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53)探究《金瓶梅》与《红楼梦》真相(上)|【唠唠《金瓶梅》第十回】

 肃苑扫痕 2023-10-23 发布于山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金瓶梅》文本讲完十回了,咱们停下来歇一歇哈,唠一唠的这个系列一开始的计划是每讲完一回就出一期,后来我把想唠的话都分散在文本解读里了,也就没有严格按计划执行。第十回文本很特殊,它不但是书中政和三年这一年时间的了结,也是金瓶故事的一个阶段性了结。因此,这一期的《唠一唠》我们要讲点偏纲领性的、总结性的话题。

我想了一个大话题,叫《金瓶梅》的真相。讲金瓶,就少不了红楼,合起来就是:唠一唠《金瓶梅》与《红楼梦》的真相。

这话题开的很大,我要提前声明一下,对名著的解读,特别是金瓶、红楼、水浒这样的超级名著,其相关大话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本期内容扫痕有讲的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权当听个乐吧,或者听个响。

进入正题。

《金瓶梅》结束第十回,总的来说,洋洋洒洒十回文本作者就是围绕“潘金莲坎坷嫁入西门府”而写,在此过程中,有人挨了打,有人赚了钱,有人丢了命,有人吃瓜笑,有人被发配,有人冤仇结。最终,在第十回,西门府因现阶段胜利得以举行第一次家宴,在本次宴会上,开始接入花子虚夫妇的情况。我们几乎可以猜到,新的一轮“循环”即将上演,或者说已经在悄无声息中上演了。

这个新上演的“循环”是什么?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要引出一个文学词汇:镜像关系,或者叫镜像人物关系。对于如何理解这种术语,我不喜欢解释的太官方,咱们还是打比方来说:我们每天都要照镜子,镜子里的人和镜子外的人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一点就是他们具有相似性。记住这一点,一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具有相似性是构成镜像人物关系的首要也是必要条件。什么方面相似呢?可以是出身相似,可以是能力相似,可以是性情相似,可以是经历相似,等等。注意,相似的点一定要足够明显,足够有分量。你不能说人物A和人物B因为同岁所以他们就是镜像关系。举例子来说,《金瓶梅》里的潘金莲和李瓶儿,看过扫痕P51P52两期内容的小伙伴一定有印象,潘金莲和李瓶儿的过往经历相似度颇高,只不过一个显一个隐,因此,潘李这对女性角色便是基于经历过往高度相似的典型镜像人物关系。这类某一方面相似性较明显的镜像人物,根据书中主次轻重的区分,就有了“某某”为“某某”之影、“某某”为“某某”之副的说法,比如《红楼梦》里非常有名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除此之外,镜像人物关系还需要具有不同性,也就是差异性。一本小说里不可能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物,因此,差异性一定要有,而且这个差异性要足够突出、要足够明显。和上面提到的相似性一样,可以是出身有差异,可以是能力有差异,或者性格有差异、人生经历有差异。等等。基于这种突出的差异性,一部小说会很容易出现双女主/双男主势均力敌、各具魅力的设定,或者女主女配/男主男配走上不同道路、不同结局的设定。以上所说,放在《金瓶梅》里是潘金莲和李瓶儿、是春梅与秋菊;放在《红楼梦》里便是林黛玉与薛宝钗、是袭人与晴雯。再拿我节目里常提到的《大明王朝1566》和《人民的名义》来说,大明王朝里有海瑞和王用汲,人民名义里有侯亮平和祁同伟。

