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叙2.8亿天价的鸡缸杯之前世今生(附图片)

 沧海一粟1951 2023-10-22 发布于江苏

新文化






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 Sotheby's 成交价 281,240,000(港币)
玫茵堂珍藏成化鸡缸杯
Sotheby's 成交价 281,240,000(港币)

2014年,鸡缸杯在香港以2.8124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那么这个鸡缸杯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这么有价值?

鸡缸杯来源
成化皇帝

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成化皇帝朱见深)为了取悦自小陪伴自己的万贵妃特意烧制,万贵妃年长成化皇帝18岁与他的关系亦妻亦母,鸡缸杯的杯面图案来源于《子母鸡图》表达的是子女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因此成化斗彩鸡缸杯表现了成化皇帝对万贵妃的依恋之情,寄望家庭和睦、宜子多寿的情怀,是成化皇帝最爱的御用酒杯。被称之为酒器之最!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御窑厂烧制的宫廷用器,颇为名贵。成化瓷品,胎薄釉润,娇巧玲珑青花色淡平实,用笔柔和,与前期相较,前犟劲,后柔丽,各具风韵。而以青花描绘轮廓,和谐套配各种釉上色彩,即所谓“斗彩”。杯口微侈,壁矮,以鸡为主题纹饰,故名鸡杯,又其状似缸,称鸡缸杯。纹饰彩绘于外壁,有鸡纹二组,以奇石花卉间隔。一组公鸡在前,昂首护卫,母鸡在后低头觅食,三仔鸡围绕在旁,欢呼展翅。另一组亦采二老三少组合,母鸡振翅低头,正奋力与猎物搏斗,前立一小鸡为母加油,并作充分准备,随时可加入战阵。也许母鸡振翅奋战,惊动了在前护卫的公鸡,蓦然回首,关爱之情不言可喻;另二仔鸡则嬉戏于花丛下,怡然自得。釉上色彩有红、黄、褐、绿等,浅染深描,或是二色重叠,搭配巧妙,架构了一幅活泼生动、祥和欢乐的天伦图。

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斗彩鸡缸杯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存成窑,不苟富贵。”成化官窑瓷器受人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就因为传世的鸡缸杯非常少,而且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明星。据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记载:“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可见鸡缸杯的价值之高,由来已久。


具体到器物本身,鸡缸杯给人的强烈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

1、鸡缸杯杯壁薄如蝉翼,胎体洁白,迎光可透。
到现在我们经常还能看到这一幕:有人拿一个杯子,对着光,看到杯体透光,然后感叹:这么薄,这么透!真好啊!就是说,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样的瓷器都并非我们寻常可以见到。而这件器物是出现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我们不难想象,古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器物时会发出怎样的惊叹。可以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烧出这么薄、这么透、这么白,而又坚硬的瓷器!而且在成化之后到清初的一两百年间,全世界都生产不出这样水平的瓷器。
故宫博物院 斗彩鸡缸杯
故宫博物院 斗彩鸡缸杯

2、杯子绘画生动,色彩丰富而艳丽,又不是大红大绿的强烈,而是深具文人意趣的清雅。
鸡缸杯这么精巧的器物,在绘画风格上却完全不是工细一路,这很有些奇怪。因为同时代一些大很多的盖罐之类,都还是偏向于老实的风格。认真的以青花勾线,再细致的在线内填彩。然而明代鸡缸杯的画风却是写意的,后世对这种画风的生动自然也多有推崇,但实际制作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雍正皇帝仿鸡缸杯的制作,画风上就一改前朝,走稳健工细的路子。乾隆皇帝走得更远,形制内容都大异其趣,不再有明代鸡缸杯的写意自然了。

大英博物馆藏鸡缸杯

3、斗彩这种装饰方法,是第一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说起斗彩,稍有古代陶瓷知识的人都很容易联想到粉彩五彩珐琅彩之类,陶瓷史的书籍上也会把斗彩单列一章。斗彩是一种装饰手法,先要在做好的素胚上用青花料勾画轮廓,类似于绘画中的白描,然后施釉高温成瓷。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为什么鸡缸杯能够如此闻名,并由之产生了诸多的传奇和故事。因为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它诞生的那个年代,不但代表了世界制瓷领域的最高水平,把其他地域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在整个人类的陶瓷工艺史上,都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峰。如此看来,鸡缸杯卖出2.8亿港元的高价,也确实是物有所值。

▋大名鼎鼎的成化鸡缸杯目前存世量有多少?

