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想 · 产品实战16讲》学习笔记分享

 XiangBiao1 2023-10-26 发布于广东

李想 · 产品实战16讲,是李想创业的方法论和组织升级方法论经验的总结。

李想在课程中结合理想汽车、汽车之家等的真实实践案例,围绕产品和团队两个维度,层层递进帮助我们解决了产品、团队从0到1,1到10过程中的15个问题。

李想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2015年7月创办理想汽车。截至2023年8月,理想汽车市值超过3000亿,为中国市值第二高车企。李想也是一名80后的连续创业者。他18岁创办泡泡网,24岁创办汽车之家,后者曾是全球访问量最高的汽车网站,市值一度超过百亿美金。

李想.产品实战16讲学习攻略:

三模块

模块一:产品战略(产品的顶层设计);模块二:从0到1(打造爆款产品);模块三:从1到10(成功经验变成组织能力)。

总结:构建成长核心驱动力

01 |导论: 回归本质做产品

做产品的基本方法论(两条主线)

1、关注用户价值,超越用户需求,打造出真正有产品力的产品

如何超越用户需求?需回答两个本质问题:

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 (要聚焦)

我们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常见误区

误区1:不聚焦

例:人性贪婪,既想服务A,又想服务B,还想服务C。每个人群的需求都没有完全满足。

启示:要聚焦某类人群,超额满足用户需求。

误区2:只满足用户表面上的需求,把这个当做用户价值

例:延长电话线与手机;更快的马与汽车

启示:真正的用户价值,一定是帮助用户解决了某个问题,或者完成了某项任务,而不是仅仅提供了某个简单的功能。

误区3:易把用户提出的方案,也当成他们的需求例, 用户需要的不是钻头,他需要的其实是墙上的那个洞

启示:要顺着用户提出来的方案,去找他内心更底层的动机成因,从而创造性地去满足用户最底层的需求。

图片

2、把组织作为产品来打造,用组织的成长来支撑产品的成长

在理想汽车,有三个立足点,分别是对抗惰性、对抗惯性和对抗无知。

克服惰性:个人层面靠好的工作习惯,组织层面靠流程。

对抗惯性:过去怎么干、别人怎么干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要想超越用户的需求,什么事儿是必须干的。

突破无知:最大的难点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在智能化方面、在用户体验方面,华为和苹果,比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快,他们就可以成为我们认真学习的对象。

在组织内部,建立一种积极反思的氛围。

图片

模块一:产品战略

02 | 定位:怎样找准产品的用户群?

第一,差异化的问题。如果你是后来者,不要轻易去抢占别人占领的定位,后来者追赶先行者,会非常费力。

第二,看市场空间。在市场空间方面,不要光看存量规模,更要看变化趋势,当存量市场布满了竞争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率先选择那些还没有很大,但正在高速增长的市场。

第三,就是用户的需求,现有的产品还没有充分满足,仍然有产品创新的空间。那样,才有我们发挥的空间。

用户的人生阶段。一个人从开始工作,到成家立业,再到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车来帮助他完成的任务,其实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以价格作为纵轴,人生阶段作为横轴,看产品在用户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可以帮助他完成什么任务。

图片

03 | 品牌:怎样和用户建立产品共识?

产品动工前,必须想清楚品牌。

品牌:定位落地的载体,是我们跟用户建立的一种共识,是回答你的产品到底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品牌三问:

我们是谁?

我们为哪些人服务?

我们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从以下四个维度回答这三个问题:

你面向的是不是高速成长的用户群

自己干有没有竞争优势

你的答案是不是清晰可识别

团队和用户对品牌的想象是否是一致的

跟用户达成共识:

在产品设计和在接触用户的过程中,让用户感知到

图片

04 | 文化:怎样确保内部的统一?

文化-最底层的工具-解决怎么把不同领域的人凝聚在一起,高效协作。

文化,不能拉高做产品的上限,但决定着产品的底线。

如何用文化在组织内部建立和扩大共识?

文化提炼:

文化不是缺什么补什么,而是从团队经验里去提炼(团队经历2-3年后)

真正的文化,是提取出团队过往经历中,那些曾经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东西,放大它,强化它,让它们支撑我们走向下一阶段的成功

怎么找出共性基因呢?