既然讲了镜像人物,我还想引出一个词,叫“镜像轮回”。大家可以理解成这是对“镜像人物”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化吧。《金瓶梅》里有一对人物是典型的“镜像轮回”关系,那就是前十回以背景人物身份登场的老一辈花魁二房李娇儿和后十回敲锣打鼓登场的新生代妓女代表李桂姐。她们的故事我以后会讲,这里只是顺嘴提一句。《红楼梦》里我目前还没找到典型人物,这也是有原因的。讲轮回,金瓶比红楼讲得多。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自己分析出我上面提到的“新一轮循环”是什么了,不错,就是跟随前十回“潘金莲坎坷嫁入西门府”而来的后十回“李瓶儿坎坷嫁入西门府”。《金瓶梅》前二十回从大的写作框架上来看,就写了这么两件事。十回对十回,第十回西门府举行大宴会,等到第二十回西门府还会举行大宴会。虽然《金瓶梅》这本书从名字上来看,好像是三位女主,严格来说它是双女主光环下的女性群像作品。这样说,并不是否定庞春梅的重要性,就像《红梦楼》一样,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双女主光环很耀眼,但王熙凤、贾探春等女性角色也同样重要呀。

《金瓶梅》在现今文学地位上有个名头很响的荣誉,叫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或者是自然主义文学的标杆。不要去搜这些定义哈,这都是西方喜欢搞的分类,就说它写不写实,对写实的社会现象、社会画面是批判、是赞扬还是中立就得了。说的文绉绉一些便是自然主义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和深化,说的直白些就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本来都具有高度写实性,不同之处在于自然主义的自由性更高,它有时会为了保持客观枉顾文学对政治对社会对道德的服务。自然主义从武功的角度看虽然已入化境,不过,操作者一旦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客观上的化丑为美,或者因过分刻画现实反而会对现象背后的错误机制、根源问题进行掩盖。

一小撮人说《金瓶梅》是自然主义作品,我个人觉得吧,这里面似乎有点小误解,就像大家误以为曹雪芹的身边真有12位金钗原型一样,这都是因为二位作者书写的作品足够伟大,伟大到足够装进去很多世间运行规则和道理,给书外的读者造成了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真的印象。实际上,破解《金瓶梅》到底是自然还是现实的法门很简单,咱们只需要稍微从写作的角度(我喜欢管这个叫作者的命运之手),从命运之手的角度来看,很容易就能得出金瓶人物和情节充满设计感的结论,特别是从作品的整体主旨表达来看,整部作品主要角色设计感拉满,在这种情况下,作品会弱化情节的设计,进而呈现出一种自然主义的假象。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金瓶梅》有时候是有那么点自然主义的影子的,不过总体来看,它绝对首先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现实主义有两个分支,写实+讽刺。这两个分支,《金瓶梅》表现的都很突出。别的不说,大家想,如果《金》走自然自由路线的话,你们觉得西门庆有必要在33岁大好年华死在潘金莲的肚皮上吗?

干讲很枯燥,还是举例来说,《金》《红》二书我会各举一个例子来解释我上面的这个观点。让大家看看如何从命运之手的角度分析书中的主要角色。

《金瓶梅》里命运之手人物案例分析

《金瓶梅》第十回最后不是讲到了庞春梅嘛,前面我也说了《金瓶梅》是双女主光环下的女性群像作品,那么“金瓶梅”里的“梅”是咋回事呢?咱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就从最浅显的书名本身开始分析。

首先,听过我节目的小伙伴估计对“酒色财气论”和“财色利害说”熟得不能再熟悉了,我也在节目里多次提到“金瓶”对应“财”的表达、“梅花”对应“色”的表达这一观点。这一层解读既浅又显,我相信任何一位认真阅读本书的读者都能得出这个结论,那么问题来了,金与瓶可是潘金莲和李瓶儿呀,潘李二人可是具有高度相似性但又极具差异性的一对典型镜像人物关系,这俩人合在一起构成了“财”的表达而非“色”的表达,此观点是不是错误的呀,明明这俩人是中国文学史上鼎鼎有名的“淫妇”代表,她俩应该代表“色”的表达,怎么能是“财”的表达呢?!咦,这就体现出作者对100回文本的超强把握上了。还记得我一开始说的话么,我说前二十回分为两个阶段,上十回是潘金莲坎坷进西门府,下十回是李瓶儿坎坷进西门府,那么,本书最后二十回是什么?我已剧透过多次,那是庞春梅的主场。大家觉出什么规律来了吗?是不是很有平衡感、很有对称感。我们把100回的金瓶文本比作天平,天平的左边是潘金莲和李瓶儿,是“财”;天平的右边是庞春梅,是“色”。如此具有设计感的小说你凭什么说它的人物和情节是无拘无束的自然主义呢?

