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效方集锦】中风、中风后遗症

 学中医书馆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名医效方集锦】中风、中风后遗

行之医话

关注即送50本秘方验方书籍。分享名老中医的医话医案医论选编,并分享百家秘方,千家妙方,十万金方。科普中医知识,让中医铸就美好生活。

1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中风

通脉汤

【方源】杨百茀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芪30g 当归15g 白芍15g 桃仁10g 生地15g 川芎10g 丹皮10g 桂枝10g 茯苓10g 水煎,一日一剂,分三次温服。

【功效主治】益气活血,逐瘀通络。治疗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脉迟缓或浮弱,舌苔薄白。

【加减应用】气血亏虚者加党参、丹参;神志不清者加石菖蒲、远志;口眼歪斜较甚者加全蝎、蜈蚣;头昏者加菊花、蔓荆子;失眠者加酸枣仁、女贞子、旱莲草;语言不利较甚者加胆南星、石菖蒲;血压偏高者可倍用黄芪,再加入龙骨、牡蛎、磁石、珍珠母之属以重镇息风。

扶正追风汤

【方源】李筱圃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芪18g 当归15g 附片30~60g 良姜10g 细辛3~5g 桂枝12g 防风12g 天麻12g 全蝎10g 炙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温养气血,疏风解痉。治疗血虚中风,风中经络,手足麻木,口眼 斜。

瓜蒌大黄蜇虫汤

【方源】陆永昌效验方

【组成用法】瓜蒌24g 大黄9g  虫9g 全蝎9g 僵蚕9g 九节菖蒲9g 郁金6g 水煎服或鼻饲。

【功效主治】泄热通便、涤痰导滞、醒神开窍、息风活络、行气解郁、调畅气机。治疗中风病属痰热腑实、气机受阻,症见脘腹胀满、大便燥结、神志蒙胧不清等。

【加减应用】腹药2剂后,大便仍燥结不通,可加芒硝6g (后入烊化),以泻热软坚,润滑肠道,助大黄泻下燥屎;若喉中痰鸣,咯痰不爽,可加胆南星9g,以化痰息风。同时,将全瓜蒌加至30g,助胆南星清热化痰,助大黄、芒硝通腑泻下。

固本通灵涤痰汤

【方源】武明钦效验方

【组成用法】太子参25g 当归15g 生黄芪30g 地龙15g 防风10g 羚羊角粉1.5g (冲服)全虫8g 山萸肉15g 杞果20g 胆南星10g 沙苑子10g 钩藤15g 竹沥汁20ml 麝香0.05g (冲服)石菖蒲15g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50分钟,二煎沸后煎3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50~500ml为宜,每日服1剂,每剂分两次服完,睡前温服一半,余者第二日早饭后两小时温服,连服两剂停药1天,服药过程中停服任何中西药物;竹沥汁放入碗内,用药水冲服,麝香于服药前先用开水冲服。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化痰清热通窍。治疗素体偏虚,心肝血瘀形成的眩晕、胸痹、中风。

【加减应用】在此方的基础上,若舌质红、痰稠难咯出者,系痰火内郁,佐入川贝母10g,天竺黄10g 以清利痰火;眩晕明显者,加明天麻10g,丹参25g 以化瘀补脑。

培元通经熄风汤

【方源】武明钦效验方

【组成用法】当归10g 生黄芪30g 生地15g 赤白芍各15g 天竺黄10g (后下)全蝎8g 白蒺藜15g 地龙15g 胆南星10g 竹沥汁20ml 天麻15g 钩藤15g 白附子10g 桂枝10g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煮沸后,文火再煎5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煎好后两汁混匀,约300~500ml为宜。昏迷期间采用鼻饲法,分两次饲完,中间隔3小时,一昼夜两剂。

【功效主治】滋阴益气,温经活络,熄风豁痰。治疗中风之中经络(脑血管痉挛、脑血栓),症见昏迷不语,半身不遂,咽喉麻痹不能饮食,大小便失禁,痰涎壅盛,头痛,口干,脉沉取弦滑,白腻苔,舌质暗红偏干,属气阴双亏、痰火内闭、伤阴阻络者。

羚羊角骨汤

【方源】邓铁涛效验方

【组成用法】羚羊角骨25g 钩藤15g 白芍12g 地龙12g 石决明30g 天竺黄10g 云苓10g 杜仲12g 牛膝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平肝熄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肝阳亢盛的中腑证。症见神清,或神情默默,善悲而哭,半身不遂或但臂(腿)不遂,失语或语言不利,口眼歪斜,或大小便失禁,关格等表现,舌红绛或艳红,舌体颤,苔黄或腻腐,脉必弦而有力或兼数。

【加减应用】兼热盛者,可加黄芩、莲子心、石膏;兼痰可加胆星、全蝎、僵蚕;兼失语者加全蝎、菖蒲,或合至宝丹。

秦艽牵正汤

【方源】邓铁涛效验方

【组成用法】秦艽18g 川芎10g 当归10g 白芍15g 生地20g 云苓15g 白附子10g 僵蚕10g 全蝎10g 羌活10g 防风6g 白术12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养血祛风通络的利用。可用于治疗风痰阻络的中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舌苔白或兼滑腻,脉浮滑或弦数。