讨论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这种成绩,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写行为准则及对应的案例,然后投票

汽车之家企业文化

(行为准则):                                             

1、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做正确的事,不做容易的事

3、先做到60分,再去做100分

动作:

1、汽车图片要实拍

2、保证用户能看得懂

3、及时更新,不让用户看那些老的,过时的信息,给用户最新的信息

在具体事件上厘清灰度认知

例:扶手,提出两个关键选择:我们选择用户长期的身体安全,我们选择解决团队当下面临的压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用上述案例与团队解释、沟通,什么叫始终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

事后要讲出出发点和逻辑,让团队理解你的逻辑和标准,方便动作对齐。

05 | 产品标准:怎样定义产品是好是坏?

产品标准的三个维度:安全感,价值感和向往感。

安全感:做产品的人,要从行业视角,切换到用户视角,把自己放置到真实的使用场景中去,这样,其实你很容易发现,惯性中包含的不合理之处。

价值感:就是面对你的目标用户群,他们花同样的钱,买到的功能和体验,是不是对自己最好的,而不是汽车厂商自己刷出来的存在感。

提升产品的价值感,没有什么窍门,就是聚焦目标用户群,提供完整的价值体验,绝不要东拼西凑,东施效颦

向往感:核心就在于,要想办法让产品,能够唤起用户心中向往的场景(冰箱、彩电、大沙发)

让用户有向往感,关键还是看,你对用户使用场景的洞察,是不是足够接近本质。

图片

06 | 团队标准:怎样打造高效协同的产品团队?

三个动作,分别是统一度量衡、嵌入流程、培养成年人

1、统一度量衡

统一度量衡,也就是统一语言、统一工具,让团队看待问题的方式保持一致

图片

2、嵌入流程

要进一步提高团队的能力和效率,就要把团队标准嵌入工作流程,推着团队不断按照这个方式去做事、去训练、去升级。

图片

3、培养成年人

培养团队,就是持续培养“成年人“,所谓的“成年人”,是可以自己来定义问题和目标,不断挑战极限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点,借助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套培训体系。

图片

模块二:从0到 1

07 | 体验:怎样打造超越用户预期的体验?

不分大众小众,只看是否高频

要想做出好的产品,就不要去区分,需求是大众需求还是小众需求,而是要判断是否是高频。

例:电吸门

权衡机会

所谓机会,就是看哪些需求,竞争对手还没有很好地去满足,或者市场上现有的解决方案,还存在完善的空间。

1、把产品的每一个价值特性、每一项具体的功能,都拿来跟竞品做对比,确保全面的知己知彼

例:座椅加热底部和背部,增加侧面;第二排大空间;270度环绕扶手

2、第二个思路,就是把家庭用户分得更细致。

提升体验要务实

不要为提升一种体验,为用户带来更多麻烦

做耐用消费品时,一定要抵御概念诱惑

例:全景天幕+遮阳帘

08 | 用户:怎样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

需求挖掘

少做一对一访谈,多做多人共创

1、先分组分头讨论,最后再汇总碰撞

2、不要直接问用户有哪些需求,而是先让他回忆场景

3、就某个具体的功能来谈时,我们也不要问用户具体的方案,而是问他感性的期待

不是去“问”,而是去“看”,回到用户的购买现场去观察

需求的验证

回到具体场景验证需求的真实性,看场景是不是足够真实,执行是不是足够彻底。

图片

图片

09 | 技术:怎样选择产品的实现路径?

第一,做选择,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最好地实现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一定得是自己的目标用户,而不是泛泛的所有用户,要避免刻意求新,迎合热点。

第二,即便是选择,也不是非此即彼,是可以组合、取长补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看别人的经验,不管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经验,都要分析背后的现实条件和关键问题。

第三,选择也要结合自己的资源能力,考虑成本、效率。请注意不是最低的成本,而是最优的效率,一个产品让用户付出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价值的综合能力。

例:要解决里程焦虑,有三个选择:

第一,大规模铺设超级充电站;

第二,换电路线。

第三,把虚拟的充电站,也就是发电机,直接装在车上。

理想下定决心选择增程电动。因为对理想来说这是一条成本、效率最优的路线。注意,是成本、效率最优,而不是单纯成本最低

一是,可以让我们的车价更低;

二是,大量增加高频可感知的价值;

三是,安全上可以不计成本。

10 | 定价:怎样设置有竞争力的价格?

