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博物洽闻 2023-10-26 发布于河南

王剑松整理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可谓一代枭雄,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1936年11月初,50岁的蒋介石来到了他曾倾慕已久的天地之中嵩山,禁不住感叹道:“不到嵩山,不能知中华民族之伟大”。但最终也留下了许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1936 年 9 月下旬的一天 , 登封县长毛汝采接到洛阳行政专员王泽民的一个长途电话 , 要他立刻赶到洛阳 , 说有要事面谈。专员的口气神密,故不敢怠慢。毛汝采县长撂下电话,深感事情紧急,立即骑上他那辆飞利浦自行车,飞快地往洛阳行政督察专署赶去。

毛汝采 (1905—1989),本名毛素先,字汝采,江苏溧水县人。自幼读书,1927年(民国16年)北京大学毕业,1928年经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被录取,同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校军法官。1929年被派到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张钫(字伯英)部下。1933年,28岁的他被派任登封县长。时任镇嵩军旅长,因溃散回家、在告成横行乡里的张指南,凡县长上任都要拜访他,毛不仅不拜,而且直面斗争,将其惩办。

1935年省政府通令各县禁大烟,他认真执行。1936年大旱,庄稼绝收,饥民遍地,他到上海募捐,救济灾民,以工代赈,修公路,上山栽树。他秉公执法,关爱民众,被百姓誉为“毛青天”。1937年离任赴临汝时,群众在街头摆了贺桌,脱了“清官靴”。在临汝又斗倒恶霸阎老四。升任许昌行政督察专员,全国税务署驻豫督查员。共和国成立后,入狱。出狱后,到洛阳锅炉厂工作,任洛阳市政协委员,并参加洛阳、登封、临汝的修志工作。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曾任国民政府登封县长的毛汝采(前排中间)

毛汝采骑着自行车,一路上无暇顾及路人对他和他的“洋车”的注意和赞美,一心琢磨着督察专员约他有何紧急要事相谈?

来到督察府,见到了王泽民专员,他才知端倪。原来蒋介石要过五十寿辰,怕在南京铺排过大,准备移到洛阳来举行,同时将去嵩山考察中岳庙、少林寺等名胜古迹 , 要他早做准备。当毛汝采离开督察府时 , 王泽民再三叮嘱 : “此事必须严守秘密,不得走漏半点风声 , 不得出半点差错。”另外 , 要他顺便告诉偃师县长马维轸 , 要他尽快把洛阳至偃师公路 ( 偃师至登封段由毛负责 )务必在一个月内修缮完毕。毛汝采在回来的路上,抓紧时间查勘了境内公路的实际情况。

偃师至登封的公路 , 必须经过嵩山的峨岭口 , 古称轘辕关。这段路山势险要 , 怪石嶙峋 , 山道逶迤 , 七拐八扭 , 工程十分艰巨。为了蒋介石的专车和随从的运输汽车能够顺利通过 , 必须多辟弯道 , 加宽每一个拐角 , 才能使汽车稳妥地盘旋而上。

回登封的第二天 , 毛汝采立即召开了一个由各区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 , 部署了抢修公路、保安警卫、清洁卫生等项工作,从各区调集5000名强壮民工 , 以工代赈 ( 当时登封正值旱灾 ), 人分两班 , 日夜工作。一剎时 , 登封县城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 人鼎沸腾, 热闹非凡。公路上 , 炮声隆隆 , 不绝于耳;县城里 , 机关学校 , 街道店铺 , 笤帚簸箕﹑锅碗瓢盆都蹦达起来了 ! 打扫卫生 , 粉刷墙壁 , 整修门面 , 黄土铺路。老百姓不知端底 , 一边干着一边心里嘀咕:这是哪位大人物要来登封啊 ?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毛汝采像

蒋介石是国民党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老百姓不清楚 , 但毛汝采心里明白。所以他把蒋介石的卧室作为重点事项 , 自己亲手来抓。蒋介石的卧室设在县警察局 , 三间房子 , 整修一新,顶棚墙壁全部用白布张钉覆盖,没有地毯就按房间的面积大小编织了一条整幅精细苇席铺在地面上。毛汝采从王泽民 ( 当过陆军大学教育长 , 是蒋介石的亲信人物 ) 口中得知 , 蒋介石极爱干净 , 故在布置卧室时 , 毛汝采特制了一张综绷木新架床,床单﹑被褥﹑枕头全是新购置和新缝纫的,所有桌椅都蒙上了一层浅色兰布。面盆﹑脚盆﹑痰盂﹑面巾﹑擦脚布﹑暖壶﹑茶壶﹑茶杯一应俱全,一色全新。

