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如琮关于宁海中学创办史的演讲

 乡土宁海 2023-10-24 发布于浙江

几年前华校长(华俊升先生)叫我写本校的校史,但延搁至今未曾写过,今承黄校长之邀,来作一课余的谈话。

本校已20年于今。民国15年开始时情形,知道者很少。之前,即为筹备时期。那时,三门、宁海还是同县,属于台州。六县中中学尚无今日之多,仅省立六中、仙居中学。天台、仙居等俱已有中学,而吾宁尚无。吾宁海人口,比之天台相差甚近,30万人口中在大学中求学者不到10人,比例为三万分之一弱。何以大学生如此之少?实因中学未办之故,加以宁海本为一穷县,经济负担限制读书人数。余等主张,无论如何困难,必要创办一所中学,以补救这个缺憾。

余以为俟钱筹足,则必致搁置起来,不如先办一个样子,着手筹款,当时临时收款由我负责。说起开办费问题,当时有杨子权先生说赈款数万元可以请提一笔出来,于是写信至宁波道尹朱文劭先生请准拨出,果荷批准。其款以私人名义借出来,开了一个课堂,当时仅600元,余差200元。一面要求本县那一个先毕业,就先尽一年义务,外乡的朋友能尽义务更好;一面发册去捐。当时学生收杂费4元,83个学生大概二三百元,维持下去。

蒋如琮故居(三门)

临时发生若干纠葛,出人意料。因为当时国民党尚在秘密时期,北伐尚未到江浙,有所谓南赤(蒋)北赤(冯)之说,军阀时期的说法,国民党即为赤化。地方对校内有些磨擦,有人告到省里,反对中学,破坏中学,以为去了中学,可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有机会去了中学,是他们的希望。

他们不希望有中学存在,有的人是看不出中学的需要,有的人是因于其个人有所不利,其中或者由于我个人不免得罪于人而生许多困难。

李洣知事表面虽不敢说,暗中却不发一个钱。可是我们总坚持下去,同仁均一心一德,七八十个人如一个人,一条心,不辞艰苦,甘心服务。其时有王育和、赵平復诸先生,在消夏社很是努力。不过,经济压迫尚可设法,但外界的压迫,则一天天严重。10月夏超(浙江警务处处长)在杭州独立,孙传芳主持浙江。

有一友人范金鏕先生,事先有人告他,县知事搁置不理,其时知事老羞成怒,将其构县,学生来报告我,由我命令学生夺了回来。那时有两种意思:一、革命高潮高涨,私人同王姓营长很要好,预备同知事抵抗。二、其时经费也绝望了,印了五六十本捐簿分发捐募,真是又难过又痛快——有祸同挡有福同享。目前回想起来,是很痛快的,同时又很恨,很难过,可是我们的坚决不移的精神,创造时代所需要者,个人私意的破坏是无效的,无论如何困难,吾人俱以无变应付他们。

范先生夺回后,仍照常上课,索性把三民主义公开的讲,作课本来教,学生在此时,对于别种功课不如三民主义有兴趣,每人以铁手杖对付警察,我亦在孙冠新先生处借来一柄有刀的手杖,准备牺牲,干下去,希望必有好的时候会来到的。

那是这年的古历九月廿六日,大变来了,省方有电报到县,孙冠新先生(县议会议长)当晚八九点钟的时候忽然跑到我学校来,拉住我的手,很悽切的对我说,“不得了”,他并且说省方已派兵来县,以“勾结土匪佔据学府,宣传赤化”等罪名加陷,派一团兵来校。我叫他去电报告真相,已是来不及了。他们要找我一个人,县府的人也已出发,不久李知事也派人来通知。我暂时避于西门外,果有许多人来校搜寻,其时学生在夜里,全靠林笃夫先生照顾,我以校中风声严重,即于黑暗中摸索至岔路上金,已夜半以后矣。第二天决定搬校至海游集中,我即从上金动身到海游。在城时本来无钱可用,这时就更为拮据了。

大概有60余人,在海游小学中腾出两个课堂上课。伙食费很困难,学生未曾旷课,照样赶上,维持到11月月底。直到九江攻下,局势大变,人心也就转向,马上于28日重又搬了回来。

蒋如琮故居(三门)

当时我在乡欲筹一个礼拜用款,想于第二天早晨在学生未出发前训话,不意学生已早来城了。李洣用恐吓手段,把学生吓散,只留了几个人在校。第三天我自己赶来,恰有周荫人的兵由天台过来,就没有办法再上课了。后来本人由北乡桥头胡转出就参加北伐去了。

在当时,我总算下了一颗种子,现在居然开出花来。当时的自信力是有的,当时将李洣扣起来想拍一张照,题上“合全县的力量心血打破恶势力,成败非所计,力尽而后已”。当时同事送走均极悲壮,至今犹历历在目,回首20年前,鬼神共泣,当时主持其事者,为我一人耳,至今检讨起来,如经验态度能较好些,或者失败不至于如此地步,能比较顺利亦是难说。

在其时个人损失也是很大,同学中有的到黄埔去,有的到其他较佳的地方去,后来有的已在黄埔当教官,有的也做了大官,我却为要到本地来办这中学,牺牲不少,此其一。第二,我本为一苦学生,而如此牺牲,将家产完全化光,并且得罪的人很多,但收获也是有的,认识了若干难得的同学,这是时代的需要以个人的牺牲来代替了。

15年的同事,有王育和、叶云溪先生、郑书麟先生、石墨缘先生,精神赞助者有华子芳先生。其时校中对环境的争端有二三件,一为当时男女同学的事。我主张风气是人开的,将亲戚妹子妻子都送到校中来读书做模范,如不坐轮船一定要坐帆船,未免太守旧了。一件即为办学经费的先后问题。可是反对时代是必致失败。顽童是拉不牢这牛的,看着时代走,总是不会错的——有时对于男女同学的事情,不免也闹出若干笑话,实亦无关重要。有一次女人剪发的事,先剪的送她帕子,自己的女人妹子先剪——每一件有关文化的事,是必须有人提倡的。

蒋瑞青(蒋如琮)像

今日与诸位谈天,要说的话,竟天也说不完,大概情形是如此。

——蒋瑞青于19451027日下午三时在宁海中学讲演的记录(记录人:赵康)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