所谓金瓶为“财”,即“使西门为富之财物”;所谓梅花为“色”,即“使西门趋败之根由”。如果大家不能从广度和深度思考“财”与“色”的话题,我敢保证,不但大家理解不了《金瓶梅》里笑笑生对女性角色的设定,也理解不了《红楼梦》里曹雪芹对贾府男性角色的设定。凭什么跟女人困困觉,搞搞男女关系,西门府和贾府都败亡了呢。西门府里的女性是老虎吗?还是说贾府里的男性太拉胯?

继续讲春梅,我在第十回解读中提出了把春梅当作女儿看待的观点,很多小伙伴说奇特,其中一位小可爱问了一个问题,在此,这位小可爱请允许我把你的问题公布一下哈。小可爱说:

西门庆把春梅当女儿宠有点惊到了,他为什么不疼爱自己的亲女儿,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了丫鬟身上?难道是不喜欢西门大姐的性格?还是不喜欢她妈妈?但不管怎样还是亲骨血耶。我在想如果西门大姐做了跟春梅一样的事(比如骂唱曲的艺人,或者干了件很出格的事)不知道西门庆会不会像袒护春梅一样袒护她呢?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如果不是他这个问题,我本不打算过早分析一部小说里主旨、主题、中心思想对人物设定、情节选择和故事逻辑上的影响。先贴一下我给他的回复。我说:

这个我讲到合适的章节会简述作者对春梅和西门大姐的人物设计。主要是作者的命运之手在操纵一切,笑笑生写西门庆,最后西门庆不管爬得多高都是要摔下来,且家破人散的。为了这个结果,西门庆的子嗣里就不能有“聪慧且性格刚强”的后代,所以咱们看西门庆的三个孩子:西门大姐既不聪慧也不刚强;官哥早夭(性格胆小);孝哥出家(遗腹子)。这个是必然的,这是作者的设计。而作者又想写西门庆父姓的一面,选来选去就选到了庞春梅的身上,如果让春梅认义父,实在说不通,只能通过肉体的关系模糊掉宠的界限,不过她又是女儿的化身,所以作者不写两人性爱。其实玳安和陈敬济也有这个作用,只不过玳安的任务是继承家业家风,陈敬济的作用是继承浪子个性,每个人的任务不同。

评论回复不便详谈,这里咱们细细剖析一下:以小可爱的发问为例,从庞春梅和西门大姐的人物设定中挖掘作者对金瓶人物的设计感,以及感受一下人物设定对情节走向的影响。

剖析人物设定之前,我们要先来讲一下啥叫小说。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中,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百度搜索解释

这种对小说体裁的明确定义套在古典小说上有点时空错位,不过我只是想引出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这几个词而已。

我破个神话,大家一定要明白,再厉害的小说也是由作者写出来的,你可以把作品神化,进而把作者神化,但终究作者是人不是神。一部长篇小说得以顺利写完并流传几百年,可不是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经过了作者一开始的设计(包括主旨主题的确定、人物角色的定位、故事骨架的搭建)和书写过程中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包括具体情节的选取、血肉细节对人物形象的反向塑造、人物与情节以及环境对主旨主题的打磨,使之无懈可击),这样,一本几十万字、上百万字的小说才不至于烂尾或者写坏。拿我自己创作小说的经验来讲,我曾写过两部字数在30万字的小说,体量够大,人物较多,那么它们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呢?首先,不管我的脑海里是情节先入还是观点先入,在我动笔前,这本小说的主旨或者叫主题或者叫中心思想必须要确定下来(这些词是不是都很熟悉呀),它们不能似是而非也不能变来变去,它们可以由主要角色提炼,也可以由高潮情节提炼,特别是那些有原型做参考的人物和情节,往往是作者提炼主旨主题思想的源头。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根本不存在凭空出现的小说主旨主题思想。