为了蒋介石的安全 , 局内所有房间全部空出 , 打扫干净 , 并各放床铺多张 , 备作蒋介石的侍从人员和卫士们休息。还在院内东北墙角,新建了一个小便池,放了一个新马桶。凡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东西 , 毛汝采所想到而又力所能及的都办到了。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与此同时 ,毛汝采又派一部分民工到各景点协同和尚﹑道士﹑尼姑把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崇福宫﹑法王寺﹑会善寺﹑卢岩寺﹑初祖庵﹑达摩洞﹑老母洞﹑二仙洞﹑无梁庵﹑清凉寺﹑龙谭寺﹑莲花寺﹑观星台﹑测影台﹑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永泰寺等处都一一清理整洁。为了给蒋介石做好导游工作 , 毛汝采白天工作 , 夜晚就反复查阅《登封县志》﹑《少林寺志》﹑《中岳庙志》﹑景东旸的《说嵩》等书。同时还抽空去访问当地年老的知识分子 , 以便彻底了解少林及中岳各个名胜古迹、历史传说和实际情况,并把有关的诗词联语反复背诵 , 牢记心里,准备蒋介石游览时有问必答。

经过整整一个月时间的忙碌 , 一切工作就绪。 毛汝采接到洛阳专员王泽民打来的电话 , 说 : “委员长决定明天 ( 1936 年 11 月 1 日 ) 去登封参观。”毛汝采接到电话后 , 连夜又把所有工作细心、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同时召来县保安大队副﹑警察局长和各中队长再三叮咛 : “蒋委员长在登封不管住留几天 , 必须通宵查岗巡逻 , 不准睡觉 , 不准疏忽马虎 , 更不准出现丝毫纰漏。这一切的一切 , 真可谓万无一失 !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乘车来到偃师参驾店稍事休息后 , 便乘车直奔少林寺游览。由于蒋介石游览少林寺是一次秘密行动 , 所经路段 , 全由汤恩伯所属十三军布防 , 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 岗哨林立 , 戒备森严, 同时还有大批宪兵﹑便衣卫士 , 前呼后拥 , 左右保护。汽车行至峨岭口 ( 十八盘 ), 因为山路崎岖不平 , 蒋介石改乘凉轿 ( 所谓凉轿就是用两根竹竿绑着一把藤椅 ) 进山。毛汝采事先备好的二十五顶凉轿、在峨岭口等候。除蒋介石乘轿外 , 还有钱大钧 ( 蒋介石的侍从长 ) ﹑张静愚 ( 河南省建设厅厅长 ) ﹑王泽民 ( 洛阳专员 ) ﹑毛庆祥 ( 蒋介石的秘书) ﹑杨镇亚 ( 宪兵团长 ) 以及十三军参谋长﹑团长﹑两名医生﹑两名摄影记者(蒋介石的侄子蒋仲琪)﹑一名文字记者﹑一位风水先生﹑一位厨师和几名侍从副官和毛汝采,二十五顶凉轿 , 一字摆开 , 浩浩荡荡 , 蜿蜓而上。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端坐在凉轿上 , 仰望着眼前的山山岭岭 , 但不知其名 。于是 , 他便指着一座山峰问道 : “这座叫什么山 ? ”钱大钧赶紧跟在蒋介石后面 , 听蒋介石的问话 , 自己又不明白 , 于是急忙扭头呼叫他身后的毛汝采 : “毛县长 , 快 , 委员长问话。”毛汝采闻听 , 连忙跳下凉轿 , 急跑几步来到蒋介石轿前作答。答毕 , 蒋介石又继续观望 , 不再吱声了。毛汝采又回到自己凉轿上继续前行。哪知 , 毛汝采刚刚坐在凉轿上 , 屁股还没有暖热 , 蒋介石又发现另一座山峰问道:“那座山叫什么 ? ”于是 , 钱大钧又急忙呼叫毛汝采去回答委员长的询问。毛汝采又急忙跳下凉轿 , 跑到蒋介石轿前 , 索性一面作答,一面扶着蒋介石轿杆随轿步行 , 不再乘轿了。

这样 , 虽然有些劳累 , 但省得上轿下轿 , 跑前跑后,也可随问随答 , 省去许多麻烦。蒋介石见毛汝采扶着自己轿杆随行 , 说话方便 , 自然问话也多了 :山有多高 ? 上面有什么建筑 ? 有什么东西 ? 达摩怎么到中国来的 ? 又怎么会到少林寺面壁洞 ? 为什么要面壁 ? 达摩洞离少林寺多远 ? 少林寺的创建和武术发展情况等等。毛汝采对蒋介石的问话一一作了回答。

他说 : 中岳嵩山分太室﹑少室两大主峰 , 最高为“峻极于天”的太室 , 其实海拔也只有一千四百多米,少林寺位于少室山五乳峰的南麓 ,寺南有峻峭凌空的九鼎莲花顶 , 莲花顶下自西向东有象形的旗﹑鼓﹑剑﹑印﹑钟五座山峦。历史记载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 (495 年 ), 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在孝明帝孝昌三年 (527 年 ) 印度高僧达摩来到中国 , 在嵩岳五乳峰的半山腰石洞内面壁九年。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见身前这位年轻的县长对少林寺如此了解 , 问话的兴致更高了。蒋介石在凉轿上侧身低头又问 : “少林寺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在中国出名很久 , 又始终不衰呢 ? ”

