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液经法图讲记2》-5:附子(木中水)才是真正的肝肾同补

 幽默的数据线 2023-10-22 发布于甘肃
Image

10月下旬正式发售

补益肝肾,滋补肝肾,是平时大家经常听到的中药功效。我们熟悉的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等都是补肝肾的中药,我们还会说六味地黄丸也是补肝肾的中药。

那么,这些中药是真的补肝肾吗?

如果我们只是泛泛地将滋补类的功效描述为“补肝肾”,那么,上述中药的确能够补肝肾。但是,如果我们更加精准地、更加惜字如金的对待“补肝肾”,你会发现,上述中药都不是典型的补肝肾中药。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看,补肝肾的功效,其实是两个功效的组合,一个是补肝,一个是补肾。单纯补肝的中药,不能叫补肝肾。单纯补肾的中药,也不能叫补肝肾。只有既能补肝,又能补肾的中药,才能叫补肝肾。

现行的中药功效体系中,极少说单独的补肝,要么是补肝肾,要么是补肝血。所以,如果我们单独说补肝的功效,大家反而觉得很奇怪。但是,在“汤液经法图”体系中,五脏补泻功效都是独立的,补肾是补肾,补肝是补肝,补脾是补脾,各有各的内涵,各有各的适应症

所以,在“汤液经法图”体系下,我们就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补肝、补肾以及两者联合的补肝肾功效。

肝木应春天,主阳气生发,补肝就是升阳,补肝就是生发,所以,具有补肝作用的中药,大多是辛温药性。肾水应冬天,主骨司生殖,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大多是治疗骨病、小便病和男科女科病等。

两者合二为一,能够治疗骨病、小便病和男科女科病的温热性中药,大概率就是“汤液经法图”体系下的补肝肾中药。大家看看,哪一些中药符合这个特点呢?对!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说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附子。

Image

附子(图源网络)

选择附子的原因有二,其一,它是《辅行诀》二十五味药精记载的中药,至少某些抄本里面有,定位是木中水。其二,附子是一个毒性中药,偏性很强,具有鲜明的功效特点。

在这里,我们再简单说明一下,为什么要用复合药味来解释木中水这样的五行属性,而不用其他方法来解释。

如果用其他方法,例如,将木中水的前位属性定义为药味、后位属性定义为作用靶位的方法,那么,附子就是辛味药,主要功效以补肾水为主,这符合附子的功效特点。但是,临床实际功效上,附子不仅仅能作用于肾水,也能够作用于脾土(治疗虚寒吐泻),还能够作用于肝木(治疗虚寒厥逆)。所以,这种解释方法,只按照木中水的后位属性“水”来定义为靶位,是不准确的。

可以预见,如果将木中水的前位属性和后位属性标记为不同内容,那么,大概率还会出现类似上面的悖论。

所以,换一个思路,我们将木中水的前位属性和后位属性统一定义为药味,即木中水附子是辛苦兼有的复合药味中药。这样,也许就能避免上面说的悖论。

那么,附子的功效,是不是符合辛苦兼有的作用呢?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讨论的重点。

根据《中国药典》的记载,附子的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当然,入煎剂的都是炮制品,我们用的也是制附子的功效。

我们知道,辛味药的三个作用,第一是补肝,第二是泻脾,第三是散肺。

附子能不能补肝?能的!附子助阳散寒的作用,其实就是在补肝升阳,而且,附子可能是补阳升阳作用最强的中药之一了。除了回阳救逆,附子这种补肝升阳的作用,也能够解表,治疗阳虚外感,代表方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

附子也能够泻脾,用于治疗虚寒吐泻和脘腹冷痛。当然,这里面需要注意一个概念的转换。以前我们叫做温中温里,治疗虚寒吐泻,似乎是一种类似补虚的作用。现在呢,按照“汤液经法图”理论,脾实则吐泻。无论是寒证还是热证,吐泻都是脾实的表现,尤其是急性的上吐下泻。所以,治疗虚寒吐泻也是以泻脾为主。

附子能不能散肺呢?应该也是有的。《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药性集要》记载附子“治虚寒喘”,《中华本草》记载能够解凝散肿,治疗阴疽疮疡,可能都是散肺的体现。

Image

阴疽疮疡  (图源网络)

同样,苦味药的三个作用,第一是补肾,第二是泻心,第三是燥脾。

附子能够补肾阳,能够治疗阳痿宫冷和阴寒水肿,这都是苦味补肾的表现。实际上,从“汤液经法图”体系来看,因为肝木主升阳,所以现在的补肾阳,其实都是肝肾同补。而肺金主收阴,所以现在的补肾阴,其实都是肺肾同补。

所以,所有以补肾阳为主要功效的中药,都自带辛苦兼有的复合药味光环。

附子还能够燥脾。脾主四肢,脾土主湿,附子作用于脾土的功效表达,除了治疗虚寒吐泻之外,还有对四肢寒湿痹痛的缓解。或者说,辛味泻脾,苦味燥脾,辛苦兼有又入脾的附子,完美地实现了泻脾同时燥脾的治疗。

最后,苦味入心泻心的作用,在附子身上的表现比较复杂。一方面,最经典的苦味泻心作用,也就是清热泻火,并不体现在附子这个辛苦兼有的中药身上。另一方面,《中国药典》提到的附子治疗心阳不足所致胸痹心痛的作用,可能也不是辛味和苦味的直接作用,而是附子与其他甘味药配伍后,苦甘化咸的补心作用体现。

代表性的方子就是薏苡附子散,治疗阳不化气、湿蔽胸阳所致胸痹心痛的薏苡附子散,就是甘味薏苡仁和苦辛兼有的附子配伍使用。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初步推测,后续可以进一步讨论。

好了,这就是附子的主导药味和功效特点,我们列出附子的五行属性信息表如下: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