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英雄辛弃疾,那个大宋最靓的仔,一生却活成世人的意难平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说来诸君可能不信,长风还是网络小说爱好者。网络小说众多分类中,我对历史文青睐有加,尤以半架空历史文最得我喜爱。

半架空者,是指创作时保留真实的时代人物、事件以及社会背景,从而展开和历史虚实参半的故事。

历史太长,遗憾很多,它们往往就差小小蝴蝶那一点点力量就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所以我才想在半架空历史中,去感受蜀汉诸葛亮逆天改命重振汉室;去领略盛唐高仙芝扬威西域打败大食;去欣赏宋祖赵匡胤北伐燕云收复故土;去看岳武穆雪靖康耻而不是含冤而死,去看陆放翁率师北伐而不是抱憾而终……

如此幼稚,还请诸君莫怪,毕竟历史上真的有太多让我意难平之处。

例如年少横塑,有万夫莫当之能;中年赋诗,有治国平天下之策的辛弃疾,他那传奇又遗憾的一生,就是多少人心中意难平。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弃疾是他爷爷辛赞所起,和大汉冠军侯去病之名类似,也是给予英雄报国的寄望。

而幼安和稼轩的字号,皆是南归之后辛弃疾自己所取。在此之前,爷爷辛赞给他取字是——坦夫。

毕竟大争之世做英雄,那注定要背负很沉重的包袱。爷爷也希望辛弃疾无论成功和失败都要坦然面对

不得不说中国的取字传统,真的太有学问了,现如今怎么都丢了。

当金兵挟风带雨从燕云而来时,赵宋毫无招架之力,黄河以北的国土顷刻之间就沦为异族之物。

辛家是山东济南府的耕读世家,家主辛赞不是没有想过南迁避难。

但一来赵宋太弱鸡了,还没反应过来,黄河以北的国人就已经成了亡国奴了;二来故土难离,加之到处兵荒马乱,举家千里南迁并非易事,稍有不慎就有灭族之祸。

思虑再三之后,辛赞还是决定待在济南暗中积蓄力量以待他日报国。

只是他没想到,等待的时间是如此的漫长,他至死都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他只好将自己未了的希望,自己积攒的力量全部托付给了孙子辛弃疾。

辛弃疾也确实能担当起责任,文韬武略皆是超群,年龄轻轻却掩不住人中龙凤之姿。

他也把抗金大事当成人生头等大事,为此他一直在准备。

多年习文练武之外的时间,他就用脚步丈量江北土地,要做到山河地理地势了然于胸,甚至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曾两次借着参加科举的名义去到燕京探查金国情报。

辛家三代人准备多年的机会,辛赞没有等到,辛弃疾等到了。

辛赞带着遗憾去世的次年,也就是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欲立马吴山,统一江南。

辛弃疾趁金兵后方空虚时振臂高呼,多年的准备让他很快就拉起2000余人的队伍。

他率领军队转战山东各地,打的金兵节节败退。他还知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率兵加入了耿京的队伍,担任义军掌书记,形势一片大好。

但很快金兵南侵的军队被南宋虞允文所阻,并在采石矶遭到惨败,金主完颜亮也死在军中,南宋压力骤减,但压力给到了山东义军。

金兵大军班师后有精力来剿灭境内的起义军,而当时宋朝政府军也无心北顾,不能引以援军,处在金国腹地的义军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
有战略眼光的辛弃疾,开始劝说耿京南下归宋,得到允许后快马南下,负责和南宋朝堂对接。
南下计划非常顺利,但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待辛弃疾回来后却听到了耿京被叛徒杀害,义军土崩瓦解的噩耗。
来不及悲伤的辛弃疾此时面临“战”和“逃”两个选择

耿京的人头被叛徒带入金军军营,而驻扎的金军有50000人。己方义军刚刚经历一场变动,人心浮动不说,人员更是所剩无几。

如果要开战,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在这种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选择暂避锋芒,战术性撤退也不是什么耻辱的事。