毛汝采仰起脸来望着蒋介石的面容详细作答 : “根据清初本地人景东旸的《说嵩》中说 : '少林者 , 少室之林也,因为这个寺建在嵩岳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地 , 故名少林。至于少林寺驰名中外 , 年久不衰 , 这就是我刚才对委员长说的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印度高僧达摩来到中国在少林坐禅面壁 , 佛教公认是禅宗的祖庭 , 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寺' ; 二是因为少林寺有闻名全国的武术,在我国武术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特别是少林僧众经历疆场为国效力 , 各代文艺作品都有描述 ; 三是因为少林寺地处中岳,峰峦环抱 , 风景幽美 , 一直被列为旅游胜地 。”

蒋介石听着连连点头 , 这动作既是表示明白之意 , 又表示他对这位年轻的县长博学广识之赞美 。

蒋介石来到少林寺门前 , 只见全寺和尚五十多人各自穿着新袈裟 , 手执诵经乐器 , 敲打着列队来到寺门前迎接蒋介石光临。蒋介石走下轿来 , 笑容可掬地向少林和尚频频点头 , 以示对他们热烈欢迎的答谢。这时 , 毛汝采急步上前走到蒋介石的跟前 , 手指着少林寺大门横额介绍说:“少林寺这三个字 , 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的御书”。蒋介石点了点头。接着 , 毛汝采和少林寺方丈执客僧引导蒋介石一行人进寺内参观。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走到大雄宝殿前 , 看达摩和尚一苇渡江图碑时 , 收住了脚步 , 探着身子细细观赏。毛汝采见蒋介石对一苇渡江图发生了兴趣,就急忙向前细细介绍 : “达摩自印度初来我国时,初到南京,与与梁武帝意见不一致,故飘然而去。长江两岸民众听说他要渡江北上 , 为挽留达摩,一夜间把江上的大小船只都集聚藏起来。达摩无法渡江 , 于是拔起一根芦苇 , 放入江面 , 自己轻轻一跳,稳立在芦苇上 , 乘着江上风力 , 安然渡到北岸。碑上长眉大眼 , 满脸须毛 , 赤脚站在芦苇上的和尚 , 便是印度高僧达摩。”蒋介石听罢 , 微微一笑 , 又举步向前。

蒋介石走到天王殿的东边 , 看到立有唐太宗 ( 李世民 ) 赐少林寺主教碑 , 碑上载有当年少林寺十三个和尚救唐王的经过和封赐的各项条款 , 下有李世民的亲笔题名,碑背还刻着对十三个和尚的封号,毛汝采对蒋介石也作了简略的讲解。

接着 , 蒋介石又参观少林寺的练武大厅。当他走进绘有五百罗汉壁画的千佛殿练武大厅时 , 看到地面为何有许许多多凹坑时 , 感到十分惊奇, 于是便转过身来问毛汝采 : “为啥有这么多凹坑呢 ?” 毛汝采说 : “这是和尚们习武打拳 , 脚步套脚步 , 日积月累而成的 . ”说罢 , 毛汝采又把他事先挑选的二十个武术功力较高的和尚 , 当场给蒋介石做了气功﹑拳术和各种兵器 ( 棍﹑剑﹑刀﹑枪﹑九节鞭 ) 单打﹑对打的表演。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只见一个少林和尚 , 掷地一块砖头 , 一手稍稍用力一挤 , 便把那块砖头挤的粉碎,接着 , 他又平躺在地上 , 两个和尚抬来一个石条 , 放在他肚脐上 , 另一个和尚抡起一把猪头似的大铁锤 , 朝着石条猛的砸去 , 只听一声巨响 , 一匝多厚的大石条顿时碎烂,而躺在地上的和尚却安然无恙。蒋介石看着脸上露出异样惊奇的神色,继而 , 少林和尚又给蒋介石表演了双人赤膊对打拳术。只见两个和尚 , 先作转圈运气 , 突然一声大吼 , 开始对打 , 拳似闪电 , 人如流星 , 打的精彩 , 看着眼花缭乱 , 打到高潮之处 , 两个和尚又一声大吼,慢慢收住架势。

蒋介石看罢 , 连连鼓掌 , 并问毛汝采 : “这种气功 , 需要多少年才能练成 ? 如何练习 ? 少林寺现在还有多少和尚有这功夫 ?” 毛汝采一一作了回答。同时 , 还向蒋介石说了自己的切身体会 : “这气功我已经练习了三年 , 还不见什么功效 , 可是身体确实比以前强健多了 , 很少生病。”接着 , 毛汝采又把少林寺和尚救唐王以后的发展盛况以及民国十七年 (1928 年) 石友三军队火焚少林寺的真相和当时妙兴方丈率领近千名和尚被迫跟随樊钟秀溃逃往广州的情景 , 一一向蒋介石作了讲述, 并告诉蒋介石 : “现时在香港﹑九龙﹑澳门﹑广洲﹑上海和江南各大城市流浪卖艺的人 , 大多还是那批少林寺的和尚。 ”

