体。灸后起的水泡,里面的物质是身体里的寒湿之邪。那么,带状疱疹可以说是身体在对抗外邪时的一种应急反应,或过激反应,是一种自保行为。
当人上火时,体内有实热,这些热量就会集中爆发,更像当年把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的“三昧真火”,是身体里发生的一场“火灾”。如果是一个虚弱之人,想“发火”也很难。因此,带状疱疹的表现,属于中医里的实证范围。高发人群大多是青中年人和工作压力大、脾气急躁、易焦虑、饮食偏于油腻的大鱼大肉的人。
我们看带状疱疹,起的大大小小的水泡,就是“包围圈”。火窜到哪儿,“包围圈”就扩大到哪儿,水疱就起在哪儿,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灾情”扩大。
带状疱疹,可以理解为寒湿邪气,被真阳驱赶的表现。这样想来,那些看上去触目惊心的疱疹,是友不是敌,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带状疱疹一碰就痛,被很多患者认为是“从来没有过的一种疼痛”,其实就是因为火势旺盛,是一种被“灼伤”的痛,东北话叫“火辣辣”的疼。
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以止痛和消炎为主,这种方法只能不停地拯救被“灼伤”的地方,是火场外面的医疗队,不是消防队,对灭火没有什么办法。中医的治疗方法,则像灭火队,对付带状疱疹基本上手到擒来:一方面用多种方法降低火的势力,用灯心草烧就是帮助释放湿寒邪,给他们以出路;另一方面,尝试着断绝燃烧的根源,当大火平息,“包围圈”自然也就不需要了,缠腰火丹,也就从腰上褪下去了,皮肤就会慢慢自愈,而且不会留疤。
《医宗金鉴》也给出了专门治疗带状疱疹的方子。书中将带状疱疹分为两型:
干者,疮面特别红,形状像云片,上有颗粒,发痒、发热。这种属于肝心二经之风火,治宜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g、黄芩9g、山栀子9g、泽泻12g、木通9g、车前子9g、当归8g、生地黄20g、柴胡10g、生甘草6g。
湿者,疮面发黄白色,水疱大小不等,溃破烂流水,这属于脾肺二经湿热,治宜用除湿胃苓汤: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肉桂、甘草(生)。煎煮时加入灯心草
如果长在腰肋处,属于肝火妄动,柴胡清肝汤更有针对性:
川芎、当归、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芩、山栀、天花粉、防风、牛蒡子、连翘、甘草节。
切记,以上这些只是参考用药,用量,一定要找专业中医师来辨证使用。
3.去伏火身体“闷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如果说带状疱疹是强壮的人更容易发病,为什么很多阳气逐渐衰弱的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也会发病?
刘医生支招
肝经中的热毒,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叫“火郁发之”。人体的肝经就好像一个干柴火堆,肝属于木,树木都需要水的滋养,太干的话,就容易燃烧。如果老有个伏火在燎着它,慢慢就能把它给点着了。人需要太阳之火的温暖,但是我前面说到的真火,则是“雷”,能把肝“霹”着火;而年纪大的人和虚弱的人生的“火”,说白了,就是体内湿热过多,类似湿柴火垛,点不着,但是把手伸进去,那里面的温度异常地高,也会烫着手。
这就涉及到真火与伏火的问题
早年,我祖上刘裕铎与另一位御医,用孩儿茶给皇上治好上腭发干、有烧灼感的毛病时,提到一个词,叫“上焦肺胃伏火”。什么是伏火呢?就好像烤羊肉串儿用的那种炭一样,用力地扇,尽管火势很旺,但是燃烧很快,过了这个劲儿,熄灭也就熄灭了;如果用一个铁盖把炭给盖住,只留一道小缝,它就会闷烧很久,这样的火,就可以叫做伏火。
乾隆皇帝的问题,放到今天来说,就是“上火”了,但并不是因为他的“内火”旺盛,而是体内有一定的湿热环境,然后遇到了忧虑、苦恼的事,或者吃了引起上火的食物,长久地“闷热”,遇到一个火引子,就把这股火力给引了上来。就是这股火,把上牙膛给“燎”了一下,于是乾隆觉得上牙膛“火辣辣”地疼,而且“火势”上延,导致整个头部都疼痛难忍。
怎么治疗这种“湿柴火堆”着火了?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拿水给它浇灭。可是这些人,肾水本身也不足,浇不灭它。与其那样,我们不如顺势而为——“火郁发之”。
出现红疹或水泡后,可以服用三五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甘草这几味热药,可以助真阳一臂之力。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湿型带状疱疹,将湿热赶出体外,自然就不会“发火”了。
但是,如果用疏风解表、清热燥湿的药物,就容易将寒湿邪气敛回体内,湿型逐渐转变为干型,就更痛苦了,特别容易落下后遗神经疼,长过带状疱疹的地方会落下一个疤,落下一小坑。尤其是抗生素,一定不能随便用。