严峻的形势没能给辛弃疾太多时间考虑,他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张安国必须得到惩罚。

辛弃疾对众人大义凛然道:“张贼,为下却杀帅,此为不仁;慕富贵投敌,此为不义;何况张贼蛊惑军士投敌,毁抗金大业,是为不忠,我辛弃疾誓不与此等不忠不仁不义之徒同活于世,张贼辛某必杀之。

但他也知道此番行事,有死无生,便没有要求众人同去,而是要他们先行撤退。

众人见辛弃疾义无反顾,毫无惧色,不由心下敬意又多了几分,不由异口同声吼道:杀贼、杀贼、杀贼

辛弃疾点兵五十,一行人如风,马如龙,朝着金军大营方而去,漆黑的夜色是他们行动的最好掩护。

辛弃疾行动非常快,快到金兵的斥候还没把军情传回军营,辛弃疾的队伍就已经到了金军营外。

此时的金军大营中,因刚刚取得重大胜利的金兵正在庆贺,叛徒张安国也和部下在寻欢作乐,庆祝寻到了青云之路。
辛弃疾看着金军营帐,脑中很快就谋划布局完毕,此番行动讲究的就是一个时间差,趁敌兵没有反应过来打杀了叛徒,自己的队伍才能全身而退。
辛弃疾发起了进攻命令,手下等人放火的放火,鸣金的鸣金,各司其职地冲入军营,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混乱中金兵不知将,金将找不到兵,只是感觉四面八方都是喊打喊杀的敌人,很快整个军营就陷入更大混乱之中。
而辛弃疾有心算无心,抓住机会,骑马像离弦的箭般直冲中帐,一边观察周边环境,一边还高喊“张将军,敌人杀过来了!”,借此来确定叛徒的方位。
果然如他所料,张安国为查看情况,在亲兵的护卫下出现了。
辛弃疾哪能放弃这个好时机,策马直往他而去。此时义军投降过来的金兵才发现来者是掌书记辛弃疾,于是纷纷避让,不敢阻拦。
开玩笑,这个掌书记辛弃疾爱兵如子,经常和士兵打成一片,另外他在义军中负责的其中一条就是士兵的赏罚,谁不对他又敬又怕。
最主要的是有自知之明,自己这三脚猫功夫在辛弃疾眼里根本不够看。
从前有个叫义端的和尚,自恃武艺高强,在义军中少有敌手,因此他飘了,不满自己在义军的地位,偷了大军印信想投敌。
辛弃疾最不齿叛徒,说三天把人头带回来,三天之后义端血淋淋的人头和被偷印信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义端的前车之鉴在这里,你让大家去拦英勇无畏的辛大人,这不是找死嘛。
张安国也没想到,营中自己人这么多,辛弃疾却能如入无人之境般就杀到了眼前,他看着眼中带有退意的士兵,也想为自己争辩点什么。

辛弃疾深知此地不能久待,丝毫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一脚直接怼到张安国脸上,让他摔了个四脚朝天,随即弯腰把叛徒从地上提溜起来缚在马上,向队伍发出撤退的命令。
义军收到命令结束了和金兵的缠斗,迅速集合撤出了金营,整个过程配合得十分默契,呈现出行云流水的效果。
辛弃疾始终在后面压阵,直到队伍中最后一人脱离了战场,他才对之前投降的义军说道:“张安国杀主求荣,我奉朝廷命令前来抓捕,朝廷大军在后马上就要来了,大家千万不要犯错,谁还愿意抗金的,快回到我们队伍里来吧!”
能参加扛金的士兵,心里都存着大义,先前耿京被害,很多人不知道内情,又莫名其妙的听张安国蛊惑,才稀里糊涂的投降金军,现在听到辛弃疾一号召,顿时热血沸腾,原先投降的义军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
就这样,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风驰电掣一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辛弃疾的目的地是南方,一路上他带着队伍巧妙地避开了金兵的围追堵截,安全地回到了南宋。
张安国被也交与朝廷,朝廷宣布了其罪状后斩杀他于建康行营,并将其人头高悬城门口示众三天。
很快辛弃疾率五十骑勇闯五万金营生擒叛徒的壮举在南宋流传开来,很多人都为国家多了一员大将而高兴。
辛弃疾的用他的英勇征服了一大票粉丝,也因为回到故国,背后有了更强大抗金的力量而开心。
他想得很远,甚至想到了收复国土以后,他可以到济南爷爷墓前问心无愧地拜祭了。
他感觉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因为此时的金朝正处在内乱之中,正是朝廷北伐的好时机。
但他不知道的是,政治比军事更难懂,南宋朝堂的衮衮诸公以及高高在上的皇帝赵构,只想保住这半壁江山,根本不想和金国开战,在当时要是谁有北伐的意愿,迎接他的只有打压和贬谪。

