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正定之农业

 未懂书馆 2023-10-25 发布于北京

​文:孙万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就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来说,正定是十分优越的。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日照,充沛的水源,正常年景收成是不错的。加上正定人对土地有一种天然的感情,又格外的勤奋,像照看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精耕细作之后,创造的劳动

产品相对富足些,质量也属上乘。

能够代表正定农产品形象的,除了历史悠久的丝麻之外,很长时间是“两白一黄”,即小麦、棉花和玉米。

史载,从商周时期小麦就开始在正定种植,是粮食生产最早

的品种之一。每到麦收时节,正定平原成千上万亩麦田金光闪闪,随风摇曳,蔚为壮观,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区之一。

这种传统的粮食生产,历朝经代,穿越时空,一直到近代继续发扬光大,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巅峰。

正定小麦优质高产,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北方地区第一个“过河跨江”的大县,名列华北平原各产区之首。人民日报于1971年12月27日刊发《渡“江”记--河北正定县学大寨赶昔阳记事》的报道,特意配发评论员文章《喜闻正定过“长江”》,曾经轰动全国。

所谓“过河跨江”,是指位于北方省份的小麦亩产,已经超过了当时国家规定的黄河以南地区(亩产800斤)、长江地区(亩产1000斤)的产量标准。正定与黄河相距400多公里、与长江相距近1000公里,气候、温差、水土条件大不相同,没有南方的条件,却打出了南方的高产量,着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全国小麦主产区的农民朋友、外国友人纷纷前来观摩学习,全国的小麦生产有了新标杆。正定人为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与小麦相比,另一种粮食作物玉米种植时间较晚。据考证,玉米引入正定的时间,只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生产没有因此而落后。正定同样是玉米的主产区、高产区。勤劳的农民像绣图锦一样,侍弄自己的玉米地。

收获季节,从高空看去,长方形的黄垄沟、梳篦出油绿的青纱帐,就像一幅线条优美的油画。精耕细作的结果是,农民轻松地打出亩产千斤的产量。每到秋后,农户的屋顶上、院子里的粮囤里,黄澄澄的玉米棒子随处可见。

与玉米差不多同时种植的是棉花。尽管不是入口的粮食,但它本身就是温饱的一部分,也为端稳饭碗增加了底气。正定本是

桑麻之地,种桑养蚕织丝,是由来已久的农事活动。但元末明初

产区,其产量在北直隶首屈一指。 以后,逐渐被穿着方便耐用的棉织品代替,正定成为棉花的重要

棉花曾经是真定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人民吃饱饭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由于多种原因,如今已经较少种植了,但它曾经对解决温饱贡献很大,还长久地留在民间记忆中。前些年著名作家铁凝曾以《笨花》为名创作长篇小说,很生动地寄托了老一辈人的怀念。“两黄一白”的生产加工,为人们的温饱提供了物质基础。首要的是小麦。由正定生产的小麦面粉,筋道、细腻,其面制品在旧社会是达官贵人餐桌上的佳肴,穷苦人家逢年过节才能尝尝鲜,如今已是寻常物,广泛见于食堂、饭店、超市。而由玉米加工制作的贴饼子、蒸窝头,以往是正定农民的主食,如今玉米成为畜牧业饲料的主要来源,正定是河北饲料生产的基地之一,为转化肉蛋奶、丰富人们的餐桌而作出贡献。

再就是棉织业。正定自古有纺织的传统,在桑麻逐渐被棉花取代之后,纺织业又以新的原料续接,老百姓参与广泛,家家织机、户户纺车,曾经是正定农村的一道风景线。

史料这样描写当时的场景,“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农村里的习惯是同住一条街的妇女们共同挖一个'地窨子’,把各家的车集中到窨子里去纺线子。窨子里温暖潮湿,不易断线,大家聚一起纺线,有说有笑,又热闹又省油,纺出的线子质量也好。”最终产品则是耐穿耐用的土布,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清光年间,正定较大的手工业纺织作坊已有10多家,1905年生产

白布达到十余万匹,其他产品有土布、线毯、褥套、衣包、毛巾等,远销晋蒙的太原、大同、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包头等地,颇受欢迎。

为了能增加收入填饱肚子,正定田野里还开发过其他经济作物,史书多处记载“真定好梨”。三国魏时魏文帝诏,“真定御梨大若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烦消情。”唐武宗时,忽患心热病,下诏全国进贡紫花梨,曾用过女婿王元达(时任恒州节度太尉)献上的真定紫花梨,食之感觉良好。

文人墨客也多有赞之。宋代诗人梅尧臣曰,“梨传真定间,其甘曰如蜜。君得咸阳中,味兼冰作质。”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有《真定梨赋并序》,“到处有佳梨,而入贡必需真定。世间无美种,而此本出自哀家(指汉代著名的'哀家梨’)。”②

无粮不稳,无商不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兼而有之,正定人很早就做到了。

鲜为人知的是,真定还是烧酒、墨的出品地。

唐代开始,这里就生产“真定煮酒”,名品“银光”。

宋代,河北路及真定府的酿酒业很发达。虽然酿酒原料仍然以黄米为主,但已经掌握了蒸馏烧酒的技术,且质量上乘。彼时,全国各地名酒有203种,其中河北路29种,真定府的“银光”酒就在其列。

