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同题:庙底沟文化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23-10-24 发布于河北
庙底沟文化简介


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西南的原陕州老城南关附近,距三门峡市区4公里。在北至青龙涧河、南至老310国道、东至火烧羊沟、西至庙底沟的24万平方米范围的土地内,一处5000年前的原始氏族公社的村落静静地沉积在厚厚的尘埃中。中原地区史前文明中独一无二的一个阶段——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便因此而得名。

庙底沟文化是当时中国文化圈中最强势的文化。它不仅遍布整个黄河中游地区,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和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中,都有发现;它的影响,向西远抵青海,西南则深入川西北,向北越过河套,东南则进入苏北,范围之大,差不多遍及半个中国,是任何中国史前文化所不及的。庙底沟的彩陶是其标志性器物,在传播的过程中,携带了文化传统,将广大区域居民的精神聚集到了一起,标志着华夏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融合,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酝酿与准备。








优秀作品10首



1.吕江枫  陕州区

七律·题庙底沟博物馆(平水韵)

曙照太初惊造化,炎黄文脉润天涯。

两沟久锁中华梦,一馆盛开民族花。

陶罐厚藏无价宝,石樽浅溢万年霞。

神州探秘知何处?庙底云深是老家。

简评:诗贵在出新,此诗语言清奇,读之有味。诗中“曙照太初”是庙底沟文化是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的曼妙一笔,“两沟久锁”形象生动,“一馆盛开民族花”构思新颖,尤其结句“庙底云深是老家”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既有自豪感,也有亲切感,诗味极浓。整诗意境是对庙底沟的由衷赞叹,不再细表。



2.王西川  湖滨区

鹧鸪天·赏庙底沟文化

   五瓣花纹绘彩陶,谁挥匠手秀风骚?知耕会采崇繁籽,驭火缝针砺石刀。  七千岁,现妖娆,先民智慧撼吾曹。文明肇启留精萃,最早中华倍自豪。

简评:五瓣花纹是庙底沟彩陶的显著特征,前段起句设问“谁挥匠手秀风骚“无需回答,意在加深读者的印象。接下来高度囊括了庙底沟人的诸如耕种、采摘、贮存,以及取火、缝衣、打磨石刀等劳动生活场景。后段“七千岁,现妖娆”是悠久,也是辉煌,自然令人震撼。庙底沟开始呈现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庙底沟的后人们怎能不倍感自豪?全诗语言流畅,炼词到位,厚重中不失活泼。



3.张项学  市直

五律·庙底沟遗址

文脉寻何处,且看遗址牵。

园围三百亩,陶印六千年。

连柱起宫殿,高炉思紫烟。

春风迎笑脸,赞许落花前。

简评:作品别具一格,人无我有。首联从观瞻者探寻中华民族根脉说起,自然引出庙底沟的话题。接着让庙底沟遗址公园出现在读者的视野中,但只“园围三百亩”简洁过渡,而用“陶印六千年”让读者感受远古的文明和庙底沟的历史地位,“连柱起宫殿,高炉思紫烟”是作者在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句中有作者的遐思和感悟。尾联回到现实中,参观者们对中华文明之璀璨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欣慰,同时对馆内陈展以“花开中国”为主题表示赞许。



4.李进才  湖滨区

七绝·庙底沟彩陶

制陶庙底稻粮谋,叶瓣花纹畅九州。

法祖象天开体例,江山万古作源头。

简评:“稻粮谋”疑为“稻粱谋”笔误,出处之一为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本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制陶庙底稻粮谋”句,一反他人高调盛赞庙底沟彩陶的艺术和文化价值之窠臼,而把制陶看做史前庙底沟人的谋求生存和改善生活条件的行为,倒也符合实际。“叶瓣花纹畅九州”有异军突起之势,指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分布就像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庙底沟遗址就处于花心位置。全诗的重头戏在尾联:“法祖象天开体例,江山万古作源头”,推崇我们的先祖观天象,行天道,充满睿智,以至于彩陶的重瓣花纹与史前同期的部落文化分布图格局相吻合。因古代 “华”“ 花”同义,从此以“华”为族名,从而开创了“华夏”的万古源头。作品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徐徐展开了一幅恢宏的画卷。



5.王希运  湖滨区

七律·题庙底沟文化

蒙昧何开透曙光?七千年久大河旁。

彩陶初见重花瓣,地穴渐成聚落乡。

海岱青甘承绚丽,燕辽江汉播芬芳。

豪情漫溯时空迥,华夏源流世世昌!

