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眠严重黄连阿胶汤

 李明谦 2023-10-25 发布于广东

黄连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它的颜色为土黄色,所以固有此名字。

它的味道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中药名

黄连 huanglian

别名

黄莲、王连、味连、川连、鸡爪连。

药用部位

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根茎。

性味归经

性寒,味苦。归心经、脾经、胃经、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中阻,呕吐泻痢腹痛,

也可用于热盛烦躁,血热出血,

还可用于胃热呕吐,消渴以及痈肿疮毒等证。

图片

严重失眠的人,可食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失眠严重的情况是少阴病,

症状是“心中烦,不得卧”,就是连躺下的欲望也没有了,一看伸出的舌头,

就像镜子一样光滑,没有舌苔,

或者像地图一样斑斑驳驳的,

总之就是,阴液缺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图片

黄连阿胶汤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主治心肾虚热、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之虚劳虚烦失眠证,

具有交通心肾、清热育阴、安神除烦之功效,

症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心悸怔忡、囗燥咽干、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手足心热、自汗盗汗、舌红少苔、下利脓血。

黄连阿胶汤是对治中医少阴(心)虚劳失眠和西医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专方的专方,是治疗阴虚失眠第一方。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评价黄连阿胶汤古代的除烦止血方,传统的滋阴清热泻火方,

具有抗焦虑、抗菌、止血、安胎等作用,适用于以心烦不得眠、心下痞、

腹痛、舌红、便血、崩漏为特征的疾病。

黄连阿胶汤

【方药】黄连四两(9克)黄芩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克)

       【煎服】上五味,以水六升,

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

内胶烊尽,小冷。

内鸡子黄,搅令相得,

温服七合,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阿胶烊化兑入药汤,待药汁稍凉时,兑入鸡子黄)。
       【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解说】本证为少阴热化证。少阴括心、肾两脏,心属火在上,

肾主水在下。生理情况下,心火下温,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滋,使心火不亢。谓之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如少阴阴虚,心火无制而上炎,就会导致心肾不交,水火失济的病理状态。其证以心烦、不得卧寐为特征;

舌脉特点是:舌质红绛少苔或光绛无苔,甚则舌尖红赤起刺;

状如杨梅,脉细数或弦数。

本方以芩、连清心火,以胶、芍、鸡子黄滋肾水,待水火既济,心肾相交,诸证可愈。

运用本方时,要注意煎服方法:一是阿胶烊化后入汤药中;二是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煎,待药汁稍凉时纳入汤中,搅合相得令服。

温馨提示

等到温的时候再把蛋黄丢下去……需要注意,一是不要蛋白,只要蛋黄。二是要在温热的时候把蛋黄丢下去。

所以,一定要蛋黄,只用蛋黄。

蛋黄就是告诉这个药,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停在心脏的正心悬浮、漂浮在里面。 

图片

【运用】
       一、不寐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49岁。患失眠已两年,西医按神经衰弱治疗,曾服多种镇静安眠药物,收效不显,

自诉:入夜则心烦神乱,辗转反侧,不能成寐。

烦甚时必须立即跑到空旷无人之地大声喊叫,方觉舒畅。

询问其病由,素喜深夜工作,疲劳至极时,为提神醒脑起见,常饮浓厚咖啡,习惯成自然,

致入夜则精神兴奋不能成寐,昼则头目昏沉,萎靡不振。

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

脉证合参,此乃火旺水亏,心肾不交所致。

治法当以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

       黄连12克,黄芩6克,阿胶10克(烊化)’,白芍12克,鸡子黄2枚。
       此方服至3剂,便能安然入睡,心神烦乱不发,续服3剂,不寐之疾从此而愈。
       按语:失眠,《内经》谓之“不寐’’、“不得卧”。成因有痰火上扰者;

有营卫阴阳不调者;

有心脾气血两虚者;

