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九十八卷

 千夫子 2023-10-25 发布于辽宁

皇甫谧,生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卒于晋武帝太康三年,享年68岁。他的《针灸甲乙经》,而成书于三国时期。这见于此书自序中,其序文如下:

“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藏六府,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后。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中古名医有俞跗、医缓、扁鹊,秦有医和,汉有仓公。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汉有华佗、张仲景。其佗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未若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于畏恶,治之而瘥。云:'后九年季琰病应发,发当有感,仍本于畏恶,病动必死。’终如其言。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而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代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

按七略、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其论遐远,然称述多而切事少,有不编次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学出于《素问》,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觉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岐伯选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易》曰:观其所聚,而天地之情事见矣。况物理乎!事类相从,聚之义也。

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若不精通于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涂地,无以济之。此固圣贤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之焉,可忽乎?其本论其文有理,虽不切于近事,不甚删也。若必精要,俟其闲暇,当撰核以为教经云尔。”

此序文,品读后,似曾相识。文中,“撰用神农本草”,无非套用“撰用素问”。

在《汉书·艺文志》中,没有《神农本草》,倒是有《汤液经法》,但没注明著者。难到因“汤”字,就认为出自商汤的相国伊尹之手吗?

皇甫谧行文失严谨,有点想当然。再如,仓公,也就是淳于意,生活在西汉初期。他只会见到《黄帝内经》,又怎能见到《素问》呢?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皇甫谧给出的断句: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何以见得?

他不仅言“《九卷》是原本经脉”,用指《针经》九卷。而且,以“二九十八卷”,拼凑成“《黄帝内经》十八卷”。

荒诞无稽!一部《黄帝内经》,又怎能“文多重复,错互非一”呢?

文中,“甘露”,为三国时期魏国君曹髦的年号。显然,《黄帝内经》有两部分,以讹传讹,自此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