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酩人 | “龙窝酒非遗传承人”赵明理,以酒载道,快意生活。

 酩阅 2023-10-24 发布于江苏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阅



赵明理:陕西省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酒业协会秘书长、龙窝酒非遗传承人。

立足于历史底蕴深厚的龙窝酒,赵明理坚持把吸纳天地之灵气与自然人文之美相结合,浑然天成,塑造了龙窝酒道文化。他奉行师徒传承的全手工酿造古法,集关中古物、守护和复原龙窝酒坊。在现代浪潮下,固守龙窝酒道文化阵地,注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兴办以龙抬头为主题的各类传统节日活动,许多文化人将这里视为精神休憩之所,酒道文化发扬之地。

——酩阅
文、整理:酩阅团队
酩阅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xi910209
酩阅ID:mingyue-cn


秦岭架起她的骨骼,黄河流淌她的血液,秦砖汉瓦,钟鼓雁塔,在这片千百年之前的秦汉唐都一直屹立不倒。八百里秦川大地陕西昂扬雄浑,酒祖杜康在这里酿出了琼浆,酒器文化在这里发展壮大,步入巅峰。

陕西还是一片文化沃土。贾平凹、路遥、陈忠实等文学名家频出,《秦腔》、《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叩击过多少人的心灵,影响一代人的文学审美。

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下,也诞生了一款饱含着文化气息的特色酒——龙窝酒。龙窝酒的传承者赵明理,就是这次的专访对象。



怀揣着一片赤诚心,赵明理在龙窝酒危难之际,守护起了传承之责,坚持师徒相授的全手工酿造古法,为天下人酿匠心美酒。呕心沥血的他找到了一条文化铺就的龙窝复兴之路,用赤诚之心酿美酒,重拾传统酒俗文化,拜龙王,敬酒神,盛一碗好酒还洒大地。

致力于阐述酒文化之美,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赵明理的真诚不仅赢得消费者的大片好评,甚至打动了众多陕西文人。

留存了百余年的龙窝酒坊正前方,矗立着一个影壁,红底黑字的“龙窝酒”三个大字,是由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人来人往间,也难掩那一丝入木三分的文气。


闲暇时刻,赵明理会与一些文化艺术大师一同评书抒情,挥墨泼毫。龙窝酒坊正如赵明理所期待,成为古老与现代的文化栖息地,能畅饮,能休憩,能抒情,能创造…文化和艺术在交流中迸发出无限活力,生根、发芽、结果。龙窝酒因此浸染了芬芳,散发着文化的魅力。

心浇筑,赤忱热爱,赵明理始终对龙窝酒有一份坚守:因情怀而生,向文化而行



 

龙窝酒的守护者

只因历史情怀,青年梦想
»» »»

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杯酒有时比人更有故事。

龙窝酒址,地处秦岭北麓,渭河、甘河、涝河三水围绕之中的龙窝村。史书记载,龙窝酒始于清光绪年间,村中有井水如甘泉,酿酒独奇无比,因此远近闻名。赵明理就生于这片龙窝酒的酿造之地。


九十年代,西南方的军号声激起了无数华夏男儿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的赵明理也是其中之一。1984年,他通过层层考验,参军入伍,将自己最青春的年华奉献给了祖国。

多年的历练打拼,龙窝酒总能给他精神抖擞的力量,赵明理渐渐发觉其历史之厚重,传承之可贵。

龙窝酒由费永泰先生首创,采用关中地区优质粮食为原料,古法制曲,人工踩坯,入室发酵而成。早年在户县、周至、兴平一带扬名,到了民国时期,在关中一带小有名气,一度与西凤酒齐名,有“东龙西凤”的美誉。

在1936年12月12日,抗战的历史转折点西安事变之时,周恩来抵达西安,杨虎城以龙窝酒款待。若干年后,1973年,周恩来重返延安,回忆过往,再提龙窝酒。

在这份厚重的历史底蕴之外,龙窝酒之于赵明理还有血脉上的羁绊和认同。家族中有一些人与龙窝酒朝夕相伴,一生奉献在这里。


这正是赵明理内心深处的“龙窝”情结,也许是命中注定,又或许那里是他的根,他属龙,厂名又叫“龙窝”,龙回自己窝,顺理成章。1997年6月11日,赵明理辞去了工作,怀着心中大义入主户县龙窝酒厂,守护旧时家乡的这杯龙窝酒。

作为一个西安户县人,龙窝酒的价值历史渊源保留传承下去,我要有责任和担当


初入酒业的赵明理并没有急于求成。他热衷于学习龙窝精妙的工艺和深远的文化历史,直到2003年才为龙窝酒摸索出了一条发展之道。

首先,酒质是美酒的基础,天人合一是美酒的根本。赵明理一手主导修缮厂房,治理厂区环境,美化厂区;更新设备,应用最新的化验、储存设备;把文化元素、手工酿造融入“龙窝酒”酿造,聘请龙窝烧坊的老师傅、酒道文化元素融入“龙窝酒”酿造之中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创办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



