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海经济观察-资本市场观瞻】REITs走向市场化

 蓝海思享汇 2023-10-26 发布于北京

作者:杨政 沈奇

1.REITs市场不断扩张


根据中证鹏元数据,2023年10月11日,第29只REITs中金山东高速REIT募集资金成功,我国公募REITs市场募集资金规模达到了千亿规模。

目前,REITs资产范围覆盖产业园区、高速公路、仓储物流、污水处理、清洁能源、保障性租赁住房和新能源等多种类型。10月20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删除了“不含住宅和商业地产”的相关表述,并将“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农贸市场等消费基础设施”及“保障性租赁住房、清洁能源”等明确写入基础设施范围”。REITs已经逐渐向更市场化的领域扩张。

2.REITs二级市场的萎靡


截止10月20日,REITs市场再次向7月时最低点下挫,本年度中证REITs指数下跌达到22.35%。

二级市场的下挫,首先是受宏观经济的冲击,我国REITs主要是由产业园区、交通物流等公用基础设施为主,这些行业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很大。部分园区主要企业的退租往往造成收益很大的波动。

其次是流动性过低,二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无法发挥,REITs产品实际上失去了定价能力。从Wind数据来看,2021年公募REITs上市初期,全年换手率高达18.99%,到了2022年便下降至1.43%。实际上,目前REITs市场基本上是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个人投资者对REITs市场参与十分有限。

3.不动产转向资产运营能力


据国信证券援引彭博社数据,国际REITs市场经过多年发展,由于高杠杆的抵押型REITs逐步被市场抛弃,最终形成了权益型REITs为主的结构。

而我国的REITs起点就在逐步降杠杆的大环境下,这使得我国的REITs一开始就是权益型为主。在降杠杆环境下,不动产市场将由原有的开发商“高杠杆-高周转”的通过开发销售获取回报的方式,转变为对存量资产的运营之上,权益型REITs是顺应这种市场发展的,但当前的REITs的发行主体,可能还未转型到这一步。

4.REITs市场化仍待提升


目前,我国REITs主要是为央企国企服务,仅有两个非央国企的产品(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国泰君安东久新经济REIT,从图一可以看到这两个产品表现较好)。虽然央企国企与地方政府目前盘活资产压力较重,而这类主体最主要的资产是房产与土地。以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来说,一方面REITs可以直接募集到资金,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对土地与房产均有所有权,等REITs到期,仍可用于再次抵押,获得相应土地和房产增值收益。可能短期看比不上卖地收入,不过整体上更容易获得未来经济发展的溢价,获得超出土地出让收入的资金,但这种模式仅限那些未来经济发展有充足保证的区域。所以我们看到相关的REITs往往是一些核心城市的专属

根据彭博社数据,美国REITs涉及行业多样,传统的REITs更重视住宅与零售业,近年来,基础社会与数据中心占据份额也在快速提升。而我国REITs还主要是基础设施领域,刚刚放开的消费基础设施是为数不多的将零售业这一领域纳入试点。

缺乏充足市场化的产品,使得依靠资产运营能力的REITs往往更重地域性,而非发行主体自身的资产运营能力。而缺乏资产运营能力,又使得REITs市场整体竞争力缺失,毕竟对地域性的投资最好的工具显然不是REITs。

5、近年来,REITs市场不断扩张,涉及领域也不断扩大。整体来看,REITs核心资产主要是租金收入和土地增值,因此多作为地方政府及央国企的融资手段,融资规模相对有限,且由于资产运营能力较低,较少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资产运营能力是REITs的核心竞争力,资产运营能力的提升可以使得通过REITs盘活资产不仅仅是核心城市的专属,使REITs更多布局向市场化的产品。

(全文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