插一嘴,主旨、主题和中心思想这三位的侧重点不同,具体来说就是主旨侧重于小说主线的角度,具有唯一性;主题侧重于作者想表达的东西,长篇小说里可以有多个主题表达;中心思想侧重于最终书写的目的,主要用来控制小说的轻重缓急,防止跑偏跳脱。一部小说如果没有主旨指引,很容易因不同主题的表达呈现出“各自为王”的情况,比如有一部小说叫《八段锦》,由八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可以提炼出八个主题,如果作者在书写时不对这八个主题进行主旨的统一,这八个故事很容易分家立户,各自流传。说《八段锦》大家也许不熟悉,讲《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体量够大吧,它里面包含了许多主题,但他的主旨只有一个,大家觉得是什么呢?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吗?这不是他的主旨,这是小说的结局而已。《三国演义》的主旨作者明白放在题目里了,没错,就是“义”,这是一本借用三国历史演绎民间所推崇的“义”之一字的作品,《三国》这本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排不上号,其作者也常被批评,如果大家不知道《三国》的主旨是“义”这个字,你就分不清作者为什么要把历史人物、历史情节作这样的修改而不是那样的修改,一切改变,都是为了方便“演义”不得不“削足适履”的结果,要严丝合缝必然就要修改史书上的历史。而这,其本质是在讨好市井大众。

我好像讲跑题了,拉回来。回到春梅和西门大姐的身上。

大家的疑问是:西门庆为什么不宠西门大姐反把没有血缘关系的春梅当女儿来宠?以此衍生出来的问题是:如果西门大姐做出庞春梅那样的言行,西门庆会无原则袒护她吗?等我讲明白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模模糊糊知道,不管西门庆怎么折腾,蹦多么高,西门府最后一定会败亡的,最终会人亡家散,以此教育大众。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是什么,这就是小说的最基础的故事主线,或者叫最基本的故事概括。那些觉得《金瓶梅》坏人心术的人,大概只看了一半内容吧,如果作者要写独属于西门庆的爽文故事,何不让西门庆吃喝玩乐到第九十九回,最后在第一百回让他路遇神仙,参透尘世,然后得道成仙呢,没错,《浪史》就是这样的套路,大家可以去翻翻《金瓶梅》,看看西门庆是在哪回死的,他死之后的故事精不精彩,是不是能教化大众,写“热”是为了突出“冷”;描“喜”是为了衬托“悲”。大家只有充分感受到西门府的昔日欢乐,才能体会到西门府败落后的沉痛,才会思考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为了避免这种败落需要在前期做哪些努力,杜绝哪些恶习。有人说西门庆死后的故事不好看了,不是不好看,是变残酷了,真相大揭露了,把前面美好的东西给你扯烂了,一切基于利益而存的关系都在慢慢瓦解,什么兄弟、女婿、妻妾、下人、亲戚、官场、商场,都开始以另一副面孔登场。作者下大力气描摹真相,大家却嫌弃他没有“一爽到底”,这锅作者可不背。理解了这条主线任务,作者就要在一开始堵死西门府继续兴盛的路,若不堵死这些活路,这个故事就变成了爽文故事,而且还是那种自带邪恶气质的爽文故事,谁读了谁学坏。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细胞,梳理一下西门府的活路都有哪些。

一、西门庆一直活。如果西门庆不早死,就凭他的性格和手段,西门府很难败落。所以作者给西门庆安排了好色纵欲的一面,让他在三十多岁正当年的年龄死在女人身上。这条路堵死了。