定价:涉及了产品的成本、用户的接受程度、对手的定价,和我们自己的利润空间等多个要素的博弈

用户的理性 (定价公式):在价格区间内,将产品力做到最强。

用户的感性(心理价位):要跟客户心理价位保持一致,不能不考虑竞争,但也不能逃避竞争

企业的需求(根据规模决定经营需求):规模相对较小的产品市场,超低定价,甚至烧钱补贴,快速占领市场,是走得通的;薄利多销或者烧钱补贴,不一定适合超大规模的行业。(汽车)

产品质量:包含了生产制造环节和后面的软件服务环节。涉及原材料、软件升级、软件服务

产品力:在质量好这个底线之上,因为产品的其他优势,让用户觉得更有价值。简言之,就是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更多的权益更好的权益。

公式的好处在于做了两个拆分。

把价格段明确地拆分出来。方便团队在清晰的价格区间对标其他产品,来提高我们的产品价值。

把产品力单独拿出来,便于团队明确我们要能定义出哪些是用户有高感知的价值和功能。

图片

模块三:从1到10

11 | 复盘:怎样让爆品从偶然成为必然?

关键:对前一款产品的复盘,做好正确的归因。“复盘一强化一实践一再复盘”

复盘的目标:把经验变成能力

复盘的目标,是就“以后怎么可以做得更好”讨论出共识。先总结出团队做得好的地方,把这些成功经验沉淀下来,甚至固化到流程上。

复盘的流程

对照计划来复盘:没有人再能绕过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延续过去的经验,还是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都要制定出来关键的“To-Do”,并落到具体的人身上。-可追踪、有反馈、能迭代经验沉淀

图片

复盘会组织

1、CEO、产品负责人,以及业务一号位必须参与复盘会

2、有专门的主持人,确保会议始终在正确的讨论方向上,以达成最终目标。主持人不直接参与讨论。

3、主持人可以给与会者提前布置作业,比如告诉他们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让他们提前写下问题的答案。

4、一定要重视会议流程的把控。讨论问题时,每个人、每个组轮流发言一遍之后,再开始下一个问题。

5、复盘会必须按时开,嵌入组织的工作流,不能变成随机事件。时间到了,就雷打不动地复盘,不管是计划推进顺利还是不顺利

图片

12 | 节奏:怎样完成产品的从1到10?

节奏:创业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目标。因为不同阶段,我们的资源跟机会都是不一样的,你必须要做取舍。对节奏的把控,考验的是创始人、产品负责人最核心的能力。

从0到1

目标:

在从0到1的阶段,制定目标的思路应该是,把自己的长板做成行业天花板;匹配资源的逻辑应该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还没有获得产业链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的时候,把这些长板做到天花板水平,是我们赢得下一个阶段入场券的唯一捷径。

在细分市场拿到3%的市场份额算是拿到了入场券。

资源:

就是要集中力量,只办一件大事。

从1到10

目标:

保持优势,突破惯性,在淘汰赛中活下来

不能顺着惯性看,应该讨论的是,未来市场究竟有多大?市场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所谓拐点,就是赢家通吃,败者退场的时间点。-王兴、王慧文

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将在2025年出现拐点;届时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达到每年800万辆,而理想汽车必须要占据至少 20%的市场份额,也就是160万辆,才能有机会拿到下一场比赛的入场券

资源:

对于淘汰赛来讲,准备过度,也许会造成一些资源浪费,但是浪费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如果有机会回头看,你永远觉得当时的打法偏保守,投入的资金和资源远远不够

图片

13 | 流程:怎样提升做产品的系统能力?

流程:解决公司产品团队、品牌团队、销售团队间出现目标不一致导致三不管地带等问题。流程升级方法:向市场上最优秀的公司学习 (华为)

还原用户价值流

用户价值流明确用户到底是谁,从用户的角度倒推,模拟和重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真实体验流程。一切的内部流程,都要跟用户价值流一一对应。基于用户价值流,我们就可以重新确定,哪些流程是真正必要的,这是提升流程效率最关键的一步。

修好高速公路,并区分好路和车 (方便目标达成及正确归因)

所谓“路”,其实就是在团队工作中,要遵循的流程。

修路方法: 把最佳实践产品化、标准化,然后落实在流程上。

所谓“车”,指的是垂直向下,支撑路上每一个关键节点的专业模型。

例: 零售漏斗模型。一个好的流程,不仅仅是把各个部门的工作给连接起来,而是要规划出从生产者生产到用户价值实现的全路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交付

关键节点的对齐互锁

需要定义出哪些是整个公司层面的主流程,哪些是辅助的支线流程。

定义出主流程的作用就是让各个部门的支流程,都搭建在这个主流程上,然后在接口处,做到关键节点的互锁。

需要一个重量级的团队,专门来做拉通和经营。

要有研发、市场、财务、采购、制造等各个业务线的专业人士,他们共同组成这样一个PDT团队,这个团队共同为产品成功负责,来做各业务之间的拉齐。

图片

14 | 门店:怎样提高触达效率?