一般患者在疱疹发生前几天会有轻度发热、疲乏等症状,这就是真阳发动的表现。无疱疹的可以服用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也是一副热药,它能使患者由干型快速转变为湿型,加速寒湿邪气的排出。如果带状疱疹治疗及时,十天八天就治得好,这种病的特性像暴雨一样,来得急,走得也快。
4.龙胆泻肝丸,预防带状疱疹有奇效
《医宗金鉴》中,提到“缠腰火丹”这种病:“若不速治,缠腰已遍,毒气入脐”,患者会发生腹胀、胃闷、恶心想吐的感觉。呕吐,本身就是一种“气机”倒逆的反应。这种症状,可以理解为:带状疱疹这条“火龙”,像座“火焰山”一样,阻挡了气血上下的通畅。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往往也不想吃东西。一旦胃气绝,人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很多患者,最后导致死亡的,并不单纯是他被检查出来的那种疾病,而是这种疾病没得到有效控制,逐渐破坏整体机能,最终引起死亡。
对于这种容易导致生命危险的疾病,人们是否能通过身体上出现的早期征兆,阻止发病?
刘医生支招
带状疱疹是很容易误诊的疾病,有的人得病之前就开始疼,上医院检查,有些医生很容易判断为肋间神经疼,或三叉神经疼。这就容易耽误治疗。带状疱疹的潜伏期从三四天到二十多天不等。疱疹可以发生在头面部、颈肩部、胸背部、腰部、下肢以及内脏,有时伴有全身疲劳、酸胀不适感。发出来之后,疼痛超乎一般人想象,特别疼。有一个农村老大爷,抬木头出身,一般的疼痛他都能忍得了,磕磕碰碰是家常便饭了。后来得带状疱疹,把他疼得大半夜都哭了,成宿成宿睡不着觉,到我这里的时候已经六七天没睡好了。经我们治疗后,十多天就好了。
这个病要是治疗得不及时,就落后遗症了,后遗神经痛。有的人十多年都好不了,年龄越大,落的后遗症就越重。一到阴天下雨、着急上火、吃点辣的,不注意就疼,疼得特别厉害。
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呢,带状疱疹这个病,其实也非常好解决,关键就是明白它怎么得的。
肝火、肝胆的湿热,在身体里汇聚,想往外排,它就在气血循行的通道上表现出来,带状疱疹要是发,大多沿着肝胆两经窜着长。肝胆经是互为表里的经络,眼睛、耳朵、肋间、腰间,都是这两条经络经过的地方。其实肝火大,并不只长这种带状疱疹,它也有其他一些表现,嘴边有火,口苦,嘴干,嘴角起泡,耳红目赤,眼睛多眼屎。这些都是征兆,是肝胆湿热过重的一个报警信号。
要想预防,前期发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要及时调整。疼的时候,如果是在肝胆经循行的地方,就应该想到有可能是要长带状疱疹了,抓紧时间提前吃点药,真能不疼了,也不出了。带状疱疹不像水痘,水痘必须要透表,发出来才好。带状疱疹是肝胆偏湿热的爆发,要是提前用药物的偏性来平衡一下身体的偏性,不发就没有后面的神经痛等问题了。
在用药上,龙胆泻肝丸的确很管用。你去看龙胆泻肝丸的说明,它本身不治这个病,但临床效果很不错,就是因为它能清肝胆、利湿热,给体内的湿毒、热气开了一条道,从下焦把湿热放行出来,体内环境清爽了,没什么湿热想要往外拱了,带状疱疹也就不会起了。
一旦发现身体上出现这些症状,出现莫名疼痛的时候,就要及时调整。但是药量很重要,要有医生指导,一般症状消失,就停药。因为说到火气,大多是虚火,清泄的药使用过多,也容易伤身体。
一般来说,秋季最容易发这个病。秋天气候干燥,平时好吃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的人,在这个季节会发现自己的脾气变得更急了,这也是肝火过旺的一种表现。光是用护肤品去滋养皮肤是不管用的,最重要的是,让肝木得到涵养,情绪变好了,皮肤也会滋润有光泽。同时,也防止了很多疾病的发生。
5带状疱疹天敌:“烧蛇”灯心草
中医治疗讲究“”,龙胆泻肝丸预防带状疱疹为什么效果不错?就是给病邪出路,用驱逐的办法,而不是杀戮的方式。一场火烧起来怎么收拾?不给病邪出路,它越往深里去,留成祸患。一旦机会来临,它又跑出来作乱了,就是后遗神经痛,这个时候你已经逮不着它了,山贼游盗,不成气候,驱不出来,赶不下去。
而民间用灯心草烧“蛇”。这样一种方法,普通人也可以操作吗?
刘医生支招
这在中医里面叫做焰灼法,来自于民间,但效果非常好。
灯心草灼溃疱疹,会使邪毒迅速从破溃处外泄。除了直接烧,还有一种操作方法:取灯心草1撮,食用菜子油1小杯,铜钱1块,火柴1盒。先烧最近发的疱疹,用铜钱盖在上面,让铜钱正中的方孔内显露疱疹。取l根灯心草,蘸菜籽油,点燃后迅速闪灼水疱疹,一定要快,让水疱破裂就可以了。一般来说,3天是一个疗程,不会留后遗症。如果是自己在家操作,一定要把握好“烧”的速度。一次没有破泡,可以再次点烧,注意别烫到里面的嫩肉。另外,选择刚刚发起的疱来灼烧,在中医里叫“拦头灼”,意思就是从头“烧”到尾,灼后千万别为了消毒,上点酒精什么的,很容易留疤。只要注意不沾水,保持透气,它自己会像艾灸后出现的水泡一样,慢慢就好了,并且周围皮肤不会再发生疱疹。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刮痧,可以解决带状疱疹遗留下来的神经疼痛问题。在疼痛部位,涂抹刮痧油,反复刮,一直到发出红点,甚至瘀紫的斑块。这个时候,正常消毒,取三棱针,快速点刺瘀紫的地方,然后马上取火罐,点火拔罐。正常情况下,会在点刺部分,出现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这时候就可以起罐了。主要是为了把余毒清理出来。

