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泽东军事思想溯源

 草民一介斋 2023-10-22 发布于广西


       在遵义会议上,凯丰指责毛泽东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只会看看《孙子兵法》,翻翻《三国演义》,用过时的历史军事著作和历史小说指挥现代军事战争。
       果真如此吗?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到底源自哪里?其实,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不是来自《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而是源自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
       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令今人易其位,其能如此完满乎?”
       毛泽东虽然强烈批判曾国藩反动的政治立场,但是他却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曾国藩的军事思想。

一、人与武器方面
       毛主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基于这种认识,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指出了持久战的方向。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最终赶走了日本侵略者。
       曾国藩认为,在人与武器因素中,人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守之道,在人而不在兵”,“炸炮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在人而不在器”。

二、战略与战术方面

       毛泽东在早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确立了战争的指导思想:“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在整体战略上,敌人拥有绝对优势,处于强者地位,常常是以十当一,分进合击,对我军采取进攻态势。

       在局部战术上,我军则拥有绝对优势,反而处于强者地位,故能以十当一,各个击破,歼灭敌人,对敌军采取进攻态势。
       这样一来,我军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变弱者为强者,积小胜为大胜,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
       曾国藩认为:“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三、保存力量与消灭敌人方面

       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战斗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三大战役拉开了战略决战,消灭国民党军154万余人,蒋介石的主力丧失殆尽,再也无力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抗衡了。为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在实战中总结出:“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应如何而后保全军。如不退而后能保全军,不退可也;如必退而能全军,退可也”。
       因此,曾国藩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源泉,毛泽东在继承和发展曾国藩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伟大而卓越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