已知的有17只,散落在民间未知的就不明确了,按对等的原则,应该也不会超过17只。除了四只可以流通的,另13只都在博物馆里。


台北故宫
有说8只的,有说11只的,至于到底有几只,可能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仓库管理员才知道。不过,常年展出的,有6只
大英博物馆
只有其中1只是明成化年间的,另外两只都是后仿的,但也是老物件
大都会博物馆
1只,大都会的这只,虽然残得稀里哗啦的,但业界对它的年代没有非议。据说此杯是该博物馆1987年时从一位女士手上购得的。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1只,这只鸡缸杯从外观看上去和其他的不太一样,是否到成化本朝还值得商榷。
英国戴维德基金会
1只,戴维德基金会的这一件,基本无问题。
瑞士的鲍尔博物馆
1只。
北京故宫
2只,但世人对它俩争议颇多,当然质疑的不是新老问题,而是断代。有故宫专家认为那两只都不到成化,是晚明仿的

斗彩鸡缸杯鉴别方法


以斗彩鸡缸杯仿伪品最为常见。清康熙朝仿品比真品稍高,底径略小于真品,足边一周无釉处比真品宽;底部六字方框楷书款将底部占满,线粗色重,文饰比较板滞;青花山石图案上加有浓重的青花点,为真品所无。清乾隆时仿品有的是高柄卧足,器外带有乾隆御题诗,底足内有“大清乾隆仿古”印文。民国时仿品釉面泛青,青花色浮,色泽清淡,文饰呆滞。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之仿作。仿品的色彩和款识与真品虽有相近之处,但仍有破绽可寻。嘉、隆、万时仿款显得笔画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大,与成化款的笔法貌似而笔力不同,色彩也浓而不艳,只有云朦、气泡与成化窑相似,几可乱真。清三代仿品款较明代仿款为优,特别是在调配颜色和款识写法上,与真品甚似。不过,成化真款都显有一层云朦,有气泡如珠,字的青花色晦。而清代仿款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出云朦很淡,气泡不匀,字的青色亦显涣散,胎色微透黄或白色闪青,底足釉砂相连处少微黄色

这世上真正拿成化斗彩鸡缸杯喝过茶的有几人?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不过也不妨碍现代人用来喝茶,那么这世上真正拿成化斗彩鸡缸杯来茶的有几人?

刘益谦用鸡缸杯喝茶
刘益谦用鸡缸杯喝茶

刘益谦
自己天价拍下鸡缸杯用来自己喝茶无可厚非,据他说,这2.8亿港元的杯子“光滑得不得了,又糯又温和,语言都无法形容”。

马未都
我一个朋友带我到日本一个大收藏家家里,他知道我来,让佣人端着一个茶盘上来,上面放着一杯迎宾茶,盛茶的杯子就是这个斗彩鸡缸杯。我也算见是过世面的人,但还是小心翼翼。当时他在拍卖会上用500多万人民币拍得,我知道这只杯子在他手里,没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拿出来。这大概是我这一生喝的最昂贵的茶了

那除了马先生、刘先生,这世上,还有谁可能用鸡缸杯喝茶呢?或者换句话说,谁曾有过拿鸡缸杯喝茶的机会?我们先从刘益谦拍下的鸡缸杯曾经的主人开始算起。

仇焱之
1949年,仇焱之赴香港发展,香港古玩市场上,一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一商贩的地摊上摆了很久,都无人问津,恰好有一天被仇焱之发现,就出价1000港币将它买回。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买的是假货、仿古的,由此还受到不少非议,但他不为所动,始终相信自己的眼力。后来买回家后,他又拿这个宝物对照史料不断研究,并且还专门为它定做了一个包装盒,上面落上了自己的姓名笔迹。这个宝物他一直带在身边,珍藏了近半个世纪之久。后来就转手给伦敦收藏家LeopoldDreyfus夫人,还因此大赚了一笔,在收藏界引起极大的震动,被誉为收藏界“捡漏”的典范!

伦敦藏家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LeopoldDreyfus夫人;

坂本五郎
1980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鸡缸杯拍出了528万港元的高价,竞得者为日本著名藏家、有“小拿破仑”之称的之称的坂本五郎;

玫茵堂主人
1999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这只品相完好的鸡缸杯以2917万港元落槌,成为当时中国古代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最高成交纪录,竞得者为玫茵堂主人、瑞士银行家Zuellig兄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