其实民间真的有很多宝贝,有很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的人,他们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很好的治病效果。比如我还看到过,广西有人用艾条,灸“缠腰火龙”的头尾两端,有点儿像从一条绳子两端,点火往中间烧,烧出来很多大泡,三四天后,泡会由透明变浑浊,慢慢自己就灭了。

带状疱疹中医辨证分型 带状疱疹中医拔罐放血疗法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中医辨证分型

天气变化无常,人体抵抗力下降,又到了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带状疱疹多因肝郁气滞,情志失常,或感染湿热火毒,蕴积肌肤所致,症状初发时多为肝胆湿热,气滞血瘀,后期多为经络阻滞,余毒不清。中医拔罐可以吸出体内寒湿之气,活血化瘀,宣泄湿热火毒,达到“通则不痛”的功效,因而对带状疱疹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的。

带状疱疹辨证分型
肝经郁热:疱疹颜色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脾经湿热:疱疹色淡红,疱壁松弛,起黄白水疱或渗水糜烂,伴口渴不欲饮,食欲缺乏,胸脘痞闷,大便时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带状疱疹拔罐放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夹脊穴。
配穴:肝经郁热者配行间,肝俞:脾经湿热者配脾俞,内庭。
治疗功效:局部取穴可疏调局部经络气血,梅花针叩刺后加拔火罐可以引火毒外出,取相应的夹脊穴,可泻火解毒,通络止痛。
带状疱疹拔罐放血疗法
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 阿是穴用梅花针叩刺拔罐法,先将患处皮肤和梅花针消毒,用梅花针叩击患处,手法由轻到重,以表皮微出血为度,随即在叩刺部位拔罐,吸拔出部分水样分泌物和少量血液,每次留罐五分钟,起罐后再将患处消毒。 
夹脊穴用走罐法,先在脊柱两侧涂上按摩膏或润滑油,取较小的罐具,沿夹脊穴上下来回走罐6-8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行间,内庭,肝俞,脾俞穴采用刺络拔罐法:先用酒精消毒手,再把穴位用碘酊和酒精消毒,三棱针点刺穴位后,快速吸拔火罐于穴位上,观察出血量,如果出血量满罐口即可起罐,一般留罐10分钟。起罐后穴位要用消毒纱布或酒精棉球擦干净。
注意事项:
使用的罐具必须边缘光滑,没有破损,避免划破疱疹引起感染。 治疗期间少吃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不饮酒,戒烟,饮食以清淡为主。 治疗期间保持心情舒畅,忌生气恼怒。 
带状疱疹患者要视病情及自身情况来确定是否能采用拔罐放血疗法进行治疗,血友病患者、其他出血倾向疾病患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瘢痕体质者、面部带状疱疹患者都不宜使用拔罐的治疗方法,很容易引起皮肤受损、自发性气胸等问题。
一、带状疱疹发热
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
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余并处两方。先予
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嘱次日上午水煎服。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今晨体温即复正常。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
