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霜降养生|秋冬换季,如何防病?如何进补?做好这关键的6件事

 牛妈古法育儿 2023-10-24 发布于北京

从今天开始,就进入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从今天开始往后数十五天,就正式入冬了,所以霜降虽属秋季,却也是冬季的前奏曲,季节转换向来都会对身体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情志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个节气的养生也担负着让身体内部顺利过渡的任务,尤其是阳气从秋的肃降到冬的收藏这一转变。


霜降之后天气眼见的越来越冷,气温骤降的情况时有发生,早晚和中午的温差悬殊,秋燥也越来越强,这些都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更不可忽视的是今年愈演愈烈的疫戾之气,支原体肆虐、新冠抬头,而很多孩子的体质却大不如前,稍不留神就会被这些外邪侵袭,而被感染后,肺炎、哮喘的机率比以前大大增加,所以加强防护十分必要,而更重要也是更根本的,则是增强孩子的体质,尤其是脾肺之气,还要调整好孩子身体的内环境,只有阴平阳秘,正气水平才能真正提上来。

每个季节最后的十八天也是调理脾胃的黄金期,而霜降时好好调理脾胃,让脾胃运化食物、生化气血的功能变得强大,更是意义重大,因为可以补肾。肾是生长发育的原动力,对于孩子来说,来年的生长发育靠的就是冬季肾所收藏的能量,而对于成人来说,无论是想让身体精力充沛、延缓衰老,还是延年益寿,靠的也是冬季的养肾。所以我们要抓住霜降这一天赐良机,好好调理脾胃,以备冬季的养肾重任。

一、避免这些受寒的因素

“气肃露凝结而为霜”,当寒冷的露水进一步受寒,凝结为初霜,人受风寒侵袭的机会也降大幅度提升,因此防风寒是此时养生的一大重点,远比“秋冻”更为紧要,尤其是老人、孩子、体质较弱的人,到了此时宁可穿得保暖一些,防护多一些,也不能盲目秋冻。

衣着上防风寒主要注意颈部、脚踝、腹部三个部位。

风邪是很多疾病的始作俑者,可夹寒、夹燥、夹湿、夹热、夹痰侵袭人体各部位,而颈部则首当其冲。因为颈部下面就是背部,背部为人体阳位,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因此如果颈部四敞大开,风寒之邪就很容易通过此处直击后背的督脉、肺区、膀胱经,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颈部的防护,早晚时、风大时、气温低时,出门都要带上围巾。


如何给足部保暖,除了我在寒露一文中提到过的泡脚之外,到了霜降时节,可以给孩子换上比较高筒的袜子,鞋也要穿高腰的,谨防脚踝露在外面。家里的拖鞋要换成保暖的,准备一个保暖袜套放到外出背的包里,因为很多儿童活动场所都要求脱鞋入内,但里面的地垫却是凉的。

腰腹部是脾胃、肾的所在地,一旦受风寒,后果严重,所以也是防护的重点,古人为此会在这个部位系上宽大的汗巾、腰封,我们现代人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装备,而风邪的穿透力很强,又很会钻空子,所以很容易从上衣裤子中间的缝隙处钻进去,很多疾病都有此而来。我们可以给孩子穿高腰的裤子,上衣里面加上背心、秋衣,并掖在裤子里,如果可行,把整个上衣掖在裤子里更好。如果穿外套、坎肩,也要注意把扣子系好了才能真正发挥防护的作用。

孩子在户外时不要坐在石头上,俗话说“冬不坐石”,深秋、冬天的石头是非常寒凉的,坐在上面,寒气也很容易进入体内。明白了道理我们就能举一反三,不光包括石头质地的座位,也包括金属质地的,就算木头、塑料质地的,虽然摸起来没有石头那么寒凉,也不要在上面久坐。孩子玩的时候也要远离墙面。

二、“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冬季是补肾的最佳时机,肾一般是很难直接补的,想要补肾,更多靠的是调理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只有把脾胃调理好了,身体的气血充沛了,才有可能化生精血,调补肾气。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写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脾都是最旺的,霜降自然也是补脾的好时机。

对于孩子,我们可以根据自家情况专门定制一个养护脾胃的计划,如每天定时给他们推一推脾经、胃经、捏脊,还可以揉一揉背部脾腧、胃腧,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艾灸肚脐15分钟。给孩子做做仙人揉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功法可以整体强壮脏腑,而且无需辨证,之前有妈妈反馈说,每天给孩子做仙人揉腹,之前孩子动不动就舌苔厚腻,现在好多了,可见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了。

仙人揉腹可见:驱外感诸邪,清内生百证,90%的人都适合的内壮功,怎能错过?