【加减应用】兼热者加石膏、黄芩;痰多者,去生地,加胆星;血虚者,加熟地、鸡血藤。 

加减地黄饮子

【方源】何炎燊效验方

【组成用法】熟地苁蓉麦冬萸肉石斛茯神远志菖蒲龟板鳖甲杜仲丹参三七(药量临证酌定)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育阴潜阳、滋液熄风、濡养筋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风症,症见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

加减防风通圣散

【方源】何炎燊效验方

【组成用法】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大黄芒硝赤芍归须川芎栀子连翘黄芩甘草滑石石膏寒水石天竺黄和入安宫牛黄丸1丸,竹沥1盅,能吞咽者少量频灌,不能吞咽者,鼻饲给药。

【功效主治】本方有疏风透表,泻火通腑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风病。

【加减应用】兼痰多苔腻者,去生地,合温胆汤(即在上方中加半夏、橘皮、枳实);脉弦数不减,阳气不潜者,酌加石决明、珍珠母之类,或用珍珠末1~2g,分次和入汤药中服。

二、中风后遗症

增损补阳还五汤

【方源】何炎燊效验方

【组成用法】黄芪当归身川芎芍药桃仁地龙三七白术防风蚕砂萆薢桑枝(药量临证酌定)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补气化瘀,祛风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中,气虚夹瘀者。

柴牡三角汤

【方源】陈苏生效验方

【组成用法】柴胡9~12g 生牡蛎30~40g 山羊角15~24g 水牛角15~24g 生鹿角6~9g 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宣畅气血,消痰行水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因脑部血流不循常道,凝瘀潴留,以致中风引起之后遗症状。

【加减应用】当脑溢血尚未完全停止前,除保持安静外,如见颜面潮红,意识模糊者,加代赭石15g,生地15g,苎麻根15g,重者可酌用犀角12g 磨汁冲服,口噤者可用鼻饲;脑溢血甫停,仍须防其络创复裂,加用女贞子9g,旱莲草9g,仙鹤草15g(云南白药亦可用);中风后血压仍偏高,头痛头晕,泛恶拘急者,加生石决明30g,代赭石15g,干地龙9g,牛膝9g ;中风后,口眼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者,加天麻、僵蚕、决明子、茺蔚子、郁金、石菖蒲各9g,钩藤12g (后下),全蝎4.5g;中风后,痰涎壅滞,时时抽搐,咳嗽不爽者,加陈胆星6g,天竺黄、郁李仁、全瓜蒌各9g,淡竹沥1支(冲服);大便闭结不下者,加用生军9g (后下),以得下为度;中风后,余热不退,或有感染,汗出不减,口干舌绛者,加土茯苓30g,忍冬藤24g,连翘、白薇、丹皮、山栀各9g,合欢皮24~30g ;脑部水液潴留未能及时排泄,引起各种壅阻现象者,重用柴胡、生牡蛎,加泽泻、泽兰、郁李仁。

化栓复瘫汤

【方源】曾自豪效验方

【组成用法】鬼箭羽10g 丹参10g 泽兰10g 泽泻10g 炒甲珠5g 川芎10g 竹茹10g 枳实10g 茯苓20g 陈皮10g 半夏10g 石菖蒲5g 甘草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祛痰浊化瘀通络。治疗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所致偏瘫)。

【功效主治】本方有舒筋活血,疏风通络,通利关节,促进瘫痪恢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痿痹,筋骨诸疾,偏废不用,筋络拘挛,项背强直,行动艰难,体质偏实者。

抗偏瘫方

【方源】张云鹏效验方

【组成用法】生黄芪15~60g 地龙10~30g 丹参10~30g 水蛭6~15g 蜈蚣1~3条水煎服。

【功效主治】本方有补气活血,温经通络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出现偏瘫,属气虚血瘀,络脉痹阻者。

补肾荣脑汤

【方源】谢海洲效验方

【组成用法】全当归10g 桑椹子30g 黑芝麻20g 生熟地各15g 胡桃肉15g 制首乌15g枸杞子10g 补骨脂10g 女贞子15g 龙眼肉1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补肾荣脑。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瘀血已消,唯觉头晕,头痛,头沉,记忆力减退者。

【加减应用】津亏口干加天花粉、天冬、麦冬;肾阳虚加肉桂、附子;记忆力差,重用桑椹、芝麻、胡桃肉、龙眼肉。此外尚可适当服用葡萄干、荔枝、大枣、花生米等益智健脑之品。

化瘀通络汤

【方源】谢海洲效验方

【组成用法】苏木15g 刘寄奴10g 鬼箭羽10g 泽兰10g 鸡血藤30g 赤芍药15g 川芎5g 土鳖虫5g 稀莶草15g 菖蒲5g 水煎服。

【功效主治】化瘀通络。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初期有瘀血症状者。症见头痛,痛处不移,痛如锥刺,或头痛夜重,病程尚短者,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

【加减应用】痰瘀阻窍,语言不能,加生蒲黄、羚羊角粉、麝香,并重用石菖蒲;风痰阻络者,加僵蚕、地龙、竹沥、胆星、天麻、钩藤等;痰浊中阻者,加二陈汤、泽泻、白术、荷叶;风阳上扰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气血不足加黄芪、当归;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加夜交藤、莲子心、合欢皮、酸枣仁、茯神;髓海空虚,加黑芝麻、黑桑椹、胡桃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