       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有高血压、肺心病史。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虽曲马多等多种
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现疼痛剧烈如前,面色晦暗无华,气促。怕热,喜吹风扇及空调,尤喜冷风直吹痛处方觉稍舒适,口干多饮,喜冷饮,汗出多如水,夜尿多,3-4次/晚,大便干结,需用手挖始通,胃纳少,乏力。查:左腰腹部两处浅在溃疡约半个手掌大,其余皮疹均结痂。舌质淡暗,苔中灰黑而润。切其脉,弦劲搏指而数,左脉稍细。邪郁肝脉,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桔梗20g,3剂。外用制马钱子5g,甘草5g,白醋浸泡2小时后外搽。溃疡处以消炎油纱换药。
       二诊~三诊05年9月8日。疼痛略有松动,汗出多明显减少,时心慌、气促,小便多,大便仍结。前方合
麻子仁丸加减。
       四诊:05年9月12日。精神略好转,大便已通畅,疼痛略缓仍剧烈异常,发作时疼痛难忍欲死。余症同前。细察其舌脉,思量再三,断定此乃真寒假热证也!虽汗出、口干喜冷饮,喜吹冷风,脉弦数似属实热之象;然淡暗之舌、苔白中灰黑而润,满口津液而滑,则非实热得以解释,必是其内阳虚真寒之象。且观其面,晦暗无华;见其形,动则喘促;察其汗液,清稀如水;检视前医处方,皆板蓝根、蒲公英、紫草等寒凉之药,但了无寸功。故阳虚真寒证明矣!遂处方以大剂量
芍药甘草汤合瓜蒌红花甘草汤(《医旨绪余》治胁痛方)合大剂量四逆汤:芍药60g,甘草20g,全瓜蒌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30g(先煎),2剂。
       五诊:05年9月15日。疼痛范围明显缩小,后腰疼痛缓,腹部仍甚,前方加台乌30g,干姜15g。2剂。
       六~九诊。病情反复,疼痛又剧烈,但自服此方后精神日渐转佳,不再气促、心慌,食纳增,二便正常,汗已收,渴饮减,且不再怕热吹风扇,唯疼痛难解。此病重药轻,非重剂不能见功。故前方重其剂:芍药60g,甘草30g,全瓜蒌40g,苍术15g,茯苓15g,熟附子60g(先煎以不麻舌为度),干姜30g,台乌60g,桃仁10g。
       再诊:其后上方连续服用20余天。至05年10月12日,疼痛基本消失,偶有针刺样皮肤痛,时阵发瘙痒,外搽药马钱子、甘草醋剂能止。精神佳,无气促、心慌,血压稳定在120~135/75~85mmHg(未再服降压药)。食纳好,二便通畅,舌淡暗苔白润,脉弦而和缓。
       前方附子减至30g,台乌30g,加入全虫6g(研末冲服),蜈蚣2条(研末冲服)。服药后出现阵发性剧痒,遂去全虫、蜈蚣,而疼痛又反复。先后改方
芍药甘草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大黄牡丹汤真武汤,其效欠佳。
       05年11月29日再诊。患者近日疼痛增,少腹部疼痛为著,按之则舒,腰痛时有但不甚,伴阵发性腹部瘙痒,大便两日未解,四肢冷而麻木感,汗出,无心慌、气促,舌淡暗苔白润,脉弦稍数。仍是虚寒内甚,气血违和,气滞血瘀所致。改方
当归芍药散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泽泻20g,白芍50g,台乌30g,元胡15g,小茴香6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红花10g,3剂。
       再诊,05年12月2日。药后腰腹部疼痛均减,腰部疼痛甚于腹部,大便稍干,四肢麻木消失。舌脉同前。腰者肾之府,肾阳不足仍宜温之。前方合
新定白术汤加减: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泽泻20g,白芍50g,台乌30g,元胡15g,小茴香6g,五灵脂10g,蒲黄10g,桃仁10g,红花10g,熟附子30g(先煎),白术60g,杜仲30g,3剂。