有心肾水火不交者。

本案至夜则心神烦乱,难以入寐,乃心火不下交于肾而独炎于上。

陈士铎《辨证录》云:“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

思虑过度,暗耗心阴,致使心火翕然而动,不能下交于肾,阳用过极,则肾水难以上济于心。

又饮咖啡,助火伤阴,使火愈亢,阴愈亏。观其舌尖赤如草莓,舌光红无苔,脉细而数,一派火盛水亏之象,辨为心肾不交之证。

图片

故用黄连阿胶汤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体现了《难经》所谓“泻南补北”的精神。

二、崩漏
       刘渡舟医案:唐某某,女,30岁。月经淋漓不止已半年许,妇科检查未见异常,Hb7.2g%。

伴心烦不得卧,惊惕不安,自汗沾衣。索其前方,多是参、芪温补与涩血固经之药,患者言服药效果不佳,

切其脉萦萦如丝,数而薄疾(一息六至有余),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红艳如杨梅。

细绎其证,脉细为阴虚,数为火旺,此乃水火不济,心肾不交,阴阳悖逆之过。

治应泻南补北,清火育阴,安谧冲任为法。
       黄连10克,阿胶12克,黄芩5克,白芍12克,鸡子黄两枚(自加)。
       此方服至5剂,夜间心不烦乱,能安然入睡,惊惕不发。

再进5剂,则漏血已止。Hb上升至12g%。
       按语:本案主诉月经淋漓不止,前医囿于“气能摄血’’之规,率用参、芪之品,反增火热之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病本水亏火旺,反服温燥之药,何异抱薪救火,焉能取效。

《素问·奇病论》说:“胞络者,系于肾。,,《素问·评热病论》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心肾不交之证,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反下移入胞中,逼迫经血淋漓不止。

阴亏火炽,

故治当壮水制火,泻南补北,交通心肾为法,

投《伤寒论》的黄连阿胶汤,正与病之相宜,果数剂而愈。

   三、尿血
       刘渡舟医案:高某某,男,40岁。因体检发现:尿潜血(+++),尿蛋白(+),血压165/100mmHg。

B超提示:左肾结构欠规则。

膀胱镜(一),结核(一),GFR降低,西医认为“肾小球肾炎,,可能性大。

给予激素及潘生丁等西药,兼服中药,然血尿始终不消,病经一年有余,特请余会诊。

现尿潜血(+++),尿蛋白(±),伴心烦不寐,口干,五心烦热,腰痛,下肢痿软无力,小便频数,量少色黄。

视其舌红绛而苔薄黄,切其脉细数薄急。

脉证合参,辨为少阴热化之证。为肾水不足,心火上炎,心肾不交。

治当滋阴泻火,养血止血,:

交通心肾为法。

方用:
       黄连10克,黄芩6克,阿胶12克(烊化),白芍15克,鸡子黄2枚,当归15克,生地15克。
       医嘱:勿食辛辣肥腻之食品。
       上方服7剂,检查:尿潜血(++),红血球(0~10),心烦与不寐均减,仍有多梦,小便黄赤,带有泡沫颇多。舌质仍红,脉来弦滑。

反映了药虽对证,尚未全面控制病情,因阴中伏火不能速解也。

继用上方加减出入,约1月余诸恙悉退,随访已无复发。
       按语:少阴热化,伤阴动血,辨证关键在于心烦不寐,脉来细数,故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四、便血
       万寿医案:王某,男,8岁。