二、吴月娘有能力。西门府的权力架构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位于金字塔尖的只有两个人,即西门庆与吴月娘,西门庆早死,如果吴月娘有王熙凤那般能力手段,她有儿子,何愁西门府不能持续呢?所以作者给吴月娘安排了身体不好,不管家,也没有管家能力的设定,这个设定像不像《红楼梦》里的一个当家奶奶呀,大家猜猜是谁,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一、子嗣后代强大。要知道,西门府到西门庆这代不过才两代而已,都说三代而亡,那是对小打小闹的一般家庭而言,像西门府这种体量的豪门巨贾家庭,怎么也能像贾府一样撑到五代再败落灭亡。觉不觉得西门府有股秦朝气质?秦很强大,却二世而亡。虽说后代拉胯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不过对一个家族来说,杜绝死灰复燃的希望,就决不能出现强大的后代。所以作者给西门庆安排了三个后代:西门大姐既不聪慧也不刚强;官哥性格胆小,早夭;孝哥是遗腹子,被动出家。这就是我回答小可爱疑问的话,明白了西门大姐这个人物的角色设定,咱们再看小可爱问的第二个问题:如果西门大姐做了跟春梅一样的事(比如骂唱曲的艺人,或者干了件很出格的事)不知道西门庆会不会像袒护春梅一样袒护她呢?这个问题不用回答,从上面人物分析得知,西门大姐根本不可能在西门府做出格的事情。很多人疑惑西门庆为何不宠西门大姐,那要看西门大姐这个女儿对西门府的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是什么了。提醒一下大家,我们读者需要站在西门府的角度看问题,不要站在西门庆的角度看问题,一个人的生与死,说实话,无法触动更多的人,而如果是这个人辛苦半生创立的事业因为一个人的错误导致事业的崩毁,并且在崩毁过程中撕开了生活真相,这才能触动更多的人。否则,大家可以问:西门庆这么坏,贾府后代这么拉,死就死,亡就亡呗,关我何事?

对西门府来说,女儿的作用是什么呢?——联姻。事实也确实如此,西门庆的官场人脉就是通过嫁西门大姐获得的,没有西门大姐,西门庆不过就是清河县的一条恶狼而已,再怎么蹦也蹦不到东京去。既然西门大姐如此重要,为何西门庆对这个女儿没啥疼爱呢?这个问题要涉及剧透,这篇文章如果放在第二十回唠最恰当了,可我已等不及了,怕大家产生没必要的疑惑,欣赏不到作者创作故事的用心,提前就提前吧。西门大姐的婆家受官场风暴的波及,伤筋动骨,最终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女婿回到了娘家躲灾,我不说现代社会对女儿女婿回门躲灾的态度哈,就说古代,大家觉得西门庆的心里高兴吗?对这个女儿会有好脸色吗?虽然这不是西门大姐的错,但西门大姐身上的“女儿作用”最终确实失败了。西门庆后来不得不另外想办法,用金钱叩开了蔡京的大门,这才又把官场这条线重新连接上了。

发散一个话题:古代女性身上带有几种身份?

①女儿(可联姻,利益勾连)
②妻子(可繁衍,命运共同体)
③下人(可劳动,财富与阶级)
④知己(精神层面,爱情主体)
⑤妾/情妇(肉体层面,子嗣补充)

⑥母亲(血脉亲情,家族维系)

我这是相当残酷的分析哈。好了,咱们看看西门大姐可以为西门府贡献出几方面的价值,对不起,由于她是女儿,除了贡献“联姻”这一条,其他五条她都无法转化。咱们再来看看春梅符合几种身份,首先符合下人这条,其次提供肉体层面的价值,如果她能生下孩子,可做出妻子的贡献,除此之外,她因为脾气火爆,没事怼一怼西门庆,在精神层面也能给西门庆以新鲜感。一个花五两银子买来的丫头能带来这么多价值,西门庆会宠谁呢?这本书的作者解刨了亲情,把血脉真正的价值看的比较轻,最算到了最后,西门庆临死之前主要就是嘱咐了两个人,一个是吴月娘,这是命运共同体,告诉月娘他死之后,多担待些潘金莲,大家不要失散了;另一个是陈敬济,交代他事业上的事情,哪些公司可以关闭,哪些公司可以留下,也是怕事业成空。从这种情节安排上我们就能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剖析的有多深了。

来个小总结:春梅和西门大姐的人物设定是作者对《金瓶梅》一书主旨把握的体现,说的直白点就是为了不和西门府结局冲突,春梅这个人物就必须得安排成那样的性格,其实这才是本书自然主义的真正体现所在。为什么我会这样说,等我举完《红楼梦》的例子,我再解释。

本期结束,下期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