       再诊:05年12月5日,腰腹部疼痛大减,阵发性瘙痒亦基本消除,大便通畅,舌脉同前。少腹乃厥阴肝经所在,肝寒宜暖厥阴。前方再合吴茱萸生姜汤(吴茱萸9g,生姜20g)。药后疼痛基本消失,精神食纳均佳,且每入冬必发作之肺心病,今冬杳然无踪影。继守方巩固之。

三、
带状疱疹神经痛兼荨麻疹、奔豚以苓桂枣甘汤治愈
案:
尹xx,女性,49岁,初诊05年10月17日。9月底因右腰背部水疱疼痛在他医处求治,诊断:带状疱疹。以中西药治疗后水疱结痂,疼痛不甚,但药后皮肤起风团瘙痒,且自感有气自腹部上冲至胸、喉部,腹部挛急则有上冲,颇为不舒。伴微恶风,汗出,头晕,足软乏力,夜间有发热感。舌淡暗苔白脉弱。里饮上冲,奔豚发作,故予苓桂枣甘汤:桂枝10g,大枣30g,茯苓15g,炙甘草7g。3剂。

二诊05年10月20日。气上冲感消失,头晕、乏力及风团瘙痒亦明显好转,睡眠精神转佳。喉部略有阻塞感,舌脉同前。继以前方3剂而愈。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封闭疗法加中草药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
疗法提供:射阳县千秋卫生院 王治淮

治疗方法:

封闭方法: 取2%利多卡因10 ml,利巴韦林0.8 g,用20 ml注射器抽取两药后充分摇匀,用碘伏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然后沿被累及的神经干的两头及中央,在成簇的水疱皮疹下做皮内注射,每簇水疱下注射3 ml左右,一般视皮疹的多少注射4~6处为宜,完毕后再用碘伏消毒1次,以后每日用碘伏涂抹2次,以防感染。一般用上法1次即可,只有极个别严重病例,用后不止痛者,可于第2天再按上法使用1次。 
中药治方:在行上述疗法的同时,给予中草药治疗,需严格辨证论治,具体分为以下3型。 
肝经郁热型 :此型最为常见,疱疹常发生于一侧胸肋部,水疱明亮,局部皮肤颜色鲜红,时时作痛,口干苦,舌边红,苔黄腻,尿黄,脉弦数,治宜清肝火,解热毒,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如下:龙胆草15 g,生山栀10 g(打碎),炒黄芩10 g,春柴胡10 g,生地黄15 g,车前子10 g,炒泽泻10 g,木通5 g,当归10 g,板蓝根20 g,大青叶20 g,玄胡索15 g。 
脾虚湿蕴型 :相当于西医所说的大疱型,疱疹较大而密集,有时融合成片,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利湿,方用胃芩汤加减,方药如下:炒苍白术各15 g,川朴10 g,陈皮10 g,炒泽泻10 g,赤猪苓各15 g,炒薏苡仁20 g,板蓝根20 g,紫丹参20 g,玄胡索15 g。 
气滞血瘀型 :相当于西医的出血型与坏疽型,发展迅速,病情较重,水疱内容为红色血性物,少数可引起真皮坏死,疼痛剧烈,局部皮肤颜色紫暗,舌紫、苔薄、脉涩,治宜理气活血止痛,佐以清热解毒,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方药如下: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生地黄20 g,赤芍15 g,川芎20 g,板蓝根30 g,大青叶30 g,银花20 g,连翘20 g,紫草15 g,丹参30 g,玄胡索15 g(打碎)。 
上述3型药均用5剂为1个疗程,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顽固的神经痛是老年患者最痛苦的后遗症,一般均在第2~5天内皮疹开始干燥结痂,1周内痂皮脱落完毕而痊愈。
(1)时间越早越好,有的早期患者在打完封闭针后疼痛即停止而迅速痊愈;(2)要辨证论治;
(3)严格皮内注射,皮下注射效果远不及皮内注射,其原因尚待探讨;