毛汝采的精心安排和和尚的精彩表演 , 达到了预期效果。蒋介石看罢武术表演 , 当即叫副官拿出现款一千元交给毛汝采转给住持。

毛汝采是个精明人 , 当即交给住持 , 并当着蒋介石的面说 : “凡是参加今天武术表演的 , 每人分给十元钱 , 其它寺内成员 , 一律每人分给五元 , 剩余之款 , 作为大家增购衣服鞋袜之用,这样 , 委员长此来少林 , 能叫众家师傅人人欢喜。”毛汝采话语刚刚落音 , 方丈和在场的和尚, 一一笑逐颜开 , 双手合十 , 向着蒋介石齐声唱到 : “阿弥陀佛 ! ” 蒋介石听着众和尚的唱颂之声 , 心里就像三伏天刮起一阵凉习习的清风一般 , 有说不出的惬意和高兴 !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看罢武术表演 , 已是午时 , 毛汝采急忙招呼蒋介石及其随从开饭。自然饭菜是丰盛的 , 且都是河南省政府主席商镇派专用车从开封送来的。为了款待蒋介石 , 商镇还特意从开封著名饭店“又一新”挑选了几个精湛的厨师随车来到登封 , 同时还带来黄河活鲤鱼百条 , 准备给蒋介石做几样河南名菜佳肴。谁知道钱大钧临时才告诉毛汝采 : “毛委员长自己带有饭菜 , 不必另外准备。 ”为此 , 商镇一番精心准备的名菜佳肴全让钱大钧﹑毛庆祥﹑张静愚﹑王泽民﹑杨镇亚等人享用了。

午饭过后 , 大家又随蒋介石坐轿去参观初祖庵和达摩面壁洞。毛汝采仍是徒步随行在蒋介石轿前 , 以便随时随地回答蒋介石的提问。

来到初祖庵 , 蒋介石看到初祖庵大殿的建筑 , 竟然没有一根木料,全部青石砌成 , 便问身边河南省建设厅厅长张静愚 : “这种建筑结构我还没有见过 , 这是不是物理上所谓力学作用 ? ”张静愚随口回答一句 : “是”,便守口如瓶 , 不敢再作其它解释。这位建设厅长原本是“建设”的门外汉 ? 还是不敢在蒋介石面前胡言乱语 , 害怕“言多必有失” , 担心解释错了 , 岂不让众人耻笑 , 于是才不作任何解释呢 ? 蒋介石一行从初祖庵出来 , 一齐上到达摩面壁洞,蒋介石看到洞前明万历三十二年 (1604 年 ) 双柱石坊南额上有胡斌的“默玄处 ”,北额上又有燕都近溪题的“东来肇迹”时 , 便停脚步不前 , 细细观察起来。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毛汝采见蒋介石对此发生兴趣 , 便主动上前介绍 : “达摩是印度天竺人 , 他初来到中国是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 , 他是继跋陀之后第二个来到少林寺, 为此 , 禅门一向奉他为少林寺的初祖。刚看到的初祖庵 , 便是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筑的。达摩在这石洞内经过三千多天的观壁 ,其身影竟然印入了面壁石上 , 据说稍远一点便可以看到一个双手合十,盘膝端坐的人影。后来把这块石面凿下收藏在少林寺藏经楼上,民国十七年石友三火焚少林寺 , 烧毁藏经楼 , 击碎达摩这块人影石面 , 仅仅剩下半块比较大的影石 , 已送到开封河南省博物馆保存,少林寺储藏多年的全部藏经也在石友三那次炮击下付之一炬了。”蒋介石听到这里 , 眉头一皱说了句 : “石友三也够坏了 ! ”

接着 , 蒋介石又问毛汝采 : “初祖庵是纪念达摩的 , 你说西面山上还有个二祖庵 , 那又是纪念谁呢 ? ”毛汝采说 : “二祖俗姓姬氏 , 河南荥阳虎牢关人 , 原名'神光' , 原在嵩山一带修炼道术,是著名的道士 , 四十岁来到少林寺 , 想投达摩为师。可是当他见到了达摩 , 达摩认为神光在道教方面已经很有建树,并非真心学禅,于是他却总是面壁端坐 , 不予理睬。神光为了表示自己求道虔诚和意志坚定 , 就在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之夜 , 孑然一身站在洞外 , 直到雪埋双膝仍不移动 . 达摩知此才转头说 : '禅法实难修炼 , 一般人怕无成就 .' 神光顿时领悟 , 立即掏出利刃 , 把自己的左臂砍断献给达摩。达摩感其精诚 , 才答应收为弟子 , 改名慧可。从此 , 教以真法 , 即安心静虑的壁观术 , 并将衣钵法器传授给他。慧可逐被奉为少林寺禅宗二祖 , 一直到连续传到六祖。 ”

