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笑令》:边草边兵思归愁,明月千里寄相思

 飞花诗话 2023-10-26 发布于陕西

前路漫漫,诗词为伴,流年匆匆,且祝君安!你好,我是飞花君。

今天赏读一首《调笑令》。

调笑令·边草
戴叔伦〔唐代〕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宋词三百首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这类题材在唐诗中多得不可胜计,但在词中却很少见。盛唐时代的诗人们都向往到边塞建功立业,所以岑参等人笔下的边塞风光无比壮丽,充满乐观的情调。但到了中唐时代,情况不同了,李益的边塞诗就有一种凄凉的气氛,不少诗篇描写边地戍卒的思乡怀归和哀怨情绪。戴叔伦此词所写,正是这种思归情绪。

小令以“边草”开头,并接以“边草”,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显示出边塞天地的寥阔,同时渲染了荒凉的气氛。“边草尽来兵老”句,以“草尽”烘托“兵老”,表现出作者对戍卒遭遇的深切同情。“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两句写边塞之景,对仗十分工整。人间本来就是一片银色的世界,再加以分外皎洁的明月,就显得愈加白净耀目。“山南山北”点明白雪覆盖面之广阔,“晴”字点明飘雪已经停止,同时为下句的“月明”作铺垫。“千里万里”写月照范围之广远,与上句的“山南山北”照应,愈见边地之寥廓明净。这不是赏景的雅兴,而是以乐景写哀的表现手法,来衬托征人的无尽乡思。明月千里寄相思,此时此景,戍卒将士最容易升起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了。然而,归家无望,只有通过这千里万里的明月之光传达对亲人的思念了。“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突然一声胡笳使戍卒从思乡梦中惊醒过来,醒后面对的依旧是朗照的明月。

【飞花君说】

边草之歌

在古老的唐诗中,我找到了边草的影子。那是一首名为《调笑令·边草》的诗,由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诗中描绘了边疆的草原,那种辽阔与荒凉,犹如一片孤寂的海洋。

边草,那是一片无尽的草海,从山南山北延伸到千里之外,万里之外。它们在寒冷的冬季里枯萎,但依然坚强地生存着,等待春天的到来。边草尽来兵老,这不仅是对草原的描述,更是对那些年老戍卒的写照。他们像边草一样,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坚守在边疆,守望着这片土地。

在边草的世界里,有雪也有月。山南山北的雪晴,千里万里的月明。这是对边疆夜晚和白天的描绘,也是对戍卒心境的刻画。他们在寒冷的夜晚里,只有明亮的月光陪伴,那种孤独与思乡之情难以言表。

在明月的照耀下,胡笳的声音响起,一声愁绝。那是一种凄凉的乐声,它唤醒了戍卒的思乡梦。他们抬头看着明亮的月光,心中充满了愁绪。明月,你能否将他们的思念带回家乡?

边草、雪山、明月、胡笳,这些都是边疆的象征,也是戍卒的情感寄托。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他们的生命如同边草一样坚韧不拔,他们的情感如同明月一样深沉而明亮。

边草之歌,唱出了戍卒的辛酸与坚韧,也唱出了唐代的壮丽与悲凉。在这首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影子,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边草虽微不足道,但它的生命力却让人惊叹。它能在最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它的坚韧和顽强让人深感敬佩。

同样,那些年老的戍卒也让我们感到敬佩。他们就像边草一样,无论环境多么艰苦,都能坚守在那里,保卫着家园。他们的忠诚和坚毅不仅赢得了我们的尊重,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伟大。

在边草的世界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主题。让我们像边草一样坚韧不拔,像戍卒一样忠诚坚毅,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