(4)发生在头面部,尤其在眼周围的,行封闭疗法时应适当减少剂量,并谨慎操作。

带状疱疹来袭,中医治疗有绝技!(有备无患)
小编导读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方面,春暖花开,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一方面,皮肤病也进入高发期,除了您熟知的过敏、荨麻疹,还有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又称蛇缠腰,或许您听说过,可怎么治疗,是否一片茫然?别急,小编今天特邀您一起来学习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备无患!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见于腰部、胸胁,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缠腰火丹记载: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又如《外科启玄》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如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赵炳南称之为串腰龙。

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病。

症状特点

皮疹出现前常有轻重不同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局部皮肤知觉过敏,灼热,针刺样疼痛等症。以后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簇集成群,互不融合排列成带状。常沿一定的外围神经部位分布,好发生于单侧,亦偶有泛发者。有附近淋巴结肿大,最后水疱干燥、结痂、脱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病情严重者,有的水疱内容物为血性,或发生坏死,愈后遗留疤痕。部分病人皮疹消退后,局部遗留神经痛,经久不能消失。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人较多。
辨证施治

(一)辨证方药

1.热盛型
【主症】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辨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15g,大青叶15g,连翘10g,生甘草10g,泽泻10g,元胡10g,车前子(布包)10g
【方解】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大青叶、连翘、生甘草清热泻火解毒;元胡行气止痛;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上肢者加片姜黄;发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热明显出现血疱坏死者加白茅根、赤芍、丹皮;感染重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大便秘结者加川军;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
2.湿盛型
【主症】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溏,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辨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板蓝根15g,元胡10g,车前子10g(布包),泽泻10g,生甘草10g
【方解】苍术、茯苓、厚朴、陈皮健脾除湿;车前子、泽泻渗利水湿;板蓝根、生甘草清热解毒;元胡活血行气止痛。
3.气滞血瘀型
【主症】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辨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活血散瘀汤(白三号)加减。
鸡血藤15g,鬼箭羽15g,红花10g,桃仁10g,元胡10g,川楝子10g,木香10g,陈皮10g,全丝瓜10g,忍冬藤15g
【方解】鸡血藤、鬼箭羽、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木香、陈皮、全丝瓜行气通络;忍冬藤清解余毒。体实者加川军以破瘀,年老体虚者加黄芪、党参。
(二)局部治疗
1.水疱,用雄黄解毒散30g加化毒散3g,混匀水调敷或用新鲜马齿苋或白菜帮捣烂混合调用。
2.轻度糜烂者,用祛湿散,植物油调用。

3.后遗神经痛者,用黑色拔膏棍或脱色拔膏棍热贴。

带状疱疹火毒郁结证的治疗
带状疱疹,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称为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串疮。
火毒郁结证
临床表现:疱疹密集成片,灼热疼痛,皮肤红赤,
脉弦或弦滑。
治法:清热泻火,舒肝解毒。
方药:瓜蒌青芍汤。
组成:瓜蒌、赤芍、青皮、连翘、蒲公英。
外用:①雄黄、白矾各等份,研细,入冰片少许,茶水调涂。

②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涂,1日数次。

带状疱疹的特点与中医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影响神经和皮肤的感染性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也就是说水痘和带状疱疹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由于皮疹呈带状分布,所以叫做带状疱疹。通常只发生在身体一侧,不跨过身体中线,可发生于头面部、颈、胸、腰腹部及四肢。
疱疹多发生在腰部,中医名称为称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火带疮、蜘蛛疮,民间也有叫缠腰火龙、缠腰龙、蛇盘疮、蛇缠腰。
带状疱疹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多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风险也会增加。这种疾病属自限性疾病,病程通常2~4周,但部分年老、体弱的患者,病程迁延日久难愈,往往遗留有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主要分为普通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无疹性带状疱疹、不全型带状疱疹、大泡型带状疱疹、出血型带状疱疹。 儿童首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引发水痘;对于成人来说,首次感染该病毒会患成人水痘。也有可能为隐匿感染,没有明显症状,但病毒潜伏在体内,当抵抗力下降或其他诱因发生带状疱疹,因此带状疱疹更多情况下不是直接传染而来。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播性主要通过接触水疱里面的液体,因为水疱里面的液体有大量病毒颗粒。出现水疱之前,往往没有传染性;水疱结痂之后,也不再有传染性,一旦破溃,水疱中的液体传染性较高。