起病数天,大便下血日数次,每次下血量约10~20毫升,腹痛烦躁,唇红而焦。脉数,舌边尖红,舌中苔微黑。

大便化验:未发现痢疾杆菌及原虫。

服黄连阿胶汤1剂,下血停止,腹痛大减。

再剂,诸症消失。

       按语:烦躁、唇红、舌尖红、脉数,心火盛也;舌苔中黑,肾水亏也。心肾不交,阴虚火旺,

损伤肠络而致便血,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血得安宁则便血止。
       

    五、咳血
       刘炯夫医案:夏某某,男,35岁,1972年3月5日诊。

咳血宿疾,历时5年,曾X摄片检查,发现右上肺有透光区。近因生活失节复发咳血·曾经西医诊治未能制止。

初诊证见咳嗽,咯血盈盂,胸隐痛,

心烦不眠,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以为肝火犯肺,

法以泻肝清肺,药用青黛、山栀、瓜蒌、浮海石、白及、茅根。服2剂,病无进退。

更细加辨析,视其面红,心烦不寐,舌红转绛,苔黄腻,脉细数。

始知其为肾水不足,心火亢盛,因而改用黄连阿胶汤,滋阴清热,安神止血。服2剂,血止咳减,

后以上方出入,服15剂而愈。
       按语:本案咳血,伴有心烦不寐,舌绛苔黄等证,显系肾水不足,心火有余,致络脉损伤而出血。

初诊时所予咳血方,只能清肝火而不能泻心火,更无滋阴之能,宜乎不效,

复诊时改投黄连阿胶汤,既可清心火,又能滋肾水,水升火降,标本同治,始得应手取效。

   六、下肢厥冷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43岁。1978年10月,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自觉两下肢发冷,

并逐渐向上发展至腰部,向下至足心,寒冷之状,如赤脚立于冰雪之中,

寒冷透骨,并有下肢麻木,有时如虫行皮中状。

以后寒冷又进一步发展至于两胁之间。伴有阳痿不举,小便淋沥一年半来,

曾在北京各大医院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均无效。

视其双目有神·面色红润·舌质绛,脉弱略数。

初按肝胆气郁,阳气不达之阳郁厥证论治,投四逆散加黄柏、知母无效。

再诊时,询知有心烦寐少,多梦,身半以上汗出。

此当属黄连阿胶汤证。
       黄连9克,黄芩3克,阿胶9克,白芍6克,鸡子黄2枚。
       服药3剂后,下肢寒冷麻木等明显减缓,心烦汗出等证也大有’好转。

上方加丹皮6克,并同时服用知柏地黄丸而愈。
       按语:大凡火盛于上者,心痹于下,而形成上下阴阳格拒之势。

本案火气独在于上,故心烦不得眠而身半以上汗出;

阳气不下达,故腰腿以下厥冷。

然本证形成是以真阴不足为前提,

所以又见面色红润,舌绛脉数。

以黄连阿胶汤清上滋下,恰中病机。

   七、大笑不止
       张云医案:于某,女,73岁,1990年3月2日诊。

无故大笑不止7天,非但开口即笑,独处亦笑,影响饮食及睡眠。

西医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服药不效,邀笔者诊治。

症状如前,面部潮红,舌红无苔,脉细数。心主神明,火盛伤心阴,责肾水之亏。

滋水清热,交通心肾,乃为本病治疗之肯綮。

黄连阿胶汤加味治之。
       黄连l0g,黄芩12g,阿胶15g,白芍30g,鸡子黄2枚,夜交藤50g,生龙牡各60g。
       2剂笑止。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按语:《灵枢·本神》云:“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本案大笑不止见面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乃肾水不足,心火亢盛,

上扰神明所致,属“肾虚'而“心实’’。

故用黄连阿胶汤滋肾水之“虚’’,

清心火“实',心肾相交,坎离既济,神无火煎,则狂笑自已。
       

   八、痢疾(阿米巴痢疾)
       夏睿明医案:余某,男,33岁。反复发作腹泻6年,有时粪带粘液脓血,日解3~6次,略有里急后重感,有时腹隐痛。

精神较佳,食纳尚可,两目红赤,生眵流泪,目干而痛,头昏作胀,口干不欲饮,眠差。

脉细而弱,舌红少苔少津。

大便检查曾数次发现阿米巴。

处方:
       黄连6克,黄柏12克,生白芍24克,白头翁30克,阿胶12克(烊冲),鸡子黄3枚(冲)。10余剂而愈。
       按语:脉证合参,乃久痢伤阴、虚火上炎而致。

其辨证要点是伴见目赤、心烦不寐,故用本方治疗。

葛洪《肘后方》云:“时气差后,虚烦不得眠,眼中痦痛,懊侬,黄连阿胶汤。”

   九、双目失明
       权依经医案:贺某,女,34岁,1968年4月6日初诊。

于1965年因高烧住院,治疗半月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双目失明,经眼科会诊,眼底正常。