蒋介石听了毛汝采的一番详细说明 , 颇为感慨地说 : “怪不得和尚的袈裟只穿右臂 , 没有左臂 , 想必也是纪念这位二祖断臂学佛的决心了。”毛汝采随道 : “正是如此 。”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从面壁洞下来 , 经过初祖庵到了塔林 , 蒋介石一下轿看到如此众多又参差错落的古塔 , 甚觉惊奇 , 便问毛汝采 : “怎么这里建这么多古塔呢 ? ”钱大钧﹑毛庆祥也随声附和地说“塔真多 ! ” 毛汝采连忙向他们解释 : “塔这个名词 , 原是印度'塔婆 '这一句古语的简译 , 实际上就是我国'坟墓'的意思。这些塔是从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陆续建筑起来的 ,塔自来就没有规定的统一形式 , 有砖塔﹑石塔﹑也有砖石混合的塔,塔的造型则有 : 单层塔檐﹑单层密檐﹑多层多檐 , 更是有四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椭圆形等。

这里现存的各式各样的古塔 , 原有五百多多座,因山洪冲毁了大半,现在还有二百三十多座。综观塔林 , 既古朴典雅 , 而又雄伟壮观,是我中华民簇当前最大的塔林 !” 蒋介石又问 : “要是少林寺的和尚的坟墓,那一人一墓 , 建寺以来 , 已是一千四百多年了 , 这样算来 , 塔岂不是又太少了吗 ? ”毛汝采回答说 : “塔是坟墓 , 但不是每一个普通的和尚死后都给建塔林的 . 凡是建塔者 ,必须是寺内方丈、得道的高僧或对国家民族建立有较大功勋的和尚。”

参观了少林塔林 , 蒋介石重新又坐轿下来 , 路径少林寺大门前时 , 见到和尚们又整队排在门口欢送 , 他在轿上连连向他们说 : “谢谢你们, 谢谢你们 ! ” 事过几年之后 , 毛汝采得知 , 在抗日期间 , 石友三是被其部下军长高术勋和师长毕植宇活埋了!活埋石友三 , 是高﹑毕二人事先秘密报经蒋介石批准的。至此 , 毛汝采才掂量到蒋介石在参观少林寺时所说“石友三也够坏了 ! ”那句话真正的份量了!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通过一天的游览 , 毛汝采深知蒋介石的警卫部署是非常严密的 , 凡是蒋介石旅游所经过道路都由十三军布置岗哨。各旅游点如少林寺﹑初祖庵﹑面壁洞则由宪兵团在周围布防。在蒋介石旅游活动中间 , 还有五六个身穿呢绒中山装的青年便衣—蒋介石的贴身保镖 , 在身前身后保护着蒋介石。每参观一座庙宇或一座建筑物时,则由几个保镖进去探查之后蒋介石方才进去参观。较之如此严密的布防,毛汝采原先所安排的精密防范 , 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了。县警察局及其它保安队人员 , 只能站在外围的外围了。

在登封县警察局休息了一夜 , 第二天早饭后 , 蒋介石又乘车到中岳庙游览。蒋介石步入庙内 , 首先参观了西边一个碑亭 , 那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碑, 尔后又踅身看东边的碑亭 , 当他发现东边碑亭内的石碑碑面上却空白无字 , 甚感诧异 , 便问身边的毛汝采 : “这块碑上没有刻字 , 为什么还建个亭子呢 ? ”毛汝采忙说 : “中岳庙的建筑都是两边对称的 , 西边既有乾隆御碑亭 , 那东边也必须配建一个碑亭 , 这全是为了整齐美观 . ”钱大钧听后 , 忙对蒋介石献媚说 : “正好 , 就是留给委员长来题字的。 回去写罢寄来 , 请毛县长找人刻上吧。 ”众人都附和取宠说 : “对对 . ”蒋介石淡淡一笑 , 没有说什么。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当蒋介石看到一座大门朝北的建筑物内 , 有一个人身一般的木刻男像 , 身穿金丝绣花缎袍 , 安睡在一张木花床上 , 他的床边还坐着一个衣着花丽的木刻女像 , 甚感不解 , 便问毛汝采 : “这是怎么回事 ? ”毛汝采回答 : “传说武则天来游 , 看到中岳庙的中王神像 , 孑然一人孤孤单单呆在这里 , 未免太寂寞了 , 特为他赐封一位夫人 , 取名天灵后 , 终日陪伴中王神 , 为此另建这座中王寝宫 。” 蒋介石在中岳庙游览时 , 发现庙内众多粗大的柏树上棵棵都钉有“登封古柏第 xxx 号”的搪瓷牌子 , 便问毛汝采 : “这是什么意思 ? ” 毛汝采听到蒋介石提问古柏上的搪瓷牌子 , 马上汇报去年发生在少林寺西边村内一桩偷情猝死、古柏被盗的双连奇案。

从案件侦破后 , 毛如釆就派人彻底清查全县各个庙庵寺院的古柏数量 , 分别登记造册 , 并派人到上海制定搪瓷号码牌子 , 依据册列确数编号钉到每棵柏数上 . ……