中医认为,本病为内外合邪发病。外因是感受湿热毒邪,内因为脾虚。

病机则是脾虚生内湿,复感湿热毒邪,内外之邪相合,日久化火,湿热火毒内蕴肝胆。其特点是以脾虚为本,湿热火毒为标,表现为本虚标实,虚中夹实。
一、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加速其恢复,控制急性及慢性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对久治难愈及遗留有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采用从湿热火毒着手,分期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辨证论治的侧重点不同。
带状疱疹未结痂期以湿热火毒为主,重在清热除湿,泻火解毒;结痂后以血热血瘀为主,重在清热凉血活血;脱痂后以脾虚内湿为主,重在健脾、醒脾、除湿。
但始终将清热除湿、凉血活血、泻火解毒之法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之中。
体现了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辨证论治思想。
二、用药规律
根据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特点,辨证组方:白花蛇舌草、板蓝根、贯众、栀子、丹皮各、白蔻仁、甘草。
随病变的不同时期进行加减。

未结痂期主要表现为病变处灼热疼痛,皮损处覆黄色薄脓苔,疱液色黄,混浊不清,性情烦躁。病以湿热火毒为主,血热血瘀为辅。

在基础方中加茵陈、土茯苓、川萆薢、龙胆草,加强清肝胆之火,除内外湿热之功;加荆芥,合基础方中白蔻仁以疏表化湿,使湿邪由表而出。
结痂期主要表现为疱疹干缩、结痂,皮色由潮红转为黯红,疼痛酌热感减轻,但刺痛明显。病以血热血瘀为主,湿热火毒为辅。
基础方中加毛冬青、赤芍、紫草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加威灵仙,取其性猛,善走而不守,通十二经络,止痛之功;加龙骨以收敛,促使结痂。
脱痂后主要表现为脱痂处皮色由黯红变淡红,瘙痒,疲倦,口淡无味,邪微正虚。
在基础方中加太子参以健脾益气养阴;加砂仁、厚朴行气醒脾;最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善其后。
同时根据疱疹发生部位不同,分别加用引经药:发于头面部可加白芷、川芎;胸胁部加用川楝子;上肢加用姜黄、羌活;下肢加入黄柏、牛膝等。
三、外治疗法是消炎镇痛的关键环节
皮肤病病位在表,病灶外露,口服药物较难直达病所而发挥作用,若采用药物外治为主的给药途径,其不仅能透达腠理、疏通筋脉、调和气血、活血止痛等发挥局部的治疗作用,还能通过肌腠毛窍,深入脏腑,起到内外合治的双重作用。
因此,药物外敷是治疗带状疱疹的重要关键环节。
以外敷疱疹灵酊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疱疹初发时即用药物敷皮损患处,敷贴24小时后换药,每日1次,直至水疱变干结痂。
目前治疗带状疱疹外敷剂型较多,酊剂较油剂、粉剂为佳,因带状疱疹之皮疹主要表现为水疱,且可出现糜烂渗液,使用粉剂、油膏等虽具有消炎、干燥、收敛的作用,但易形成药痂,致脓液排岀不畅,从而形成痂下积脓。
酊剂不仅具有消炎及收敛作用,又易使药物渗入皮肤,发挥疗效且不会导致积脓现象。
四、养血活血止痛是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基本法则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湿热余邪未尽,蕴滞肌肤,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养而致。
对此,以养血活血止痛为治疗法则,施治多以养血活血、散瘀通络止痛之品。
用柴胡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丹参、郁金、白芷、延胡索、鸡矢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顽固性疼痛甚则彻夜难眠者,酌加全蝎、蜈蚣等以毒攻毒,破血消瘀。
注:文中的方药仅供参考,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