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脚本》影响我们一生的12个禁止令(下)

 长沙7喜 2023-10-2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9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八个禁止令,和不准亲密有点相似的,叫不准有归属。
 
归属感,是与一个团体的亲密关系问题,是对一个团体、一个家族、一个地域,或者一个文化的认同。
 
有“不准有归属”这种脚本的人,他或者比较“独”,“独立”的“独”,好像不喜欢与人社交。
 
或者他与人交往的方式,常常是一对一的,他不会、不习惯或不喜欢跟一个团体相处,只要是身处团体当中,他就觉得不自在。
 
有些没有归属感的脚本,表现得比较轻微,比如问你的籍贯时,你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
 

那么,“不准有归属感”的禁止信息是怎么来的呢?
 
有些孩子从小经常搬家,总是换学校,他们长大了就可能没什么归属感。
 
这可能是父母的工作,要求不断变换居住地点,当孩子跟一个学校的同学成为朋友时,没过多久就不得不换一所学校,又要面对痛苦的分离。久而久之,孩子或者保留了一两个笔友,或者一个朋友都不交了。这就无意识造成了孩子没有归属感。
 
有的家长,总是说自己的孩子和“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
 
还有些孩子,天生就觉得自己跟其他人不同,这也会形成“不准有归属”的脚本。
 
有时,一个家里,有几个成员关系特别近,有一个成员觉得被排斥,觉得自己好像不是这家的人,这样就会同时产生不准亲密和不准有归属的脚本。

    

10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九个禁止令:不准重要。
 
工作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一个人,平时的工作表现非常好,业绩很突出,人际关系也不错。
 
有一天,领导说要提拔他做主管,这时候,他却开始紧张了。他做了主管之后,工作表现越来越糟糕,业绩越来越差劲,和同事、下属的关系也变得不好了,最后甚至只能离职。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说这个人没有“领导力”,但背后的问题,可能是“不准重要”的人生脚本。
 
带有这个脚本的人,就是不能显得很重要,一到被大家关注的时候,就会掉链子。比如像上面的例子,处于下属职位时业绩突出,但他不会寻求提拔。
 
当有机会升职时,他有可能会把工作搞砸,反复多次出现这种情况,他还会破坏自己升职的机会,比如不让自己的业绩表现得太好。
 
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也有“不准重要”的脚本。他在恋爱中,常常充当备胎。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是不值得别人爱的。所以如果他喜欢的人表现出喜欢他时,他反而可能会逃跑。
 图片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到,平时我们谈的自信和自尊的问题,和这个“不准重要”的禁止信息似乎非常相关。
 
的确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人有或重或轻的“不准重要”的脚本,他常常就会表现出没有自信,或自尊很低。
 
那么,不准重要的脚本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一个小孩常常被父母忽视,各种需要总是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可能把这些问题,解释成“我不重要”,所以爸爸妈妈才不重视我。
 
孩子也可能决定不再开口向父母要任何东西或关注,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重要。
 
有的时候,“不准重要”是历史问题对家族的影响,代际传承下来。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或家族“不准重要”的脚本指令,他会决定“什么事都让别人优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即使我觉得自己很重要也不能告诉别人”。

    

11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十个禁止令:不准做你自己。
 
“不准做你自己”,最典型的表现是不准做你自己的性别。有些家庭,父母重男轻女,生了个女儿却希望她是儿子,取男孩的名字,从小给她穿男孩的衣服,当男孩一样培养。有时,特别喜欢女儿的父母,也会要求儿子做个女孩,让儿子穿裙子、留长发。
 图片

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的指令,女孩可能会决定“我要让你们知道,我和男孩一样好”, 或者说“我虽然看起来是女孩,但其实是男孩”,或者孩子会觉得“再怎么努力,我也没办法变成一个男孩,让爸爸妈妈满意”。
 
大家可以想见,这样的禁止令,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性别认同障碍。
 
还有一种“不准做你自己”,是指“不准做你自己,必须变成别人家的孩子”。
 
比如父母可能会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很听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别人家的孩子数学都挺好的,你的数学怎么这么差?”等等。
 
说这些话的父母,内心里有一个“完美的孩子”的形象,他意识不到完美的孩子只是一种幻想。自己的孩子若有哪方面跟这个形象相似,他就会高兴,就会夸奖、表扬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跟这个形象不同,他就会感觉到羞耻,就会贬低自己的孩子,或者对孩子提出过分的要求。
 
对于这样的要求和指责,孩子也常常感觉到非常的羞耻,同时还有一种压抑的愤怒。因此,他也就无法自由地体验生活和表达自我。
 
由于任何完美的要求,都是无法达到的,孩子会觉得“再怎么努力,我也没办法让别人满意”,所以一直也会有挫败和抑郁的感觉。
 
等孩子长大一些了,如果意识到原来别人家的父母和自己的父母也不一样,也许会把这种羞耻感转化为愤怒和怨恨,对父母说“别人家的父母如何如何……”,也觉得自己应该有完美的父母。
 