简评:作品设问开篇,愚昧向文明进化开始于何时何地?然后自答,在豫西母亲河畔,已七千年之久矣!继而重点介绍了彩陶花瓣纹和地穴部落居。然后目光再次放远,可见庙底沟文化影响范围之光,直达海岱青甘、燕辽江汉!尾联抒情慨叹,回溯历史长河,愿华夏源远流长永世昌盛。作品思路清晰,转承有序,情感充盈。



6.刘素丽  湖滨区

燕春台·庙底沟文化

   岁月悠悠,千年沉寂,一朝出土神州。庙底迎新,八方同创鸿猷。龙山续脉新畴。望中庭,惊现深沟。半居坑穴,根根连柱,尽入双眸。  时空流转,又焕新颜,火塘石器,三代皆收。遗风画卷,徘徊胜迹幽幽。五瓣花开,正妖娆,国粹藏脩。梦长留,余韵传华夏,万载春秋。

简评:词与诗的不同在于长短句自如,更适于情感的抒发。开篇的四四六句式,似在轻轻诉说,是庙底沟即将面世的前奏。接下来的四六六句式语速加快,流露出庙底沟破解考古疑团的喜悦。下面的两韵句情绪相同,介绍考古遗址现场和远古的起居场景。下阕前两韵相连,是五个四言句顺序排开,似在急切地报告此次考古的丰硕成果:“徘徊胜迹幽幽”。“ 五瓣花开,正妖娆,国粹藏脩”推出庙底沟“花开中国”的主题曲。尾句三五四句式,缓急轻重变化,抒发情感,于高潮收结。



7.石安辉  湖滨区

七律·庙底沟文化

壮阔纹澜泻彩陶,九州技艺漫雄潮。

滋濡漠塞腾齐鲁,跨越江淮达蒙辽。

畜牧渔耕初涉猎,才能心智正狂飙。

花开庙底揭疑古,惊艳寰瀛仰舜尧。

简评:开篇即让史前波澜壮阔的庙底沟文化呈现在读者面前,那曾是仰韶文化最鼎盛的时期。颔联具体描述其广阔范围,“漠塞腾齐鲁,江淮达蒙辽”,颈联是对先民们生活劳作场面的概括“畜牧渔耕,才能心智”皆有涉及。尾联收结于“花开中国”的主题,这是一朵让世界瞩目的华夏文明之花。



8、张晓炳 湖滨区

七绝·庙底沟文化

关沟庙底彩陶香,万古龟莲诉慨慷。

国宝无双惊世界,浩光灼灼照明堂。

简评:作品依然是从庙底沟的彩陶说起,“龟莲”古人以为祥瑞之物,“万古龟莲诉慨慷”把庙底沟的彩陶喻为中华文明诞生的吉祥物。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作为史前文明中独一无二的一个阶段,当然是“国宝无双”啦,这耀世的文明之光如日月当空让中华大地熠熠生辉。明堂,本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这里用来比喻国体。作品古香古色,蕴厚意浓。



9王绵民  渑池县

七律·庙底沟文化

地下尘封寂弗言,一经发掘曙光连。

彩陶纹饰呈花样,艺术风潮耀史前。

身处仰韶繁盛季,位居陕域涧沟沿。

课题重大系华夏,智慧先民代代传。

简评:拟人手法:尘封地下时默默无言,面世后竟担负起衔接两个文化时期的重任;彩陶纹饰花样繁多,足可引领史前的艺术潮流;他身处于仰韶文化的鼎盛时期,位居于古老陕州的庙底沟;他涉及到华夏根脉的重大课题,他的文化和智慧经先民们代代相传至今。娓娓道来,似在讲述一个优美的故事。“言”押邻韵。