低频大额的消费品,用户决策成本非常高,决策的周期也更长,需要实际去体验产品。对于新品牌而言,往往需要体验多次才能做购买的决策。

开店速度要快 (速度与效率)

根据2025年160万目标及门店对市占率影响确定快速开店逻辑,形成支撑汽车销量的一个有力支柱。保障开店的素质,同时兼顾质量和效率做到行业绝对领先的关键能力:

1、车型的SKU非常少,确保了销售和交付的效率。

2、完整的培训体系及严格的上岗要求,确保了非常好的人才素质和稳定的人才供给,以及对于公司文化和产品的理解。更易形成配合默契的团队。

3、我们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能力非常好,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可以全面支撑销售体系和人员管理。

做到收和放的平衡

“收”是总部的规划和控制,“放”是给一线门店的权利。

回归销售工作的本质,只有两个大的模块: 一个是获客,一个是转化。

获客的手段包含开店、推广、活动、外展、买销售线索等。

转化的手段包含降价、促销、招人、提高激励等。

1、总部提供必要的数据化管理,比如销量、转化率、经营成本、市场占有率、跟其他省份的横向对比、全国店面中的排位等等。

2、店长们需要建立对本地市场环境的深度感知,制定自己的销量目标,然后最关键的是,还要自己去判断,实现目标,需要投入哪些资源,投入多少资源,如何有效地使用资源。

店长能够围绕“规划一计划一执行一复盘”这样的流程不断循环,并且按周进行完整地复盘和迭代,听起来很空的经营意识,就能够慢慢变成“省长”(省级负责人) 和店长们的基础能力。

15 | 利润:怎样提高经营效率?

是要在预算控制、执行把控和产品设计的取舍三个方面下功夫

预算控制-精确预估:拆分到原子级

原子级的拆分:就是把各项数据,拆分到一个不能再拆的最小单元上。每个原子都是健康运转的,那整体下来,就是健康的。

产品专家工资=需要一个月卖出多少车=转化率X负责多少次试驾;试驾次数=需要拿到多少客户线索X试驾率。

工作时长=处理一条线索时间X需要线索数量+单次安排试驾时间X安排试驾次数

可从人效和工作成果,上推出店效及更大范围的效率。

执行把控-强硬把控:逼近最佳实践

基于强硬的管理手段和精细的数字化体系,通过提取最佳实践的方式,把控生产环节的每个指标,通过最佳实践的共享,让生产链条、销售链条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向最佳实践靠拢。 (注:最重要的是要制造场域,鼓励大家愿意分享)

产品设计的取舍一一做好取舍: 回到用户价值,不刷存在感

存在感:如果你用了过度余的东西,但并不能创造出实际的产品价值,那只是你在自己刷存在感

建立一个非常详细的NPS系统,详细记录,每一个用户在转推荐和反馈的过程中,感知的功能点。要紧盯用户价值,千万不要刷存在感,这样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成本。这里最关键的是,控制好自己的欲望,也管理好自己的安全感

结语

16 | 结语:成长才是第一驱动力

企业驱动力:服务驱动、技术驱动、成长驱动(理想)挑战刺激成长

使命:掌控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

缩小差距,唯有持续学习,持续成长。

怎样让团队持续成长?

第一重要的是,要能在团队中建立起来一种信任文化。

必须在不同的领域里,找到比自己更优秀、更专业的人,并且信任他们,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才是能成大事的基础。

第二点是,实事求是,知错就改。

一旦去惩罚新错误,去降级、去罚款,员工们就会根办法隐藏错误,就会因为怕犯错而减少创新。相反,你不夫惩罚员工反而更大胆地解决问题。

人都是因为痛苦而改变,因为受益而坚持

第三点,要通过实战建立起成长的正反馈循环 (增强回路)

去实战,一定会有胜有败。但是只要走下来,我们的心态在慢慢成熟。每一次实战,哪怕失败,都不要紧。唯一要紧的是,通过实战,我们也可以从同行那里学到很多新的知识,这是站在外面看热闹所无法获得的。

从长期看,企业的成长速度才决定了一切。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也是成长速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