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播出即是王炸!这部最新纪录片把敦煌演“活”了,世界瑰宝,千年莫高窟让人热泪盈眶

 小毛头书屋 2023-10-25 发布于四川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

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如同是一场验证,纪录片《大敦煌》从全新的角度,再次解读敦煌,让我们看到千年前,敦煌文化所蕴含的真正价值。

为了体现出不同文明的交融,纪录片的制片组费时三年,前往英国、德国、印度等6个国家,采访国内外权威文化学者多达20余人,最终从时间和地理的维度,带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一端,领略了这场时空光影中,来自敦煌的风云变幻。

图片

-01-

一场探索,打开了敦煌的故事

初唐的画师,在莫高窟323窟中,记录了敦煌连通西域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图》

图片

纪录片用动画的形式,演绎出当年的画面:汉武帝牵着高头大马,张骞跪在汉武帝面前辞行。

图片

随后,张骞率领汉朝的使团,开始西行,他们最先到达的,是西域古国之一的大夏国。

图片

前路漫漫,未知的,可能是风沙险阻,也可能是绿洲惊喜。

也许连汉武帝也没有想到,他的一个大胆决策,竟然成为后世亚欧大陆文化对话和连接的缘起,更成就了在千年后依然屹立不倒的文化之城——敦煌。

张骞等人的出塞,让西域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为了便于守护,汉武帝先后在河西地区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图片

其中敦煌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它的南边是无法企及的青藏高原,北边是被匈奴占据的蒙古高原,西边是人迹罕至的塔里木盆地,向东则是和汉王朝都城长安相隔万里的关山。

图片

然而,作为前往沙漠地区最后的一个绿洲,敦煌却是西域国家前往长安的必经之地,这便让敦煌在河西走廊拥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图片

坐落在敦煌以东64公里处的悬泉置,便是不可替代的证明之一。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唯一的汉代驿置机关遗址。

图片

从1990年到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悬泉置遗址的全面发掘。

图片

利用三维建模,人们再现了这座汉代驿站的昔日样貌:

像小城堡一样的方形院落里,办公区、住宿区、马厩、瞭望角楼等一应俱全。

图片

其中还有一组规格较高的房址,是由三个相连的小院落构成,每个院落均是一个独立的套间。这里便是接待贵宾和使者、官员的地方,如乌孙公主、龟兹王和龟兹王夫人,便可能在这里住过。

当然,从敦煌到长安的这一路,曾经都是设有驿站的。

图片

汉代的官员,可以利用沿途驿站提供的车马,在一个多月到两个月的时间,从长安出发,抵达敦煌;军事急报则可以通过沿途的快马,用八天的时间,从敦煌上报到长安。

图片

而重视军事的汉武帝,更是在河西四郡的北边修建了长城,以及在敦煌郡设立了重要的两关:玉门关和阳关

图片

四郡和两关,为大汉王朝在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基础。

而玉门关和阳关,不仅是宣示大汉雄风和军事的存在,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它们还是经商行旅和对外交流的口岸。驻扎在此地的守军,过往的商贾、信使、行人等,让敦煌郡不仅有旺盛的人气,也有了粮草的缺口。

我们在悬泉置中出土的、记载了当年汉军和丝路商队生活信息的大量汉简中可以窥得,为了解决粮食的问题,敦煌慢慢有了来自中原的移民,他们带来了种植的习惯,也带来了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自此,地处丝绸之路咽喉的敦煌逐渐兴旺,在西汉末年的时候,敦煌郡的人口已经达到3.8万,成了繁荣的农业区和粮食基地。

犹如良性循环,坚厚的物质基础,又让更多的人,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敦煌。新的城池被筑起,敦煌成了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门户。

-02-

文明的传递,从敦煌起始

古印度佛教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而敦煌则是重要一站

图片

图片

当时,前来敦煌的人们,翻山越岭、九死一生,平安抵达后,他们感谢佛祖的保佑;从敦煌向西出发的人们,面对前路的茫茫沙漠,则祈祷佛祖的庇佑。

莫高窟便在这样的有利位置和文化交流中诞生了。

图片

相传公元366年,一个名叫乐尊的和尚,云游至鸣沙山东麓的宕泉河畔,他本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修行,却忽然看到对面三危山上的万道金光,就像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

乐尊认为这是佛的昭示,于是在山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并在此坐禅修行。紧接着,虔诚的僧侣、供养人和匠人,纷纷在这里停驻,把自己的心和信仰留在这里,并留下了不少传奇和故事。

图片

“三兔共耳”便是其中一个。

这一神秘的图案出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在英伦三岛的一座15世纪的大教堂的顶部;