10.刘巷业  陕州区

五绝·庙底仰花

庙底集韶韵,高光千夏延。

花开香艳烈,文脉四方传。

简评:此诗反复品读方得其味。“韶韵”既是乐曲名,又指美好春光,此处更有仰韶文化之涵义。“庙底集韶韵”饱含对庙底沟文化赞赏。“高光”本是美术术语,这里指“亮点”。“高光千夏延”说庙底沟是满天星斗中最耀眼的恒星。尾联转向实质性内容:庙底沟作为“中华文明之花”香艳无比,其文明脉络向四方延伸。



主评作品

1.郭新华  湖滨区

七律·庙底沟寻古

尘封地下五千年,出土当时惊破天。

庙底疑消史前惑,龙山脉续仰韶巅。

半居坑穴周边柱,盘筑泥条陶彩妍。

花瓣纹成中国结,悠悠华夏此开篇。

自评:首联直言庙底沟遗址历史的久远,同时渲染遗址的发现和挖掘对当时整个考古界的震惊。颔联是对首联的诠释: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的巅峰阶段,释疑了考古界多年的困惑。颈联对庙底沟时期一些典型生活场景进行描述,转而推出极具代表性的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是庙底沟彩陶上的典型纹饰,“中国结”双关,既有形状的喻示,又暗喻与“华夏族”的得名有关,固有“悠悠华夏此开篇”之结。全诗基本是总分总结构,颔联出句 “仄仄平平仄平仄”,即六拗五救,采用了本句自救的特殊律句。





入围作品26首



1.郭宝新  卢氏

五绝·庙底寻古

华夏五千年,青龙涧水边。

彩陶尘土出,庙底谱新篇。

简评:本诗以极简的笔法对庙底沟文化予以概括:内容涉及时间、地域、事件以及影响,中规中矩。



2.王福北  义马市

七律·题庙底沟文化遗址

急湍猛浪射三门,涤却崤函多少春。

火种刀耕田汗漫,捕鱼狩猎雨纷沦。

盘泥沟底风萧瑟,磨石溪前月近人。

祖袭仰韶陶业旺,散花钩叶案图新。

简评:首联语言十分抢眼,既有风急浪高的剧烈冲击,又有沧海桑田的悠悠演变,隐喻庙底沟遗址之年代久远;颔联展现的是史前庙底沟人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颈联推出细节,展现的是彩陶制作及石器打磨等具体场景;尾联升华作结,点明庙底沟彩陶代表的是仰韶文化的鼎盛阶段,其丰富多样的彩陶纹饰,展现出庙底沟文化的波澜壮阔与绚丽多彩。本诗起句以邻韵入韵,可。全诗起承转合有序,层次清晰。唯一不足是颈联的“萧瑟”与“近人”欠工。



3.王飞鸿  义马市

七律·庙底沟遗址

绵绵薪火越千年,尽载沧桑隐陌阡。

但向风烟寻古迹,还惊尘土露真玄。

煌煌中国曙光启,鼎鼎龙山浩气延。

璀璨文明花一朵,彩陶有幸证从前。

简评:本诗从极言庙底沟遗址之久远,于阡陌之下历经沧桑,到考古发掘露出真容而一鸣惊世,用了较长的篇幅,或许是为了表现其价值所在吧。颈联破题:庙底沟文化映射出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衔接的重要一环。尾联推出了极具代表性的庙底沟彩陶花纹,足以证明这是一朵璀璨的文明之花。作品意象描写与议题论证相辅相成,较好表达了主题。“陌阡”一词是“阡陌”之倒装,既不影响词意表达又可符合韵脚要求,可见作者思维灵动。“越千年”值得商榷,虽然“千年”有极言时间久远之意项,用在表现朝代更替,人世沧桑,应该可以体现时间久远,如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魏武 挥鞭。”等。但毕竟受“千”字所限,若用在文明肇始或史前等更加遥远的年代,似乎还是显得短促了。个见,勿怪。



4.曲 军  陕州区

七绝·题庙底沟文化(新韵)

华夏文明堪丽葩;史前同类仅独家。

幅员辽阔殊天下,赤县盛开兴旺花。

简评:本七绝开篇亦直奔主题,首联盛赞庙底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朵奇葩,是中原地区史前文明中独一无二的一个阶段——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故谓“史前同类仅独家”。尾联昭示庙底沟文化的分布情况和影响范围,并以“赤县盛开兴旺花”概括了庙底沟彩陶的重花瓣纹饰与其文化的辐射区域,堪称一幅形象的“花开中国”图。