毛汝采讲得有声有色 , 讲述过程中 , 蒋介石和他的侍从有意无意地移拢坐在一起 , 一直兴趣盎然地听毛汝采将“少林寺古柏失窃之谜”讲完 , 这才一起交口称赞说 : “毛县长真能干 , 这事办的好 ! ”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在中岳庙﹑太室阙﹑中华门﹑遥参亭﹑崇圣门﹑化三门﹑峻极坊﹑峻极殿等十多座院漫步游览后 , 便乘轿去游崇福宫。

蒋介石一走进崇福宫的大门 , 便问毛汝采崇福宫的建筑来历。毛汝采一一细说 : “据史书记载 , 汉武帝登嵩山闻有呼'万岁'声 , 便下令在山上建'万岁亭 , '山下建'万岁观 '. ”唐高宗尊天神最高最贵的为太乙 , 遂改'太乙观',至宋真宗时 , 又扩建为祭祀祈福之所 , 改名崇福宫,当时亭台楼阁 2610区, 宏伟壮观 , 并凿池为海 , 疏泉为湖 , 山泉自上而下 , 流经全宫, 常年不绝。过去许多有声誉而不合时势的朝臣学士 ,如宋代的范仲淹﹑程颐﹑司马光、韩维﹑吕诲﹑宋庠、韩琦、曾布、刘安世、赵野﹑李刚、朱熹等60多位宋代名臣, 都曾管勾、提举过嵩山崇福宫。据说 , 我国有名的著作《 资治通鉴》一书 , 就是司马光住在这里编写的。宫内还建又泛觞亭﹑奕棋亭樗蒲亭, 是他们工作之余娱乐活动的场所。”

蒋介石边走边听 , 当毛汝采讲完崇福宫的建筑来历之后 , 蒋介石在成吉思汉手诏碑前停了下来 , 他详尽地看了碑的内容 (成吉思汗手诏的主要内容 , 是说他的军队纪律严明 , 保证所到之处 , 秋毫无犯 , 鸡犬不惊 , 人民群众仍当安居乐业 ) 看后 ,蒋介石颇有感触地说 : “今天我才知道成吉思汉的军队未来 , 手诏先到 , 这种安定人心﹑争取民众的政治宣传工作 , 做的真好 , 真正到家。 ”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漫步到崇福宫东边一块巨石前 , 见石块巨大无比 , 十分罕见 , 便问毛汝采 : “这块矗立的巨石有何名堂 ? ”毛汝采回答 : “这便是相传为夏后启母的化身 , 人称'启母石 '。这块石头因为高大 , 几里远都能望见。有史记载 , 这块石头曾惊动了周穆王﹑汉武帝﹑唐高宗﹑武则天许多帝王 , 都曾到启母石下的启母庙祭拜 ,汉武帝当年就是在启母庙旁听到山呼万岁声的。武则天时 , 又重修一次 , 并由崔融作碑铭纪念 。庙前一座石阙就叫启母阙 , 这是中岳嵩山现存的汉三阙之一。阙文为篆书 , 是叙述崇伯鲧和大禹父子治水的事迹 , 并颂扬汉代的政绩和赞美启母的功德。

相传古代洪水泛滥 , 民不聊生 , 大禹受命继父治水 , 在中岳开凿轘辕关 , 引洪水归道时 , 大禹不愿远离 , 与其妻涂山氏约好 , 击鼓送饭 。后来 , 在凿石时 , 禹变作一只巨熊 , 力大无比 , 一次山石滑落误击鼓 , 涂山氏闻声赶来送饭 , 不见大禹 , 但见巨熊 , 极感羞愧。回家后化作巨石,大禹回家见妻已化为石 , 异常懊丧 。那时涂山氏已经怀孕 , 禹向其索子 , 大喊三声:“还我子来!”石破北方而启生 , 后人称此石为启母石 , 这就是有关启母石的一段神奇传说 , 从而也反映了人们对大禹治水的怀念。”蒋介石听罢连连点头 , 心中十分赞叹他眼前这位年轻的县长如此博学多识。

蒋介石一行由崇福宫出来 , 又乘轿到嵩阳书院游览。嵩阳书院是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首。著名学者司马光﹑范仲淹﹑程颢﹑程颐﹑文彦博、欧阳修、朱熹等都在这里讲过学。 蒋介石走进嵩阳书院 , 首先看到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高约三丈 , 宽八尺 , 厚四尺 , 为唐天宝三年 (774 年) 刻立 , 号称中原地区碑王,蒋介石看到碑文是李林甫撰写 , 便对毛汝采说 : “李林甫是个坏人 , 由他撰文 , 就不会有什么好事了。” 毛汝采说 : “碑的内容是叙述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练丹九载 , 企图长生不老的故事, 碑上是唐代书法家徐浩写的隶书 , 古朴遒雅﹑艺法高超 , 颇为后人所称道。”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说到此 , 蒋介石突然在碑的侧面发现有新刻“立法委员刘××于×月×日来此一游 ” 字样 , 深感厌恶地说 : “这种人附庸风雅 , 损坏古物, 真可憎恨 !”当蒋介石一行在院内浏览走到将军柏时 , 毛汝采邀请钱大钧﹑毛庆祥﹑杨镇亚﹑张静愚﹑王泽民还有三个侍从人员连同毛汝采共计九人 , 伸开胳膊 , 手拉手 , 还没把二将军柏围抱起来。蒋介石感到十分惊叹。 接着 , 毛汝采便对蒋介石介绍 : “这里还有个故事 : 传说汉武帝率领群臣祭祀中岳时 , 看到前面那棵柏树特别高大 , 便开口封为大将军;随后又看到这棵更大的柏树 ,但是大将军已经封过 , 只好封它为二将军。小的柏树被封为大将军 , 一时高兴的前俯后仰 , 结果笑歪了身子 ; 大柏树却被封为二将军 , 心里非常气恼 , 于是肚子被气破了,这两株柏树在受封时已经是天下罕见得高大柏树了 !