古老的龙窝酒焕发了新的生机,展现出醇厚的文化魅力。建于清光绪二年的龙窝作坊,现存古井一口、酒窖4个、酒坛60多个、酒海55个。2014年龙窝酒厂成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自2013年以来,西安龙窝酒业有限公司“龙窝牌”52度龙窝酒荣获陕、黑二省酒业协会颁发的“白酒香型融合典范产品”、“西北地区优秀创新产品”奖、“壮丽70年推动中国酒业发展创新品牌”多项荣誉。

一直以来,赵明理将重心放在了酒文化传承与发扬,以个人情怀作桨,坚守着品质的阵地,他坚信可以凭借点滴积累,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喜爱,为更多人带来美好。



 
人得其诚,酒得其真
做的是百年赚的是千年利
»» »»

世间美酒,天地同酿。龙窝酒的酿造技艺是在关中腹地的自然背景下形成的,从原料特点到制曲和发酵,它的每一个重要环节都和关中的气候相适应,是关中古法酿酒的杰出代表。



人得其诚、水得其甘、曲得其时、粮得其实、器得其洁、工得其细、拌得其准、火得其缓、酒得其真。”其知识、经验、准则自成系统。龙窝酒的酿制用曲为中温曲,采用关中地区优质小麦、大麦、碗豆三种原料,工艺采用古法制曲,经人工踩坯,入室发酵而成。工艺过程包括润糁、清蒸、加浆、摊凉、加曲、入窖、发酵及蒸馏等,其每一个环节都有着独特的知识、经验和操作准则。

更重要的是,这套繁杂的工序都是手工完成,这是一种完全依赖感性和经验的操作过程。因此一百多年来,龙窝酒的酿造技术、工艺一直是师徒教学的方式传承。其酿造技术已经列入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法的传承和坚守,有时与效率化相矛盾,放慢了龙窝酒发展的步伐。

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赵明理求其精,舍其速。于文化品牌,他几乎寸土必争,以长远的眼光审视着自己与龙窝酒,以极大热情守护看似渺小的遗落失物,酒物、酒俗……


“ 用经济价值取向来衡量,酒厂市场做的虽小,但注重挖掘和开发酒文化价值和内涵,文化做的是百年事,赚的是千年利。 

这样的坚持,成就了酿酒的初心,铸就了龙窝酒业的舍得之道。回归到那工匠精神,赵明理做着一辈子喜欢的事业,无谓于回报。


 

造就一片令人神往的文化酒庄

探索酒道与文化的交融之路

»» »»
酿酒需要时间,也需要文化和历史的积累沉淀。

和文化的结合还有再提升的空间正如茶文化在日本形成茶道,发扬光大中国有好多酒文化比较混乱酒业人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酒道之风

酒文化的历史是一座巨大宝藏需要挖掘。赵明理坚信,酒业人应该有这方面的意识责任担当。

承载酒道的是历经沧桑的故物。一件小小的物件,往往成为窥见历史深处动人情怀的口径,以小见大,睹物思道。赵明理以秤砣为例,秤砣东西虽然小却重,如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其意义也能万斤重。



酒香扑鼻来,满眼古朴风。整个酒坊院内,安置着数座屋舍建筑,既有关中古典建筑的青瓦砖饰,石鼓石狮,青石台阶,也有现代简约的注入。

龙窝泥塑博物馆,用泥塑把龙窝酒制作、销售、品酒等表现的惟妙惟肖,以博物馆的形式打造一片龙窝酒唯空间,令人们获得穿越时空体验。


酒言堂,由外面古典,内里现代,完全就是传统建筑被当代艺术改造的典型。这里正在举办一个摄影展。上座,是一个类似于茶馆休闲的空间,常会举办“龙窝读书会”这样的活动。

为酒道文化扬名,塑酒道传承之风,赵明理还强调走出去,要重拾传统节日。

百余年来,龙窝酒作坊一直有一个传统习俗,每年过年要封窖,二月二开春要立窖。赵明理将这一节日打造成一场酒文化盛宴。



在这天,举行盛大的祭龙王和酒神的仪式。仪式上祭酒神敬龙王和先祖,锣鼓、放炮、吃臊子面,请村中贤达乡亲来品尝酒。

在震天的锣鼓声中,祭祀队伍在酒把式的带领下,端着酒壶,抬着酒缸,盛以春节前酿造的压窖酒,捧着祭祀物品,来到龙王庙前,祭祀龙王。



只听酒把式在古井前吟诵:“老龙卧古井,井水故通灵。取水造佳酿,神香满苍穹。取水”把从有几百年历史的龙窝古井中取出清冽的井水,倒进酒缸中。然后,祭祀队伍返回酿酒作坊,祭祀酒神,投放五谷粮,畅饮醒春酒。

近年来,龙窝酒还开展了国家非遗项目--户县眉户曲子展演、户县社火缩微展、演出秦腔大戏。随着锣声,鼓声一同传入热闹人流的是龙窝的酒俗与价值。


文化前辈来到这里谈人生价值酒道文化题词作赋时,文化在这里活灵活现。

文化确实有力量真的会改变一个人。接触较少时文化是一股风,一吹过去了但是接触深文化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改变的