直率耿性又顶着归正人(江北过来的)标签的辛弃疾,很快就离抗金前线越来越远了,那陪伴他在金营七进七出的宝剑,也在此后再未饮过金兵的血。
据不完全统计,辛弃疾在南归后四十三年的时间被频繁迁调、弹劾往复多达三十七次,其中贬谪赋闲最久的时候他在农村待了二十余年。
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忘记爷爷的嘱托,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依然热爱着这个国家和人民。
他手中的剑无用武之地,他就用笔来指点山河。
他结合自己在江北所见所闻和敌国的情报,写下了《美芹十论》、《九议》等著名军事论文,系统地陈述了抗金、恢复事业的见解及谋略。
其超前的思维理论和认识,如今我们站在上帝视觉下仍觉得震撼。
比如“与虏骑互相出没,彼进吾退,彼退吾进,不与之战,务在夺其心而耗其气”。
这不就是游击战的精髓吗?
“仇虏(金国)六十年必亡,虏亡中国之忧方大。”
结合历史进程,是不是完美的预测了金宋蒙三国的命运。
其中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辛弃疾的一片苦心,都被南宋朝堂束之高阁了。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非常无奈,渐渐地对朝廷北伐也不抱希望了。
他开始在山下种起了地,并给自己取了稼轩的号。又是庄稼,又是农轩,是有点隐居的意思了。
人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得不到时候,就会表现得对它丝毫不在乎。辛弃疾虽然身在稼轩之地,但内心仍向往前线。
“栏杆拍遍无人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笔下的词处处流露出他想上阵杀敌的欲望。
只是懦弱的南宋朝堂,皇帝换了几个,主政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后的结果仍是一次又一次让他失望。

直到1203年,朝廷终于要起用主战派再次北伐了,但这次北伐只是毫无准备的冒险行为,是权相韩侂胄为了捞取政治资本的豪赌,因此辛弃疾对此多有劝诫行为。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不是不想北伐,他比谁都更想北伐,但他只是不想草草行事,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韩侂胄不听,辛弃疾你老了,担不起事了,你还是搁边上待着去吧。
他一脚踢开辛弃疾,执意对金国不宣而战,最后惨败而回,自己也成了宋金议和的牺牲品。
这一年发生在南宋宁宗开禧三年,史称“开禧北伐”,这一场战役的失败,彻底打断了南宋的脊梁骨。
战败的消息传来杨万里痛哭流涕,大声骂娘:“奸臣佞作,以至于此。”后去世。
陆游在悲愤中卧病三年,心有不甘地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以后溘然而卒。
南宋朝堂这时候想请辛弃疾出来主持大局,但此时辛弃疾年近七十,重病在身,加之精气神被消磨殆尽,就算有心也无力再承担重任了。


果不其然,不久后的一天夜里,辛弃疾就在悲愤中溘然长逝。这一年他68岁,来宋朝总共46年,但是他到最后一刻还在怀念他前22年的时光。
因为他去世的那天,他的家人清晰地听到弥留之际的辛弃疾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杀贼、杀贼、杀贼……
就如同22岁那年的辛弃疾,虽五万人其犹往矣的气势。
那一年他是整个神州大地最靓的boy,但那个时代却让他活成了世人的意难平。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