5.赵崇仁  渑池

七绝·庙底沟文化

沉沉积淀育中华,八面延伸满地花。

一水悠悠古今越,见金缘是拨黄沙。

简评:作品以庙底沟文化是史前华夏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为主基调,强调其当时的文化辐射和影响力,范围之大,差不多遍及半个中国。“一水悠悠古今越,见金缘是拨黄沙。”是作者有感而发:庙底沟文化伴随着豫西黄土地以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远古走来,价值是何其珍贵,出土又是何其惊世!正所谓“吹尽狂沙始到金”。



6.杨来征  陕州区

五律(新韵)·庙底沟感怀

寻根承震撼,首缕曙光牵。

庙底千年彩,陶花五瓣妍。

煌煌昭智慧,赫赫耀坤乾。

解我文明久,高拔自信山。

简评:作品盛赞庙底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彩陶花纹是其绚丽多姿的旗帜,于是作者情感迸发,慨叹中华民族文明之久远,让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信如山挺拔。



7.路 辉  市直

五律·庙底沟文化遗址公园

断代文明史,斯园最久长。

两沟分左右,一馆尽端详。

枝散九州远,花开五瓣香。

三门多圣迹,朝夕泛崇光。

注:两沟,庙底沟和火烧羊沟。

简评:本诗中的“断代文明史”我们不妨理解为仰韶文化这一时期,由颔联可以佐证,作者认为庙底沟博物馆的史料展示了一个久远的时代,颈联是对其“花开中国” 的主题,和其对中华文明进程影响的概括总结,尾联充满三门峡拥有众多文化遗迹的自豪。



8.赵朝荣  渑池县

七律·题庙底沟文化(新韵)

并渑琉辉庙底沟,文明始肇证明留。

千陶有语繁荣说,百态无声盛世勾。

农具琳琅工艺美,桑麻富裕袂罗优。

三门智厚环球种,大夏雄风万里讴。

简评:“琉辉”何意不太明白?作者或许是说庙底沟文化和仰韶文化一样灿烂,这里留下了文明肇始的证据。彩陶诉说着当时的繁荣,各种生活场景记录着当时的鼎盛。“农具琳琅”“桑麻富裕”。尾联收结不尽理想,“大夏”第一解释是南匈奴屠各种铁弗部族人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史称“胡夏” 容易产生歧义,何不直接用“华夏”呢?整诗几乎所有尾字都是动词或形容词,给人以形式雷同的单调和不适。



9.董永峡  湖滨区

七律·题庙底沟文化

千年陶彩韵春秋,红地黑花南北畴。

承袭仰韶传礼器,循沿岱岳筑神州。

龙山文化灵源溯,湟水风潮艺术留。

三省遗存名远播,馆藏纹饰可通幽。

简评:作品从盛赞彩陶说起,继而点明庙底沟对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衔接关系,和处于仰韶文化最繁盛的时代,它的影响之广,范围之大,几乎遍及半个中国。尾联是说庙底沟遗址的考古价值声名远播,但尾句“馆藏纹饰可通幽”显弱,且“通幽”似欠斟酌。



10.张馨荷  市直

满庭芳·庙底沟文化遗址赞

俯仰文明,纵横礼乐,中洲盛事重重。百年考古,掘遗址棋逢。惊世馆藏三代,圆追梦,渑地丰鸿。发三掘,毛麟手铲,卓尔不群功。

鹅城,留靓影。彩陶石器,鱼绣纹风,耀世七千年。筚路蓝篷,艺术登峰高耸。西方论,顿愧惭衷。扬传统,花开中国,华夏奏歌红。

简评:本人不谙填词,但经查对,属变体之一,完全合谱。上阕聚焦中原大地,礼赞其文明遗迹、礼乐文化等盛事多多。这里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之地,这里的考古遗址星罗棋布。这里有举世瞩目的夏商周三代馆藏,再往前更有仰韶文化遗址。经过多次发掘,考古工作者们功劳卓著。下阕转而交代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其中彩陶石器不胜枚举,鱼绣纹风美不胜收,七千年鼎盛,一经出土举世震惊。艰辛的考古工作,犹如登上艺术的高峰。让西方文明相形见绌。馆内陈展以“花开中国”为主题,让人动容,原中国一路凯歌高奏。