从被封到现在又有两千多年了 , 这二位将军究竟有多大年龄 ? 真是无法计算,不过许多林学家认定这两棵柏树是原始森林遗留下来的。”

蒋介石也赞同地点了点头 . 接着 , 毛汝采又告诉蒋介石 : “这两棵柏树 , 由于年代久远 , 当地民众都视为神灵 , 家人患病 , 就来敬香磕头 , 剥点树皮带回家煮水当药服用。我已布告禁止。”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看到另一棵半边是柏﹑半边是松的大树 , 不禁诧异地问道 : “这是怎么长成的 ?” 毛汝采说 : “我也说不出其中的道理 , 但是 , 从松树本身的根须还悬挂在半空中来看 , 可能是松柏两棵幼苗靠近长合在一起,日久 , 可能是柏树的力量较强 , 就把松树连根拔起来了 .” 众人一听 , 一笑置之。蒋介石走出嵩阳书院 , 突然坐在一块青石上和一位侍从谈起话来 , 毛汝采见此不敢近前。他只是感到诧异 , 这位侍从年约五十上下 , 是他什么人 , 竟能和蒋介石并肩而坐 , 谈话又如此无拘无束 , 在他们谈话时 , 钱大钧﹑毛庆祥﹑杨镇亚都不敢近前。这使他想起在游览少林寺即将结束时 , 这个侍从曾趋向毛汝采跟前轻轻对他说 : “少林寺的香火之所以不那么兴旺 , 是由于寺的西﹑南﹑北三面 , 山峰环抱 , 东面却是空荡荡的。

这个时期的名胜古迹 , 凡是东面空了 , 就不能藏气 , 就得衰落 .” 毛汝采听后回答说 :“这次委员长来游览 , 必将轰动全国 , 吸引很多人接踵而来 , 那时便会变衰落为兴旺 .” 那侍从听罢一笑不复有言。当时毛汝采就猜想 , 此人可能是蒋介石的风水先生。 一打听 , 果然如此。蒋介石和他的风水先生谈话后 , 便叫过毛汝采到跟前问他 : “这里的水源怎么样 ?” 毛汝采回答 : “书院下边原有一条河流 , 因年久失修, 早已淤塞 , 现在饮用水都是从别处担来的 , 很不方便 .” 蒋介石听罢转脸对张静愚说 : “我打算在这里创办一个训练班 , 你设法打一口能够供应三到五百人饮用的水井 .” 张静愚连连点头说 : “好”。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走后不久 , 张静愚就派来一个凿井队 , 在嵩阳书院整整干了八个多月 , 挖地十数丈 , 初不见水 , 正在焦灼 , 有一天地下泉突然涌上井口 , 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势头。可是,水井开凿之后 , 张静愚也曾向蒋介石打过报告 , 告知水井业已凿成,而蒋介石却始终没来嵩阳书院办什么训练班。

原安排蒋介石在登封游览三天,第二天下午 , 蒋介石从嵩阳书院出来 , 又游览了法王寺 ( 创建于东明帝永平十四年 (71 年 )。法王寺比少林寺还早四百二十年 , 是我国最早的佛寺 ) ﹑会善寺 ( 原是北魏孝文帝的离宫 , 隋文帝改名为会善寺 ) 之后 , 还要游览“竣极于天”的太室顶峰 ---- 竣极峰。当蒋介石问及太室顶峰有多远路程 , 得知上下约五十华里后 , 便说 : “今天返回洛阳 , 太室山顶就不去了。"为此 , 中岳的竣极峰 ( 天中阁 ) ﹑老母洞﹑二仙洞﹑卢岩寺﹑石淙河﹑观星台﹑测影台 …… 便都未去游览 。