成人可以经常做一做八段锦里“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小功法,以及辛随成教授调理脾经的小方法。

可参见:

风靡方舱医院的八段锦来了  居家练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这个日常调理脾经的小方法  每天花点时间就能直达养生核心

饮食上经常一些健脾补脾的食物,如粳米、小米、白扁豆、山药、莲子、芋头、土豆、南瓜、胡萝卜、糯米、香菇、豇豆、红薯、大枣、板栗等等。每天要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更重要的是做好对脾胃的日常养护,三分在调,七分在养。熟记脾胃不喜欢的六件事:撑、凉、甜、湿、不运动、思虑多,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想要脾胃好,这六件事最好远离,好的生活习惯有着水滴石穿的力量,比药来得更有效。

三、防湿气

虽说秋冬环境中的湿气远不如夏季,防湿不该成为关注点,但牛妈最近在北京一所著名的三甲医院跟诊的时候,和中医科的医生交流,得知医生们观察发现,流行的各种致病微生物,都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湿气越大,越容易感染,繁殖越快。秋冬外环境湿气虽不重,但饮食上却容易产生湿邪,所以日常饮食中,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寒凉之品、甜腻之品、油腻油炸之品、肥甘厚味,像现在很多孩子,每天都要吃一些水果、酸奶,从西方营养学上看似营养,在中医里却都属于容易生湿的。

这些传染性很强的致病微生物的致病能力远超风寒署湿燥火这六淫,而孩子们又都得上幼儿园、上学校,因此一人被传染,往往波及大半个班,所以我们要尽量让孩子保存一个相对干净的身体内环境,不给这些疫戾之气以可乘之机。而体内湿气不重,脾胃能正常运化,正气才能相对充足,也是抵御外邪之根本。

四、防燥

到了霜降时节,我们能感觉到天气更加干燥了,燥邪易伤阴津,导致 很多人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现象,所以保护好阴津,滋阴润肺也是一项重要功课。

首先在饮食上记住“少辛增酸”这一原则。

少吃生姜、葱、蒜、胡椒、香菜、辣椒等辛辣食物,适当吃点酸,如乌梅、橘子、橙子、山楂、酸枣、苹果等酸甜之品,既可生津止渴,也可以收敛补肺。

多吃些平补的温润之品,如山药、芝麻、核桃、松仁、花生、栗子等,把这些融入菜肴、粥、汤中。

此外,在生活起居上要早睡,早睡能养阴,也都帮助我们防秋燥的办法。

五、如何吃柿子

霜降前后,柿子大量上市。柿子也是大自然在这个时节赐给我们的宝贝,能解决这个时节常见的一些问题,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养生不光要因时制宜,也要因人而异。

柿子性寒,能够润肺化痰、润肠通便、凉血止血。由于秋冬燥邪很厉害,因此阴虚火旺的人尤其难过,这类人就很适合吃一些柿子,因此《随息居饮食谱》中说柿子“宜于火燥津枯之体”。

这类人通常表现为口干、咽干、眼干、皮肤干燥,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多梦、舌红苔薄……。

而脾胃虚寒、痰湿内盛、外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少碰。

柿子由于其寒性,因此也不能和海鲜等寒凉之品同吃。

而和鲜柿子相比,柿饼就没那么寒了,还有健脾养胃这一作用。

《随息居饮食谱》中说: “干柿甘平,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治反胃。”

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平,具有润肺化痰、健脾涩肠、止血等功效,用于燥咳吐痰、脾虚食少、腹泻、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所以脾胃虚寒又嘴馋想吃柿子的朋友,倒可以适当吃些柿饼,不过小孩和老人还是要慎重,就算吃也不能多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