“不准做你自己”,就是不准成为你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同时也就不准做你想做的事。

    

12


    

这一点,和下面一条禁止信息也相互关联起来——下一条我们要谈的禁止令是:不准做。
 
这个“不准做”,有时是某些类型的事不准做;有时甚至是任何事都不准做。
 
有些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畏手畏脚、犹犹豫豫。有时做一件事,总是感觉自己没有进展,可又不采取切实行动改变这个局面,这就是有“不准做”的禁止信息的表现。
 
“不准做”的来源,是父母因为自己害怕,而禁止小孩去做一些很平常的事,如不可以靠近楼梯,不可以用剪刀,不可以溜冰,等等。
 
父母传达的潜台词是:什么也不要做,因为所有事情都是危险的,什么都不做,才最安全。
 
父母为什么会“这么”害怕孩子受伤呢?
 
有的是因为,生孩子之前多次流产,这是好不容易才怀上并顺利地生下来的唯一的孩子,所以就会过度保护。
 
有的是因为隔代抚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充当了父母的角色,或者是觉得责任重大,孩子如果伤着了,病着了不好向儿女交待,于是就过度保护。
 
或者是早年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累,所以为孩子包办了很多事情。
 
还有的女性,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甚至想永远做妈妈,孩子遭遇任何伤害或者生任何的病,都觉得是自己的错,也会过度地保护孩子。
 
我们前面谈到,家长特别保护孩子的情况有时会无意中传达“不准长大”的信息,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不准做”和“不准长大”,这两种禁止信息常常同时出现。
 
面对父母或抚育者“不准做”的禁止信息,孩子可能把“这个世界好可怕”的信念认同到心里了,什么都不敢做。
 
或者决定:“我不再做任何决定,反正什么决定他们都会反对”。或者,孩子会决定:“以后尽量避免做决定,或不要长大,因为如此一来,别人自然会为我做决定。”
 
这样的小孩长大以后,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信心,什么都希望别人来指导,成年以后很难自己下决定。
 

这里要说明的是: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不做决定,就是决定什么都不做,就是决定等待,等待别人来帮我解决问题,或者等待事情自己解决。

    

13


    

接下来,我们来谈最后一个禁止令——不准成功。
 
我们上面谈了好多的禁止信息,其中,不准有感觉、不准亲密、不准有归属感、不准重要,会直接导致家庭情感上的失败。
 
而不准有归属、不准思考、不准重要、不准做你自己、不准做甚至不准做任何事,会直接导致事业上的失败;
 
不准长大和不准做小孩,也可能导致亲密关系或工作事业上的失败。
 
而所有的失败,都会进一步导致不去亲密、不去做,不再相信他人,或者不再相信自己,或者两者都不相信。
 
有的失败,还会导致自杀,或者勾引别人杀死自己,也就是不准活。
 
所以这些禁止信息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而不成功,会成为一个暂停点,或者结局。
 
同时,在脚本中,也有一个专门的“不准成功”的禁止脚本。
 
“不准成功”的明显表现是,总是遭遇失败,这和上一篇说过的几乎脚本非常相似。
 
有着“不要成功”脚本的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特别用功,作业都会完成,小测验也没有问题,但一到重要的考试,她就会感到惊慌失措,所谓关键时候掉链子。
 
成年人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比如一个销售员平时工作表现非常好,当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却犯了一些低级错误,得罪了客户。
 
或者,一位会计师,平时的账务账目从来不出错,每当做年终审核时就会出错。
 
这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些父母对于竞争失败的羞耻感很重,当他们跟孩子一起下棋、打牌或打球不能赢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不陪孩子玩了,以逃避自己被打败的感觉,有的甚至会指责孩子作弊,试图否认自己的失败!父母的这些方式好像是在说:“不可以赢我,否则我就不喜欢你。”
 
父母输不起的这种状况,会让孩子有打败父母的内疚感,或者有愤怒和羞耻的感觉。而最根本的是,孩子可能会产生一种恐惧,恐惧超过父母,就会失去父母的爱。
 
还有的父母,他好像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当孩子成绩很好时,他表现得好像理所当然,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表扬;而当孩子落后的时候,他反而表现得更加兴奋,比如他会说:“我就知道你不是一块学习的料,你就跟你爸一样。”或者说:“你就跟我小时候一样。”
 
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爸爸或妈妈好像在说:“如果你比我(或者比你爸爸)更成功、更有才能、更美丽或更聪明,我就不会爱你。”
 
无论面对上面哪一种情况,孩子都有可能会做出这一类的早期决定,比如:我不会成功,我会表现得弱小,我会表现得一直需要你,这样你就会一直爱我。
 

今天的思考题是:我们今天了解了12个禁止信息,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你自己的脚本里有哪一条或哪几条呢?
 
一起回顾一下,这12个禁止信息分别是:不准活,不准长大,不准做小孩,不准思考,不准健康,不准有感觉,不准亲密,不准有归属感,不准重要,不准做你自己,不准做(任何事),不准成功。

图片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