下午 , 蒋介石一行回到登封县城 , 稍事休息就要返回洛阳。就在这时 , 毛汝采手端托盘 , 托盘上放着一个大石榴和一个大梨 , 径直送到蒋介石住处 。蒋介石正和钱大钧﹑毛庆祥﹑杨镇亚﹑张静愚﹑王泽民饮茶休息 , 看到毛汝采托盘上的石榴和梨大得很 , 甚为惊奇。没等蒋介石开口询问 , 毛汝采主动将石榴和梨送到蒋介石面前 , 并解释说 : “清乾隆皇帝游览和祭祀中岳 , 路过离城二十五里的村庄休息 , 吃了当地两棵树上的石榴和梨。从那以后 , 这两棵石榴和梨树 , 就围上青石雕花栏杆并派专人负责添土﹑施肥﹑浇水 , 每年选择有力的花朵 , 每棵树只结两个果实 , 即留两个石榴﹑两个梨的花朵 , 其它花朵全都摘掉。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据说石榴和梨长到一定程度时 , 必须用竹篮兜托起来 ,防免风吹摇动而坠落。长成后 , 每个石榴和梨的重量各为三斤左右。在清代专制王朝时期 , 一个石榴﹑一个梨是进贡给皇帝食用 ; 剩余每样一个 , 则在每年农历十月中岳庙大会上 , 放在中王神前 , 作为供品。清王朝被推翻之后 , 就改送现任县长吃用。所以 , 登封的人大多都知道 ,凡是来登封任县长的人 , 都会享受两个特大石榴和梨的权力。这石榴和梨 , 放在室内经久不坏 , 而且满屋清香 . ”说罢 , 毛汝采将石榴和梨送到蒋介石手中 , 钱大钧走上去说 : “好好 , 捎回去和夫人一起吃吧 , 这真是稀罕东西 .” 蒋介石微笑着点了点头 , 转脸将石榴和梨交给他身边的侍从副官。

毛汝采又说 : “登封位于天地之中,这里阴阳交合,风雨交汇,四时分明,气候特殊,适宜万物生长,尤其是在寺庙宫观里皆是千年古柏,古柏的香气甜润带草木香,香韵圆融平和,香意有山林之气,有着弥润心田的清香,静静温婉的气息,悠悠然然的洒脱,美妙的香气是前世的因,是来世的果,是今世的缘。常闻之有缓解疲劳、促进睡眠,养心安神等作用。我到任后,在修整古柏枝杈时将他制成学佛的念珠 , 每十八棵圆珠联成一串 。 ”说着 , 毛汝采从背包里先掏出两串递给蒋介石 ,继而又给钱大钧﹑毛庆祥﹑杨镇亚﹑张静愚﹑王泽民一人一串 , 余剩六串 , 全交给钱大钧 , 请他代为分配 , 并说明这佛珠挂在墙上或带在身边 , 随时都可闻到一股清香。最后 , 毛汝采对蒋介石说 : “这次委员长和大家来游览中岳 , 这就算是我赠送的一点小小纪念品吧。”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蒋介石于当天下午离开登封返回洛阳。在蒋走时 , 他握住毛汝采的手说 : “这两天太辛苦你了,送给你一万块钱 , 你去洛阳专员公署领取吧。”

汽车开动了 , 毛汝采和钱大钧﹑毛庆祥﹑杨镇亚﹑张静愚﹑王泽民一一握手告别。 汽车带着一股尘土 , 裹阴着这一行神秘的游览者远远离去 , 渐渐消失在逶迤的山道上。蒋介石走后 , 毛汝采疲倦得浑身象散了骨架似的 , 倒在床上 , 一觉睡了两天两夜。醒来 , 急忙在县长日志上写道 : “ 1936 年11 月 1 日 --2 日 , 蒋介石委员长一行来登封游览少林寺﹑中岳庙 ……

蒋介石:游览嵩山留下了众多难以弥补的遗憾

在《蒋中正日记》(1936年11月)里也对游登封有描述:1936年10月底,蒋氏再至洛阳,于欢度五十生日后,留驻该地策划“剿共”军事,暇时则至周围地区游览,对文物损毁情形颇为伤感,指示整理修复。10月末,视察龙门,过河,登香山寺,设计修复古迹,观洛河大桥,“乐观大增”;11月1日,由洛阳乘车经偃师至参驾店午餐,登鹅岭,经轘辕坂,到少林寺视察,曰:“其昔日规模之大,实所罕见,惜今已为十七年时冯军炮毁不堪,何必欲摧残文化如此其甚也!”

2日,视察登封城后,赴嵩阳书院游览,观嵩阳碑、汉柏,记道:“见唐代嵩阳观碑之巍峨精巧,又见汉柏之老大,余所未见,天目之大树王不足以比拟也。书院地址之中正伟大,可与海会相比拟,不到书院,不能见嵩山之崇伟也,拟从速修复”,经崇福宫,观启母观,观中岳庙,“其规模宏伟,实过于北京之三大殿,不到中岳嵩山,不能知我中华建筑之庄严,惜多残废,宜加整理修复”,登门楼,自记:“远眺告成周公庙不能明见,然十八年战争时在告成,欲游嵩岳而不可得,今竟得达此志矣。本欲重游告成,与登造峻极,以时不及,亦欲有所待也”,出庙,游览太室阙后,乘车回偃师转返洛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