图片

德国帕德博恩的城市角落;

图片

以及更多国家和更多器具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找到它的含义,有很多人踏上征途。

2000年,苏和查普曼和考古学博士汤姆,在德文郡成立了一个叫“三野兔”的组织,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一路向东追寻三兔的踪迹和起源。

他们途径中欧、西亚、中亚等地,最终来到了敦煌。

图片

但三只兔子的“密码”,依然是一个谜题,不同国家、不同宗教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大部分都是猜测。

敦煌研究院的赵燕林,则在重重寻觅中,从文献中找到了有力的证据。

图片

他在《大唐云居寺石经堂碑》中,找到了“十乌并行,三兔齐飞”的字样:

乌是太阳神鸟,十乌代表的是太阳,这便和后羿射日的神话有了关联。如此,三兔对应的便是月亮,代表的是中国古老的月神信仰

图片

而在莫高窟众多的藻井中,已经发现17处井心绘有三兔共耳。

图片

其中第407窟藻井中的三兔共耳最引人注目:八瓣莲花悬空绽放,花心的三只兔子循环相逐,莲花的四周则环绕着飞翔的八身飞天。

图片

而三兔则是中国传统图案中早就存在的“共生”的创作手法。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有往复循环,繁衍生息的特殊含义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过让人惊奇的是,回顾发现三兔的地点,我们会看到,这一图案呈现出明显的线状分布,而这一线条和古丝绸之路有着惊人的重合度。

敦煌,便是如此,承载着各国的文化交流、艺术融汇,最终成为文明的舞台。

图片

-03-

敦煌的故事,还在继续

文化的交汇,让敦煌成了繁华的城市,从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盛景。

北周画师留在莫高窟296窟的《福田经变》中,记录了粟特胡商西来的场景,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图片

图片

创建于初唐的220窟,是莫高窟最著名的乐舞窟之一,其中在《西方净土变》的下方,我们可以看到跳着胡旋舞的舞伎,而这种舞蹈在长安也很盛行。

图片

图片

同一窟中的《药师经变》下方,28身乐伎则展示着来自唐长安的交响乐章,他们的装扮各异,同时演奏着来自各国的乐器;

图片

图片

还有壁画上那些华美的服饰,融合了古印度、波斯、中国等多方元素,象征着不同民族的友好往来。

图片

时至今日,这些文化艺术,依然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艺术家,希望可以重现历史,把壁画搬到现实中。

在大家的努力下,那些华美的服饰被逐一复原;

图片图片

壁画中的乐器也在大家的探访中,一次次研究,最终在天地间弹奏。

图片

更有学者们前赴后继,成为敦煌文化的守护者。

1943年,敦煌第一任院长常书鸿被敦煌壁画所震撼,本是画家的他,决定放弃法国优渥的生活,投身这片荒漠。

图片

当时的莫高窟还处于没人管的状态,不仅大量的外窟坍塌毁坏,壁画也有很多暴露在外。

图片
图片

为了保护这些壁画,常书鸿带领艺术家们开始临摹。

日子很艰苦。白天,他们要去洞中临摹,没有电,便用镜子把日光反射到洞窟中;晚上,他们又聚集在办公室,点着蜡烛或者油灯,完成线描稿。

周而复始。

图片
图片

最终,在不懈努力下,他们找到了适用于壁画的临摹方法,这种方法,给敦煌壁画带去了更多的生命力,并至今还在使用。

2012年8月,敦煌研究院美术所的画师们便接到一个重大的任务:为了迎接海内外一系列展览,启动莫高窟第285窟整窟临摹工程

编号为285的洞窟,是莫高窟早期洞窟中唯一有纪年的,整个洞窟融汇了佛教、印度教、中国传统信仰等艺术表现内容,丰富而复杂。

图片

仅是窟顶,众神云集。

图片

整个作画过程,复杂且枯燥:画师们不仅要通过蛛丝马迹,结合文献资料,补充残缺破损的部分;还要进入古代画师的内心世界,探寻他们的所思所想,在精细的基础上做到传神。

图片

最终,在2016年,第285窟临摹的作品装裱对接,作为保护成果,被运往世界各地展出,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这些画师,只是敦煌文化保护者的其中一部分,还有诸多凿工、画师和经书的抄写者等等,他们也都留在这里,把自己的热血和青春,献给敦煌文化。

如今,敦煌文化的修复还加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数字敦煌”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信在一代代的守护人和先进科技的共同努力下,敦煌文化,会一直璀璨,那首独有的文明史诗,会源远流长。

观看影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