11.张 梅  市直

水调歌头·参观庙底沟文化博物馆

延续上云里,横带两千年。仰韶文化辉熠,华夏主根源。百卉含英初绽,始奠鸿蒙璀璨,智慧耀中天。黍粟生青涧,陶彩幻城烟。

风流转,时空换,展新颜。旧踪遗迹,鱼鸟绘彩韵承传。星纪探求旷古,三代追寻来处,一梦铲毫端。花瓣纹通史,岁月写长篇。

简评:词作任思绪驰骋,上阕回溯至仰韶文化,探索华夏根源,引彩陶出场。下阕承转,向庙底沟过渡,对彩陶上的纹饰尤其花瓣纹所呈现的“花开中国”蕴含高度评价,称其有“通史”之功,由此开始了书写岁月的长篇。



12.张喜成  义马市

七绝·庙底沟文化(新韵)

史前无字记春秋,肇始文明庙底沟。

遗迹发掘为铁证,炎黄自古具风流。

简评:作品意在表述:庙底沟遗址存在于史前阶段,那时还没有文字记载,但庙底沟又是文明肇始的前夜,这里诞生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发掘出来的各种遗迹、文物便是铁证,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悠久历史。



13.张新芳  陕州区

七绝·庙底沟遗址(通韵)

文物深掘探祖源,鸟鱼纹理色斑斓。

彩陶归入仰韶系,佐补炎黄上古篇。

简评:开篇告知读者庙底沟遗址发掘的意义所在,然后重点介绍其出土文物中的彩陶,和彩陶上各种纹饰线条的不同寻常。这个时期的彩陶已是仰韶彩陶的鼎盛时期,从而解决了考古界多年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衔接问题的困惑。



14.范菊红  湖滨区

五绝·庙底沟文化(新韵)

根深枝叶茂,文化传承要。

庙底沟能考,寻源人面陶。

简评:格律诗押平声韵的多一些,也不乏押仄声韵的。如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顺便说一下,这首五言绝句有两个特色,第一这是一首折腰体绝句,即首联对句与尾联出句不沾;第二是首句采用了特殊律句,四拗三救。可以看出,押仄声韵的五绝第三句句脚为平声。与唐诗对照可知这首五绝的问题所在。



15.李振学  市直

七律·庙底沟遗址

雄关古道谙前事,庙底泉源兴族家。

绳结陶窑根脉系,城池遗址画诗加。

文明千载成繁果,霓彩满天裁被葩。

叠嶂烟霞妆两岸,中流砥柱贯辉华。

简评:作品视野开阔,写庙底沟而不局限于庙底沟,而是把整个三门峡地区的文物古迹名胜,进行有机的融合,激情讴歌赞美,有着浓浓的抒情色彩。



16、田 荣  湖滨区

七绝·题庙底沟文化

千年陶彩誉神州,花瓣纹痕数个秋。

庙底文明存古韵,江山披锦万诗留。

简评:作品仅以庙底沟彩陶以及其极具代表性的纹饰为例,来论证庙底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并以诗歌咏之。诗中“数个秋”似欠斟酌。



17.王宏君  卢氏县

七绝·庙底沟文化

三门庙底承文脉,考古寻踪炫世惊。

色彩斑斓陶瓦罐,中华历史说昌荣。

简评:作品表达的是三门峡庙底沟考古挖掘成果惊世,色彩斑斓的彩陶是出土文物的代表作,这里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源头所在。



18.叶江娣  市直

七律·庙底沟文化

尘封厚土数千载,问世惊天绽异葩。

庙底皿传红黑印,彩陶纹冠北南花。

纵横阡陌凝甘露,错落村墟散绮霞。

艺术圈开潮壮阔,史前文化耀光华。

简评:尘封于地下的庙底沟文化,一经出土便是惊天的奇葩。诗的中间两联着重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彩陶,以及庙底沟人生活起居农耕场面。威廉抒怀赞美,庙底沟的文明之光在历史的星空闪耀。



19.李玉龙  卢氏县

七律·题庙底沟文化(新韵)