继而发生阴道流血不止,呼吸摇肩,手足冰凉,神志不清,心中痛热,脉若有若无,危在旦夕。

后经各方治疗,诸症有所好转,惟双目失明一证尚在,特来求治。

经询问与检查,其症如上,脉细无力。先辨为肝血不濡,

但用补肝血之药效果不佳。

患者表现为双目失明而烦躁,改投黄连阿胶汤:
       黄连12克,黄芩3克,白芍6克,阿胶9克,鸡子黄1枚。水煎前三味,去滓后烊化阿胶,稍凉后入鸡子黄,搅匀服,1剂。
       二诊:服上药后,患者当晚疼痛难忍,直到夜半才入睡,

于次晨即能看见大的物体,不再烦躁。改用六味地黄汤加生牡蛎(生地24克,山药、山萸肉各12克,丹皮、泽泻、茯苓各9克、生牡蛎12克),3剂而愈。
       按语:《素问·五脏生成篇》云:“目得血而能视’’。

本案患者有发热和失血病史,精血不足,肾主精,心主血,肾精不足,

心血亏损,不能上荣于目,而致目不能视。

故用黄连阿胶汤交通心肾,

使精血相依,共注于目,则目得濡养而能视物。

图片
图片

黄连素,走上神坛的中药

一、黄连素是什么?

黄连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碱,是我国应用很久的中药的有效成分,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

图片

它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常用的盐酸黄连素又叫盐酸小檗碱,黄连素能对抗病原微生物,

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常用来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和肠胃炎,有一些副作用,不适宜长期服用。

二,黄连素与复方黄连素一样吗?

在几年前,国家药监局曾公布了一批停用的药品,其中包括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黄连素注射液,

有媒体误报黄连素已停用,引起了很大的误会。
所谓的“复方黄连素”,是按照地方标准生产的药物,

此次停用是因为“质量不可控”,

该药与我们常说的黄连素是完全不同的药物。
黄连素仍收录于国家基本药品目录,

使用非常安全。

三,黄连素不要长期服用

有人为了避免腹泻,在外出吃饭、游旅之时,提前吃上几片黄连素,这种做法并不妥当。

因为这样做,可以说是一种对细菌的“挑逗”行为,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

而且预防的剂量通常都不会太大,细菌在与药物抵抗中容易“获胜”。

如果经常这样“锻炼”细菌,只能使细菌“抵抗”经验丰富,由弱变强,有害无益。

正常用药,一般也就使用3天左右,一般不要超过7天。

图片

物美价廉的中药黄连素通常用来治疗痢疾和肠炎,

但是今后它可能还可以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

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用于防治冠心病、糖尿病——南京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具有降血糖及降血脂功能,并从分子水平揭开了黄连素降血脂的奥秘。

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杂志《自然》上,成为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中一个重要事件,也标志着我国天然药物研究获得世界领先的成就。

该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日又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血脂异常是造成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是治疗、防治冠心病、糖尿病的首要目标,

目前通用的降脂药物均为西药“他汀类”药物。

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魏敬在临床上偶然发现,黄连素具有降糖降脂作用,这个原始发现让她非常惊喜。



黄连素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起到降糖降脂作用的?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分别立项给予大力支持,南京市第一医院魏敬主任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蒋建东教授等十几位专家联手开展了攻关。

南京市第一医院科教处副处长、课题主要完成人之一王书奎博士昨向记者介绍说,专家分别进行了细胞、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证实黄连素促进肝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其作用机理与“他汀类”药物完全不同,

但降脂效果等同于“他汀类”药物,对病人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临床观察显示,接受黄连素治疗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口服黄连素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下降20%~28%。

《自然》杂志“编者按”表示:

中国的黄连素是“他汀类”药物的理想补充。由于黄连素比“他汀类”药物便宜几十倍,

因此,黄连素降血脂作用的发现,对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结果客观可靠,其主要意义在于发现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降血脂中药,充分阐明了其作用的分子机理,

应用于临床,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可直接造福于全世界高血脂病人,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认为该课题基础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

至于黄连素降血脂的临床有效率,专家透露说,由于个人基因差异,确实也有部分患者对黄连素不敏感,

专家正在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基因测序分析,以期找到其中原因,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图片

用黄连素治疗高血脂症一个疗程(每日3次,每次0.3克,连服20天)后,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显著下降,

对于因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有效。黄连素的降压作用也很好,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范围。

这是由于黄连素中的小蘖碱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具有舒张血管作用。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探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