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足少阴肾经穴位(7)复溜

 奇奇中医堂 2023-10-24 发布于北京

(7)复溜(一名昌阳,一名伏白):

【名词释义】

复同“伏”即深伏,溜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溜。

复,通複,通伏,又通澓。重返为复,往来也。溜,有水急流之义。溜,顺逝也。溜,同流,是流通,同留,是留止。水以直流顺适为正。然江有回澜,海有潮汐,岂水之真性哉。但廻波溯流,不离渠道,进退消长,本乎自然。《子午流注说难》曰:“其太溪正经直上之脉,复从内踝稍后,二寸而溜于此,故以为名。”本经之脉,循内踝之后,由照海上太溪。别跟中,由大钟而水泉,以合于照海也。及其合照海之后,循经上腨内,复合其直流之正,故名“复溜”。《针灸大成》谓:“病人脉微细几于不见者,取此穴刺至骨,待脉回乃可出针,亦复溜之意也。按脉微细,乃肾气衰弱之极也。物极则反,本穴犹地雷之复也,故名之以复”,而曰复溜。

别名:复留,伏白,昌阳,外命,胃阳,复白。

【定位】足内踝上二寸,筋骨陷中,前傍骨是复溜,后傍筋是交信,二穴止隔一条筋。足少阴肾脉所行为经金。肾虚补之。

标准定位:复溜穴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快速取穴:先找到太溪(坐位垂足,由足内踝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即是太溪穴),直上量3横指,跟腱前缘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复溜穴。

  

  


【功效】补肾益阴,温阳利水;

1、复溜穴有益肾、利水、发汗、止汗的作用。

2、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五行属金,肾五行属水,根据五行相生原则,金能生水,故复溜为本经之母穴,虚则补其母,故本穴可治疗脾、肾两脏的疾病。

3、复溜穴配五行属金,金应于肺,肺主表,外合皮毛,开腠理,故取本穴既可发汗,又可止汗,以治疗汗证,对汗证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配以合谷则疗效更好。

4、腰为肾之府,故取复溜穴可治疗腰病。肾经经脉循行于下肢内侧,复溜穴位于小腿的中下段,近于内踝,故取之又可治疗下肢经脉病。

5、复溜穴为治疗汗证的常用穴。本穴又为保健常用穴,经常艾灸可预防水肿、足跟痛。

6、复溜穴肾经之郄穴,有培补肾气之功,能通调水道,维护与恢复水液之正常流行。肾为水脏,位在下焦,通调水道,是其本职。澓流为洄流之水,水液必须在全身反复洄流,才能灌溉脏腑,泽润百骸。《金针梅花诗钞》复溜条:“止者能流流者止。”如水肿、癃闭、无汗之类,用之可使之流:遗精、多汗、盗汗之类,用之又可使其不流矣。谓脉行至此,已深伏流行,亦未为不可也。

【主治】主肠澼,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视佴佴,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肿水病(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重,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汗注不止,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无脉。

1、复溜穴主治肾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如腰痛,水肿,小便不利,腹部胀满,肠鸣泄泻,大便脓血,盗汗,自汗,伤寒无汗,目昏,嗌干痔血,赤白带下,寒湿脚气,脚踹后廉及足跗上痛,腹胀,肠鸣,泄泻,脚气,腿肿,足痿,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身热无汗,现代又多用复溜穴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尿路感染,小儿麻痹后遗症,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等。

2、复溜穴主治腹胀,水肿,肠鸣,泄泻,盗汗,自汗,脚气,腿肿,足痿。

3、复溜穴主治腹胀,肠鸣,泄泻,水肿;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4、复溜穴主治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5、现代又多用复溜穴治疗肾炎、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脊髓炎、下肢瘫痪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其它: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

【刺灸法】《素注》针三分,留七呼,灸五壮。《明堂》灸七壮。

刺法:直刺0.5~1寸。注意:本穴深刺时,一定要避开胫后动、静脉,以防刺破血管。

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特效按摩】

用拇指指腹,由下往上推按复溜穴3~5分钟,可缓解腹泻、盗汗、四肢乏力、腰脊强痛。

【穴位配伍】

1、复溜配合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主治多汗,无汗或少汗。

2、复溜配肝俞、脾俞,有舒肝益肾,健脾除湿的作用,主治泄泻,水肿。

3、复溜配关元、足三里、肾俞、大肠俞,治肾虚泄泻。

4、复溜配肾俞、脾俞、水分、太溪,治肾虚水肿。

5、复溜配内关、合谷、太溪,治自汗。

【相关论述】

1、《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

2、《针灸甲乙经》:鼻孔中痛,腹中常鸣,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复溜主之。腰痛引脊内廉,复溜主之。风逆四肢肿,复溜主之。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足胫寒,复溜、申脉、厉兑。水肿气胀满,复溜、神阙。

4、《备急千金要方》:复溜、丰隆,大都主风逆四肢肿。

5、《针灸大成》:主肠澼,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视佴佴,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肿水病(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重,五淋,血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汗注不止,齿龋,脉微细不见,或时无脉。

6、《医宗金鉴》:主治血淋,气滞腰痛。

7、《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8、《杂病穴法歌》:水肿,水分与复溜。

【附注】复溜为足少阴肾经五输穴之经穴,五行属金。肾经之郄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