元代,真定酿酒作坊生产规模扩大,“在城每日蒸汤二百余石,一月计该六千余石。”③不仅如此,酿酒业技术突飞猛进,真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 正意义上的白酒诞生了。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此时真定盛产枣酒、椹子酒。“枣酒,京南真定为之,仍用些少曲蘖,烧作哈拉吉,微烟气甚甘,能饱人。”哈拉吉即烧酒阿拉吉,性甚烈,连天生海量的蒙古人也为之折服,有诗品道,“一酌咙胡生刺芒,再酌肝肾犹沃汤,三酌颠倒相扶将,身如瓠壶水中央,天地日月为奔忙,经宿不解大苍黄。阿剌吉.何可当”。①酒客感觉活灵活现,可见味道之醇烈。

真定府文脉昌盛,一直有制墨的传统。《宋稗类钞》记载,“高平吕老,造墨常山。”到北宋中期,真定人陈赡掌握了独特的“和胶法”,就山中古松取煤,“置之湿润初不蒸”,所制墨大受欢迎,可值每斤五万钱(约25两银)。另一个真定人张滋,“善和墨,色光鬣。胶法精绝,举胜江南李廷珪”,皇室喜爱,常存有张滋墨数万斤。

历来史书将相多,劳动阶层人士少,从吕老、陈赡到张滋,这些工匠大师应载入正定史册,未来的县志上应书写他们的名字。如果能够再现当年的墨品,那就更有意义了。

如今正定老百姓吃得怎么样?应当说城乡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说话间,到了吃饭时分,可以体验一下。

在正定城找一间馆子不难,难的是你要选择吃什么?正定的饭店太多了,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在历史文化街区,在传统的商业闹市,在绿荫遮盖的小街巷旁,一间间饭店鳞次栉比,蒸炸煮烙样样齐备,南北风味、汉回特色一应俱全,足以让你眼花缭乱。

不能不说,正定人是很会吃、很讲究吃的。在温饱不足、粗粮当家的年代,正定人会变着法地寻找食材,粗粮细作,满足自己味蕾的需求。

荞麦面是小众杂粮,是饥荒年代弥补主粮不足的替代品。正定人将它做成扒糕、饸饹,加上带蒜泥的醋汁,吃起来格外爽口过瘾。苦累,则是以菜代粮的吃食。做法是随季节选新鲜的榆钱、马齿苋、茴香苗等树叶芽野菜,撒上少量的玉米面,上锅蒸熟,佐以料汁,自吃待客都拿得出手。至于贴饼子、老玉米、烤山药,那就是粗粮中的美食了。粮食充足之后,这些饭菜很长时间内被人们淡忘,如今又成为健康生活的佳肴。

来到正定城,还是要尝尝地方传统特色风味,尤其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食。

首选八大碗,即四荤四素八道蒸碗菜。做法是,选上好的猪肉,按不同部位的肉质,做出扣肉、扣肘、方肉和肉丸子四道荤菜,再以萝卜、海带、粉条、豆腐制成四道素菜。八大碗在冀中南一带家喻户晓,并不鲜见,但正定的风味别具一格,其奥妙在于对肉菜的“蒸”。整个过程大小火并用、反复三次之多,调料在不同时间放入,揭锅时肉质色泽红亮、香气四溢,入口绵软,毫无油腻之感。

缸炉烧饼,也是正定传统美食。正宗的缸炉烧饼以上等小麦面粉为原料,加水(不放油)反复揉搓分层,擀成长方形状,表面撒满去皮芝麻,然后放入特制的缸炉内烤制。出炉的烧饼色泽

焦黄,酥脆清香,仔细咀嚼有麦香溢出。如果想吃得更有味道,可以趁热揭开烧饼放入熟肉,在热气的作用下,麦香、肉香交融,让人食欲大增,欲罢不能。顺便说一句,缸炉烧饼夹猪头肉

口味最佳。君若不信,可以一试。

常山崩肝,荞麦饸饹,卤煮鸡,烧麦,热切丸子,羊肉大包……还有许多美味可供选择。只要你愿意,可以不重样地吃上几天。

有好菜必有好酒相配。正定乃古中山国故地,酿酒业早萌,民间酒风甚兴。曾有中山“千日醉”美酒,历代诗人、文豪多有吟咏。南北朝庾信曰“只言千日饮,旧逐中山来”;南朝谢灵运则有“中山不知醉,饮德方觉饱”;连大文豪苏轼也忍不住说,“我老念江海,不饮空咨嗟”,名声大矣。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列举唐代全国美酒若干种,其中有“真定煮酒”,品名“银光”,与之并列的,还有山西汾酒、浙江绍兴酒、大名滴溜酒、冀州衡水酒、栾城羊羔酒等。

虽年代久远,但“千日醉”“真定煮酒”的基因没有失传。唐传宋承,明清年间接力,真定府“银光”酒声名鹊起,千年传承不断,如今厂家名曰“子龙醉”。

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正定县委、县政府既有思想引导,又有具体帮扶,加快子龙醉酒厂技术改造;2000年前后,又出台政策,重组资产,力助振兴发展。党的十八大以后,老酒新酿,“银光1983”飘然进入市场,赢得一片喝彩。消费者品之皆赞,千年品牌再放异彩。来到正定,若不品尝一下醇绵的银光酒,你会留下遗憾的。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抚今追昔,在共产党领导

下,14亿多人口的中国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告别了绝对贫困,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也为全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中国的农业还不够强大,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为政者的重中之重,不能高枕无忧,更没有挥霍浪费的资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艰苦奋斗,勤俭齐家,传承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我们还任重道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