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迎秋老师聊程派艺术

 lsjxs 2023-10-23 发布于四川

    这是和刘迎秋老师聊程派艺术时,记录的一些内容,整理于此,供程派爱好者参考,内容仅代表刘老师个人意见。

    我于1939年拜程砚秋先生为师,那年我正好20岁,倾慕学习程派也有7、8年的时间了。未拜师前,我也曾登台票过了一些程派戏,自认为对程派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拜师后通过程师的耳提面命,使我逐渐认识程派的真谛所在,发觉自己以前对程派的理解和认识是很肤浅和片面的。

    拜师以前,一直认为程腔花哨繁琐,所以不自觉放大和夸大装饰音的运用,结果把程腔的风骨给唱丢了。记得有一次周昌华先生对我说“你不要那样子唱嘛,你先生的腔儿是以少胜多!”程师也对我说过“别人糟改我,要么憋嗓子,要么把我的腔唱的花里胡哨的”。我也听王瑶卿先生说过“老四(指程师)会唱,以简胜繁,他会用四两拨千斤的心劲儿嘛”。

    为什么三位先生都这么说呢?因为程腔的本质就是“外圆内方、简约古朴”,要做到外圆内方,基本要求就是行腔要有“韧劲”——不粘、不滞、不翘、不塌;要唱出简约古朴,就要气韵自然、不矫枉过正。近来听一些年轻演员的演唱,感觉在这方面没有理解透,腔变繁琐了,劲儿用拙了,都“过”了,比如《春闺梦》的那段南梆子,把雅致蕴藉的程师原创意境都唱没了。

    每个学习者嗓音条件可能都不一样,但我认为只要这些都理解透彻了,唱出来的程腔味儿才会正。程师每一个新戏的创造,都是在老戏基础上严格按照京剧规律和自身特点演变发展来的,听者只觉新颖悦耳而不感觉古怪。正因为他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很谨慎很规矩的,所以才会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程腔。他说过,“我创腔没什么秘诀,就是熟悉老戏,借鉴老戏。你看《红拂传》的二黄是来自《春秋配》,《风流棒》里有《芦花河》的腔,《文姬归汉》《三击掌》我参考了《别皇宫》”,我感觉程师这一理论与梅先生“移步不换形”是相通的。以后我排新戏《骂锦袍》《白云仙子(全部白蛇传)》就是按这一思路进行编腔和安排身段的,程先生还特意将《朱痕记》里赵锦棠磨房的几个身段给我变化加工后,指导我用在戏《骂锦袍》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在《白云仙子》“断桥”一折,二六里边加哭头,也是借鉴程师的创作,也得到程师的指导和肯定。

  但是,我学戏过程也不全是鼓励,也挨过批评。程先生对我也很严格,有一次电台约我播《青霜剑》,我那天演的很卖力,觉得很好了,孰料过些日子到程师那,以为能得程师肯定,但程师阴着脸,说“你是不是觉得很好了?连小孩子都听不进去了”。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惴惴不安的看着他,程师看我很紧张,略略的缓和了一下语气,说“谁让你唱的咬牙切齿的?内心的愤恨,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是那么夸张”。这件事一下子使我明白了,演戏要演人物内心,不能机械刻板,更不能夸张,程派艺术归根结底,是含蓄内敛的。徐润生师哥一次唱【武家坡】,快板时多抖了几下水袖,程先生就批评了他 ,说水袖要符合人物身份,不能乱动。程先生曾对我说过,他对水袖功夫揣摩的最深,以至于有些水袖动作完全是剧情到了那里后而下意识的做出的,是和剧中人物融为一体的感觉。电影【荒山泪】里的水袖动作多而杂,有二百多种,但在舞台上不是那样子演的,那是为记录和保存程先生的水袖绝技而特意加上的。

    记得程先生在欧洲看到过手风琴的介绍是参考了中国笙簧的原理,很受启发,感觉笙的音色很美,可以增加京剧乐队音色的亮度和立体感,于是尝试在伴奏中加笙,现在留下的《亡蜀鉴》等几个唱片就是最早的实验成果。

   事实上程师一生都在苦心孤诣的探索,片刻也没停下脚步,他所付出的心血和所受的苦,是现在演员难以想象的,而程师的艺术领悟能力和灵感的捕捉力也是超乎常人的,比如有一次听到蟋蟀的叫声,他就有所悟,说秋虫织曲也很有韵律,于是这天籁自然之音巧妙用在《锁麟囊.三让椅》的“隔帘儿我也曾侧目偷观”和“悲切切哭的可怜”的唱段中,又创新腔。

     程派唱腔讲究“以气托声,以声传情”,所以合理的用气技巧,是唱好程派的关键。我体会唱程派最应当注意气息的运用,以气催声,以气领音,气为主,气为帅。如果中气不足或运用不当,音就立不起来。音立不起来,唇齿喉舌牙的配合就不会协调,这样的程腔要走样。我以为这就好比手风琴,气息就好比风箱,如果没有气流鼓荡,音自然就出不来了。在气息的运用上一定要做到举重若轻。虽然气息运用最重要,但也不能太重、拙、笨,贵在自然顺畅的用力。相反,吐字要做到举轻若重,字头字腹字尾要交代清楚,不能一道汤。程师要我多听余先生的腔,找这种力度。气息运用不好,唱腔就会犯浮逸或重浊的毛病。

     程师习练太极拳多年,曾多次和我聊起过太极拳对他的帮助,太极气息讲究吞吐自然、绵绵不息,深厚悠长,这正好是程派用气的法门。他的身段也得益于此,处处圆活优美。抖水袖时全身都要松开,充分运用腰肩肘腕指之力弹出,这是一个处处画圆,节节贯穿的力度。

    你说自己演出时线尾子易乱,是因为头肩颈没有运用好虚领顶劲,太僵太板之故,一定要含胸拔背,躯体中正,切忌不能驼背缩胸。

    程师将太极拳不露形色的化用在身段里,著名的程派“跑坡进窑”、《六月雪》里的辞别邻居身段、《斟情记》里争饮砒霜等身段,既圆熟优美又符合剧情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