大河昼夜东流去,万古滔滔不肯息。

追日南山登已尽,抚风故里望还奇。

深藏厚土氏族秘,精作彩陶公社泥。

文化仰韶曾灿烂,龙山庚续更珍稀。

简评:诗的前两联似是在为庙底沟遗址的出土做铺垫,有孕育文明的大河,有立足这片厚土的慨叹。颈联揭开庙底沟神秘的面纱,尾联点明庙底沟文化的重要里程碑作用。



20.石卓娅  市直

七绝·庙底沟文化

垂耳瑶环戏二沟,纵横千里续春秋。

叶纹花瓣抱灵秀,华夏文明数一流。

简评:作品由近及远,从庙底沟的位置说起,思绪开始绵延,“纵横千里续春秋”是说庙底沟文化当时在中国的波及范围。尾联推出庙底沟彩陶,尤其彩陶花纹堪称一面旗帜,奠定了庙底沟文化中国艺术之源的地位。



21.郭永和  湖滨区

七绝·庙底沟文化

东方曙色灿崤函,先祖躬耕涧水南。

盛世馆开迎雅客,文明花艳誉高坛。

简评:庙底沟的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使崤函大地无比灿烂,涧水南岸是我们的祖先躬耕劳作的地方。庙底沟遗址博物馆的落成开放,迎来了无数文人雅客,他们盛赞文明之花,誉满文坛。



22.张淑梅  陕州区

鹧鸪天·庙底沟

浴火黄泥艺术呈。先民智慧化图腾。

彩陶元素嫣红绚,花瓣初香黑白凝。

今远到,史前生。曙光照耀现文明。

荒襟抖动惊纹饰,华夏绵延脉络清。

简评:作者从烧制陶器开篇,盛赞先人聪明才智,陶彩嫣红绚丽、线条黑白流畅。考证这些精美的彩陶文物,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的曙光。代表华夏之花的重花瓣纹饰,记载着中华民族绵延的脉络。



23.杜云峰  卢氏县

七绝·题庙底沟文化(新韵)

仰韶文化遍中原,庙底沟型最盛繁。

陶彩遗留黄帝迹,千年赓续诞龙山。

简评:仰韶文化遍布中原大地,庙底沟类型则是其鼎盛时期。陶彩记录着黄帝时期先人们的活动痕迹,庙底沟文化才是龙山文化延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24.陕州区  余书伟

七律·庙底沟文化

陵险塬高祥紫地,依山傍水久为家。

河宽激荡千年浪,庙底开出五瓣花。

陶彩残存风物故,铲缺惊现列国夸。

馆藏似见刀耕者,件件稀奇人道嘉。

简评:陵险塬高、依山傍水、大河激荡,这些是庙底沟文化孕育和产生的地域和条件,彩陶、重花瓣、出土文物让世人惊叹,人们在展馆中仿佛见到了先人们的生活场面,各种各样的珍贵文物让人啧啧称奇。收结嫌弱,作品稍觉头重脚轻。



25.赵胜卫  灵宝

五绝·庙底沟文化

独缘陶彩绝,探古纪新元。

片瓦牵宗脉,惟听庙底言。

简评:庙底沟文化是史前文明中独一无二的,尤以彩陶称绝,由此开始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出土的每一件陶片都与先祖息息相关,庙底沟在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26.康新娟  湖滨区

七律·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

百年考古庆丰功,一馆宏开证史通。

陶彩韶光流四海,城池制式领周风。

族居半穴织耕乐,师带群徒教习融。

华夏回眸源起处,飞镖弄笛是家翁。

简评:在中国考古学百年庆典之时,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花开中国”的彩陶纹饰惊艳世界,馆展中先人居舍场院开三代之先河。居半穴而织耕,带群徒而教习,其乐融融。今日回眸史前,那“飞镖弄笛”的或许就有我的先祖。把咏史诗写的如身临其境,堪称别具一格。



27.方留聚 湖滨区

七律·庙底沟文化

崤山远古起狂飙,漫卷神州掀艺潮。

石器翻新开泰岱,泥陶着彩炫蒙辽。

樽中陈酿香犹在,坛上花纹红未凋。

欲溯源头来庙底,文明渊薮赋妖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