多年与贾老师的深交,令他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赵明理的书法字体虽然未曾特意模仿贾老师的风格,却令观者无不感到有几分神似。


△ 贾平凹为龙窝酒题词

在盛大的仪式中,步入龙窝酒坊,喝一杯龙窝酒,饮者找到了自信,感受着文化清流,然后酒的生活之气便在这里生根了。

 

开放时代,精神回归

为陕西酒业建言
»» »»

在龙窝酒传承人之外,赵明理还有一个酒业身份,陕西省酒业协会的秘书长。长期以来,为推动陕西酒业的做优、做大、做强而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身为陕西酒协秘书长的赵明理认为,企业想要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价值取向和执行力很重要。


我认为陕西的酒没有把自己的长处做出来,陕西应该把先把自己的文化做好。然后市场才能做好。现在大家心比较急。

赵明理认为企业扩大市场可以做特色化,差异化。不光是产品的品质特色各种特色都应该都有。全面而深度思考,充分挖掘资源,才能找准企业定位。这方面陕西酒更多偏向常规化

文化是酒不变的主题。一方水土一方人,怎么能挖掘出一个地方的特色,将美酒的品质和在地文化结合,每个酒厂都有责任。

赵明理坦言,打造能够立足于全国市场的质量特色其实难度比较大。但陕西西安十三朝古都,地处黄河流域,酿酒文化历史比长江流域还要悠久厚重。在这片市场上,不缺好酒,更不缺好的营销,不缺特色,独独没有真正的酒文化砥柱。陕西企业有自己的在地文化,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历史故事。这些潜藏的资源亟待发掘。

赵明理强调最应该重视的是人的问题。做酒如做人,每一个名酒品牌的荣耀,都是文化价值的提炼和升华。酒企先要确立文化价值观。当文化价值取向达到一个高维度时,给人带来的是精神愉悦感。

虽然现在是开放的时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但是在精神层面是回归的时代重回工匠的时代

赵明理认为,四川贵州地处大山,经济条件其实并不发达,但是酿酒匠人的心能沉下来,没有其他多的想法。所以能够能将分内之事做到尽善尽美,做到极致。

真正的工匠精神付出快乐成正比劳动精神带来了愉悦感工匠精神不是空洞的,物化的词汇。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工匠精神如果能够在群体中形成合流,积成大势,市场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以文化赋能酒业,立足精神价值取向,这对陕西酒业来说是举足轻重的。

  

酒能通神

喝酒一定要是美好的
»» »»

“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七两八两还在吼…”在陕西,关中汉子崇尚“酒国英雄”,将喝酒视为“搏感情”,因此主客双方往往喝到大醉才行。

但是西北人赵明理身为龙窝酒的传承人,却更加推崇微醺。

花开半朵,酒至微醺只有二三两的酒量的赵明理,每每饮酒,不会伶仃大醉,而是在半醉半醒间,体验精神世界的释放与解脱。赵明理自己总结的是,喝酒能通神。


喝多了就能见神神仙是什么样子我就是什么样子实际酒是一种美好喝好了酒有那种享受感,甚至是一闪而过的灵感


在他看来,酒是一个传播者,承载文化、分享品味、酿造美好的人文使者,链接着文化和人情。


△ 《酩人》专访合影:赵明理、白希智、付木强


赵明理坦言,如果自己不喝酒了,还要闻闻酒香,光是看到别人喝酒,内心都是愉悦的。现代社会的节奏极快,事业和生活压力有时会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酒在这个意义上,也是精神的灵药。

喝酒一定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酒文化应该是充满人文气息的。只有喝酒人多了,对酒文化认同的人多了,酒的价值也能放大,传递给更多的人。

拥抱大众了解酒道文化的内涵,传递美好,是酒行业永恒的命题,亦是赵明理的人生使命。




— 挥毫一片江湖 · 留墨一代传奇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酒业江湖,从来不缺的就是能人志士,也正是这些人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闯出了中国酒业这片浩瀚之地。江湖有恩怨情仇,江湖也有传奇不熄,江湖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我们希望在写尽这片江湖之后,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传奇永不熄。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酒业这片天地也不例外。在关中酒业,能有这样一位古酒传承者赵明理,尊古守真而行之,天人合一而为之以酒道文化为至高追求,以高品质的美酒汇聚各方文化艺术名流,这是酒行业少有的。

《酩人》相信在赵明理总的带领下,龙窝酒业将深掘酒道文化之美,将其传至更广、更远。

— 下期预告 —


在三秦之地,有西凤名酒

闻名华夏,却一度陷入危局

他于世纪之处,毅然投身其中

扶大厦之将倾,缔造酒业传奇

功业已成,壮心不已

醉文学,设全国青年散文大赛

爱乒乓,创多项乒乓球挑战赛

又心怀善念,捐资亿计

入福布斯,胡润慈善排行榜

他是谁?下期见

PREVIOUS CHARACTER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